- 相關推薦
中學語文教學中比較法的運用
[作者] 居李
[內容]
在中學語文課堂上,圍繞著同一話題,引起大家爭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生意見分歧,有師生看法不一,有教師觀點相左,有教師見解與語文內容或權威觀點產生矛盾。運用比較的方法能夠較順利地解決這些問題。下面我分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如何運用比較法在課堂上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解決學生的意見分歧。學生對同一問題看法不一致,這在語文課堂上是最為常見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他們常會針對一個話題據理力爭,各抒己見,課堂氣氛熱烈。每遇此況,我都注意認真揣摩他們意見的緣由和思想,去發現他們的“之所以然”,以便對癥下藥。例如分析“臨事而迷”這一成語的詞性及關系時,學生比較集中的看法有四種:偏正式動詞短詞、并列式動詞短詞、偏正式形容詞短詞、并列式形容詞短詞。到底哪一個是正確答案?我只是把四個答案板書黑板上,不急著公布誰是誰非,因為留著懸念倒有利于誘發學生積極展開思考。我首先讓他們弄清“臨事而迷”的意思,這里關鍵是弄清“迷”是何義。“迷”是“迷惑、糊涂”的意思,它一般不能帶賓語,同時能接受程度副詞的修飾,反映了形容詞的詞性特點。進而我又組織學生回顧偏正與并列兩種關系的特點,加以比較區別。通過多層次多方位的比較辨析,教師未下判定,學生卻已經找到了正確認識,一致認定“臨事而迷”是偏正式形容詞短語。得出正確答案并不意味著問題的結束,我還要讓學生知道,他們為什么對或為什么錯,從而掌握在課堂上已經演繹過的有效的解題方法。學生通過對一個問題的訓練,不僅彌補了有關知識的缺漏,還糾正了以往解題的錯誤思維方式,從而提高了分析能力。
解決師生之間的意見分歧。在語文教學中應做到師生平等。我經常向學生宣傳做學問應該不“唯書”,不“唯上”而“唯理”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我認為做學問除了要謙虛外,還要有破除迷信,敢于懷疑,勇于向權威挑戰的信心和勇氣。學生倘若養成勤思考、常比較、敢質疑的習慣,那么不僅能克服死讀書的僵化局面,還有助于他們積極開動腦筋,主動自覺辨清問題的是非,提高自學能力。這有助于教學相長,師生雙方同步提高,真正起了“長江后浪推前浪”的積極作用。另外,給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讓他們與教師開展學術爭論,并不影響教師威信,反而會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使學生更親近教師,信任教師,這無疑為“情感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潤滑劑,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極大興趣。師生分歧意見的比較,有利于教師捕捉學生偏見的根源,一旦發現,教師就緊追不放,授之以理,這也可以說是“欲擒故縱”吧。當然,讓學生充分發表議論,對教師本身也是一種促進,必須在課前課后多花時間,使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更深刻,處理更科學。有時我故意拋出一個錯誤見解,以刺激學生據理力爭,在課堂上形成唇槍舌劍的局面,這樣更能激發他們學好語文這門功課的欲望,而且也造就了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的勇氣和膽略。
解決教師之間的意見分歧。調換課任教師在教學中是常有的事。新任教師復習舊功課,難免遇上這種情況:對某知識或某問題的看法與前任教師的意見不盡統一,甚至有嚴重的分歧。那么學生該聽哪位教師的呢?面對這種棘手的問題,我的態度很明確,教師的看法不意味著永遠正確,它只代表一家之說。面對不同意見,學生自己要動腦筋,比一比,想一想,誰更有理就聽誰。記得組織學生復習宋代名家范仲淹的佳作《岳陽樓記》時,翻譯“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這句話,我的譯文是:“這就是(在)岳陽樓上(看到的)的雄偉景象。”或者“這就是岳陽樓(所面臨的)雄偉景象。”而前任教師的譯文則是“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當學生無所適從時,我坦率地告訴他們,語文老師意見不統一是常有的事,做學問不應盲從,要肯動腦筋,比較兩個譯文應好中選優。同時,我又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融會貫通。上文“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描繪的對象顯然是洞庭湖,而不是岳陽樓,那么下文中的“大觀也”能說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
[1] [2]
【中學語文教學中比較法的運用】相關文章:
比較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05-04
歸納比較法在《傷寒論》教學中的運用04-29
研究型教學策略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04-29
小甸子中學語文研學案在課堂中的運用04-07
案例在哲學教學中的運用04-30
對中學語文教材中圖片資料的認識和運用05-01
現代教學手段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04-27
分層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04-26
節奏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04-29
體育教學中運用游戲的探索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