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葉圣陶論語感
李亞英
語感教學自夏丐尊、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等開始倡導以來,已經逐漸被人們理
解和認同。近年來,“語感”在語文教學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以至成了語文教學
理論與實踐的熱點,不少教師認真實踐并從理論上進行深入的探討,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本文擬就葉圣陶先生對語感的認識和培養訓練語感的方法和途徑的有關論說,作些粗
淺的探究。
一
什么是語感?葉圣陶曾經作過明確的界說:對于語言文字靈敏的感覺,通常叫做語
感。他說:“不了解一個字一個辭的意義和情味,單靠翻字典辭典是不夠的。必須在日
常生活中隨時留意,得到真實的經驗,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換句話
說,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靈敏的感覺。這種感覺通常叫做‘語感’。”[1]為了說明這個
意思,他還引用夏丐尊先生的一段話作為佐證:“在語感銳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
解作紅色,‘夜’不但解作晝的反對吧,‘田園’不但解作種菜的地方,‘春雨’不但
解作春天的雨吧。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氣概等等說
不盡的旨趣,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寥等等說不盡的意味。”[2]這等等
的一切感受和意味,就是語感。
有人說:“語感是人對語言直覺地感知、領悟、把握能力,即對語言的敏感,是人
于感知的剎那在不遐思索的情況下有關的表象、聯想、想象、理解、情感等主動自覺地
聯翩而至這樣一種心理現象。”[3]葉圣陶提到的“靈敏的感覺”是一種直覺。所謂直覺
,“是一種不經過復雜智力操作的邏輯過程而直接迅速地認識事物的思維活動。”[4]就
語文學習來說,這種直覺是指無須憑借有關的知識進行理性的思考,在一聽一讀之際就
能理解語言文字的含義、正誤、形象、情味以及在具體運用中的細微差別等等,既不費
時也不費力,似乎達到了自動化的程度。對于這個問題白家熹先生曾用現代心理學的觀
點來解釋過,他說:“在言語活動反復練習或實踐的過程中,在大腦主管言語的區域里
,因多按一定順序出現的言語信號刺激作用而形成與之相應的言語活動聯系系統——言
語動力定型。由于言語動力定型中,構成其特有的動作方式的各個環節的動作,是按一
定的程序構成的,因而,當這種言語動力定型建立并鞏固之后,某種言語活動信號一旦
出現就可以自動地引起這一言語動力定型內各個動作的反應。于是這言語活動就可以自
動化的形式發生。這正是語感迅速直接地認知語言的心理基礎。從這種迅速直接的感知
看,語感是感性的;從它深刻領悟、把握言語的能力看,語感又是理性的。語感其實是
感性和理性相統一的一種悟性。它“感性中暗含著理性的認識和本質的理解;直覺中潛
伏積淀著邏輯理智基礎,這樣就可以在感性直接關照里,同時了解到本質。”[5]
二
為什么要訓練語感?
葉圣陶首先從作家寫作和讀者鑒嘗的角度談到了訓練語感的重要意義。他說:“審
慎的作家寫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句一字都不肯隨便。無非要找到一些
語言文字,意義和情味同他的旨趣恰相貼合,使他的作品真能表達他的旨趣”[6],作為
讀者,“若不能透徹地了解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那就只
[1] [2] [3]
【葉圣陶論語感】相關文章:
論葉圣陶的文風觀04-27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論習慣04-27
語法與語感05-04
葉圣陶教育箴言09-29
葉圣陶的名言名句12-15
語感培養的策略04-30
經典寄語感言11-14
經典寄語感言12-16
懷念葉圣陶先生原文03-26
語感的形成與外語學習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