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NMET的發展趨勢
1996年,NMET的題型結構、各題賦分比例等得到了一些調整,使高考英語試卷向科學化、合理化又邁進了一步。但同時應該看到的是,這次調整仍未達到試題設計者的預期目的。作者擬根據國際上語言教學與測試的發展和我國外語教學的狀況,探討一下NMET在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以期能對中學的英語教學起一定的參考作用。
一、國際上語言教學與測試理論的發展
六、七十年代,受行為主義心理學和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影響,單項測試模式一直是語言考試的主流。這一時期,考試突出地強調了評分的客觀性,測量學家為此而精心設計了多項選擇題,該題型被用來考查考生的各種語言能力,甚至于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能力。七十年代后期,甚至在此之前,就有人開始對單項測試模式提出了批評,如Carroll認為單項測試的主要缺陷是一次僅測量一個語言點,這在大多數情況下不符合現實生活中語言的實際應用,因此他建議考試的重點應該是語言的交際功能,而不應該是各種語言要素。
七十年代以后,隨著語言教學理論從重視語言要素的掌握到強調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轉變,語言交際能力測試開始受到大家的青睞。Hymes提出了“交際能力”的概念,認為一個人進行語言交際時不僅需要一定的語言知識,同時還須具備語言本身以外的社會文化規則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Mundy拓展了這一觀點,指出所教授的語言應該與學習者當前和未來的需要密切結合起來。Van Ek在他的《入門階段》一書中將這一理論付諸于實踐,對交際法在課堂教學和試卷設計中的應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對課堂教學的影響是使語言教學開始從偏重語言結構轉向偏重交際情景與交際任務,對所學語言材料提出了真實性的要求。語言測試也隨之提出了材料真實性的要求,同時開始從單項測試模式轉向重視某一特殊語言情景下的測試任務。
七十年代后期以后,語言學家為教學與測試的需要,提出了一些交際能力模型。其中,對當前語言測試較有影響的為Bachman和Palmer的語言交際能力模型。該模型的語言知識部分包括了語言各個方面的知識,它被分解為結構知識和語用知識兩部分。結構知識被進一步分解為語法知識(詞法、句法、字位學/語音學)和篇章知識(修辭結構、粘著)。語用知識則被分解為詞匯知識(語義特點、外延、內涵),功能知識(構思、操作、啟發、想象)和社會語言學知識(語言運用規則、方言/變體、語域、自然程度)。由語言知識的構成不難看出,掌握它是恰當運用一門語言的先決條件;同時應該清楚的是,語言的實際應用還受到其他相關心理過程(知識概要和感情概要)的影響。知識概要是指有關這一世界各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感情概要則是指帶感情色彩的記憶。語言知識、知識概要和感情概要在對某一語言材料的元認知過程中相互作用,該過程一般需經過三個階段:探查、計劃和目標制定。
對語言測試者來說,語言能力模型非常重要,因為它為能力測試提供了一個范圍,而明確測試范圍則是檢測一個考試效度高低的先決條件。
交際能力測試要求語言測試者盡力注意
[1] [2] [3]
【談NMET的發展趨勢】相關文章:
談對生物制藥技術發展趨勢的分析04-26
談對生物制藥技術發展趨勢的分析05-02
從NMET看高中英語教學04-28
汽車燃料的發展趨勢04-30
預測HR的發展趨勢04-27
世界發展趨勢預測04-30
納米技術的發展趨勢05-02
探礦工程的發展趨勢05-03
新世紀農業的發展趨勢04-27
世界農業發展趨勢及特點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