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知識“盲點”例談
對某些學生來說,看不透、想不準、理不清的知識點,我們稱之為知識“盲點”。
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知識“盲點”如果積聚多了,未能及時疏通、挑明,未解決的知識難點就越來越多 ,會使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越來越缺乏信心,造成學習上的惡性循環。這正是我們的教學產生差生的重要原因 之一。本文通過對知識“盲點”的分析,探究其產生原因及減少或消除的方法。
一、思維定勢的干擾。
新知識的學習,是在相關的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知識的遷移,對知識的不斷積累有正面作用,但因為 舊知識學習的深刻性,形成定勢,有時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負面的影響,使在新、舊知識相似之處,學習思維 受到干擾,容易混淆不清,造成知識“盲點”。例如:
1.小數讀法受整數讀法的干擾。如:3002.002,正確的讀法是三千零二點零零二。有學生卻讀作三千零二 點零二。其錯因是把整數中有關“0”的讀法的規定錯誤地遷移到小數的小數部分的讀法上來, 而忘卻了小數 部分的讀法的特殊性。糾正的辦法是加強整數、小數的對比練習,尤其要加深對小數位名稱及其讀、寫法的認 識。
2.計算方法定勢的干擾。例如:簡便計算
(1)39×99+39 (2)39×99+99
有學生兩題都得3900。原因是(2)的簡算受(1 )的干擾。 因為99個39加上1個39,正好是100個。所以 ,當上兩式先后出現時,以為都是(99+1)個39。要糾正這個錯誤,可把原式變形:39×99+39= 39×99+ 39×1.39×99+99=99×39+99×1,這個變形, 學生易于接受。然后用乘法的概念去考慮,不難發現:(1) 是(99+1)個39,即100個39,(2)是(39+1)個99,即40個99。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 還應把這兩類型的 題目同時出現,反復對比練習,以達到正確理解、辨識,融會貫通。
二、對概念理解不透徹。
這里既包含了對數學概念、術語、法則等的理解,也包含了從語文角度去琢磨、推敲數學概念的用詞和詞 義。
1.如三角形的定義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當做判斷題“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 形”時,由于學生對“組成”與“圍成”的詞義理解不清,往往會出現判斷上的錯誤。教學時通過教具或畫圖 ,認識“組成”可以是@①或△,而“圍成”必須是△。
2.如應用題:“有5只黑兔,又跑來了3只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兔?”和“有5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3只。 白兔有多少只?”它們的計算都是求和:5+3=8(只)。但如果讓學生講講各題的數量關系的話, 第二題就 不那么容易理解了。因為白兔的只數不是“黑兔的只數加上白兔的只數”而是“白兔與黑兔同樣多的只數加上 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數。”可見,讓學生弄清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對理解概念、術語的含義,正確解答問題是大 有幫助的。
3.死背定義、法則,缺乏對概念的真正理解。如填空題:“一個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所得的數比原 數增加( )。”不少學生填“100倍”。錯在哪里?“……小數點向右(或左)移動一位、兩位、 三位、… …,原數就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 ”例如:31.25擴大100倍是31.25×100=3125,而這 所得數比原數增加3125-31.25=3093.75。這是對概念“擴大”與“增加”的理解
[1] [2] [3]
【知識“盲點”例談】相關文章:
例談多元解讀04-27
數學建模教學例談04-29
病句辨析技巧例談04-30
科學活動記錄例談04-30
成語中的異讀例談05-02
例談空氣阻力的作用04-30
例談中考實驗探究題04-29
閱讀教學創新例談05-01
例談物理圖像與情景的轉換05-01
例談閱讀教學的生成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