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教材·導學法·促思維--從兩個教學片段,看學法指導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最近,聽了我校一位數學教師的兩節課。第一節課,結構緊湊、教法靈活,尤其是新授課部分,他把一個很不起眼的教學內容,上成了集學法指導與學生思維能力培養于一爐的好課,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義教版五年制小學數學課本第七冊P130例3。這道例題講的是有括號的整數、小數四測混合運算,教材編排是由3.6÷1.2+0.5×5逐步過渡到(1) 3.6÷(1.2+0.5)×5和(2) 3.6÷[(1.2+0.5)×5]。教材中對例題的講解很精煉、很清楚,最后用黑體字概括出了運算順序,而且其中還穿插了取商的近似值的知識。這一教學內容的編排與以前的教材相比有較大的改進,中等以上的學生基本上能通過自學例題即可掌握,或者是象傳統的教法那樣,教師在上面講解,板書全過程,學生在下面聽,被動地接受,也能完成教學任務。但教者能較深刻地理解教材象這樣編的寓意,能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教學中,在較好地實施學法指導的同時,也盡可能地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中的主體。教學中他是這樣做的:……?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P130,我們來學習和研究例3。請同學們從第一行一直看到倒數第三行,連續看三遍,然后我們一起來討論,看誰發言最積極。 (這里的"學習、"研究"和"討論",表明教者采用的是開放式的教學模式)。
約5分鐘后。
師:請問同學們,從剛才看的內容中,你學到了什么? (一個"你學到了什么"就能很好地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導得有方。)
生:我學到了有括號的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應先算括號里面的。
生:一個算式里,如果有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課本上的黑體字)
師:對。這就是有括號的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及時加以肯定,就能消除學生的模糊印象)
生:我學到了,要改變算式中的運算順序,就必須添括號。
師:這位同學的認識深入了一層。
生:我認為,括號是用來改變運算順序的。
師:你把剛才那位同學的話換了一種說法。 (學生能換一種說法,說明學生的思維活起來了)……
師:看來,同學們對于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不但掌握了,而且還理解了。 (這一很平常的肯定,不但鼓勵了學生,而且為教學順利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設置了一個很好的臺階)
生:老師,我還學到了在混合運算中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師:那么,怎樣理解"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數位數較多或出現循環小數時,一般保留兩位小數"呢? (這一問,既指導了學習方法,又再次激活學生思維,這就體現了教師導的作用。)
生:我認為,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商的小數位數較多時保留兩位小數,另一種是商出現循環小數時保留兩位小數。
師:這位同學理解得不錯。
生: (好多學生舉手)還有,這里指的是除法,而不是乘法。
師:這一補充,就全面了。
生:老師,這里說的"商的小數位數較多"指的是多少呢? (思維的火花自然而然地蹦出來了)
師: (一愣)這位同學不錯,肯動腦筋。這里的"較多"應該指的是三位和三位以上的小數。 (這個問題可能出乎教者的意料之外)
沉默了一會兒。 (學生在認真地看課本)
師:是不是再沒有了呢?
生:我想補充一點,取近似值時應寫約等號。
師:對,這一點也很重要。
又沉默了一會兒。
這時,突然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發現這里(1)式和(2)式約等號的位置不一樣。" (學生能主動發現問題,是教師導的結果)
師: (非常高興)誰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呢? (又一次把學生的思維推向高潮)
生: (恍然大悟似地)我知道了,這說明,在哪一步取近似值,就在哪一步寫約等號。 (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時的激動心情溢于言表)
師:很好!同學們看得很仔細,學得很認真。今后在計算中就要注意這個問題。
師:除了剛才說的那些,我們還能受到什么啟發?
生:我們今后看課本,要認真地看,認真的想,要多問一個"為什么"。
生:我們在列綜合算式解文字題或應用題時,不能用錯了括號。 (學生能從這里概括出學習方法,沒有教者長期的訓練是不可能達到的)…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