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多媒體教學在病原生物學中的應用論文
論文關鍵詞:多媒體病原生物學
論文摘要:病原生物學具有內容繁雜、比較枯燥、難以記憶且容易前后混淆的特點,而且病原生物通常肉眼看不見。對于剛接觸這門課程的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有很大難度。本文結合病原生物學這門課程探討“多媒體”在課堂教學的應用及其效果。
1、讓黑板“動”起來,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
每一位教師都希望有一個活躍的課堂氣氛,但是枯燥的教學內容和陳舊的教學手段已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過去我們總提倡寓教娛樂,但具體談怎樣去做還沒有現成的模式。而“多媒體”教學充分改善了教學氣氛,它利用電腦的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手段讓黑板“動”起來,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位心理學家說過“興趣是激發靈感的動力”,學生們的興趣可充分帶動學生們的思維“活”起來。比如在講授寄生蟲中的蛔蟲和曉蟲的形態、生活史時,我們利用電腦制作了一組動畫:首先畫面上采用漸變式緩慢出現了成蟲的形態,并在不同部位配上不同顏色及相應的解說,從而形象生動地展示了寄生蟲的形態特征;然后,在每一種寄生蟲的生活史中,以人體為中心,從蟲卵、幼蟲到成蟲的每一個演變過程中以環形排列在周圍,再閃動出現每一個發育階段的生活環境和條件,在學生頭腦中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這樣不但使學生記住了蛔蟲和燒蟲的形態和生活史,同時還能將兩者進行區別。
2、讓微觀世界“大”起來
在微生物和寄生蟲實驗中,觀察細菌等微生物時,顯微鏡的使用頻率最高。但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有許多學生根本找不到細菌等微生物,更談不上觀察了;而且時常損壞儀器和玻片標本,在經濟和教學上都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首先我們把玻片標本制成幻燈片,利用投影儀投到屏幕上,這樣真真切切的細菌形態就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便可加以講解,加深記憶。微生物放大了,學生與它們的距離近了,這樣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了。
3、讓知識的函概且“廣”起來
病原生物學的內容較多,而授課時數很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能把主要的知識講出來,而不能把一些延伸的知識講述給學生,這樣不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寬,而應用“多媒體”教學就可使知識涵蓋量“廣”起來。在講授細菌、病毒各論的知識和常見的人體寄生蟲時,就可以將各種微生物和人體寄生蟲制成標本片和精美的動畫,學習時將它們投射到投影儀上,并配以恰當的解說詞,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加深了學生對各種微生物和常見人體寄生蟲的辨別和記憶,較好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4、讓教師徹底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
素質教育是當前又一在教育界談論的熱門話題。然而僅1一2篇文章和媒體的宣傳不夠的。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的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從傳統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把抽象教學轉換成直觀教學。但并不是說“多媒體”就是素質教育的形式,它只是一種手段,一種可以嘗試的手段,而且就目前來講是比較可行的手段。“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并茂等特點,利用新技術新模式創設教學情境,展現知識,能多層次、多角度地呈現豐富的教學信息,從而創造立體化的教學空間。使深奧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同時教師也能有更多的精力投人到教學內容的充實和更新中。
5、讓師生關系“融洽”起來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統的教學是:教師通過課堂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學活動枯燥無味。學生學習興趣差,教師講課情緒不高,師生關系很緊張。通過“多媒體”教學,教師通過大屏幕增添一些新奇有趣的知識,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感染了教師,師生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
當然,一個新生事物在實踐當中被應用是需要過程的,一墩而就的事是沒有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還僅僅是剛剛開始,還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但可以肯定的是,通過“多媒體”教學能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減緩教學的難度和認知過程,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淺析多媒體教學在病原生物學中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多媒體在《電工基礎》教學中的應用04-30
物理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論文11-03
美術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的應用的論文05-02
淺析多媒體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04-29
關于多媒體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4-27
多媒體教學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05-02
淺析多媒體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04-29
淺析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04-29
淺析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大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04-26
生物學實驗教學中應強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