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論文]生物教材中“客體性內容”的潛在功能
現行的生物教材與老教材相比,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無論從教材的內容編排,知識結構,新舊知識的銜接來看,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變化、提高和創新。新編教材的每章均以插圖引出,課文中穿插了“想一想”、“課外讀”、“小資料”等欄目。這些內容一般不作為教學要求,只供學生課外參考,相對于教材的正文,筆者暫且將這部分內容稱為“客體性內容”。然而仔細審視這些“客體性內容”,我們可從中發現它們有如下一些潛在功能。
1 承導功能
每一章的開頭均有一段配有說明的插圖,它具有引入新課的功能。但不是簡單、生硬的“開場白”,而是以它為知識背景或實際問題引入該章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以它為背景既可向學生介紹了有關生物概念,又可帶著由實際問題抽象出生物概念的過程,還可給學生說明生物概念是從我們生活中逐步抽象出來而存在于生產與生活之中,為生產和生活服務,并在生產和生活中發展的事實。
課本中還有一些“想一想”和“插圖”具有一定的承接功能,如“第一冊中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這一節內容中有一插圖描繪了土壤溶液中的水分向導管移動的兩條途徑,這正是從初中學過的水分代謝這一知識入手,更進一步理解植物體對水分的吸收過程。植物的礦質營養中以“想一想:初中學過程的N、P、K、B在植物生活中各自所起的作用?”引入礦質營養對植物的生命活動有重要的作用,從而更進一步學習礦質元素在植物體內的作用,最后通過總結缺乏這些元素植物體會出現什么癥狀,這樣既學習的新的知識又與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它既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又是銜接初中生物的重要一環。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中直接回憶什么是激素及激素的作用,來引入新課的學習,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新知識是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的提升,并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由此我們發現這些內容有些既是舊知識的延續,又是后續學習的鋪墊,學生從中往往會體會到其中蘊含著的生物學思想和方法。教師充分利用好每一章這些內容,使生物思想方法充分得到滲透,使學生逐漸領會,理解甚至掌握其中的生物學思想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展現客體性內容的承導功能。
2 德育功能
生物學新大綱明確指出:“對學生進行觀念態度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要做到潛移默化,寓德于教。既要克服單純傳授知識、忽視德育的傾向,又要克服脫離學科教學內容空洞說教的傾向。”德育滲透于生物教學是時代的需要,也是高中生物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翻開高中生物教材,我們不難發現古今中外無數生物學家及生物工作者和仁人志士不畏艱辛,努力探索,刻苦追求而形成了“生物”這門科學。研讀它的歷史會使學生受到啟迪,心靈上受到熏陶,精神上得到享受,有助于對生物本質的認識和理解,有助于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還有許多環境保護方面的小知識與思考題,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進一步懂得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理。
如:教材的緒論部分對達爾文、孟德爾、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我國在分子生物學研究方面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新陳代謝中介紹了斯巴蘭讓尼的發現;教材中讓學生思考臭氧層的破壞對植物和人體有什么危害?如何保護臭氧層?等等。
上述內容,不僅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可激學生學習積極性并培養學生積極投身保護環境的主人翁精神。
3 消化功能
高中生物新編教材設計了許多“輔助教材”,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對新授知識點的回顧與反思,對于進一步鞏固掌握所學的知識,具有一定的消化功能。
如:第一冊中緒論中“想一想:將一粒石子扔進水里,水面會出現波紋。這與生物的應激性有什么不同?”對所學的應激性的概念再次檢閱。教材細胞分裂中“想一想:細胞分裂間期是細胞分裂的‘間歇期’,這時的細胞處于靜止狀態,這種說法對嗎?”對細胞周期這一知識的再次鞏固。生物的個體發育中“想一想:同一植物胚和胚乳細胞染色體數目一樣嗎?”可以檢查學生對有絲分裂及雙受精的熟練掌握程度與準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