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春秋時期的盟誓檔案
春秋時期的盟誓檔案是指周天子會見諸侯以及諸侯國代表之間相會時因結盟而形成的檔案。春秋之際,禮崩樂壞,諸侯紛爭,原有的社會秩序瓦解,各諸侯為了解決矛盾、尋求利益、和平發展等時有會盟,僅《左傳》對“盟”的記載就高達200多次。本文深入探究春秋的盟誓資料,以期準確地分析盟誓檔案的形成、管理、結構及特點。
一、春秋盟誓檔案的形成
《禮記?曲禮下》有言:“約信曰誓,閔曰盟。”誓為用言語共同約束,而盟則為用牲之誓,更莊重正式且有儀式,先秦時期往往將盟誓連用。盟誓雙方以言辭來相互約束,并以某一共同約定的神靈起誓,遵守約定,如有違背便要受到神靈的懲罰。西周時,盟誓制度體系完備,在政治,軍事,法律方面廣泛使用,產生了書面形式的盟書。而至春秋,王權衰落,邦國之間誠信日趨減弱,因而常以會盟鞏固彼此的關系,形成的盟書也越來越多。
盟誓檔案是在會盟鼎盛發展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盟誓檔案的形成過程陳夢家先生做了詳細剖析,他以《左傳》為主,并參《周禮》以及漢、晉、唐注家所述,將盟誓的程序大概分為十個環節:為載書,書之與策,同辭數本;鑿地為“坎”;“用牲”,牲用牛豕;盟主“執牛耳”,取其血;“歃”血;“昭大神”,祝號;“讀書”;“加書”;“坎用牲盟書”;載書之副“藏于盟府”。 其中盟書乃會盟的關鍵因素,會盟前要制定好盟書(即載書),會盟的過程中要讀書,埋書,最后要將盟書副本收藏于盟府,十個步驟,其一半都與盟書有關,并且盟書一經制定不允許隨意修改,對結盟雙方有警示和監督的作用。作為歸檔案而存的檔案,盟誓一可為雙方結盟的憑證,二可為違“盟”而究的法律依據。
二、春秋盟誓檔案的結構
盟書是盟誓活動內容和目的的集中反映。在歷經了夏商盟誓的形成,西周盟誓的發展,盟誓檔案至春秋已趨于成熟,成為一種固定的文體模式。《文心雕龍?祝盟》中概括了盟誓文的三大要素:“夫盟之大體,必序危機,獎忠孝,共存亡,戮心力,祈幽靈以取鑒,指九天以為正,感激以立誠,切至以敷辭,此其所同也。”即為盟誓緣由,盟誓要求,違盟惡果。然則,去時久遠,所保存下來的盟誓檔案資料非常有限,不能一時窺得全文,但從《左傳》等史籍的有關記載及出土的盟書等,我們大致可以推斷,一份完整的盟書應該由六部分組成:盟誓的日期,盟誓地點,參盟者,會盟緣由,盟約內容及詛辭。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載寧武子與衛人的一次盟誓:
fanwen.unjs.com【查字典范文網】
六月,晉人復衛侯。寧武子與衛人盟于宛濮,曰:“天禍衛國,君臣不協,以及此憂也。。今天誘其衷,使皆降心以相從也。不有居者,誰守社稷?不有行者,誰扦牧圉?不協之故,用昭乞盟于爾大神以誘天衷。自今日以往,既盟之后,行者無保其力,居者無懼其罪。有渝此盟,以相及也。明神先君,是糾是殛。”國人聞此盟也,而后不貳。
這份盟書記載了盟誓時間是魯僖公二十八年六月,地點為宛濮,參盟者為寧武子和衛人,發起會盟的原因是衛成公歷經艱險回國,守臣害怕衛成公對他們不利,君臣不能一心,于是寧武子代表寧成公與國人結盟,盟約的內容是讓衛國留守之人和在外出行的人和諧相處,文末是詛辭,邀明神先君作證,誰若違背誓言,便任由他們殺戮。
三、盟誓檔案的管理
周代,會盟是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盟書的起草,到盟書的管理存放都有章可尋,已形成體系。盟書由司盟起草,《周禮?司盟》載:“司盟,掌盟載之法,凡邦國有疑會同,則掌其盟約之載及其禮。”結盟雙方對某些事項的約定及禮儀,皆由司盟負責。盟書檔案也有專人管理,《周禮?大司寇》言:“凡邦之大盟約,閆涿聳椋而登之于天府,大史、內史、司會及六官皆受其貳而藏之。”提到大司寇、太史、內史、司會、六官等都是盟誓檔案管理人員,另《周禮》中提到司約、司盟等也是負責保管盟書的。周代亦形成了專業的檔案管理機構――天府,天府是周王室封存檔案的地方,規模大,收藏豐,而至春秋又產生了盟府,盟府是諸侯國保存盟書的機構,亦稱府,平府或故府。
盟誓檔案記載著多種先秦盟誓的契約、協定及政策,收藏有序,管理有序,為后世研究并寫成史書提供了重要憑證。據已出土的侯馬盟書和溫縣盟書等我們可以發現,春秋時期的盟書應該是用筆蘸墨或者朱砂寫在玉片、石片之上,玉石形質為圭形,簡形等,大小長短不一。當然這不能代表全部盟書檔案的樣式,但至少可以窺見其大致形質。
四、盟誓檔案的作用
1.歷史記錄的憑證
盟書作為時代的產物,充分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及軍事等各方面的內容,是我們了解當時歷史的寶貴檔案。春秋時期,王室的作用日漸衰微,諸侯群起,各國往往以會盟解決矛盾,維護秩序。會盟的目的或為協調邦交,如艾之盟(隱公元年),或為大國稱霸諸侯,如踐土之盟(僖公二十八年),或為頒布策令,如邢丘之盟(襄公八年)等。雖未能見到完整的盟書,但從《春秋》、《左傳》等文獻有關盟書的記載中可以看出盟書反映了當時各國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方面,是一面歷史的鏡子。
2.遵信守約的保障
盟誓的前提是雙方缺乏誠信。《文心雕龍?祝盟》曰:“信不由衷,盟無益也。”《左傳》中亦載:“盟所以周信也。”(哀公十二年)會盟結盟正是因為缺乏信任,雙方訂盟以表明心誠并愿意遵守誓言。盟書末尾多有詛辭,如果違背盟約,將會受到祖先或神靈的懲罰。《左傳》中對盟書的詛辭多有記載,“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墜其師,無克胙國。”(成公十二年)“有渝此盟,以相及也,明神先君,是糾是殛。”(僖公二十八年)“渝盟無享國”(桓公元年)。詛辭以時人懼怕的事情起誓,以神靈為鑒,協迫雙方遵守盟約。這樣的誠信機制在當時有一定的作用,如宛濮之盟使衛人一心跟隨衛成公,“而后不貳”;晉文公的踐土之盟,對幫扶周室,制約諸侯的亂禮行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3.文化傳承的橋梁
盟誓檔案在文化傳承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文體傳承。盟誓是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重要文體,《文心雕龍》中專有《祝盟》篇記錄和表述了其特點,文辭的表達方式,語句的結構對后世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從葵丘之盟,亳之盟等盟書的正文來看,我們發現春秋時期的盟誓是有意識的文學創作,格式較為固定,前有申訴,交代創作背景,文末為詛辭,對違盟的懲罰;語言表達上受到賦引風氣影響,以四字為主,注重駢偶,節奏鮮明,創作上有意模仿《詩經》;而在內容上盟文“約而信”,言辭精煉,有春秋筆法,層次清楚,抒情意味重。雖然盟誓文在秦以后逐漸衰落,但它在中國文體發展傳承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2)、書法傳承。盟誓檔案由毛筆、朱墨寫成,筆畫線條較為柔和,書法流暢奔放,力道輕重兼有,結構自然和潤,富有意蘊。出土的侯馬盟書篇幅完整,填補了我國古代書法發展史的空缺。盟誓文的字體體現金文到小篆的過渡,它的用筆、字構、字法及風格都為后世研究早期書法提供了寶貴的檔案史料。
結語
盟誓檔案形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隨著古代社會的演變發展,各國、各族之間存在著很多結盟關系,這些盟誓契約具有很強的約束性,顯示出盟誓活動在當時的存在價值。春秋時期的盟誓檔案既對當時社會起到重要作用,也對后世發展具有促進意義。現代社會探索盟誓檔案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內容,有利于挖掘其史料價值,此外,盟誓檔案在文化、藝術等領域都具有豐富價值,研究者應全面挖掘盟誓檔案的社會價值。
【試論春秋時期的盟誓檔案】相關文章:
盟誓04-29
試論檔案工作的效益04-28
對天盟誓的近義詞及意思05-02
試論檔案中介機構04-30
試論檔案職業道德的建設05-02
試論高校檔案信息化管理04-29
試論檔案工作者的信息素養04-29
試論檔案管理工作的創新04-29
試論城建檔案開發與利用的保障措施05-02
試論檔案價值的實現過程及其效果形態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