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代文學課程與新聞人才培養
古代文學課程與新聞人才培養
□張紅花應子康
摘要:本文結合新聞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聯系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在地方高校新聞學專業中的教學現狀,積極探索體現專業特色的課程改革新路子,力圖提高地方高校新聞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為新形勢下的新聞事業服務。
關鍵詞: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地方高校;新聞學;人才培養
中國古代文學課程一直是國內高校新聞學專業所開設的課程之一,它是一門教學內容豐富,全面深刻反映中華民族文化的課程,從原始歌謠、上古神話到唐詩宋詞、戲曲小說,式樣繁多,輝煌燦爛。學好這門課程,不但有利于新聞學專業的學生擴大知識面,提高閱讀鑒賞能力、分析評說能力、文學素養,而且還有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全面提升人文素養、道德情操、建構價值觀念、培養愛國情懷等。因而,它的教學效果好壞將直接影響地方高校新聞學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但目前,由于地方高校開設新聞學專業的歷史短暫、辦學經驗不足、師資力量匱乏、認識不夠到位等多種原因,致使該課程在新聞學專業中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實踐都帶有很大的盲目性與隨意性,這與我們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新聞人才的目標相距甚遠,因此,如何把中國古代文學這門課程與新聞學專業的特點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緊密聯系,探尋兩者之間的最佳結合點,找出適合新聞學專業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培養更合格優秀的新聞人才,應是一個值得研究探索的教學課題。以下是筆者對此課題的思考與研究,以期拋磚引玉,共同促進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在地方高校新聞學專業中的教學改革與發展。
準確定位課程性質
在當前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地方高校對新聞學專業中開設的古代文學這門課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與不足,譬如,有的過于拔高了它在整個新聞學專業教學中的地位,安排的課時量過多,走入“文學化”誤區,筆者通過實地調查和網絡查閱,發現有不少地方高校把這門課程按專業基礎課的性質進行教學,照搬中文專業教學計劃,課時量多達200個學時左右,開設學期長達三個;有的又無視它的作用,大大壓縮課時量,或者整合為文化概論課來上,這都將直接影響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效果。因此,如何正確定位該課程,糾正認識上的偏差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
新聞學專業向來被認為是“文科中的工科”,它具有強烈的實踐性,以培養學生的采、寫、編、評為核心能力目標,同時還需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與素養,培養學生閱讀鑒賞古代文學作品及精確簡練使用漢語的能力,培養新聞人必備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分析批判能力等,實踐表明,上述這些能力都是新聞人必備的素質,沒有這方面的素養,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有思想的出色的新聞記者,新聞學專業知識加上人文精神以及思考、分析批判等能力,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聞人。中國古代文學深厚的文化養料恰好能給予新聞學專業學生以寬廣的視角、深刻的洞察力與準確的判斷力,給新聞學以肥沃的土壤,有力地保障這一教育目標的實現,避免新聞學專業畢業生上手快,但后勁不足的情形出現,提升綜合素質。因此,在新聞專業教學計劃中,中國古代文學的課程性質既不是主干專業課,也不是公共選修課,而應該定位為文化素質教育必修課,它是對專業課程必要的補充與輔助,是新聞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
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大綱
目前,大多數地方高校新聞學專業所開設的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均沿用中文專業的古代文學史教學大綱,為了突出中國古代文學在新聞學專業中屬于文化素質教育必修課,保障這門課程教學目的的真正實現,還必須根據專業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大綱。
首先,進一步明確課程教學目的,統一課程名稱。作為新聞學專業的學生,其學習中國古代文學課的目的就是要感受古代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從審美欣賞的層面上領悟古代文學存在的價值,在提高文學鑒賞能力的基礎上,促進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審美能力、思考分析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對于中國古代文學發展歷史的把握與理解是次要的,因此,這門課程在新聞學專業中的教學實質是古代文學作品教學,以往冠之以“中國古代文學史”或籠統稱之為“中國古代文學”應統一重新命名,代之以“中國古代作品選讀”或“中國古代名篇名著導讀”或“歷代作品選講”將更為合理。
其次,重組課程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根據新聞學專業學生的從業實際,不但要擴大他們中國古代文學的知識面,更要突出重點、突出特點、突出脈絡、突出輪廓,因為中國古代文學淵遠流長,博大精深,講授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要求新聞專業的學生通過聽課和自修,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精華與特點,以適應自己的新聞采寫工作,尤其是在深度報道和專題報道中對相關背景資料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上須強化新聞學專業所需要的古代文學常識的記憶,弱化字解句譯的教學;強化對古代文學作品表現手法的學習與借鑒,弱化文學史教學的系統性;強化古典詩詞名篇佳句的誦讀,弱化文體源流、文學影響的講解;強化對古代文學作品人物、事件的思考與評議,弱化作家地位、藝術風格的比較研究。
再次,重新計劃教學時數與分配,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伴隨中國古代文學的課程性質、課程名稱在新聞學專業中的重新定位與改變以及教學重心的轉移,課程的教學時數及分配都應該作出變動,通常只需開設一個學期,每周5學時,按每學期16周計算,共80個學時,各高校可根據各自學校教學計劃整體情況有所變動,但應保持在50至100學時范圍之內,在學分比重上不能超出整個新聞學專業畢業所需學分的8%,由此才能既突出專業特色,又保證新聞學專業古代文學課教學目的的實現。同時,在教學進度上要作出合理的安排,教師的教學進度必須與學生的學習接受度保持步調一致,讓學生的學習結果更理想。
此外,還須做好教材配套、講義、教案等修訂工作,對授課的要點、重點、難點及教學方式、步驟、課型等作出相應的調整。
中國大學網 salifelink.com【古代文學課程與新聞人才培養】相關文章:
古代文學試題03-23
經典古代文學故事03-14
古代文學名詞解釋03-13
人才培養方案09-02
人才培養總結03-22
人才培養方案10-12
醫院人才培養方案07-24
梯隊人才培養計劃08-25
公司人才培養方案09-12
企業人才培養方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