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面向21世紀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的新思考
摘要:本文根據三十多年學校體育工作實踐經驗,運用多學科理論知識與方法,就當前學校體育改革中十分關注的目標、內容及實際操作問題進行重新思考,提出了學校體育必須為全體學生獲得健美樂服務的基本觀點,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學校體育從理論上和實際操作上提供參考。1 學校體育應以幫助學生獲得終身健美樂為宗旨
學校體育改革,若從管理學角度思考,應包括確定目標、組織實施、效果評估及其調控過程各個環節的全部內容。
我國學校體育在目標問題上經歷了從“技能"→“體質"→“人才"的演變發展過程。幾十年實踐證明,實施這些目標都曾收到理想的效果。這是因為,以“運動技能"為目標,對于不以體育職業的廣大學生來說顯然是不需要的,也是作為以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為主的絕大多數學生在時間和精力上不可能做得到的,學校也根本不可能提供足夠的場地器材設施條件,讓全體學生習練運動技能。其典型見證是,人均接受16—19年學校教育的高校教師們身上反映出來的“運動技能"掌握水平很是一般:現實生活中也幾乎沒有人用從小學到大學都曾學習過的跳高、跳遠、推鉛球等運動技能堅持鍛煉身體。以“培養人才"為目標,雖 然符合國有社會需要—辦學校—育人,但卻又與學生個人需要—求學—生活并不完全一致。且影響學生成才的因素很多,幾乎涉及到家庭、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各個方面,限于體育的本質與功能,學校體育不可能單獨承擔或主要承擔“人才"培養的任務。由此看來,將“技能"、“體質"和“人才"單獨作為學校體育目標都存偏頗,或不需要,或不可能實現。事實上,國內外早已提出“終身教育"和“終身體育"觀點,揭示無論是教育,還是體育,都不應把目光僅僅盯在學生由學校畢業即所謂成才上,而應該為學生們的終身服務。因此,只有突破學校體育的“階段"框架,樹立終身體育的觀點,才有可能較為全面系統地思考并確定學校體育的目標。
“健"是根本,是人類從事各項活動的物質基礎,是實現“美"和“樂"的首要前提條件,包括了健身、健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即是說,一個經常工作、生活、娛樂的身體活動,動作正確、熟練、省力、優美:頭腦清晰,思維敏捷,時時處處顯得很有朝氣,充滿活力;能長時間學習或工作效率高,能適應各種復雜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保持健康與長壽。這才是“健"的基本含義,從事體育的首要追求。相比之下,運動場上逞“英豪",文化學習沒精打彩,成績低劣:比賽奪獎牌,而身體“五勞七傷",甚至早天,顯然失去了“健"的本義,不是體育所追求的目標。
2 體育課程建設應以健美樂為主線
以往體育課程構建、實施過程中,無論是在以“運動技能"或“增強體質"為目標,還是在以“培養人才"為目標的前提下,都始終不能沖破以競技運動為主線的思想觀念束縛。其主要表現有:教材選編按競技運動項目排列;教學內容從小學到大學“一跑到底"、“一跳到底"、“一投到底"、“一滾到底";學校體育工作,重視訓練少數運動尖子比賽奪標,并以此論英雄成敗,而忽視體育教學,不少學校連“法定"體育課也不能保證,學生群體活動更是流于形式;場地器材設施,按競技運動項目訓練比賽需要構建,追求“標準化",如此等 等,似乎學校體育就是競技運動,離開了競技運動項目,學校體育再也找不到內容。但“照此辦理"幾十年,我國學校體育既無新的起色,更無特色。且學校群體活動經常性以及學生體質幾乎每況愈下。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上述作法"不能反映學校體育實質,不是學校體育的本義,學生需要,又是學校不可能做得到的。例如將競技運動中跑、跳、投項目始終列為大、中、小學的基本教材,而花了那么多時間、人力、物力、財力,學生學了十幾年,可從學校畢業后就再也不用;即使在校期間,如果不是強行組織,課余時間內又有幾個學生運用它來鍛煉身體。
[1] [2] [3]
【面向21世紀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的新思考】相關文章:
對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思考04-30
對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考04-30
關于我國發展體育健身游的思考04-27
對我國經濟發展途徑的思考04-27
改革作文教學的新思考04-30
面向市場與社會發展的行政改革04-27
面向三農促進供銷社改革發展04-28
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淺談04-29
我國農業補貼政策的發展與改革方向05-01
面向生命的思考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