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形式理性批判-論20世紀西方形式美學的內在邏輯
內容提要:藝術形式問題是20世紀美學和藝術哲學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文勾勒了這一時期關于形式的美學的內在邏輯構架,揭示了藝術形式命題的本質在于,企圖建立一種用于藝術的形式理性,以抗衡兩千年來特別是黑格爾以來形而上學形式觀的重負。20世紀紛繁復雜的藝術形式思想,從橫向上來觀照,不同的美學流派分別從形式作為客體范疇、形式作為主體范疇、形式作為非主非客范疇以及形式作為亦主亦客范疇建立了自己的體系或系統。縱向上來看,則藝術形式范疇,包含下列三個層次:其一是操作層面的藝術形式作為構成方式的層次,其二是美學層面的藝術形式作為虛擬寓言的層次,其三是哲學本體論層面的藝術形式作為共相存在的層次。
人們是以怎樣的理論姿態跨入并置身于20世紀的?當我們在世紀末回眸過去,回顧美學和文藝學的發展歷程時,一個最突出的感受也許是,這是一個最難以一言以蔽之的時代。即使我們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60年代中期之前,即所謂的現代主義時期,回答這個問題的困難性也仍然沒有減輕多少。
我們可以說,這是一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世紀,又是一個標新立異、創新發展的世紀。我們甚至可以說,還沒有任何一個世紀,像20世紀這樣色彩紛呈。就美學和文藝學而言,理論家們無論是對作家心理奧秘的洞悉,還是對藝術作品本體的研究,無論是對讀者接受活動和審美經驗的闡釋,還是對文藝的社會價值取向的揭示,都在各自的角度和各自的理論層次上獲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單是理論流派之多就令人咋舌。從狄爾泰的生命美學,尼采的唯意志主義美學,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精神分析美學,海德格爾和薩特的存在主義美學以及英伽頓和杜夫海納的現象學美學,伽達默爾的闡釋學美學,姚斯的接受美學,到阿恩海姆的完形心理學美學,喬治·桑塔耶那的自然主義美學,杜威的實用主義美學,維特根斯坦的分析美學和卡西爾- 良格的符號學美學,……真是不勝枚舉。
我們在這里企圖通過另一個視角:形式研究的視角,來展示本世紀美學和文藝理論最富于特色因而也最具有爭議的側面。
◎探尋形式的時代
我們把研究的目光從美學和文藝學發展的歷時性軸上暫時移開,而把觸角伸向形式美學的領域,把觀照的焦點放在藝術形式的種種理論問題上不是沒有理由的。可以說,20世紀即是一個探尋形式的時代,一個追尋藝術的形式理性,并企圖以這種新理性取代傳統理性的時代。
雖然自古希臘以來,形式問題就一直是西方美學關注的重點之一,但是不管就關注這一問題的內在動因還是就關注的范圍和深度而言,可以說,我們這個世紀都是更值得重視的。在哲學上來看其動因,正如英國著名哲學家艾耶爾所說,當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之后,“盡管構造哲學體系已經完全過時了,但并不排斥精心制造一種世界觀”,只是“人們已拋棄了這樣的標準:一個人可以從所謂自明的第一原理著手,并靠著純粹的反思而達到一種世界圖景,它具有獨立不倚的合法性”.基于此,對藝術形式的強調,作為對統治西方兩千年而以黑格爾集大成的邏各斯中心主義的否定和顛覆,無疑具有反叛作用,一方面藝術形式作為一種逸出形而上學形式閾限的非理性形式,其存在本身即是對主流話語的一個超越,因為它并不必然遵循那所謂“自明的第一原理”,而具有自身的形式理性;另一方面,藝術形式,在一些美學家和文藝理論家看來,其實類似一種宗教性的存在,它使那些難以在形而上學哲學那里,甚至也難以在教堂里獲得精神慰藉的人們,獲得了一方凈土。I.A.瑞恰慈在《詩歌研究》中,甚至認為,“絕大部分現在在宗教和哲學中離我們而去的東西將被詩所代替……我們越多地察知詩歌的空無,我們越會珍視詩歌所提供給我們的精微的‘知識的精神和氣息’”.這樣,我們將會看到,20世紀對藝術形式的研究和探尋已經不局限于文藝理論和藝術哲學領域,即使
[1] [2] [3]
【形式理性批判-論20世紀西方形式美學的內在邏輯】相關文章:
《形式邏輯》04-30
論孟子的批判理性04-28
關于形式美學的思考05-01
席勒的形式美學思想04-29
建筑形式美學初探04-29
試析形式理性與辯證理性之關系04-27
論情感的形式潛質04-27
形式美學的突破與局限--俄國形式主義探析04-29
非形式邏輯或論證邏輯:論證圖解05-02
邏輯演算與形式化方法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