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術多媒體教學的論文
【摘要】教學效果的改善必將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種理想的認知工具。改變著人們傳統的教學觀念,具有圖文聲并茂以及活動影像等特點的多媒體教學已展示出良好的發展前景,對培養學生的現代意識,造就跨世紀的高素質人才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教育現代化
隨著90年代以來多媒體技術的迅速興起,計算機應用已遍及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并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變著人們傳統的教學觀念,具有圖文聲并茂以及活動影像等特點的多媒體教學已展示出良好的發展前景,對培養學生的現代意識,造就跨世紀的高素質人才有著重要意義。
電腦美術設計可追溯到1963年,其發源地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薩羅蘭德,從1950年開始,著手開發通過圖形技術來處理人與電腦對話操作系統。1965年以后,各類電腦美術作品展覽分別在西德的斯圖加特,英國的倫敦,美國的紐約,日本的東京出現,這些展覽在各國科技界、美術界引起極大反響,從而加快了電腦美術研制的步伐,電腦美術很快被應用到電視廣告,裝飾廣告,裝璜設計、建筑設計、動畫影視等領域。
電腦美術的研制雖然只有30多年的歷史,而引進到我國并開始運用到美術教育實踐中去,也只是近幾年的事,但無論如何、電腦藝術終究以現在起開始進入美術教育領域,這無疑是歷史的進步,藝術的拓展和教育革命的成果,它預示著美術教育從原始時代的手工繪制與傳統教學手段將被電子教學手段所代替。
1、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多方位地提高學習效果
實驗心理學家通過大量實驗證明,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學,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這就是說,如果既能看見,又能聽見,還能用手操作,通過這樣多種感官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聽老師講課強得多,另一個關于記憶持久的實驗表明,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20%,看到內容的30%,聽到和看到的5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70%,這就是說,如果讓學生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于傳統教學的效果。
由于多媒體教學系統提供的圖形、聲音、語言等交互界面及其交互操作,便于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能對學生產生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使學生通過各種靈活方便的交互界面來操縱控制學習,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習效果。
電腦美術在工具設備操作等各方面均有異于傳統地繪畫制圖形式,所表達地作品地形態亦能將美術創作設計帶入一個新領域。可以預言、隨著電腦信息時代高科技地發展與普及,電腦繪畫藝術將會在未來地社會發展中得到更多的運用與發展。
在傳統的工藝美術教學中,構思設計和繪制是二各重要的組成部分,兩者是相互相成的。首先要構思設計,用鉛筆畫出草圖,其次是把草圖描上正稿、上色、整理畫面,最后完成一、件設計作品。學生從設計構思到繪制完成作品是一個非常長的過程,加上手工繪制的技術要求較高,繪制的時間就要更長,精力更多,又因工藝美術的復雜性,學生還很難達到技術要求,對學生來說,好的構思設計并不代表好的設計作品,它還要有高超技術表現能力,在應用設計課作業中是經常出現的技術問題。
隨著教學環境的改善,電腦進入美術課堂教學,這個技術問題就迎刃而解。電腦強大的編輯、造型、上色和文字處理功能,可以直接按你的設計指令,繪制出你滿意的圖形、文字和色彩。比如:過去繪制主要靠手工,遇上圖形復雜,重復使用圖形,通常要花很多的時間,如果用電腦繪制可快速復制,拷貝、清楚、上色、旋轉放大縮小,文字處理等功能、能省時省力,輕松完成,而且可用更多的時間追求創意與品質。
修改方便,所見即所得。資料表明,以最初的構想到最后加工定型,修改的比例雖然因設計類型和設計規模各異而不同,但修改的次數比例都較高。用戶進行的畫面處理,不管是變化字體,還是變形變色都可迅速反映在電腦屏幕上,而電腦屏幕上看到的結果,也可以說是最后的效果。電腦圖形設計對任何內容都可以進行無數次的修改直到滿意,拉長壓扁,放大縮小、旋轉、扭曲、變化機理、調字體等,比傳統的手工描繪快捷方便得多,比如變化一個設計得整體色調,在以往即等于重新繪制一遍,而現在只是按幾下鼠標鍵盤得事情。
設計周期縮短。設計活動中,重復操作也是比例高得一項目。比如學校標志,標準字體或書法體得大量重復使用等,利用電腦圖形設計功能可以輕松地復制,并且可以將常用得圖形、板式、色調等數據儲存在電腦中,建立個人圖形庫,以便將來重復調用。另外,傳統設計過程中,設計方案通過后,須進行制作圖紙的繪制,工作繁重、沉悶枯燥,而采用電腦圖形設計后,一旦設計方案確定,整套高質量設計圖紙即可由打印機或繪畫儀輸出完成,設計周期籍次得以大大縮短。
多種傳統媒介的視覺效果:電腦圖形設計軟件能產生豐富多樣的視覺效果,不僅包括各種傳統媒介如毛筆、鉛筆、噴槍、麥克筆、油畫水彩、木炭、浮雕、版畫等,而且可由用戶自定義特殊筆型,如星光筆、字母型等,更為奇特的還可將不同媒介效果如水彩和油畫效果結合在一起,而天衣無縫,以假亂真的照片拼貼也是電腦圖形處理的一大特色。
繪制設計方案預示圖戰局了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傳統預示圖設計一般以水粉、水彩、麥克筆或噴繪為主;不僅費事還不直觀,尤其是涉及三維空間的涉及類型如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包裝設計、產品設計等更是如此,利用電腦圖形技術可以生成三維立體模型、賦予材質、打上燈光,并可選擇最佳角度逼真地模擬出未來的形象;如生成三維動畫則可連續展現設計形象的各個角度、栩栩如生。
傳統的美術設計制作過程,是從構思到完成設計作品是一個漫長而又復雜的過程。要通過構思→草圖→正稿→修改正稿→繪制正稿(其中從圖形、色彩、文字等方面設計村在著較高預視性和可變性)→調整設計方案→完成設計制作的全過程。這個過程是勞心勞力的過程,對于一個初中學生來說,無疑是很難做到的事,特別是制作過程,由于學生操作繪制能力較差,要達到相對較高的技術水平才能充分才能充分表現出學生的設計意圖,體現學生設計理念。探索解決這個難點一直是我教學中的教學探討的課題。因為我知道如果能幫學生從復雜,漫長制作過程中解放出來,對美術設計教與學都是一次質的飛躍。
通過多年教學實踐,電腦美術輔助設計制作的photoshop與core1draw幫助我解決了設計與制作難題。
core1draw軟件是學多應用軟件的組合體。我們可以制作藝術標題,招貼海報、標志、賀卡、包裝、復雜圖形畫面及彩色插圖,可以編輯從其他應用程序輸入的圖形、圖表、文字。照片,core1draw本身也提供了大量圖片供您編輯使用。
可以說core1draw強大的功能,完全能滿足我們的設計要求。photoshop是目前人們進行圖象處理的首選軟件。以前只有在暗房中才能進行的照片特技處理工作,現在photoshop中都能輕而易舉地進行。同時,photoshop還充分發揮了電腦技術的強大威力,人們能夠想象到的各種圖象特技效果,幾乎都可用photoshop方便地實現。如:對圖象進行剪裁、移動、復制、圖象扭動、圖象上產生波紋、制成銅板畫效果、制成手繪效果等等。
2、應用多媒體技術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提倡主體性教育,是21世紀對人才素質的需要,也是國際上教育改革的趨勢,主體性教育的過程,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獨立學習和自主活動的過程。按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才能獲得有效的認識。
多媒體技術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并茂、豐富多才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在這交互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按自己的學習基礎、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設計題目,這種交互式的教學過程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基礎知識中,訓練了基本技能,即分析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3、應用媒體技術可以加強實踐性教學
傳統教學模式中,因為教學手段落后,實踐教學往往是個弱項,計算機多媒體通過文字、圖形、動畫、音頻合交互網絡等方式,可使教學過程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學生在這些動感學習環境中對教學內容更容易理會合掌握,可以大大加快不習進度,提高學習教育。
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虛擬實驗,用圖形、圖象等多媒體形式模擬各種實驗的全過程,例如:在工業造型設計中,設計物品既要又很好的功能性又得有別出心裁得外觀,那么學生設計前必須對其產品得功能、內部結構有所了解,比如設計一個吸塵器,你就可能對著電腦屏幕,將一個吸塵器從里到外用虛擬工具將其零部件一一拆下來,觀察各個組成部分,并可以將它重新裝回去,為了設計出有新意得吸塵器,你可以充分利用電腦得光、形、色等優勢設計出別致的外觀,還有在服裝設計中,你還可以利用電腦將自己設計的服裝給模特穿上,讓其表演來觀看效果。
4、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提高課堂效益
因工藝美術是視覺藝術,那么課堂上大部分理論都得轉化為用圖形來表示、講解,如傳統得教學方法進行,畫圖必花掉很多時間,而且都是在單色表現得前提下,如用到必須用色彩來表現,那么一節課下來可能最多只能畫二幅畫,既耗時又耗力,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發揮其聲、光、形、色得優勢。可以濃縮操作時間,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推進,電教媒體以其獨特的優勢進入課堂,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效果的改善必將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種理想的認知工具被廣泛地應用。
【美術多媒體教學的論文】相關文章:
美術多媒體教學04-28
美術教學論文05-18
美術教學論文11-04
物理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論文11-03
淺析中學美術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整合04-29
多媒體教學讓孩子愛上美術活動04-30
美術課中的多媒體教學04-28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05-24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11-03
多媒體論文(精選10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