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教師美術素養培養途徑論文
摘要: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宏觀背景下,課題研究幼兒教師美術素養的培養途徑問題,圍繞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教學針對美術素養的培養進行理論和現實雙重指向的研究。這將有利于促進我校及陜西省幼兒園課程教育新觀念和新模式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幼兒教師的審美素養,有利于實現幼兒教師在美術教學活動中的自主性和主體性地位。這為今后實現學前兒童美術素養的提升,為實現全面和諧發展的創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幼兒教師;美術素養;培養途徑
在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制的“美術課程標準解讀”中,“使學生形成基礎藝術素養”的標準被編制在藝術課程中,包括對藝術內容和現象的基本理解,對藝術創作方法和過程的基本認識,對藝術在社會中的價值和作用的基本認識。藝術成就包括藝術知識、審美能力、藝術觀念、藝術興趣和藝術理想五個方面。這些要素中的每一個都有其自身的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相輔相成,最終成為個人素質教育實現全面發展的有效組成部分。他們不是并列的關系,而是層層關系的深入。
一、培養美術素養途徑的研究述評
藝術實踐能力和主導模式需要與美術學習和創造過程中人的視覺心理活動的表現緊密聯系起來,只有和諧相處才能把藝術能力確定為橫向發展。布魯納強調學生學習的自覺能動性,認為學生要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提供知識,更應該引導學生如何去拓展思維。教師應該擺脫單純傳授技能的教學模式,更加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特別應重視幼兒教師在藝術領域中的藝術直覺體會。教師應該很好的為學生提供優質資源,強調學生對于美的建構模式。強調學生的情感體驗、審美能力的培養以及對于知識學習的獨立探索和不斷追求的過程。培養幼兒園教師藝術成就的途徑,通過滲透進審美教育教學內容的方式,使學生在練習或者欣賞的同時,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提高美術修養和藝術鑒賞能力。這也是美術教學最終的目的,但從總體上看,當代的教育觀念幼兒教師美術素養的培養上還未得到充分體現,仍然存在沿襲舊的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因此,我們應在教學內容上,讓幼兒教師摹仿,多采用創新型的繪畫教學模式,培養幼兒教師美術素養應有的原始狀態。
二、幼兒教師美術素養培養方法
(一)現階段幼兒教師美術素養培養過程中的突出問題
對于幼兒教師而言,美術素養培養目標主要是幼兒園的骨干教師,需要對培養何種幼兒教師美術素養等各個方面進行分析。美術是學前教育中重要環節,美術的培養需要幼兒教師具備較好的審美,同時,還需要具備較好的美術素養觀念,因此在培養過程中,不能沿襲美術專業學生的學法和教法,過于注重專業能力的教學。在對幼兒教師美術相關課程的教育教學過程之中,一方面須注重幼兒教師對美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趣味和想象力;另一方面,還要教會他們如何指導學齡前兒童美術素養的教育能力。
(二)幼兒教師美術素養的內涵及其教育重點
美術素養是在美術審美基礎之上對于美的領悟感受的能力和領悟力。美術素養首先和先天條件有著必然的聯系,與此同時,還包括后天環境的影響以及個人綜合素養的提升對美的欣賞與表現美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如何教和怎樣教,強調構建以應用為目的的幼兒教師的美術素養提升教學體系,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培養幼兒教師對美的欣賞和識別。美術素養的提法來源于實際的美術教學,是美術教學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預設。
(三)構建幼兒教師美術素養培養的教學內容、實施和評價體系
“美術素養的培養”不僅是一個邏輯推理或抽象的概念,更是情感與事物外在定性的相互滲透,存在于理性層面也會有情感層面,都可以通過可控的實踐環節訓練加以改變。構建幼兒教師美術素養培養的教學模式,需要從審美意識方向著手,讓學生了解美的層次和審美心理結構,用藝術的眼光和品質去理解美,感受美,注重對美本身的關注。從美術素養培養目標、內容、實施及評價這幾個方面,有重點,有層次地形成包括審美情趣、審美理解力和審美創造力三個方面在內的幼兒美術課程教學體系,從培養幼兒教師的內容體系、課堂教學體系和評價體系三個方面構建幼兒教師美術素養培養途徑,能夠有效促進幼兒教師發展及其美術素養水平的提高。
三、幼兒教師美術素養培養途徑
首先,綜合運用多學科領域知識體系,通過觀察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繪畫前、繪畫過程中和作品完成后的不同階段的表現,分析繪畫不同階段的學生繪畫表現心理和表現手法,注重培養幼兒教師美術素養的同時能夠提升他們的創造力和表現力。探究美術素養養成訓練的繪畫模式和方法,運用全面系統的科學理論方法提高他們的繪畫興趣,個體差異的幼兒教師針對性地建立美術素養培養方案,使其能夠在培養美術素養的同時美術素養得到相應提高。其次,通過簡筆畫教學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沒有接觸過美術的占大多數,學生入校后繪畫水平參差不齊,“因簡筆畫具有淺顯易懂,表現手法簡單等特點,將簡筆畫應用于幼兒教學,能使孩子們注意力集中,激發學習興趣,幫助理解抽象的問題。通過簡筆畫訓練來提高學生的基本造型能力,對于幼兒教師而言,都是較為理想的一種教育教學手段和方法”,有利于他們今后的教學實踐。因此,對于簡筆畫的訓練應采取不限工具,不限表現形式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可以與色彩課程、裝飾課程相結合,在技法訓練上,可以通過運用概括簡練的線條表現形式表現出物象的形態結構,也可以通過夸張變形等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領會,根據教學內容,在形式上,以遞進,臨摹,寫生到應用逐步遞進的方式完成,最后,還可以通過進行色彩訓練來提高繪畫的表現力和色彩應用力,應根據學生對色彩的認知與感受來設計。對于幼兒教師來說,如何將色彩運用到不同畫種中,去表現主題、內容和繪畫情感,形成色彩與內容、情感及表現背景層次的相得益彰,其次,是以視覺為主,以聽覺為輔的一種感知方式。色彩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可以渲染氣氛,可以影響形象的表達。優秀的色彩表現,需要設計者靈活地運用色彩來增強表現力。在美術教學中,通過豐富學生主題活動,藝術性制作和表現美術作品,通過藝術語言,如點、線、面、體、空間、光、色、材質、肌理等美術知識,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以促進學生逐步過渡到高層次的審美活動為目標,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授課前,收集和教學內容能產生聯系的古今中外名畫,通過多媒體或優秀設計美術作品讓學生欣賞,并提出相應的問題供學生探討、總結、再探討,不斷提高審美的能力,敏銳感受美的觸角。
參考文獻:
[1]白月橋.素質教育課程構建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蔡正非.美育心理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3]尹少淳.美術教育學新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徐建融.美術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5]赫伯特.里德.通過藝術的教育[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6]楊景芝.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
作者:杜艷 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美術系
【幼兒教師美術素養培養途徑論文】相關文章:
幼兒教師科學素養的培養04-29
小學語文教學的人文素養培養研究論文11-21
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的途徑04-29
小學數學創新精神的培養途徑05-01
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幾個途徑04-29
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的幾種途徑04-29
媒介素養教育的大眾化與實現途徑04-26
論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04-27
大學生培養禮儀修養的途徑03-21
關于人才培養的作用與途徑的思考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