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中國高等美術教育與美術創作之間發展策略論文

時間:2023-05-06 08:17:32 美術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國高等美術教育與美術創作之間發展策略論文

  當代高等美術教育的中心任務不再是簡單地傳授美術知識和專業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美術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美術教育的最高機構,怎樣使學生能動自主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如何提高學生美的感知力、表現力、創造力、鑒賞力,以及如何通過美術教育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拓展擴散性思維,是美術學科教學的關鍵之所在,也是美術學科教育學研究的重要任務。①學生創作出獨具個性的作品,也是檢驗高等美術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教學模式、課程設置合理性的重要考量。中國高等美術教育從發起、發展,到當代的逐步完善,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教育體系與合理的課程結構,為培養美術人才提供了必要條件,這也是其他任何美術教育機構無法代替的。

中國高等美術教育與美術創作之間發展策略論文

  一、國家藝術教育政策對美術創作的促進

  20世紀初,蔡元培便提出并制定了一系列美育方面的文化政策。新中國建立之后,國家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教育法規和文件,特別是1993年頒布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1999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進入21世紀,《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2002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1年)等重要文件先后頒布;2002年國家教育部針對藝術教育又頒發了《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年)》。為了更好、更快地推進高等美術院校改革的步伐,2010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修訂2010版《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指導方案(試行)》,分別對課程綱要、課程設置以及學時學分做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這一系列文件與法規的頒布,表明國家對美術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重視,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社會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也為藝術的繁榮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國家不斷地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步伐,不斷地完善相關的文化政策,以制度化來保障高等美術院校改革的有序進展;在資金上加大對高等美術教育的投入力度,確保高校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有了制度、資金的保障,師資隊伍、學科建設、教學體系才會有新發展,進而保證了美術學生的培養質量,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這在全國美展等全國性的大展中也得到了印證,近幾屆全國美展中,學生作品的入展率逐漸增高,說明通曉一定的學理和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可以較快地產生效果,藝術可教可學、有規律可循,在高等美術教育的業績中得到了很好的證明。同時在教學相長中,促進了教師的科研學術水平,提高了教師的創作能力,這在全國性的展覽、研討活動中已充分體現。

  二、高校美術創作群體的話語權

  高校美術教育對于美術學生的創造力培養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階段。學生踏入大學校門起,從基礎文化知識學習開始,到專業理論知識、專業實踐技能,到社會實踐,再到藝術創作,其作品的產出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鏈條,通過大學四年系統的學習,合理的學習模式,知識的整合轉化,對思維活躍的美術學生來說,奠定了作品產出的基本條件。較高的綜合文化素養、扎實的專業基礎、富于創新的思維,對于藝術的不斷創作是至關重要的。在教育和啟發高等美術院校學生進行專業創作具體實施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正像拿來主義,借鑒西方較早的教學理念。阿恩海姆在《關于藝術教育的思考》中提出了關于視覺思維能力的深奧看法,有助于我們理解視覺藝術的觀察和創作是促進智力發展的基本要素。②西方高等美術教育同樣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了問題。20世紀的西方美術教育在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也出現了兩種教育觀念的矛盾,即是強調自我表現,還是注重美術教育內容。在主張自我表現一方,也許能夠充分表現自我的獨特個性,但可能會失去學習能夠啟發他們藝術探求的知識、技巧的機會。與之相反,如果一味地強調教授專業要素及其原理,教授美術史和美術技能技巧,會使學生失去美術教育提高自己想象力的機會。這與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研究中美美術教育所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發展到今天的高等美術教育,需要我們去分析思考,在啟發自我創造力和教授具體技巧、理論之間,找到一個相對合適的區域,讓兩者能夠相互兼顧。

  經過完整學院教育的美術專業學生不斷成長,與高校美術教師一起成為我國美術創作的主力軍。就全國美展來說,全國美展是我國美術界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權威的國家級大型綜合展,筆者在對歷屆全國美展參展者身份的統計分析中,發現高校美術創作所占比例最大,而且獲獎人數最多。第八屆全國美展,西安美術學院入選72件作品;③第九屆全國美展,廣州美術學院有68件作品入選,25件作品獲獎,3件作品金獎。④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在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共獲得2項銀獎、8項銅獎、5項優秀獎和入選作品56件的佳績。藝術設計入選作品占全國藝術設計作品展覽入選作品的10.27%,獲獎率占藝術設計作品展獲獎總數的12%,各畫種入選作品占山東省總畫種入選作品的31.62%,占全省獲獎總數的35.56%。本屆全國美展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共有10件學生作品入選,獲得5項銅獎。學生作品入選比例和獲獎情況在國內名列前茅。⑤在2009年十一屆全國美展18個金獎中,各大藝術院校的師生獲得14項,占到78%的比重,在主流的國家展覽中,高校的創作隊伍起到了引領作用,是時代主流藝術的風向標,這與高等美術院校在教育和文化領域所處的前沿位置是分不開的。

  高校美術創作群體不僅在獲獎數量上比重大,而且在創作內容上也最為豐富。例如,十一屆美展獲獎作品當中,不僅在題材、內容和表達方式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豐富性,同時也呈現了藝術家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精神。這種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精神正是我們高等院校人才培養主要目標的一部分。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認為,作為國家級展覽作品要求符合主旋律,參展藝術家如何平衡主旋律和個人風格之間的關系,是很多藝術界人士非常敏感和關注的問題。劉大偉表示:全國美展是國家級展覽,代表了國家文化藝術的一個國家語言,我們在創作上總體要求突出主旋律,但同時還提倡多種風格的藝術追求。十一屆參展作品跟前幾屆有很大不同,主要是題材更加豐富多彩,運用多種新型材料,畫面非常有可視性。

  大概90%以上美術方面藝術家都是出自高校,因此高等美術院校的美術教育對中國美術的發展至關重要。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學術思想的確立、磨合、延展和輻射,決定著中國美術的形態和格局。⑥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吳長江對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點評認為,此屆增加擴大了設計這一塊,從一個層面顯現了中國當代美術的發展,就是設計越來越融入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三家共同主辦本屆全國美展,是前十屆所沒有的,可見國家對美展的重視。此外,全國美展為全國美術家提供了展示的重要平臺,得到了全國美術家和全國人民的認可。⑦無論是題材、內容、風格的多樣化,還是各種新材料的廣泛運用,以及設計比重的增加、設計在生活各個方面的滲透,既是十一屆全國美展的主要特點,也是作為向社會輸出高端藝術人才的高等藝術院校的辦學目標重點和教學特色,可以說,全國美展從一個側面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國近年來高等美術教育的成果。作為五年一次的全國性美展,既是當代中國美術創作成果的檢閱,也是對不同階段中國美術史的總結。通過展覽、學術研討,一大批美術家脫穎而出,推動了中國美術事業的繁榮和發展。

  藝術家的作品對學習美術的學生來說是最好的學習范本,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下一代或幾代人的創作取向。比如2009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楊之光從藝六十周年作品展》期間,藝術家何家英接受媒體采訪時,重點提出楊之光的展覽。楊之光從藝六十載正好與新中國同步,特別是對中國畫人物上的創新,中西結合創作出從藝術到人格,以及對社會的責任心,對他年少時學畫影響非常大,我們從他身上能體會出一個藝術家對待生活、對待藝術的一種真摯的態度。創作之外,楊之光對美術教育非常投入,80多歲還在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對新中國的高等美術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今天一批優秀的高校美術教師,他們的創作風格、個人品格影響著更多的后繼美術創作者,共同推動著中國美術不斷地向前發展。綜上所述,高校的師生們組成的美術創作群體,不僅是推動我國美術發展的主力軍,也是掌握時代話語權的主流美術群體。

  三、美術創作學術水平的提升

  美術創作水準的高度不僅與創作者的美術技巧掌握嫻熟度有關,更重要的是作品表面之下的藝術創新及作品內涵,其所包括的思想理念、文化內涵、藝術格調與哲學意義等,是創作者長期積累的文化素養的體現,也是作品學術水平的衡量尺度。美術學科雖然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但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不僅不能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反而會扼殺這種能力。我國傳統的美術教育模式就存在這一弊病,教學中注重程式與經驗,重技巧與技法訓練,學生學習美術時被套上了許多規矩,創造力受到了抑制。加德納通過對中美藝術教育的對比考察后認為,“美國藝術教育的長處是給兒童足夠的時間來探索,讓他們發展創造能力,風險是也許以后對基本技能的發展有影響;中國教育的長處是在保證孩子都能達到一種基本技能,這也有一種危險,達到一定水平以后,他們就沒有能力和愿望來做創新的事情了。”⑧在比較了中美美術教育之偏差之后,如何去融合兩者的優點,在平衡中找到切實可行的教育方式,使美術教育能發揮其更大的潛力,促進學生的成長,同時在教育過程中革新教育手段和模式,以及學生因受教育形式的改變,作為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質量都會得到提升。因此,也為創造出的精神產品增加了附加值。

  正如上面加德納研究中認識到的問題一樣,在我國各種美展中同樣會反映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也正是高等美術教育所面臨和思考的問題。在第八屆全國美展評委訪談中,針對本次美展未評出金獎,中國連環畫研究會會長姜維樸認為,反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力作很缺乏,特別是反映主旋律、反映生活、貼近生活的作品不多,有些作品在藝術的形式、技巧上下功夫比較多,但思想和內涵不足。⑨高等美術院校課程改革,隨著時代的需求不斷進行調整,基礎文化課程——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專業技能訓練——考察實踐——專業藝術創作這一完整的教學體系,文化素質與專業素質并舉的培養方針是高等美術院校課程改革的成果。但經過十多年的美術高校擴招,生源素質下降,學生數量膨脹,師資隊伍建設滯后,導致了輸出的美術人才總體水平滑坡。美展中缺少精品力作,作品空洞、流于表面、思想內涵不足,正是這些年高等美術院校大量擴招的負面影響,問題的出現應引起所有從事美術教育工作者、創作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深思。美術評論家王春立認為,中國當代美術缺少精品力作與時下藝術家講求個性而忽視社會責任的擔當有關,他說:“藝術風格只有建立在端正高潔的個人修養之上,才能有表現時代氣勢與創作力的不朽作品。”在當今經濟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加強自身的修養,貼近現實生活,挖掘作品深層次的思想內涵是所有從事藝術創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對于肩負時代使命的高等學府,對受教育者的教育重任也正在于此。教書不僅僅是停留在傳授知識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育人,“境由心生”“畫如其人”都是藝術創作與個人素質修養緊密相連的寫照。

  在中國美術教育發展過程中,美術教育的“西化”使中國畫家們的寫實造型能力有了很大進步,但在傳統文化藝術的涵養上卻有所缺失。中國藝術創作中的“中國味”不夠濃,過分強調素描造型而忽視傳統創作方法的訓練是主要原因所在。這驗證了美術教育對藝術創作的引領作用。近年來,在藝術學院中學國畫的學生比例驟降,國畫系成為“冷門”,部分藝術學院甚至取消了國畫系。另一方面,傳統國畫在大展中爭奪眼球的競爭力相對弱于油畫、雕塑、裝置藝術等。縱然入選參展了,也難成為視覺中心。表面上是傳統中國畫技藝的退化,實際上是傳統藝術文化內涵的缺失。例如,現早已位居西方藝術之林的趙無極、朱德群等中國藝術家,他們何以在西方藝術國度里站得住腳,并不是他們的表現技巧有多高超,而是用西方藝術材料表現中國的藝術精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們找到了中西結合的切合點。欣賞他們的油畫風景,透過斑斕的色彩,體悟到的卻是對祖國的深深眷戀和濃濃的中國傳統繪畫意境。雖然人跨出國門很多年,作品還是走不出溶入血脈的中國文化根基,這是因為他們自幼生長在這塊土地上,民族藝術文化的烙印無法割舍。也正是中國深邃文化內涵的獨樹一幟,他們的藝術創作得到了西方藝術界的認可。

  結

  無論是固守現實主義主流,還是擔當新潮美術的弄潮兒,高等美術院校都有其豐厚的土壤和發展空間。在中國美術現實主義主流的發展歷程中,從官方主流展覽——全國美展、美術研討會等大型活動來看,高等美術院校的藝術家們一直擔當主角,不僅是創作作品的參展,更重要的學術前沿研討和美術理論研究的重任幾乎都落在了高校藝術家的肩上。高等美術院校站在中國時代藝術創作前沿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注:本文為江蘇省2011年博士后資助項目《江蘇高等美術教師教育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101104C)

  注釋:

  ①常銳倫.美術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7.

  ②魯道夫·阿恩海.對美術教學的意見[M].郭小平、翟燦、熊蕾,譯.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3:390.

  ③第八屆全國美展西安美術學院入選作品[J].西北美術,1994(Z1).

  ④第九屆全國美展廣州美術學院入選作品總目錄[J].美術學報,2000(1).

  ⑤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獲獎作者頒獎典禮隆重舉行[J].設計藝術,2004(4).

  ⑥羅世平.今日中國美術(第一輯)[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2:63.

  ⑦趙曉林.十一屆全國美展:彰顯時代精神[N].濟南日報,2010—1—12.

  ⑧蔣良.美術的教學選擇[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35.

  ⑨陳虔.第八屆全國美展評委訪談[J].美術,1995(2).

【中國高等美術教育與美術創作之間發展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現狀透視04-30

關于高等美術教育的研究論文05-02

我國高等美術教育改革論文05-02

高等美術教育教學素描課程研究論文05-02

美術高考制度對高等美術教育的影響論文05-02

教師教育的發展與高等學校的發展策略論文05-02

美術教育發展民族民間美術的通道論文05-03

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策略論文05-02

高等職業美術教育初探04-29

分析中學美術教育中的育人思路的策略論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