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地方財政建設的思考
(一)加入WTO對地方財政收入的影響1.地方稅收的增長受制于企業產業結構
我國加入WTO后,各類企業將面臨國際市場更加直接的競爭。目前,我國地方不僅缺乏適應現代經濟要求、具有顯著規模效益、能夠強有力拉動經濟增長的大企業、大集團,而且許多地方企業的產業結構層次低、技術裝備和工藝水平落后,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差,加入WTO,不可避免地會面臨生存危機,在它們破產、重組、轉型、升級過程中,勢必減少地方財政來自于企業的稅收。而對于勞動密集型、資源型企業以及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來說,入世造成的沖擊相對較小,它們面臨更多的是發展機遇,但這類企業大都缺乏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難以形成快速增長的地方稅收。
2.地方基礎財源農業應對于入世挑戰
農業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地方財政收入又一重要來源。加入WTO后,大宗農產品市場必然受到國外商品的強烈沖擊,我國的農業生產率低,糧、棉、油等大宗農產品大多具有質次價高的特點,國內市場價格往往比國外同類產品的到岸價還要高許多,而且,國家對農產品市場的各種保護措施將逐步取消,這大大降低了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和出口的可行性。這又必然會減少農業稅以及與之相關的各項農業稅費收入,給本來就已十分困難的縣鄉財政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加入WTO在一段時期內會降低農民收入水平。這是因為,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業收入和非農業收入,農業收入由于農產品市場占有份額減少而無法在短期內得以提高,而作為非農業收入主要來源的鄉鎮企業,由于受到入世的巨大沖擊,在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效益下滑也在所難免,因此,非農業收入亦將大幅度下降。農民收入的下降將導致消費需求的下降,農民收入、農民消費需求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舉足輕重。據統計,目前,我國居民消費占GDP比重較國際水平低14個百分點,而其中大約有9個百分點可以用城鄉收入不合理差距來解釋,是農民收入過低和消費水平過低的結果。
(二)加入WTO對地方財政支出的影響
1.逐步規范地方財政支出
入世對財政支出的影響不僅在于數額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在于支出內容的規范與支出結構的調整。因為,入世就意味著政府的經濟行為必須符合WTO的若干規定。WTO協議框架中的《補貼和反補貼措施協議》對政府補貼支出作了明確的規定。該協議規定的補貼,是指財政提供資金使得有關企業或個人因此獲得了正常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能獲得的利益的政府行為。同時該協議也允許政府采取一些非專向型補貼,如對公司、企業研究活動的補貼、貧困地區補貼、為適應環保要求對現有設施改造工程費用補貼等。但這些補貼范圍和金額有嚴格的限制和明確的規定。這樣,政府的經濟行為,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經濟行為,將不得不改變,否則就會受到WTO其他成員國的起訴。一些不規范行為,如企業為爭指標、尋機會而“跑部攻官”的現象會得以遏制。由此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地方財政支出困難。這主要是由于不合乎WTO協議的財政補貼將被取消。目前地方財政支出中包括諸多不利于市場平等競爭的財政補貼,如企業虧損補貼、農產品價格補貼、產品出口補貼等,加入WTO后都將逐步減少或取消,這對地方財政困難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2.不斷增加地方財政支出
加入WTO,政府觀念和行為必須向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靠攏,公共財政格局建立的步伐要求加快,相應地公共開支必然會增加。據研究,世界經合組織國家公共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世紀初的10%提高到了現在的4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50%。目前我國地方公共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不到10%。從發展趨勢上看:第一,各地區為吸引外國資本投資,將格外重視公共基礎設施、社會人文環境等投資環境的建設,投資環境的優化必然是以提高公共開支來保障的。第二,加入WTO后,隨著企業競爭的加劇和產業的升級,工業要不斷的提高資本的有機構成,不斷的減員增效,就業者就會出現結構性失業,再加上行政事業單位的分流,較低的就業水平必然要求財政增加社會保障支出。第三,為了提高農業綜合素質,地方政府必須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同時,隨著鄉鎮企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資本的有機構成和生產率的提高,將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大大增加,部分農民收入水平下降,會給社會增加不穩定的因素,因而,增加對農民的保障支出又是一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