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持續發展中國經濟需要重大戰略調整
一. 中國經濟的特點:通貨緊縮與經濟增長并存按照經濟學一般規律,經濟增長往往伴隨通貨膨脹,失業率降低;經濟衰退伴隨通貨緊縮,失業率上升,這就是所謂”菲力普斯曲線”.菲力普斯曲線第一次失靈是在70年代,出現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并存,經濟學家的解釋是:通貨膨脹預期,壟斷價格和壟斷工資,外部石油漲價.第二次失靈是90年代美國”新經濟”,高增長和低通貨膨脹并存,原因是全球化與新經濟對美國經濟的促進;1994年以后的中國,則進入“通貨緊縮與經濟增長并存”的時期.
我國經濟近期難以擺脫通貨緊縮局面.1994年以來,消費品物價指數下降25%,壟斷價格居高不下今后數年耐用消費品如電視,汽車,住宅的價格,仍舊是下降趨勢,大量新產品以高價上市,隨著技術進步其無形價值急劇降低,價格迅速下降.壟斷價格至少還有50%以上的下降空間,才能夠有效地刺激需求真正持續漲價的,主要是石油和服務產品.
貨幣發行量大大超過經濟增長率與物價上升率之和,并不能說明中國沒有通貨緊縮,因為經濟的貨幣化需要大量貨幣發行.近年來,M2向M1的轉化表明,大量資金流向股票市場.另一方面,由于國內投資收益率低,巨額人民幣資本轉換成外匯流出國外,90年代中國儲蓄大于投資數千億人民幣,資本肯定是凈流出的.資本凈流出,難道不是通貨緊縮,還是通貨膨脹不成?即使是經濟貨幣化,特別是產權貨幣化,也有極大部分是”外幣化”,即外商以設備或者美圓投資,獲得大量國內企業的股份這就是說,中國經濟的發展和貨幣化,雖然需要巨額的人民幣投放,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約,投放之后不能夠進入生產領域,一部分進入證券市場投機,一部分換成外幣流出國外.
通貨緊縮的根本原因在于國內企業和經濟結構調整.國內企業是以國內銀行為后盾的,外國跨國公司是以外國銀行為后盾的.在外資沖擊下,國內企業的破產將十分嚴重,破產是舊的債權債務關系的消滅,這就是通貨緊縮.外資大量進入將同時造成經濟增長和通貨緊縮效應,這是國際化對于國內經濟的沖擊.
在通貨緊縮的同時,中國經濟仍舊保持比較高的增長速度.從1992--1993年的13%逐步下降到1999年7.1%,2000年可望超過8%,這樣的經濟增長格局,依靠三方面的動力:一是對外開放,即凈出口和外資進入;二是國內改革和經濟貨幣化,這兩個因素都是繼續20年來改革開放的基本思路.三是發行巨額國債,由政府主導進行投資,如果從帶動民間投資的角度看,仍舊需要進行市場化改革商品貨幣化已經完成,服務產品和資產的貨幣化正在進行,房地產,股票,外匯,彩票市場還有數年發展潛力,比如彩票,每年最大容量可以發行1600億人民幣,現在只有年100億的規模繼續維持以改革開放促進經濟增長的格局,并加上每年上千億的國家基本建設投資,再加上入世對的刺激,進入中國的外資可能由年400億美圓增加到800億,我國經濟仍舊有強勁的增長動力.考慮到石油漲價和美國經濟的不確定性,中國的凈出口將有大幅度下降維持20年來基本利益格局不作重大調整,在5年之內估計可以維持6—7%的經濟增長率.
但是,我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據左大培等人的估計,卻在9%左右. 所謂”潛在經濟增長率”,是指一個國家自然失業率之下,通貨膨脹沒有加速上升,所能夠達到的最高增長率潛在生產能力的提高,是由于技術進步和體制改革等因素,據我看還不止9%.
很明顯,在目前的既得利益格局下,我國經濟已經難以達到潛在的自然增長率的水平.大批生產能力過剩,許多企業開工率不足50%,外匯過剩,上千億美圓外流,能源交通和原材料價格下降,上千萬工人下崗,數千萬農民工回鄉-----一切都說明中國陷入了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外資的大量引進加劇了生產過剩.每年GDP大于DNP上千億人民幣,就是外資的利潤匯出,生產大于收入,就是供給大于需求.政府4年以來,采取無數刺激經濟的政策,卻只能把經濟增長率保持在7----8%,達不到潛在生產率的水平,說明中國需要更大幅度的思想調整,戰略調整,體制調整和政策調整,特別是利益格局的重大調整否則5年
[1] [2] [3] [4]
【持續發展中國經濟需要重大戰略調整】相關文章:
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環境問題的戰略思考04-27
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環境問題的戰略性思考04-29
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環境問題的戰略性思考04-28
中國經濟調整及前景展望05-03
實現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04-27
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探究04-28
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戰略04-30
戰略環評與可持續發展04-29
戰略環評與可持續發展04-28
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邁過的坎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