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環境教育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環境教育論文 篇1
摘要:
近年來,我國不斷發展素質教育,而環境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師范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師范地理教學質量。本文以實際教學經驗為基礎,參考分析相關研究文獻,闡述并分析了環境教育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及作用。
關鍵詞:
地理;環境教育;重要性;作用
環境問題日益嚴重,防治環境污染、實施可持續發展全人類的共同選擇。在我國,政府部門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策略。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環境教育日益重要。在師范地理教學活動中滲透環境教育,能夠提高廣大師范生的環保意識,讓他們能夠認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保持對環境問題的敏感性,自覺保護環境,并期待他們能把環保觀滲透到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1、認識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進入21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環境問題也日益體現。保護生態環境,防治環境污染是21世紀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嚴峻挑戰。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可持續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發現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方略。貫徹實施可持續發展方略,能夠為人類樹立全新的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法。這些新價值觀是環境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從根本上看,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在于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對自然資源的浪費。
這種對環境的損害行為,之所以長期存在,與人們的思想高度是密切相關的。環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開展環境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環境保護意識,讓他們能夠正確的看待環境問題和并掌握環保方法,自覺的投入到環境保護的實踐中,在生活、學習、工作中保持對環境保護的敏感度,從自身做起,不做有損環境的行為。我校的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期,是儲備知識,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也是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為培養人才奠定基礎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提高廣大青少年環境意識、開展環境教育的關鍵階段。在此期間,如果他們能夠接受積極、科學的環境教育,就能夠掌握扎實的環保知識,具備實用的環保技能,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能夠自覺自愿的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并能夠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2、環境教育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2.1增強地理教學的環境意識。
近年來,受氣候變暖、冰川融化等世界性環境問題的影響,可持續發展理念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共識。現階段推行的環境教育,已經成為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授課內容。近年來,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和發展,環境教育與地理課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原本地理學科的授課內容,也以環境教育理念為介質,進行了重新的分化和組合。全新的地理教學體系,對“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環保問題的重要性”等知識加以突出,“人地關系的和諧發展”是地理教學的主線之一。
地理課程的環境化趨勢逐漸增強,使得地理課程的開放性和靈活性都顯著提高,地理的教育功能得以深化,環境教育逐漸成為地理學科培養的核心內容。從另一個角度看,地理教學目標中對于情感態度、思想觀點、行為參與等方面的內容,將以環境教育為開展核心,進展的更加生動想象。在師范生的地理課堂教育中,培養出熱愛地球、節約能源、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新世紀公民,如果實現這一目標,那真是受惠幾代人,有利于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2.2豐富地理課程的相關內容。
根據新課標和教育大綱的相關規定,地理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地理實踐能力;能夠與他人通力合作,運用地理學科的知識、觀點、方法和技能,在人與環境的問題上,做出獨立、恰當的判斷;形成科學思想體系,協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現行的地理教材中,有著十分豐富的有關環境教育的素材,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這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優勢。
從地理教學體系來看,義務教育階段環境教育內容約占1/5,普通高中課程內容與環境教育直接相關的內容約占1/4。除此之外,授課內容還包括很多間接的有關環境的知識,很多地理知識的表面并未體現出環境教育的內容,但經過系統、深刻的挖掘,還是能夠找到與環境教育的聯系點,這些內容也對環境教育進行了充實,是生物、化學、物理等課程無法比擬的。
2.3倡導人與地理的和諧相處。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人際關系的和諧是人類所追求的理想目標,也是地理課程教育的最終目的。近年來,世界性的環境問題日益增多,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也在逐漸發生轉變,最具代表性的觀點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地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讓學生形成環境教育的根本觀點:人與自然、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的.是既對立又統一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才能夠謀求人類的可持續的發展。
如果人類盲目追求近期利益,對自然資源進行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就會浪費資源、污染環境,最終給人類帶來貧困和威脅。作為有環境保護意識的青年學生,必須充分的認識到環境問題嚴重性,從生活點滴做起,實施有效的環境保護策略,在未來能承擔起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任,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結語:
地理教學中的環境教育,是指在環境教育目標的引導下,學生們能夠系統的學習環境知識,并且能夠利用這些知識,實現對環境問題的初步判斷和簡單評價,這才是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的最終目的。本文列舉了并分析了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環境教育在地理教學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希望給教學實踐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鄧小輝,李雪芬.地理教學中以提升公眾環保意識為目的的環境教育[J].當代教研論叢,2014,05:34-35.
[2]孫勇煥.論中學地理教學中的環境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13,24:121-123.
[3]何佩瓊.可視的環境教育——初中地理教學中進行環境教育的新嘗試[J].環境,2010,s2:41-42+44.
[4]田亞平,常昊.探究式中學地理教學中的環境教育模式與案例[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06:113-116.
[5]張亮.鄉土地理教學在新課程地理教育中的作用——我在教學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上旬),2013,02:86.
[6]宋建紅.高中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對學生環境認知影響的評價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05:117-118.
環境教育論文 篇2
摘 要:
高校是環境教育的重要陣地。開展高校環境教育,可以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引導學生從事有益于環境的行為。實施高校環境教育是一項重要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達到最佳效果。高校可以通過將環境教育納入高校教育計劃之中、開展滲透式教學、組織環境教育實踐活動、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資金管理以及建設師資隊伍等方式實施高校環境教育。
關鍵詞:
高校;環境教育;內容;方式
高校是環境教育的重要陣地。大學生群體是新生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和推動力,將是國家未來的生產者和建設者,他們是否具有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高校環境教育勢在必行。
一、高校環境教育的界定與作用
1、高校環境教育的界定
目前對高校環境教育的定義尚無統一的認識。筆者認為,高校環境教育是指培養學生具有環境意識,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環境價值觀以及引導學生從事有益于環境的行為的教育活動。高校環境教育往往滲透在不同的學科、專業之中,較之專業教育覆蓋面更廣。
2、高校環境教育的作用
首先,通過高校環境教育能提高大學生群體的環境意識,有利于推動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公民的環境意識就是其環境觀,也就是個體對于人與環境關系的認識[1]。因此,高校加強環境教育能夠影響和增強高校學生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度,提高他們對環境問題的敏感性,增強他們的使命感,促使他們自覺參與環保行動和環保實踐,進而推動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
其次,高校環境教育能夠引導大學生群體自覺按照環境規律行為,產生較好的社會示范作用。要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不能僅靠思想觀念和意識的轉變,還必須通過改變社會全體成員的行為來實現。雖然高校學生都比較關心環境,有環境意識,環境知識也比較豐富,但是,他們還沒有真正成為社會中貫徹低碳環保法律和政策的引領者。因此,需要通過高校環境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環境素質和道德水準,強化其法制觀念,通過各種環保實踐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使大學生真正成為當代社會環境保護的領軍者,起到良好的社會示范作用,帶動社會全面進步。
二、高校環境教育目標
1、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環境價值觀
環境價值觀是人們對環境狀況是否有利于人的發展的一種評判體系,以及個體對待自然界和環境的明確態度[2]。環境價值觀對環境的發展至關重要,擁有什么樣的環境價值觀,決定了將來會有什么樣的環境。人類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多種環境價值觀。無論是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觀,還是生物中心主義的價值觀,抑或是生態中心主義的價值觀,無不反映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和深入思考。孔子曾提出過“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的思想,其意為克制自我,讓言行符合禮就是仁德了。高校環境教育也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使學生形成利于保護環境的價值觀,促使學生既能自律又能他律,以此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
2、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
環境意識是對人與環境之間關系的一種認知能力。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曾指出:“盡管經過多年的努力,高校環境教育工作的進步是明顯的,但目前中國大學生環境意識的總體水平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尚有較大差距。甚至一些環境專業的學生也沒有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崇高的事業,缺乏使命感和熱情,這種現象令人擔憂。進行持續和深入的環境教育,是解決環境問題必不可少的保障條件。因此,要大力普及高校環境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環境意識。”宋悅華在《大學生環境意識現狀調查》中也得出結論:“大學生環境意識水平整體上不高,對基本環境知識掌握較好,并對環境有較為正確的認識和評價,但在保護環境行動方面表現相對滯后。”由是,對大學生進行持續而深入的環境教育,提高其環境意識是非常必要的。這不但有利于大學生參與環保社會實踐活動,保護環境,而且對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3、引導學生從事有益于環境的行為
環境行為是個體從事的有關環境的活動,這種活動對環境影響如何要受多種因素的制約。
首先,它與環境意識密切相關,有什么樣的環境意識就會有什么樣的環境行為;
其次,它往往要受到客觀環境、自我需求等的影響。所以,環境教育不但要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還要密切關注客觀環境以及學生的需求等可能對環境的影響。
三、高校環境教育的內容
針對高校環境教育的目標,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高校環境教育不應是單一的環境知識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還應該包括對學生環境意識的教育、環境倫理的教育、環境價值觀的教育、環境法律法規的教育、環境行為和環境實踐活動等方面的教育。這些基本內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相互依附、相互支撐的。
1、環境價值觀教育
通過對目前學界流行的各種環境價值觀進行介紹、比較和分析,讓學生進行辨別,進而形成自己的環境價值觀。環境價值觀教育要注意:
第一,要與環境倫理學、環境經濟學、環境法學相聯系而非孤立地看待環境價值觀問題;
第二,要關注環境價值觀形成的社會背景,把環境價值觀教育放在整個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重視社會整體的分工和配合;
第三,可以把環境價值觀教育納入德育體系之中,成為常態教育。
2、環境意識教育
對大學生進行環境意識教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開展能夠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的社會實踐活動,如開展環境狀況調研和環境保護宣傳活動,引導學生走向戶外、走向自然、走入環境,讓學生在與自然聯系密切的課外實踐活動中提升環境意識水平;
第二,在現有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加入環境意識教育的內容,教育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第三,貼近生活,倡導科學、健康、適度、節儉的生活方式,促進大學生環境意識水平的鞏固和提升。
3、環境行為教育
環境行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對環境有益的行為,一種是對環境有害的行為。環境行為教育主要是引導學生實施對環境有益的行為,抵制對環境有害的行為。環境行為教育內容豐富,可以立足學生的生活,教育學生從日常身邊的小事著手,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如使用環保餐具、垃圾分類收集、節約用水、適度消費、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等,也可以大眾媒體宣傳教育的手段向學生明確列舉出哪些是對環境有害的行為,從而引導學生盡量避免該類行為。
四、高校環境教育的方法、途徑
1、將環境教育納入高校教育計劃中
環境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實施之初就應該有統一的計劃。這個計劃應當包括:
第一,高校環境教育的具體內容,它與專業教育的關系;
第二,高校環境教育欲達成的目標;
第三,高校環境教育采用的具體形式、實施途徑;
第四,高校環境教育的資金預算。通過這樣的計劃,有的放矢地把握和實施環境教育。
2、開展滲透式教學
滲透式教學,是被美國和加拿大普遍采用的一種環境教育方式,實際上就是將環境保護的內容滲透入高校的日常文、理、工科等課程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受教育者,讓其關注環境保護。依托學校中現有的課程教學資源,在其中滲透環境教育,是滲透式教學的顯著特點[3]。既然強調的是滲透,就必須注意教學不能顧此失彼,不能放下傳統學科、專業教育而孤立地去搞環境教育。
3、組織環境教育實踐活動
可以借鑒西班牙的環境教育模式,將環境教育實踐活動分為“在環境中的活動、關于環境的活動和為了環境的活動”[3]。可以設立豐富的環境教育場所,包括各種野外活動中心、課外活動基地,如農場學校、生態教室等,讓學生在與自然環境的直接接觸和參與實踐中感悟生態保護的重要,提高環境意識。
4、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資金管理
要保證高校環境教育資金的充足,必須想辦法積極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增加社會融資。高校環境教育的資金具體可以由政府撥款、環保團體投入、社會公眾捐款、企業和其他組織自愿支持等部分構成。為了讓高校環境教育資金能充分發揮作用,還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機制措施,確保將這些資金全部用于環境教育的實施上。
5、建設師資隊伍
據調查,我國高校環境教育師資隊伍普遍不足,已有的師資隊伍知識結構單一,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加強環境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是成功進行高校環境教育的關鍵。
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待遇,留住優秀的教師資源;
其次,要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能力;
再次,要建立、健全教師管理制度,促進教師隊伍健康發展;
最后,要加強對教師師德的教育。
具體而言,我國高校環境教育的師資隊伍,應當由大學本身和專門教師培訓中心進行專業培訓,未來從事高校環境教育者必須在高校接受兩到三年的課程學習,且應當獲有學位,方可從事專業環境教育;采用多種方式提高教師的生活待遇;高校應當定期組織由學生、同行、領導、專家等組成的專業評估體系,評估教師的教學水平、能力和師德。這些舉措如果應用得當,必將會為高校培育出一支專業過硬、技術精通、師德高尚的優秀的環境教育隊伍,保障環境教育的有效施行。
參考文獻:
[1]鄢斌.公民環境意識的變遷與環境法的制度調整[J].法學雜志,2007(3).
[2]閆纓.青年的自然環境價值觀與人類可持續發展[J].當代青年研究,2011(9).
[3]祝懷新,劉曉楠.西班牙環境教育的政策與實踐探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4(7).
【環境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語文環境教育論文01-13
生態保護和環境教育論文12-17
影響網絡環境的化學教育論文11-15
環境科學專業環境經濟學教育研究論文01-05
如何通過地理教學進行環境教育論文12-13
環境科學專業與環境經濟學教育研究論文01-05
地理教學中的人口與環境教育論文12-11
高中化學環境教育教學研究論文01-11
幼兒英語教育環境構建的綜述的論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