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如何通過地理教學進行環境教育論文

時間:2023-05-04 07:44:57 地理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如何通過地理教學進行環境教育論文

  摘要:通過地理教學進行環境教育是中學階段環境教育實施的重要方式,本文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出發,提出在中學地理教學中進行環境教育的三個重要方式: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環境教育因素;恰當掌握地理教學過程中的環境教育機會;合理利用地理課外活動環境教育的有利戰場。探索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 、環境道德和環境參與和能力的有效方式。

如何通過地理教學進行環境教育論文

  關鍵詞:環境意識;環境道德;環境參與和能力;環境教育模式

  環境教育是隨著環境惡化逐漸被人們意識并發展起來,從萌芽階段到目前已經有了半個世紀的時間。目前國際環境教育已經向著更高的環境教育目標邁進。不僅注重環境意識的培養,更加關注環境道德、參與態度和行為習慣的培養。我國中學的環境教育也應該順應這樣的趨勢。培養學生科學的認識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相互協調的觀點,從而養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地理教學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其進行環境教育的優勢。如何通過地理教學進行環境教育是每個從事地理教育人員的責任所在,本文作者主要從三個角度論述了自己的看法。

  一、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環境教育因素

  這里之所以用“挖掘”這個詞,在于環境教育材料在地理教材中不是現成可得的。目前我國主要通過多學科模式進行環境教育,即將環境教育的目標分門別類的滲透到物理、化學、地理等各相應學科,化零為整實現環境教育。也即通過地理課來實現一部分相應的環境教育任務。但地理課非環境教育課,不能按照環境教育的知識結構來組織教學體系,因此,這種教育模式決定了在地理教材中環境教育材料更多的以隱性的方式存在于地理教材中。如果要實現環境教育的全部目標,就必須將其“揭示”出來。“挖掘”的本意指向下挖以發掘。在這里指通過深入分析地理教材,發掘涉及環境概念、原理等方面的內容,并將之恰當應用到教學中。在理想的地理教材中,應該既容納了環境問題的內容和技能,又保持現有地理課程的完整性,在原則上要求應以現有地理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基礎。挖掘的方式有多種,可以從不同角度出發,其中一個方法是基于“問題”進行環境教育。這里的重點要求教師要敏感,善于發現教材內容和環境教育的結合點。通過問題的設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發學生對環境概念和原理的思考。使學生增進對環境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增強保護和改善環境意識。如“農村為什么也會出現空氣污染的現象?”在地理教材中這涉及到大氣運動,同時也是一個典型的環境問題。如果能將二者很好結合,就可以通過同樣內容的教學而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再如“我們的溫度出了什么問題,對什么的影響最大?”這在地理教材中涉及到全球氣候變化的知識點,同時也是典型的環境問題—溫室效應。通過該問題的探究可以培養學生用系統的觀點來看待環境問題, 也可以進一步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也是課程標準中對學生行為的目標要求。二是基于地理教材中的案例,或者基于地理教材中的知識點組織案例開展案例式環境教育。這是從教學方法的角度出發,采用案例進行環境教育的一個特點是具有靈活性。案例可以把一些環境科學概念、原理等知識置于一定的實際情形中。同樣的概念和原理可以通過不同的案例進行反映。學生對案例的理解也可以是不同的。這對于一些環境問題存在的不確定性可以較好的進行處理。這點,林培英教授在《案例式環境教育的思考》中進行了論述。同時案例式教學要求學生根據案例設身處地的進行考慮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一定環境背景下進行學習,各種情感可以通過閱讀案例情節而產生。當學生從案例中人物行為感受到人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對人物的行為進行價值判斷時,也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價值的判斷,因此,通過案例式教學也是培養學生環境道德非常好的方式。

  二、把握地理教學過程中的環境教育機會。

  環境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地理教學中,不僅需要注意從中挖掘地理教育和環境教育的結合點,培養學生對環境的情感,探索進行環境教育的方法,而且要善于捕捉有利的教育機會。地理學科相對于其他數學、語文、外語等學科來說,進行環境教育的優勢在于,地理教育和環境教育的一些目標是相似的。如認識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的關系是地理教育的目標,同時也是環境教育的目標。這使得進行環境教育的機會比較常見。但在現實的地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是不存在機會,而是教師不愿意或者沒有意識去把握機會。如在講產業轉移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時,地理教師都會講到“產業轉移伴隨著環境污染的轉移和擴散”。將重化工業轉出地區的一些教師往往更加側重于結合本地的快速發展、環境改善、經濟水平提高上下工夫。過多注重產業轉移后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忽視了重化工業遷入地的環境問題。再如將首鋼遷出北京,大眾關注更多的是轉化北京職能,建設綠色北京等,而首鋼遷入地的環境問題在教學中涉及到的比較少。在這種情況下,當學生對當地經濟提高感到驕傲自豪的時候,教師更應該把握此時機會,進行環境教育,也可以將發展中國家進行資本積累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現實情況讓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如可以提出思辯的問題“我們要放慢腳步,保護我們的環境,還是要加快腳步,發展經濟,然后改善我們的環境”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區域環境意識,又有助于學生正確的產業轉移觀。有時候,把握教育機會需要教師通過學生的行為表現和精神狀態來判斷,當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提到一些環境相關問題,并表現出熱情的時候,其內心活動就會比較活躍,此時正是實施環境教育的良好機會。

  三、合理利用地理課外活動開展環境教育

  目前國際教育的目標從重“意識、知識、技能”的培養過渡為關注“參與態度,行為習慣”的培養,關注受教育者的有效參與程度與行為習慣的養成。[2] 中學環境教育的目標也隨之更加關注環境參與和能力。即要將環境意識轉化為學生的實際行動,同時讓有意識的環境保護和改善行為轉化為無意識的環境行為習慣。達到這個目的的重要方式就是組織學生進行環境參與。在地理教學中,可以利用地理課外活動來組織學生參與環境的保護和改善,并逐步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將環境相容性行為轉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要求教師能夠通過地理課外活動開展一些真實情景下環境保護行為。一旦學生的行為慢慢轉化成為個體的行為,并不需要教師來組織和引導的時候,這些活動就成了他生活中變得有意義的事情,這時環境教育的目的在學生身上起到作用。除此之外,通過地理課外活動也有助于環境教育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據有人研究,“如果識記的課題成為活動的對象或者活動的結果,學習者積極的參與活動,即使沒有識記的意圖,記憶的效果也非常高”。[5] 活動過后頭腦中形成的環境教育的知識反過來又將指導學生親環境行為。如北京一些學校在節假日組織學生爬香山,揀起路上的煙頭、食品包裝袋等。學生的主體活動,或者說是勞動使學生可能對丟棄垃圾的人會產生心理上的不滿情緒,這時丟棄垃圾屬于錯誤行為的價值觀可能將在學生身上產生作用,如果積累到一定程度,這種價值觀將影響學生自己的行為,從而可能產生不隨便丟棄垃圾的行為。當然環境教育不能造成地理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額外負擔,教師也并不需要為組織學生活動而感到疲倦。有時候,教師可以從非常小的事情入手,倡導每天拾起一張廢紙,一個煙頭。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類似“今天,你給環境造成負擔了嗎?”這樣的反思活動。同時,在進行地理野外考察,社會調查,參觀訪問中將環境教育作為地理教學活動計劃中其中的一部分,從而減輕教師在這方面的負擔。

  四、結語

  在地理教學中探索環境教育的路程是漫長的,尚存在一些限制因素,如教師本身的素質問題,開展環境教育的資金問題,以及課時問題等等。但是不論是從人類自身發展需要來看,還是從滿足時代發展要求來看,進行環境都是勢在必行的。希望能在地理教學和環境教育中尋找二者之間切實結合點。使環境教育真正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有效實施。

  參考資料:

  [1] 林培英,楊國棟,案例式環境教育的思考[J],環境教育,2002。

  [2] 王向東,《基于國際環境教育的西部農村環境教育發展策略》[J],地理教育,2005。

  [3] 張德舉,論中小學環境意識教育與教師的環境教育素養[J],地理教育,2005。

  [4] 列昂節夫,活動、意識、個性[M],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

  [5] 林培英,學校地理教材現代化研究:[學位論文]。首都師范大學,1984年

  [6] 張小平,在地理教學中實施環境教育的思考[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年

【如何通過地理教學進行環境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如何通過民事訴訟進行環境維權?04-27

如何進行識字教學論文04-27

地理教育教學論文04-30

試論中學地理教學中如何滲透環境教育04-29

如何通過歷史教學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04-30

如何更好地進行幼兒教育論文04-27

[中學地理論文]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04-30

[中學地理論文]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04-30

如何開展初中地理的實踐教學的教育學論文05-02

英語教學如何進行創新莫小珍教育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