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習四要素-談樹立教學新觀念
摘 要:作者從最平凡的學習現象入手,研究教和學的真正內涵,以支撐整個教學改革。作者認為,教學和學習分別包括四個要素,即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師生雙方應該在這四個層而上建立平等對話的新關系和新格局,從而打破傳統的老師給予、學生接受的教學模式,形成學生積極自學、老師輔助學生自學的新學風和新教風。
在推行素質教育的時代潮流面前, 非常有必要從最平凡的學習現象入手,研究一下教和學的真正內涵,以支撐整個教學改革。于是新的學習觀念即屬于學生自己的學習觀念,便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而產生,這種觀念認為,學習包括四個要素,即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
先讓我們剖析傳統。一名學生,從小學讀到大學畢業,若要問他什么是學習,他很可能吱吱唔唔地回答道:學習就是課前預習——認真聽講——及時復習—完成作業,關鍵是聽懂老師的講課;一位教師,辛勤耕耘,蠟炬成灰,若要問他什么是教學,他很可能神圣地回答:教學就是認真備課——復習舊課——導人新課—講解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批改作業,核心是認真備課把課講清楚。這兩種觀念和模式都以學生不能獨立自主地掌握知識為共同點,共同形成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數學模式。它早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但是,若不以新具體而充實的學習觀念來取代它,它們將仍會合理地存在下去,從而使素質教育流為空談。
傳統的教學觀念來自于傳統的文化道德觀念。比如,“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風至,草必偃”((論語))。這種觀念把道德和知識看得高于一切個體,把老師看作道德和知識的代言人,認為學生需要老師的耳提面命式的教育,認為學習內容必須由老師在課堂上講清楚,是為“授業”,而學生一定仍有不懂的地方,需要老師利用自習和課外時間進行輔導,是為“解惑”。用公式表示即為:知識——老師——學生。新的學習觀念讓學把學習內容定為學習的第一要素,就是對這種觀念和模式提出了最強烈的提議:把知識還給學生!讓學生直接面對新知識,取消老師的“媒妁之言”,讓學生的知識結構與新知識談戀愛、搞對象,從而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用公式表示,即學生——知識,知識結構——新知識。學習內容,廣而言之,即指所學課程的科目或學習對象,比如,語文、數學,它屬于戰略性問題,回答應該學或不應該學某一方而的知識的問題,它確立丁學生的將軍式的主體地位。狹而言之,學習內容指學生著手所學的具體內容,比如某一語文課文,或某一物理現象,它回答學生正在學什么的問題,它屬于戰役方面的問題,它確立了學生戰士式的主體地位。作為將軍和戰士的學習主體的學生,不僅有權利主動選擇學習內容而且有權利主動學習,因為他的知識結構本身具有擴大自身的勢能,能夠認識、吸收漸知識,而且越是系統的知識越樂于吸收。這是有心理依據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認識不是所謂單向的主體對客體的消極接受和被動反映(是---R)的過程, 而是刺激、反映雙向作用(S--R)的過程。后來又提出認識是(S---AT—R)的過程。這里,S是客體的刺激,R是主體的反映,T是主體認知結構,A是同化作用。認識過程其實是這樣的,主體并不能直接對客體作出反映,而是將客體納入自身的認知結構,然后才能對客體作出反映。所以,認識是主體的認知結構與客體刺激交互作用而產生的,其中認知結構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可見,學習的中介因素最重要的是學生自己的認知結構而不是老師。既然這樣,那么把學習內容確定為學習的第一要素是完全站得住腳的。傳統教學以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說為指導,走的是S--R之路,無視學生的主體意況,在千百萬的課堂上重復著巴甫洛夫的動物實驗,因此需要改革。學習的內容,不應是一點一滴的知識,而是經得起知識結構過濾的一系列問題,是一個個知識結構。傳統觀念認為“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自己應有一桶水”,指老師要一點一滴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事實上,一點一滴的知識根本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久而久之,學生的求知欲望便會減弱甚至消失。在方法上,老師象說書人那樣埋頭大講特講地授業,本想吸引學生,結果卻使得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學習方法英雄無用武之地,使得學生厭學厭聽,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對于教師來說,教學的第一要素絕不是把新知識講清楚
[1] [2] [3]
【學習四要素-談樹立教學新觀念】相關文章:
樹立信息化國防新觀念04-28
教學設計四要素04-25
談園長成功管理的“五要素”04-29
也談如何樹立班主任威信03-03
樹立新觀念,探索貧困縣新農村建設新思路04-30
更新觀念改變教學策略04-30
論學習的結構和要素04-27
育嬰的四個新觀念與舊想法04-29
教學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