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初中化學微觀知識的教學論文
初中化學教材本著化學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這一宗旨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有序的、有趣的、有意義的化學世界。大部分化學知識貼近生活、聯系實際,老師講的輕松、學生學得也輕松。有經驗的老師和九年級學生都知道初中化學最難教學的是“微觀知識”。
微觀知識的教學既是難點又是重點。認識了分子、原子、離子的共同特點——粒子性,我們就能解釋許多宏觀現象,理解物質的許多變化。認識分子、原子的不同特點,我們就能認識化學變化的實質,能區分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這樣質量守恒定律、化學方程式的教學就輕松自如。歷屆教學中集中了微觀知識的第三、四單元的教學已成直接影響學生后段化學的學習效果的重要內容。我們要高度重視微觀知識的教學。
我想微觀知識的教學必須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引入、深入和牽引。
首先是“引入”。微觀知識對學生而言既陌生又粗象,我們講授時必須要注意循循善誘。我們在進入微觀知識教學之前就應開始著手準備,埋下伏筆。正如提前招呼一樣,我們要為微觀知識的教學提前設疑。比如我們學習空氣的成分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我們周圍真實存在著看不見摸不著的各種氣體,它們何以到處存在、無孔不入?又何以均一共處?這為后面提出微粒構成物質作為鋪墊。再比如我們在教學水分子分裂生成氫分子和氧分子模型示意圖時就應引導學生思考為何要圖示兩個水分子?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生成物分子數之比是一定的嗎?質量比呢?這就為后面學習化學方程式奠定了基礎。學生有疑問就會思索而且更有興趣繼續學習。“引入”最重要的工作還是新課導入。第三單元課題2學生開始接受分子和原子,課本通過水的蒸發、品紅的擴散這些客觀現象引入提出物質由不連續的微小粒子構成。我們還可以借助一些比方導入,線段是由點組成的,直線可以分割為無線個點,物質也是可以無限分割的,比如粉筆、石頭、KMnO4等,還可以小水滴又可分成無數小小滴為例說明。這樣學生就更容易接受物質由微粒構成。
其次是“深入”。引入新的知識后就要教會學生深入認識了,深入認識要講究循序漸進,只有逐步深入學生才容易接受。比如學習了分子由原子構成,認識了水分子、氧分子、氫分子的組成模型,我們就可以探究水蒸發和水通電分解兩個不同變化中水分子的不同變化,以及化學變化中原子與分子的不同表現,同時利用模具或是圖影形象地顯示水分子的分裂、氯化氫分子的合成,讓學生體會化學變化中分子、原子的不同特點,進而學習分子、原子的概念。這樣粗象的定義學生就感覺具體了。另外在“深入”學習的同時還要注意適可而止。比如學習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課本只要求學生了解核外電子排布的一些初步知識,因此,我們教學只涉及核外三個電子層的原子;學習化合物的形成只教學離子化合物而不涉及共價化合物,抽象知識的講授還應適可而止。微觀知識對學生而言既新鮮又神秘,只要我們耐心熱情,把握尺度,循循漸進,學生就能堅持饒有興趣地學習了。
再者教學中最關鍵而往往易忽視的工作是“牽引”,也就是注意知識的相互聯系和相互鏈接。一是注意微觀知識與宏觀內容的聯系,比如我們在學生認識一個水分子的質量和一滴水中所含水分子個數時,就可聯系一定質量和一定體積的水與水分子的關系,從而讓學生聯想宏觀物質與微觀粒子的必然聯系;學生在認識化學變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不分裂只是重新組合的變化實質時,我們可引導學生把分子種類與物質種類聯系起來,把原子種類與元素種類聯系起來,從而明白為什么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為什么化學變化前后元素種類不變的規律。讓學生學會利用微觀知識認識宏觀現象,透過宏觀事實想象微觀本質。二是注意前后知識的鏈接。這一點特別利于學生系統學習知識,比如我們教學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質,后可引導學生探究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是否改變?那么質量守恒定律也就順理成章了。再比方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和離子的形成與元素化合價有直接關系,可讓學生探究一些典型的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的化合價與其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的聯系,如Na的化合價為何為+1,分析其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就可知道原因。這樣學生自然理解物質的性質與其結構的決定性關系。
總之,初中化學中我們要特別重視微觀知識的教學,重視微觀知識的教學方法,我們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積累經驗和教訓,這樣才能取得圓滿的教學效果。
【淺談初中化學微觀知識的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體會論文04-27
淺談初中化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論文05-02
淺談初中化學素質教育 論文04-30
淺談農村初中化學教學04-29
淺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及創新論文05-02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01-25
淺談如何抓好初中化學教學04-30
淺談初中化學教學中的環保教育04-29
淺談小學體育教學論文11-03
淺談語文教學論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