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化學論文
高中化學論文
摘要:使用化學用語不規范,描述實驗現象不準確,不單單是學生學好化學的障礙,也是學生考試失分的重要原因.影響學生規范能力的因素是多種的,本文主要從教師層面分析,并探究可行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規范 化學復習 細節
無論高考還是平時測驗,由于化學用語的表達不規范使考生失分的現象十分驚人,如將硫酸鋁鉀的化學式寫成"KAlSO4";如何檢查某溶液中含有Fe3+ 很多學生是這樣表達:加KSCN溶液;有些化學方程式不配平,條件狀態未注明等等,這些學生明明能知道答案,但卻會而答不全,會而答不對,而導致不必要的失分.高考越來越強調化學用語的規范表達,所以在總復習過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視化學用語的規范表達.
不少教師認為:學生規范能力的養成關鍵是在新授課中,高三學生已有一定的化學知識,對錯誤也是根深蒂固,再談規范已為時過晚.筆者通過實踐認為:若教師在高三復習課中重視以下幾方面的細節,規范教育將為時不晚.
搞統計,作診斷,明重點——符合目的性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教師必須要了解學生,從學生的作業,試卷總結出他們哪些方面存在不規范,分析造成不規范的原因,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有針對性,而且高三復習時間緊張,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對癥下藥,復習課才會更有效.
例如有機化學題答題中的不規范主要表現為:
1,錯別字方面:將酯化反應寫成"脂"化反應,消去反應寫成"消化"反應,羧基寫成"酸"基,苯寫成"笨",碳碳雙鍵寫成"炭炭"雙鍵等.
2,化學方程式方面:分不清反應是用"=",""還是"→",一般的無機化學反應用"=",可逆反應,弱酸,弱堿的電離用"",有機化學反應用"→";沒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確使用;反應條件寫錯或漏寫,反應漏寫無機"小分子",酯化反應的生成物漏寫"水";用分子式代替結構簡式.乙醇脫水生成乙烯,這是一個很普通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發現比較典型的錯誤反應式有:
①C2H6OC2H4↑+H2O
②C2H5OHCH2=CH2↑+H2O
③C2H5OH CH2=CH2+H2O
④CH3CH2OHCH2=CH2↑+H2O
⑤CH3CH2OHCH2=CH2
3,有機物結構簡式表達不正確:原子間的連結方式易寫錯位,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等官能團不要簡化,如COOHCH2CH2OH(羧基連接錯),CH2CH2 (少雙鍵);缺氫少氫現象嚴重等.
4,描述實驗現象不全面:如怎樣鑒別分子中有醛基 大多同學回答是,加新制的氫氧化銅(少了具體的操作和現象).
二,精語言,求規范,給方法——講究示范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因為教師教書育人,言傳身教,能起到感化學生的作用,學生尊敬老師,常模仿教師的言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如何操作進行實驗,學生就按怎樣的操作來做實驗;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如何書寫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學生就按怎樣的方式進行書寫.因此,為培養學生的規范能力,教師不僅要嚴格要求學生,而且還得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學語言示范化,使學生有樣可學.具體來說有以下做法:
1,教師的語言表達要嚴謹,科學,準確
教師的語言應具有科學性,啟發性,教育性和藝術性,做到準確,簡練,有條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運用準確,科學的語言表達各種概念,原理和理論.例如"1摩爾水是18克"的說法就不夠科學,而應該說" 1摩爾水分子的質量是18克".又如有的教師在說有機分子式時,將"碳"元素讀成英文字母"C",這種不科學的'語言表明,化學教師注意嚴格的化學標準語言表達的訓練是十分必要的.
在進行實驗操作教學時,教師不僅要作出正確的操作示范,而且同時要用準確規范的化學語言進行表達.例如,不能把"試管"說成"玻璃管",不能把"蒸餾水"說成"清水".另外教師必須語言精練,言簡意賅,做到字字句句都有目的,如"取少許溶液于潔凈試管中",焰色反應操作"取潔凈的鉑絲蘸取待測物".
2,教師在板書時要規范
①規范書寫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
化學用語是國際統一規定的化學文字,它使用簡便,又能表達確切的科學涵義;它具有形象直觀,詞簡意賅的特點,既抽象,又嚴密.教師要規范使用化學用語,符號,書寫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時筆畫端正,不連筆書寫,注意字母的大小寫;并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受到規范的,嚴格的教育和影響,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知識.而不要以為高三學生是無所謂的,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模仿性是與生俱來的,其模仿能力也是很強的,高三學生也不例外.如在書寫有機結構簡式時,教師為了快速只寫碳鏈:C4H10的同分異構體有C-C-C-C, C-C-C,而學生則在不經意間受到了這種"示范"的影響,在考
C
試中就只寫碳鏈而不配上氫.
②規范,完整寫出解題過程和格式
有些教師對化學習題的解答特別是書寫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高三復習重要是對知識的梳理,教會學生方法和解題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題的過程;要么嫌麻煩,有意或無意的存在"偷工減料"的情況.
如(06全國I)由硫酸鉀,硫酸鋁和硫酸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 mol·L-1,c(SO42-)=0.8 mol·L-1,則c(K+)為
A.0.15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筆者在一個班級詳細板演解題過程:
已知pH=1,所以c (H+)=0.1 mol·L-1
根據電荷守恒有:c (H+)V+3 c(Al3+)V+ c(K+)V=2 c(SO42-)V
c (H+) +3 c(Al3+) + c(K+) =2 c(SO42-)
c(K+)=2 c(SO42-)—c (H+) -3 c(Al3+)
=2×0.8 mol·L-1 -0.1 mol·L-1-3×0.4 mol·L-1
=0.3 mol·L-1
結果可想而知:在板演過班級的學生基本能運用電荷守恒來解決這類問題,而沒有板演的班級,仍有一部分學生不會做.所以,教師"多講"不如"多寫",把整個解題過程在黑板上板書,使學生加深印象,培養學生規范的同時,更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建構語言表達的有關模式
很多情況下,學生已經具備了解決問題的知識,卻不能將知識組織起來,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這是因為學生頭腦中缺乏必要的句法結構,根據語法啟動理論,需要教師幫助他們去建構語言表達的有關模式,給學生提供模仿,學習的范本,突破典型的問題.
例如:怎樣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
答案:用試管分別取樣,向試管中分別滴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無明顯現象的是稀鹽酸.
有關物質鑒別的問題的語言表達模式是:
如不這樣強調,學生往往說成: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鋇,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稀鹽酸沒現象;或就回答加氯化鋇.
又如,描述出稀HNO3 與Cu片在燒瓶中反應的現象
答案:Cu片逐漸溶解(固體),表面有氣泡產生(氣體),溶液變為藍色(液體),燒瓶上方出現紅棕色(氣體).學生往往只寫了其中一方面,教師要強調回答實驗現象通常應從固體,液體,氣體各方面觀察,做到全面規范地表達.
實驗現象描述的表達模式:
溶液:1,顏色由…變成… 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3,溶液變混濁 4,生成(產生) …沉淀 5,溶液發生倒吸
全 6,產生大量氣泡7,有氣體從溶液中逸出 8,有液體溢出
固體:1,固體表面產生大量氣泡 2,固體逐漸溶解
面 3,固體體積逐漸變小(變細)4,顏色由…變成…
氣體:1,生成…色氣體 2,氣體由…色變成…色
3,先變…后…(加深,變淺,褪色)4,色味
語言表達的模式,經過強化以后,被學生掌握,根據語法啟動理論,今后如學生要表達類似的問題,他們會自動生成語法,產生相應的句法結構,組織出合理的句子.
三,創情景,激動機,喚欲望——增強情趣性
新課程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要創造各種有利情景,寓教于樂,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采用各種形式加強練習,對學生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訓練,動手寫,動嘴說,以提高說,寫的能力, 使學生形成技巧熟練化學用語.
1,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給學生"說"的機會
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看過多遍不如教上一遍,其主要原因是"說"在起作用,從理論上講是通過"說"對知識做了"精制",所以記得牢.因此,教師在復習中可以通過口頭提問,板書口述,轉譯,學生討論等做法,為學生提供"說"的機會,使學生在"說"的同時,提高了語言表達的規范性.
例如,有這樣一個問題:新制氯水為什么要用棕色瓶保存
正確的回答是:"防止氯水中的次氯酸見光分解".而有學生卻這樣回答:"見光分解".這樣的回答很不具體,很不準確.教師可引導其他學生對其進行評價,然后及時糾正學生在表達過程中不準確或錯誤的地方.
2,回歸課本,給學生"讀"的機會
在人們的觀念中只有語文,外語等文科知識需要"讀",像物理,化學等理科知識只要看懂,理解就可以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知識的載體--教科書,是教師傳播知識的工具,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同時它又是學習化學語言很好的范本,通過讀化學書,學生不僅可以掌握大量的化學術語,化學習慣用語,積累"化學詞匯",還可以學習化學語言的表達習慣,表達模式.比如,怎樣描述物質的性質,怎樣敘述實驗操作步驟等.化學用語的知識點,考點幾乎全部出自課本,"年年題不同,歲歲題相似".
在學生不會,爭議,困惑時,教師引導學生要回歸課本.如濃硫酸沾在皮膚上怎么辦 先用"毛巾"還是直接"水沖" 人教版化學必修第一冊第130頁倒數第二段,明確指出"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
3,多種渠道,給學生"寫"的機會
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好多教師認為上課時間緊張,練不如講,教師認為講清楚了,學生肯定會了.其實學生只知意思,而不會用學科語言規范表達.教師從嚴要求,營造各種環境,激勵學生多寫,在書寫中總結經驗,形成規范.不但在課堂上要求"寫",課后要有針對性的練習,在每一次練習或考試后,都要及時反思,及時糾正,究錯,對差錯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錯誤的根源,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回頭進行反思,確保在考試中做到"錯過的不再錯,會做的不失分".
4,巧用"錯本",給學生"練"的機會
錯本,是教師將學生所犯的錯誤摘錄出來的范本.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該資源,可改編成選擇題等形式,作為例題或練習給學生練習,讓學生能深刻認識到錯誤.
例在講PH試紙的使用時,教師結合學生以前練習的錯誤,編了這道題:
測定白醋的PH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少許白醋 B.用玻璃棒蘸取滴在試紙上
C.用玻璃棒蘸取少許白醋滴在PH試紙上
D.
【高中化學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教學論文11-03
我國高中化學教育論文09-02
高中化學教育的思考論文09-08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論文04-18
高中化學教科書設計的論文10-08
高中化學論文(通用14篇)04-28
高中化學教學評價探索論文09-04
高中化學實驗的教學思考論文09-08
高中化學教育困境及策略論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