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工傷與雇傭損害賠償區別之淺析論文
在古羅馬法中就有雇傭契約這一法學概念,它被列入租賃契約之中。自工業革命以來,雇傭契約中逐漸分化出勞動契約這一獨特的契約類型。近代西方國家非常注重勞動契約,以國家公權強制規定,勞動法研究和發展十分迅速,其目的是確保弱勢地位的勞動者利益,以注重個人的生存權作為其價值取向,使勞動法的屬性由私法漸而轉變為社會法。我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多種經濟成份的并存,勞動用工主體和雇傭關系非常復雜。由于我國勞動立法滯后,成文法中雇傭契約這一規定,這兩類糾紛呈上升趨勢。特別是市場調節的主導作用,營利性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以及個體工商戶等主體,為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不惜降低預防成本,致使社會成本加大,工傷與雇傭損害賠償問題已成為當前的熱點、難點問題。由于勞動契約是從雇傭契約中分化而來,它們之間有近親的淵源,既有共性,又有個性,處理這兩類糾紛時很難把握,導致當事人訟累,上訪不斷。筆者就所學的淺薄理論和細微的實踐經驗,對工傷與雇傭損害賠償問題作一淺論。
一、 勞動契約與雇傭契約之比較
工傷與雇傭損害賠償,其母體分別是勞動契約與雇傭契約,該兩者是母體中的一項基本的權利和義務。在論及兩者區別之前,有必要先對兩者的母體作簡要分析。勞動契約,我國臺灣“勞動契約法”第一條規定:“勞動契約是當事人一方對他方存在從屬的關系,提供其職業上的勞動力,而他方給付報酬的契約”。我國勞動法將其規定為:“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目前,國內外法學理論界對勞動契約的性質存在四種觀點:1是身份契約說;2是租賃契約說;3是勞動加工說;4是特種契約說。理論界通說是特種契約說。筆者贊同這一觀點。理由是,勞動契約是民法中所有典型契約以外的一種,已形成一種獨立的契約,它符合勞動契約的特征,特種契約說較之與其他說學更具合理性。勞動契約中當事人主體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他們之間形成的是勞動關系,而該關系的性質實質上為人格上的從屬關系,因為勞動契約締結時,勞工在勞動契約所形成的關系中并非自由獨立自主。雙方除勞動力與工資二者交換外,還包括當事人間產生的范圍極其廣泛的附隨義務,如締約過程中及締約履行中的預防義務、資訊提供義務、謹慎義務、保護義務等。
雇傭契約是指當事人約定,一方于一定或不定期限內為他方服勞務,他方給付報酬的契約。雇傭契約體現的是當事人締結契約時自由獨立自主的合意,當事人的地位平等,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平等,具有有償性、繼續性的特點。其目的在于給付勞務,以勞務本身為標的,不對勞務產生的結果負責。
根據兩者概念的闡述,勞動契約與雇傭契約主要有以下聯系與區別。其聯系是:1二者都是私法上的合同。雖然勞動合同的訂立必須符合法律強行性規定,但合同內容所屬私法上的法律關系;2二者都以給付勞動為目的。3二者都是繼續性合同。4兩者都是雙務有償合同。其區別是:1主體不同。這是勞動契約與雇傭契約產生差別的根本原因。勞動契約法律規定用工主體的主體必須是用人單位,即企業、個體經濟組織雇傭合同無限制;2形式不同。勞動合同必須訂閱書面契約,雇傭契約無此限制,可以是書面,也可是口頭;3二者受國家干預的制度不同。雇傭契約是以意思自治為基本原則。合同當事人在合同條件的約定有很大的自主自由。而勞動契約,國家經常以強行法的形式規定當事人的權利義務;4解決爭議的方式不同。雇傭合同發生爭議,當事人可直接向法院起訴。勞動合同發生爭議,必須經仲裁才能向法院訴訟;5適用的法律不同。勞動契約解決時適用勞動法的特別規定,勞動法另有規定才能適用民法規定,而雇傭合同解決時適用民法。
二、 雇傭與工傷損害賠償之簡述
在比較勞動契約與雇傭契約之后,就兩者中的損害賠償的概念及特征作一簡述,有利于對其區別。工傷是勞動契約中
[1] [2] [3]
【工傷與雇傭損害賠償區別之淺析論文】相關文章:
違約損害賠償責任淺析論文04-29
淺析《孟子》中之字的用法的論文04-27
淺析“不管”與“盡管”的區別05-01
淺析教案與學案的區別04-25
淺析建設監理與質量監督的區別04-30
淺析英美大學錄取標準區別05-03
英漢委婉語之淺析04-27
淺析學案教學的論文04-27
淺析配比原則論文04-29
淺析合并理論論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