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古代律學(成就)述略論文
論文提綱:
引論----------------------------------------------------1
一.律、律學------------------------------------------2
二.中國古代律學的階段分野及其成就---------2
1.律學在先秦的初萌--------------------------------2
2.秦漢時期——律學的發軔階段-----------------3
3.魏晉南北朝時期律學的獨立與勃興-----------4
4.成熟與發達的隋唐律學--------------------------5
5.走向衰微——宋元時期的律學研究-----------6
6.律學在明清時期的的歷史性終結--------------7
尾論---------------------------------------------------- 7
內容摘要:律學在中國古代法制建構與完善的過程中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擴充了法的內容,解決了由于成文法條的抽象性、具體案件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所帶來的諸多法律適用問題。從先秦到明清,古代律學因應時代,一脈相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中國古代法制進程的推進提供了持久穩定的動力,為中華法系的形成和整個東(南)亞古代社會的發展演進提供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學術法理支持。其斐然的成就、獨特的法學視角和學術文化系統對于我們今天的法學研究乃至于國家法治的最終實現都有著特殊價值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律學 律學成就 階段分野 再認知 傳統的創造性轉化
引 論
法學論域內的律學,是中國古代法律文化中一個重要而獨特的領域,也是中華法系文化傳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中國古代法學中的至顯之學,律學萌芽于先秦,濫觴于秦漢,獨立于魏晉,成熟于隋唐,衰微于宋元,終結于明清1 。本文擬從一個較為宏觀的視角對古代律學的發展及其成就予以概括性的闡述和再認知。
一.律、律學
“律”,是一個很古老的字,甲骨文中有之,《易經》和《尚書》中亦有之。《說文解字》曰:“律,均布也。”按前人的解釋,“均”是一種木制的工具,長八尺,上面有弦,用以調聲。“布”是分布之義。用“均”將十二種音調和諧地分布在樂器上,即為“均布” 。從古人對“律”的釋義中可以看出,“律”的本義為音律。古樂中有以六律較五聲(宮、商、角、徵、羽)之說。以律較聲,律由是得出“范天下之不而歸于一”的引申義 。律在師旅中又引申為紀律、約束之意(如《周易》中就有“師出以律”的說法),這一用法在先秦的軍隊中已得到廣泛使用。從公元前356年起,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他以李悝的《法經》為藍本,“改法為律”2,制定了秦律 ,“律”即成為當時及后世絕大多數王朝最主要的基本法律形式。
中國古代律學(亦稱“刑名之學”、“刑學”)以注釋法學為主體,它主要研究以成文法典為代表的法律的編纂、解釋及其相關理論。作為一種以古代法律為研究對象的理論形態,律學關注的視角既包括立法原則的確定、法典的編纂,也包括法理的探討、法律的解釋與適用等。秦漢以來,律學研究名家輩出,成果斐然,不僅出現了如鄭玄、張斐、杜預等一大批杰出的律學家,而且產生了以《律注表》、《唐律疏議》為代表的諸多律學經典著作。可以說,律學的發展對于中華法系的確立與發展、對于古代中國及其周邊國家的法制建構都給予了重要而有益的理論支撐。
二.中國古代律學的階段分野及
[1] [2] [3] [4] [5]
【中國古代律學成就述略論文】相關文章:
普通語言學述略04-29
中國古代律學及其文化意義初探04-28
元朝史家編修漢文西夏史籍功過述略的論文04-27
荀子治國思想述略04-30
南方巫蠱習俗述略04-30
廣西石刻檔案述略04-29
南方巫蠱習俗述略04-27
達摩頭陀行及其律學意蘊05-02
中國古代史論文04-30
蘇軾《東坡書傳》述略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