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學生在動手中成長的論文
美國哈佛大學的墻上有這樣一段話:聽到的容易忘記,看到的能夠記住,動手做了才真正理解了。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動手操作對學生的學習是何等的重要。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如何在數學學科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呢?我認為在教學實踐中使用數學學具是一條重要的途徑。
一、操作學具有利于知識的內化
在以前的教學中自己也已經習慣了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方式,學生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好,沒關系,老師再給多講幾遍。的確,有的學生由于種種原因,確實沒有學會,但只要把做題的步驟背下來,考試時照葫蘆畫瓢也能把題做對。在這樣的不斷重復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自己作為教師的嚴重失職,自己不是在教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而是在給他們一些如何應付考試的方法,這顯然和新課程的要求是相悖的。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在不斷的探索中,我認識到讓學生使用學具充分動手操作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學習“7的乘法口訣”的課堂上,很多的學生在簡單地操作了學具以后就放到了一邊,開始背誦起口訣來,很快就能倒背如流了。但是,班上的徐建偉還在仔細地擺小棒,一邊擺一邊背。在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時,我發現齊背口訣時,學生們背得都很熟,而徐建偉好像老是跟不上,但如果一個一個說算式搶答得數時,好幾次說得最快的就是徐建偉。我問剛才背得很快的一個學生為什么不能很快說出得數,這個學生說:“比如7×4=?我得從一七得七開始,一句一句背下來,背到四七二十八才能說出得數,所以速度就慢了。”于是,我讓徐建偉給大家介紹一下他算得快的原因。他說:“也沒有什么好方法,只是用小棒多擺了幾遍。”我讓學生嘗試用這種方法來背口訣,然后再出題口算,很多學生就能脫口說出得數。在以后的乘法口訣的學習中,學生們都采用了這種方法,結果算得準確,記得牢固。
而對于幾何知識的學習,學具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時,我采用了折角——做角——找角——畫角——數角——剪角的方法。學生一會兒折紙,一會兒剪長方形,忙得不亦樂乎,教師只需要給他們適當的點撥和鼓勵即可。學生在一連串的動手操作中,學習興趣高漲,對各種角的知識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
二、操作學具要和抽象知識相結合
學具的使用是為了給學生以感官的刺激,讓學生在充分動手的基礎上幫助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尖上。”動手能夠幫助學生動腦,讓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發揮。數學知識是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一門學科,過分地強調直觀而忽視了抽象也不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學生在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時要依靠數小棒來計算出得數,這與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是適應的,如果我們過于強調學生記憶得數而不用小棒操作,學生會經常算錯得數,他們還沒有達到熟練口算的地步,還離不開數小棒的方式。但在學完“20以內加減法”后,如果還讓學生借助小棒來口算,那就像是會跑了還讓他走一樣,沒有擺正直觀操作和抽象思維的關系。直觀操作的目的是讓學生實現抽象思維的升華,如果沒有了這一步,再多的操作也是徒勞的。
再比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學生借助學具在動手操作中推導出了面積公式,并且在一些練習之后記住了這個公式,以后學生再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大腦中出現的就是公式而不是推導的過程。如果我們還讓學生再按照推導公式的方法去做題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以前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我們把學具拋到了一邊。而在素質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我們要用好學具,讓我們的學生在動手中健康成長。
【讓學生在動手中成長的論文】相關文章:
讓學生在“HTML”課堂上“動”起來05-01
讓學生在愛中成長05-02
物流學論文05-01
學生在評學中的角色作用05-01
手中的水杯04-30
論文言所·介·動式所的語法功能04-30
統計學論文08-27
體育保健學論文11-05
教育學論文05-19
手中沙的句子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