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預防大學生嫉妒心理的策略研究論文
摘要:嫉妒心理會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學業、情感以及自我發展產生很大影響,其負面影響往往大于正面影響。為幫助大學生順利度過大學階段,對大學生嫉妒心理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預防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嫉妒心理;預防;策略研究
嫉妒是人們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由于人們的研究側重不同,對于嫉妒目前還沒有一個比較一致的看法。《牛津英語詞典》為嫉妒所作的定義是:“由于懷疑、憂慮或知道有競爭者而產生的心理狀態,表現在愛情等方面,懼怕在感情上被別人替代,或者對心上人的忠誠不信任,尤其是對妻子、丈夫和戀人”。日本《廣辭苑》為嫉妒下的定義是:“嫉妒是在看到他人的卓越之處以后產生的羨慕、煩惱和痛苦。”朱智賢主編的《心理學大詞典》中對嫉妒的定義是:“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復雜情緒狀態。”綜合以上觀點,可以把嫉妒定義為個體的某些方面落后他人,又不甘心落后,但又無力改變這種境遇時產生的一種不平衡心理。
一、 大學生嫉妒的表現形式
1.學業帶來的嫉妒
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工作,學習成績的好壞是大學生證明自身社會價值的最有力證據。因此,能否順利地完成學業,實現自己的價值,對大學生來說有著極大的影響。在完成學業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有考試、競爭、評優等問題,經過高考的篩選,能考上大學的學生一般都是學習優秀者,自尊心比較強,如果進入大學在同學中不能表現優越,則容易對自己的同學產生嫉妒心理。
2.人際交往帶來的嫉妒
大學中除了學習外,人際交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由于高中時大家忙于學習,無暇顧及人際交往,使得一些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缺乏應有的技巧,導致人際關系緊張,在集體中長期受到忽視和排斥。因此,對于在班級有威信,人緣好,又受老師器重的同學產生嫉妒。
3.情感交流帶來的嫉妒
嫉妒是大學生戀愛中常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初嘗愛情甜蜜的大學生,往往會花費更多的注意力關注自己所喜歡的人,并且希望對方也以自己為中心,一旦發現自己所喜歡的人與其他異性接觸,就會懷疑自己的戀人,并把這個異性看成是自己的競爭對手,從而產生恐懼和憤怒的嫉妒心理。
4.外在容貌帶來的嫉妒
每個人外在的容貌都是上天賜予的禮物,不可選擇。有的人高大威武,有的人天生麗質,可有的人卻相貌平平。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外在容貌也往往成為大家嫉妒產生的源泉。大學時代學生的學習壓力比高中時已經小了很多,從年齡上來看也到了談戀愛的黃金期,因此,這個階段學生會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身上,更加在意自己的外在容貌。這時,那些相貌平平,或有某種生理缺陷的大學生往往會對那些相貌漂亮的大學生產生嫉妒的心理。
5.經濟壓力帶來的嫉妒
大學生是經濟不獨立或不完全獨立的群體。特別是一些來自貧困地區的大學生,除了家庭的支持以外,有些還不得不靠勤工儉學、申請貸款和領取貧困補助來緩解經濟壓力。有一些貧困大學生認為靠勤工儉學和申請貧困補助會讓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當看到經濟條件好的同學花錢大方,更感自己囊中羞澀,對比之下便產生了自卑心理,甚至對家庭條件優越者產生了憎恨與羨慕、憤怒與怨恨的復雜心理。
二、大學生產生嫉妒心理的成因分析
1.嫉妒產生的思想根源是平均主義
嫉妒的產生,在某種程度上是源于人們的思想觀念。傳統的平均主義思想根深蒂固,所以水平、地位相當的人,不管是在精神享受上還是物質占有上都應該是平均的。如果現實不能達到這種平均的理想狀態時,那就會產生嫉妒。在大學生群體中,他們在高中時代都曾經是班上的優秀分子,因此,都特別希望老師能看到自己的與眾不同,即便是自己沒有什么與眾不同,也希望老師能一視同仁,公平對待,希望老師在重視其他同學的同時,也能重視自己的成才。而當這種愿望不能實現時,便會對被老師重視的同學冷言相對,冷嘲熱諷,甚至在這些同學出現某些不幸的遭遇時幸災樂禍。
2.嫉妒產生的直接原因是有理想無作為
大學生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一般都有著強烈的進取心和求勝心,胸懷大志,力求成才。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則認為進入了大學就已經證明自己成功了,因此,花大量的時間去上網、逛街、聊天,沒有利用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技能,當機遇來臨時,由于缺乏實力而不能很好地把握,這時他們便會對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并能隨時把握機遇的同學產生嫉妒。正如培根說的:“嫉妒是一種四處游蕩的情欲,能享有它的只能是閑人。”每一個埋頭沉于自己事業的人是沒有空閑去嫉妒別人的。
3.嫉妒心理產生的根本原因是錯誤的認知理念和不正確的歸因方式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認為,人們的負面情緒和行為反應,不是由某一誘發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人們對誘發事件的解釋和評價引起的。能否有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知是產生正確心理的前提。嫉妒的產生往往和人的一種錯誤認知相聯系,當自己認為某些東西是自己該獲得而沒有獲得時或某些東西是別人不該獲得而獲得了時產生的一種消極的心理。不正確的歸因方式也是嫉妒產生的一個原因。根據心理學家韋納的研究,人們總是習慣于對自己采取內歸因,而對他人采取外歸因,對于相同的事物人們沒有看到歸因的不同,而總是關注結果的不同,這種與自己期待不同的結果便成了嫉妒產生的源泉。
4.嫉妒心理產生的內部原因是不健全的性格及人格因素
性格因素及人格因素都是構成個性的核心因素。一個性格及人格不健全的人考慮事情往往只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一旦事與愿違便產生不平衡的心理,導致嫉妒的產生。一些學者通過研究,證明了嫉妒的產生與人格因素密切相關。張建育等人通過采用Bringle自我報告嫉妒量表和特質焦慮問卷對江西三所高校的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嫉妒與焦慮呈顯著性相關。學者王曉鈞通過采用4種嫉妒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對大學生進行施測和研究,結果表明嫉妒與神經質人格存在密切相關,神經質人格在嫉妒的形成和發展中起主要影響。
三、預防大學生嫉妒心理的策略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增強學生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對少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給予輔導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學會欣賞別人,尊重別人,學會換位思考,培養健全人格和良好個性品質,營造良好的內心生態。只有一個人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內心生態,才能以一種積極的心態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從而化嫉妒為行動的動力。
2.提高自我認知的能力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也不可避免地有自己的劣勢。因此,在看待自己和他人時,首先要分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以及他人的優勢和劣勢。特別是在看到別人成功時,更應客觀地分析他人的優點以及他人成功背后的努力和付出,同時要看到自己努力的不足。這樣,在面對他人在某方面超過自己或取得成功時,就會是一種坦然的心態。在自我分析時更應該客觀,不能因為在某方面確實不如他人就自暴自棄,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當然,也不要刻意以自己的短處去比他人的長處,這樣就避免心理不平衡狀態形成,就不會滋生嫉妒心理。
3.正確歸因,糾正不合理信念
嫉妒的產生與個體的認知方式和歸因方式有密切關系。因此,大學生在關注結果時,不能憑空抱有一種志在必得的心態,而要考慮的是自己是否付出了,自己的付出是否能夠為自己贏得滿意的結果。另外,在看到他人取得成功和獲得巨大收獲時,應該看到他人成功背后的付出和努力。當大學生能對事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且能夠做出正確的分析時,那么不管是面對自己的失敗還是他人的成功,都能有一種平常心,那么嫉妒之心就不會滋生。
4.豐富大學生活,讓嫉妒無滋生的空間
容易產生嫉妒心理的大學生應該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豐富自己的校園生活,讓自己在忙碌與充實中度過,利用一切時間努力發展自己、提高自已。如常去圖書館閱讀各類書刊,豐富自己的知識和開闊自己的眼界;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發現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優勢。通過積極主動的參加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和社團活動,豐富大學生活,讓嫉妒無滋生的空間。
【預防大學生嫉妒心理的策略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中學生嫉妒心理及消除策略04-30
幼兒心理壓力源表現及應對策略研究的論文04-27
大學生初入職場心態調整策略研究論文03-23
特困大學生心理障礙研究的論文04-27
消除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方法策略與實踐的論文04-27
廣告論文《寶潔在中國的廣告策略研究》05-01
淺談高職大學生學習風格及學習策略研究論文04-27
幼兒教學中教育活動策略研究的論文05-01
液壓挖掘機營銷策略研究論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