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護理學專業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探討教育論文
作者:韓斗玲 李秀麗 何宗池
論文關鍵詞:護理專業 大學生 創新素質 培養
論文摘要:創新素質主要包括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人格和創新能力。培養護理專業大學生創新素質,要樹立創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改革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同時,利用學科特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是推動素質教育的核心。它是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教育。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21世紀健康需求的變化,對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護理教育改革提出了挑戰。護理教育要面向未來,就必須適應社會需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特別是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內涵
創新素質是指人在先天遺傳素質基礎上,后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所獲得的穩定的在創新活動中必備的基本心理品質與特征,主要包括: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創新意識是指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樹立科學的創新觀念和意識。它是創新活動的動力系統,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引導下,人們才可能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造潛能。創新思維是指發明或發現一種新方式并用以處理某種事物的思維過程。它有五個明顯的特征: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象、獨特的知識結構以及活躍的靈感。創新思維是整個創新活動的智力結構的關鍵,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創新人格是指有利于創新活動的氣質、性格等方面的個性心理特征。具體指具有敢于懷疑、敢于批判、敢于冒險的科學精神,挫折面前不氣餒、不動搖,決不因困難和挫折而放棄自己的想法和計劃,勇于突破思維定勢的束縛,有相對較強的獨立性品格。創新意識和創新人格可以統稱為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是指人們在學習和繼承前人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新設計,提出獨特的見解和完成創造發明的能力。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心理創新能力、思維創新能力和行為創新能力。
二、培養護理學專業大學生創新素質的主要措施
1.轉變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護理學專業是直接維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專業,護理職業的性質決定了護理專業大學生除了要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要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護理教育過程中,必須轉變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在傳授和學習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注意培養學生實現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的能力;在教學中要強調發現知識的過程,強調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探索精神;在適度衡量掌握知識的數量和精度的基礎上,要更加注重從創新能力和提高素質上衡量教育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思維能力的訓練,讓學生認識學科的本質、掌握學習方法;在強調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 要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重視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要重視基礎知識和人文知識的學習。為適應對創新人才的要求,必須在教育觀念上實現三個轉變:⑴從傳授知識為主轉向培養學生會學習和創新為主;⑵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⑶教師自身要強化創新思想和創新意識。
2.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只有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才能夠實現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教師的知識可以分為本專業的學科知識、教育和心理學知識和實踐教學中面臨突發事件時所應該具備的解決方法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求教師在這三面不斷地開拓自己。要廣泛地涉取,如:人文、社會、自然科學、哲學、藝術等多領域的知識,真正使自己成為具有豐富知識的教學專家。其次,要提高專業課程的講授水平,使學生在專業課的學習中得到創新意識啟迪,最為關鍵的是授課教師本身應具有創新能力。教師的創新能力主要表現為創造性的思維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創造性的教學能力。在講課過程中,能夠從新的視角,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并使問題得以解決,不但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還可以調動他們進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教師的創新能力還體現為具有較強的研究水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研究,可以更充分地接受學術前沿知識,在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同時,可以在教學中將學科的最新動態傳授給學生,從而使學生獲得最新知識。
3.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學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創造完美人生的過程。傳統的護理教學方法,如:“填鴨式”“、灌注式”的教學,課堂上教師灌輸,學生疲于記筆記,缺少獨立思考和消化的機會。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壓抑了學生的創新潛能。因此,教師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要運用教學相長的教學方式,如:啟發式、討論式、情景式、以問題為中心、內容不完全教學法等。將多種教學方法優化組合,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思維習慣和口頭表達能力。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以知識的傳授者自居,應當把自己的教學行為看成是與學生一起共同來重新發現科學真理的過程,要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大膽發表意見,進行自由爭辯。使“權威教學”轉變為“共同探索”,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為教學核心目標的行為指南,真正實現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地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能力。
4.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創新不僅需要智力因素, 也需要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可以激發創新意識, 促使創新思維更好地發揮和運用。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己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質疑,營造勇于創新、勇于發現問題,探索未知的氛圍,使學生將學習中所引發的思考提出來與教師共同探討,刺激學生的創新思維。
5.利用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實踐教學課時較多,護理操作技能是學科的特色。因此,加強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重要手段。以往的操作技能教學,注重強調操作程序的準確性、操作動作的規范性、評價標準的統一性,不利于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在實踐教學中,要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改革以往“教師演示——學生模擬練習——教師指導”三段式實驗教學模式,采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實踐反思討論法、角色轉換法、情境模擬教學法等,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性,強化護理操作中的創新能力培養,在不違反操作規程的前提下,對學生的創新嘗試和行為予以認同并鼓勵。在操作技能的考核中,將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列入考核標準中,使學生認識到只是完整流暢、機械性的完成操作是不會取得最佳成績的,也不是學習最終的目的。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四川大學醫學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
[2]潘 蔚:《對大學生創新教育的幾點思考》,《產業與科技論壇》,2007.1。
【護理學專業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探討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論文05-02
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探討論文05-02
地理教育中創新素質的培養04-30
實施素質教育 培養創新能力04-30
大學生創新精神探討的論文04-29
高校藝術教育專業創新人才培養論文05-02
高校教育管理創新探討的論文04-27
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論文05-02
試究生團隊創新能力培養探討論文05-02
培養創新意識推進素質教育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