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評估體系探討論文
摘要:以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評估體系為目標,首先給出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評估指標擬定的原則,接著從基礎建設、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等方面初步構建了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評估體系。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評估;指標體系
1 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評估指標擬定的原則
1.1 全面性與針對性相結合
一個評估體系中指標的深度和廣度直接關系到評估對象的本質特征。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最終教育效果如何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對它的評估不能只強調某一方面而應該包含覆蓋的全部內容。
1.2 階段性與發展性相結合
高校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既具有階段性又具有發展性的特征。從階段性來看,大學生正處于職業的學習準備和起步階段,在短短四年時間里,他們必須準備好第一次的職業選擇;然而從整個人生的職業生涯發展來看,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又必須體現“以學生的生存與發展為本”的思想,側重激發學生的職業興趣、職業理想和職業志向,在初步明確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的同時,逐步形成人生規劃的能力。
2 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評估指標體系
2.1 基礎建設
(1)組織機構。
因為大學生所學專業知識不同,將來的職業生涯發展也因專業背景不同而有所區別,因此可以按照校級——院級——系的三級聯動方式來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因此,可以設置組織結構這一評價指標,下設多級二級指標。
(2)基本設施。
主要是指圍繞職業生涯教育開展的教學和活動基本設施建設。如關于職業生涯教育方面的圖書數量、專為職業生涯教育教學而設的教學中心或實驗室、專門的.校內外活動場所、專為職業生涯教育而設的網絡教學咨詢設施。例如,教學中心人均擁有面積一(校人均擁有面積/各校人均擁有面積)×10}人均藏書量一(校人均藏書量/各校人均藏書量)。
(3)師資力量。
考慮到我國職業生涯教育起步較晚的現狀,故選擇了如下4個三級指標:專職輔導教師的師生比例;專任教師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比例;35歲以下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比例;講師以上為本科生上課的比例。其中,副高以上比例得分一(校比例/各校該比例的最大值)×10:35歲以下副高以上比例得分一(校比例/各校該比例最大值)×10;講師以上為本科生上課比例得分=(校比例/各校該比例最大值)×10。
(4)經費使用。
主要是指職業生涯教育經費支出,包括教學業務費、教學差旅費、校外教學研活動費和教學儀器設備金費等。同樣,也從總經費量和人均經費量兩個角度衡量。
2.2 教學模式
(1)課程設置。
在教學安排上。應增強針對性。對大一新生著重職業生涯認知,主要講授就業與大學生學習、社會職業與職業理想的內容;二年級著重基本能力的培養,主要講授就業制度與就業環境,自我認知與職業生涯設計建立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三年級注重職業定向指導,講授求職擇業的知識能力準備和求職擇業的心里準備與調適,增強就業自主性;四年級則主要根據擇業期的特點和困惑,講授求職擇業的程序和方法、就業規則等。
(2)教學形式。
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課程建設必須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才能增強針對性,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技能訓練中,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的主題培訓,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人際交往技巧、溝通技巧、組織能力及領導才能等。
在教學形式這一二級指標下可設置主題培訓數量、開展講座(座談)數量、校外實踐實習人次等指標。
2.3 教學效果
(1)教學滿意度。
①學生滿意度。學生作為職業生涯教育的接受者,對于職業生涯教育教學效果是最有發言權的。
②用人單位滿意度。學生們在經過職業生涯教育后完成學業進入到各個用人單位,開展真正意義上的職業發展。
③專家滿意度。主要是引入社會上專業職業生涯咨詢機構的評估意見,從第三方的角度給予更加全面客觀公正的評估。可以設置課程建設指標,評估職業生涯教育課程的設置和開展情況,校外實訓基地等。
(2)就業率指標。
由于目前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簽約率的比率仍然是衡量職業生涯教育效果最直接客觀的量化指標,加上該數據的取得也相對容易,故而將這一指標單列出來作為權重較大的指標之一。
【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評估體系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高等學校教育評估體系構建論文11-07
大學生入學教育的內容體系探討09-03
試析教師教學管理評估體系在高職院校的應用與探討論文01-02
探討森林經營體系概論論文10-05
氣象災害系統組成及評估理論體系探討07-10
高校戰略式績效評估體系的構建論文01-26
淺論高職實踐課程評估體系的構建論文02-08
高校教師繼續教育體系創新探討論文01-19
終身教育體系下遠程教育質量探討論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