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理素質教育在品德與社會課中的滲透論文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觀察、體驗、感悟來實現的。老師在引導學生探究活動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個性特征,用師愛、包容、激勵培養學生的發展,使其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關鍵詞:愛心;尊重;寬容;賞識;滲透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發展學生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小學,我面對的學生,他們個性特征、學習狀況等方面參差各異。面對這種情況,要做到由對學生要怎樣“轉變為學生自我的我要怎樣”,使學生逐漸從他律走向自律,從自律走向自覺、自為,進而走向成功。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轉化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育方式,對學生實施教育時,注重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達到育人的目的。
1、用愛心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愛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金鑰匙,沒有愛,便不可能贏得學生的心。我國古代名著《學記》中“親其師、信其道”,便揭示了這一道理。我們知道,學生對教師的舉動觀察更具有獨特的敏感性,他們往往能從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表揚、一個關愛的動作中分辨出最細微的差別,體驗到不同的感受。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出于內心的自然流露。據國外專家調查發現,只有良好的情感關愛才會給學生以豐富的心理滋潤,為心理健康打下基礎。比如:上課時,學生流鼻涕,教師遞上一塊紙巾。學生趴在課桌上,走過去,關切的問是否生病?使得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像陽光照射在每一個孩子身上,暖融融的。教學時,教師首先應考慮如何將自己的師愛之情化為滿足某些合理而迫切需要行為。引起學生情感上積極的反應,促進師生在教學中的情感交流。
在課堂上,對學困生更應多關注,我班的小彭,是出名的差生,其他學科教師對他都十分頭痛,他的作業非常邋遢,寫的字不是多一筆就是少一筆,就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好。我沒有放棄他。在對他觀察中,發現他干勞動勤快,打掃衛生很認真。家訪中發現他放學回家,都積極幫助父母做事,我便找了一個機會在班上表揚他。我發現他目光中流露出的驚喜。接著又通過與他談心,多次家訪。課后輔導,糾正他寫字的筆畫順序、間架結構,慢慢的他的作業清秀了許多,錯字也少了許多。古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愛”。教師只有用一顆愛心,去撥動學生內心深處的琴弦,才能奏出最美好的樂曲。學生只有動其對教師的愛心,才能對教師的教悔產生認可和服從。
2、尊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渴求被人重視是人們天性中最深沉的欲望。小學的孩子具有極強的表現欲,課堂上他們爭先恐后的舉手以獲取發言的機會。課外他們又吵又鬧,甚至搞些惡作劇,以吸引別人的眼球,其目的,無非是希望引起所有人的關注與重視。尊重比熱愛更重要,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切實關注學生,使每一個教學環節能夠在學生身上發生作用。現在的思想品德課程加強了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注意尊重學生,要求教學要面向學生的實際生活,尊重學生的感受,要求教師誠懇地與學生交流,讓他們提意見,與他們交朋友,以此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都具有自尊心。自尊心又是相當脆弱的,它經不起打擊,仿佛是荷葉上的露珠,一不小心就會失落,正如蘇藿姆林斯基說:“我們越是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體驗他們的思想感情,就越體會到這樣一條真理:在影響學生內心世界時,不應該損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小學階段的孩子其自尊心尚處于萌芽及發展階段,十分稚嫩,需要教師精心呵護。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在課堂上用真情實意尊重學生,創設融洽和睦協調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情境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陶冶情操。例如:六一兒童節前的輔導課。我進入課堂,發現學生看我的眼光有些不一樣,我還是向往常一樣把當天學的重點知識點撥一遍,然后問作業有沒有難題,學生齊聲回答沒有。我打算再提幾個問題,我剛開口,學生就嘰嘰喳喳地說:“老師語文作業多,老師數學作業還沒寫完。”我說:“這是思品輔導課。”學生央求到:“老師,你布置的作業我們都已經做完了,明天是六一兒童節,這節課讓我們做語文、做數學吧。”我說“好,我尊重你們的選擇。”這節課直到下課鈴響,沒有哪個學生講話,課堂里聽到的都是學生書寫的沙沙聲。我沒有因這節課,耽誤了教學成績,反而期末我的成績在校區名列前茅。
3、用寬容善待學生的錯誤
學生必竟是孩子,他們知識的不足,閱歷的膚淺,常常導致他們行為的盲目,產生“出格”的表現。教師的批評應考慮到對學生的尊重,不能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傷了學生的自尊。寬容是一種極有價值的教育藝術。學生是發展中的人,他們的不成熟性使其常常會犯錯誤。對于學生的錯誤,尤其是那些針對教師的偏激語言以及種種惡作劇,教師應以博大的胸懷予以容忍和原諒,因為這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所犯的錯誤,他并非出于惡意。只是一時沖動,是不成熟的表現。認識到這一點,就能對孩子的錯誤給予諒解,而采取寬容的態度。寬容有利于喚醒學生心中的良知,有利于讓學生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而成長、成熟起來。教師學會寬容,也就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善待學生,就永遠不會對學生說“你不行。”就能對學生少一點苛責、少一點失望、少一點冷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親切。學會了寬容,教師就會以從容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工作,就不會急于求成,心浮氣躁,就能夠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
4、用賞識激勵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成才的必備的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個性品質。對自身價值和能力的充分認識和評價,它是激勵人們自強不息地實現理想的內部動力。
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已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但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又是值得我們教師去探討的,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杰絲雷耳說過:“稱贊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對學生任何一點值得鼓勵的地方,我們都應該加以肯定,贊揚,激起他們的自尊,樹起他們的自信,并通過持續不斷的鼓勵,使其持久地保持下去。丘吉爾曾說過:“你要別人具有怎樣的優點,你就要怎樣去贊美他。”人需要賞識,作為小學的孩子更不例外,他們常常把教師的賞識看成是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得到教師的賞識時,就會認為自己有進步,能學好,有發展前途,以為自己在教師心中是好學生,因而產生自身價值的增值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成長需要激勵。面對失敗或成功的結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鼓勵,最期待教師公正的評價和積極的肯定。教師拿起表揚的武器,就能減少學生失敗的灰心,增強學生成功后的信心。
無論失敗或成功,可能成為學生的負擔,也可能成為新的動力,評價在這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的孩子尤為明顯。“很好”,“你能行、再試一試”,懇切的激勵,能讓失敗孕育成功,“怎么又錯了”,“差遠了”,就會讓學生覺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動手去做的信心。我們教的學生里可能有瓦拉赫,也可能有愛因斯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在課堂中多發現學生行為表現中可以肯定的東西,及時的加以贊賞。比如:對學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確的加以贊賞,那就是“錦上添花”;錯誤的也可以給予思維方法、答題方式或學習態度上加以肯定,這是“雪中送炭”。因為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著收獲肯定和贊美。如果學生的做法能得到教師及時而中肯的評價,學生就會感到自己被賞識,就會愉快,積極,從而增強自信心;反之,就會情緒低落,被動、缺乏信心。
總之,對于思想品德教育,我們教師既要認真挖掘教材中的主題內容,更應該對學生關愛、包容、激勵,把他們當作自主的,發展的人,充分尊重他們,讓他們的自尊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品德與社會》課程教材研究所,綜合文科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給教師的建議》(蘇)B、A,蘇霍姆林斯基蓍,杜殿坤編譯,教育科學出版社.
[3]《外國兒童心理發展和教育的理論》.曹能秀、王凌,云南民族出版社.
[4]《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鄭杰,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5]《班主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
[6]《心理素質的養成與訓練》.邢邦志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心理素質教育在品德與社會課中的滲透論文】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課教學論文12-28
[思品論文]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04-30
健美操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分析論文04-30
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的原則04-30
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04-30
體育課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點滴04-30
小學社會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04-30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的方式分析論文04-30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04-30
人文素質教育在物理課堂中的滲透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