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健康服務業發展研究論文
一、健康服務業的概念及特點
(1)健康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從健康服務業的理論和實踐來看,健康服務業屬于服務業的范疇,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卻也是薄弱環節。
(2)健康服務業相關產品科技含量高。健康服務業作為服務性產業,提供的產品多為多學科交叉、融合、滲透的產物,與相關學科高新技術的發展緊密相聯。如保健食品、診療技術、危險因素監測、評估手段等,均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
(3)健康服務業是特殊的現代服務業。一方面,健康服務業既有被動消費又有主動消費。醫藥衛生消費往往是被動的,大多數人是因為身患疾病而不得不去醫療衛生機構接受服務;但諸如心理咨詢、美體美容、養生養老等健康服務,往往是消費者為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而主動消費。另一方面,健康服務業與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不論是被動消費還是主動消費,健康服務業都關乎人的健康,因此需要更加嚴格的行業監管,保證服務的使用安全。
(4)健康服務業發展空間廣闊。健康服務業作為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和素質的產業,其產品和服務涵蓋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覆蓋面廣,產業鏈長。如今,健康服務業在滿足公眾健康需求的同時,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億萬朝陽產業。
二、國內外健康服務業發展概述
1、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健康服務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2011年在醫療衛生相關健康領域的投入約2、7萬億美元,占GDP的六分之一。美國的健康服務業主要包括流動健康醫療服務、醫院、物理設施及健康管理等。龐大的醫療保健需求不僅使美國具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健康醫療服務體系,而且使美國成為世界上生物醫藥、保健食品研發和生產最活躍的國家。健康服務業已成為美國許多城市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轉移勞動力的主要載體,成為解決就業的支柱產業。以美國匹茲堡市為例,匹茲堡市大學醫療中心作為一家提供醫療服務的企業,其雇員超過5萬人,幾乎占匹茲堡市區人口的四分之一。同時,涌現了大批健康維護組織(HMO),通過健康管理的方式促進公眾的健康,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RossC、DeVol,RobKoepp在《美國健康醫療經濟》(2003)中提出“健康極”指標,用來描述美國各主要城市健康醫療產業的集中情況,以及健康醫療產業在各主要城市的重要程度。研究顯示,波士頓、紐約的健康醫療產業分別名列第一、第二,其差距很小。進一步細分市場,如醫院、護理、家庭健康服務、一般醫生及牙科醫生門診、其它健康從業者辦公、健康管理服務等,波士頓與紐約都名列前茅。美國財政政策學院在《健康醫療產業的趨勢與問題》(2002)中,從勞動力與市場方面概括了健康醫療產業對紐約經濟與勞動力市場的貢獻。CynthiaEngel探討了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健康服務業就業人口增長下降、從業人員收入增長下降的原因以及從業人員結構的變化,明確指出健康服務業依然是美國就業增長的主要來源。MartinGaynor,DeborahHaas-Wilson概括了競爭、效率以及公共政策導向導致的健康醫療產業的結構變化,主要針對健康保險、醫院醫療服務以及醫師服務市場。
2、日本等亞洲國家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預期壽命最高的國家,對健康領域的持續重視與投入形成較多獨具特色的產業。特別是隨著日本老齡化不斷加深,以養老為基礎的保健食品(日本稱為“功能性食品”)、養老護理、保健療養等行業迅速發展。日本養老護理相關的就業崗位超過100萬個,療養保健行業每年產值高達3000億美元,成為日本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亞洲其它一些國家在健康服務業領域也取得了較好的發展,特別是將醫療服務與休閑旅游相結合的醫療旅游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例如,印度的Apollo醫院與泰國的Bumrungrad醫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國際醫療經驗,吸引了大量發達國家的患者。新加坡通過組建國際醫療保健中心,依托國際醫療會議等途徑,每年吸引數十萬國際游客接受醫療旅游服務。韓國整容業發展迅速,除龐大的本國市場外,近1/5年期總第期的消費者來自中國,1/3來自日本,整容行業增加值已經占韓國GDP的4%。
3、上海、成都、蘇州等國內城市
上海市是我國健康服務業資源最為優越的地區,快速發展中的楓林生命科學園區將建成集高端醫療服務、生物醫藥研發、生命學術交流相互融合的國家級健康服務業集群。成都國際醫學城整合醫療健康業上下游資源,從生物研發、健康預防、醫學檢測、高端治療、綜合康復到醫療旅游,整個健康服務業鏈融合互補,發揮集群效應。蘇州環球國際健康服務業園以健康服務業鏈整合概念為主題,已形成有北京大學盛名學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營養學會等三個核心資深專家團隊學術支持,中國藥科大學、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南京野生植物綜合利用研究院為戰略合作伙伴的國際化行業園區。
三、浙江省健康服務業發展現狀
浙江省已具備發展健康服務業的良好基礎條件,配套有相應的政策措施,后續發展潛力巨大。據浙江省統計局測算,2012年全省健康服務業總產出1900億元(較2011年增長18、4%),根據健康服務業及其支撐產業年均增長15%的速度靜態測算,到2020年浙江省健康服務業總產出將達到6000億元。
1、具備一批優勢產業領域
(1)在醫療服務領域,醫療資源相對豐富。一是醫療服務機構數量多,門類全,基礎好。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0060個,其中醫院843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8655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93個,其它衛生機構169個。現有三級醫院116家,其中三級甲等醫院61家。二是社會資本辦醫邁出實質性步伐。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民營醫院419家(其中三級醫院4家、二級醫院30家),床位數約占全省醫院床位數的13%。三是衛生人力資源相對充足。截至2012年底,浙江省每千常住人口擁有的醫生、護士數分別為2、37人、2、21人,比我國東部地區分別高出0、27、0、19人。
(2)在健康管理領域,專業服務機構發展勢頭良好,一批專業化健康服務機構已顯現較大的發展潛力。浙江迪安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業務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0%。與韓國最大的健康管理集團SCL合作項目———韓諾健康管理項目于2104年6月10日啟動。
(3)在健康信息服務領域,產業規模與實力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杭州市是國家軟件產業基地,擁有阿里巴巴、創業軟件、圖特信息科技、聯眾醫療科技等較多健康信息龍頭企業。
(4)在醫藥產業領域,藥品銷售總額居全國第四位,醫藥制造業競爭力居全國前列。在食藥保健領域,胡慶余堂、立鉆、正大青春寶等龍頭企業在全國具有較強品牌影響力。綠色食品企業與產品數分別位居全國第三和第五。“浙八味”等地道藥材,厚樸、杜仲等大宗藥材及鐵皮石斛、靈芝等珍稀藥材在全國市場占據主要份額。
(5)在養老、醫療旅游領域,發揮協同效應,催生新的服務業態。依托江、海、山、湖一體的地理環境,便捷的交通和豐富的中醫藥資源,麗水、衢州、金華等地興起規模較大的休閑和養生養老產業。
2、健康服務市場需求旺盛
(1)經濟基礎較好,城鄉居民收入較高,人群健康需求旺盛。2013年,浙江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5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6106元,城鄉居民對優質醫療服務需求強烈;高收入人群龐大,福布斯《2010中國私人財富白皮書》顯示,浙江省千萬富豪有4、1萬人,居全國第二位。較多的富裕人群對個性化健康服務與管理的需求較大。(2)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老年人基數龐大。2013年末,浙江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897、8萬人,占戶籍人口的18、63%,比上年同期增長4、68%。預計到“十二五”期末全省老年人比例將突破20%。同時,浙江省已基本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體系,顯著提高了老年人享受健康服務的保障程度,為健康服務業提供了較為穩定的消費基礎。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為健康服務業打開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3、發展平臺初具規模
浙江省健康服務業已顯現集群化趨勢:醫療服務主要依托杭州、寧波、溫州、浙中城市群等中心城市的優質醫療資源,形成較為集中的醫療服務集聚區,如杭州市上城區醫療服務業集聚區;以生態環境為特色的健康休閑養生養老行業逐漸崛起,初步在杭州千島湖、金華、麗水、衢州等地形成集聚規模;健康信息服務業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以杭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國家軟件開發基地為基礎的產業集聚體。健康食品產業發展迅速,已形成杭州特色中藥保健產業集聚區、金華“浙八味”培植基地、麗水高品質“菌菇”培植基地等一批特色基地;生物產業已形成湖州生物制造、金華天然藥物、浙江省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集聚區塊。
四、浙江省健康服務業發展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浙江省健康服務業發展優勢條件顯著,但也存在較多薄弱環節,主要存在總量供給相對不足、結構性矛盾突出、健康相關產業化程度有待提高、配套政策體系有待健全等問題。
1、大型公立醫療機構承擔的服務量幾近極限
2013年全省醫院病床使用率達93、24%,其中省級醫院高達96、72%。各大醫院人滿為患,患者就診需提前預約。集中了優質醫療服務力量的公立三甲醫院,門診和住院的承載量幾近極限,專家資源遠遠滿足不了病人需求。由于醫療資源緊張和供需關系失衡,大多數公立醫院的就醫環境欠理想。與此對應,社會辦醫份額和規模卻較小,辦醫層次不高,發展速度不快。
2、健康服務機構發展不平衡
健康管理、老年養護、心理咨詢機構發展滯后。高端服務市場開發不足,目前承擔健康服務的機構主要是各類公立醫院。
3、健康產品附加值不高,產業化程度不夠
目前醫藥制造業集中在低附加值化學原料藥生產領域,產業結構層次較低,環境、安全問題突出。基因藥物、生物工程育種等先進技術含量高的醫藥產業所占份額小。多數健康食品尚處于售賣原料階段,高技術研發應用不足,許多珍稀的中醫藥自然資源也未得到充分開發利用。
4、配套政策體系尚需完善
隨著健康服務業進一步發展,缺乏配套政策體系引導的弊端日益顯現。以社會辦醫為例,目前部門相關政策還沒有跟進,部門之間、上下層級之間有些涉及改革的政策法規存在“打架”現象,還沒有形成合力。社會辦醫主體屬性、資產權屬等法律法規問題,融資、稅費、用地、投資回報、人員流動等政策局限逐步凸顯。在加快推進醫師多點執業、促使衛技人員合理流動、公私合作、商業醫療保險進入醫療領域等方面,也都需要清晰的實施細則指引。
【健康服務業發展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新模式論文05-02
民族體育的發展與傳承研究論文04-29
蘇州現代服務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05-01
教育管理理論發展研究論文04-30
中國生產性服務業FDI發展現狀研究05-01
促進幼兒健康發展之我見論文04-30
我國數字電視的發展策略研究論文04-30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研究論文05-02
北京: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04-27
論大力發展服務業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