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主體參與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論文
論文關鍵詞:主體作用 科學意識 合作 討論 激發興趣
論文摘要:隨著學生主體作用的提升,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堅持不懈地去思考如何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大膽創新。
物理學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沒有物理學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這么美好的生活,所以我認為物理知識的應用和物理知識本身是同等重要的。而要使學生能自如的應用他們所學的物理知識,為社會做出貢獻就必須在課堂上讓他們主動參與探究,加深理解,加深印象,這樣才能為以后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學生要學好物理必須具備良好的科學素質
科學素質作為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指較為豐富的科學知識,而且包括要能把這些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具備良好的科學素質的前提就是讓學生熱愛物理,自己主動參與到探究中去,因為我一直堅信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雖然講解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要途徑,但是通過多年的實踐發現以傳統的教學模式去教學已經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以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參與學習全過程,同步推進的教與學的有機組成和發展的教學實踐活動結構更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良好科學素質的養成是靠老師點滴的滲透
一位好的老師能夠把科學知識完成的傳授給學生,而一位優秀的老師應該是讓學生對問題產生疑惑,引發學生思考而后學生自己去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困惑。由于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應該:
1.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猜想
猜想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形式。牛頓說:“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現。”他由“地球吸引蘋果落地”猜想到星球間也存在引力,進而猜想“任何兩個物體間都有引力”,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因此,在物理教學中除了培養好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外,還應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猜想因素,適時誘導學生大膽猜想,并善于對猜想進行科學論證。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材巧妙設問,所以一般在引入新知識的時候我都是采用問而不答的方法比如我在講重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時,就首先讓學生進行猜想,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除了書上說的質量外學生能夠說出很多,像體積、密度、溫度、形狀等等,出現這種現象一定不能簡單的去否定學生,這樣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這時的我緊接著就問:“你是如何知道的?要證明你的猜想對不對,我們應該?”一下子就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知識很自然的就被學生掌握了。
2.激開手讓學生動手
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我們培養出了一大批應試高手,但是在動手方面卻有很大的缺陷。以前的有些學生每次考試都能考的很好,但是輪到做實驗時卻束手無策。現在我幾乎每堂課都帶實驗器材進入課堂,能分組的盡量分組,并且在課后每天布置一些材料容易找到的小實驗讓學生自己回家做,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我發現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更加深刻了,這種效果是死記硬背無法達到的。在我教學的幾年摸索中我感到,不讓學生動手其實是我們自己不放心學生,而實際上學生本身就具備著很強的動手能力,就是由于我們自己的不放心,滋養了學生的惰性。
3.要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楊振寧在說到自己成功的秘訣時候說:“我到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學到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學習方法,老師要你注意的不是最高原則,而是一種現象,進而進而對這種現象進行探究,歸納總結。”在學習上不善于提出問題的學生,從本質上講就是缺少主體性思維。教師應不斷啟發學生在學習中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努力運用科學原理與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有意識的啟發學生質疑,比如在講解電流周圍存在磁場之后我就立即說:“既然電能生磁,那么磁能生電嗎?你們還有什么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還為后面學習電磁感應打下伏筆。
三、老師要把“主體參與”落到實處
通過實踐我發現,學生主體參與不僅僅是口頭上喊的口號,也不是你教師強迫學生動手,而是學生從心里,從思想上主動跟著教師后面思考,然后動手去探究。教學過程中也不要為了完成實驗而實驗,而是要重視探究的過程,從過程中體會到物理現象中所包含物理規律。所以我個人認為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才能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學有所長。為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我們學校制定了“以學帶教”的政策,培養學生的課前預習的習慣,每節新課都提前發下預習案,將課堂前移,這樣更提高了課堂中的學習效率。
總之,教學活動必須堅持以發展為主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此基礎上努力做到:復習鋪墊要用較少的時間去復習那些學習新知識所必備的知識;強化指導預習,促使課堂學習過程前移;探究新知識要激勵學生,讓他們最大限度地參與探究新知識的活動中,通過參與教學活動,質疑、探究、合作交流,使外部的學習活動逐步轉化為自身內部的能力提升,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取較多的知識和技能,并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教學小結要是對整堂課的主要內容高度濃縮,提綱挈領地歸納概括,給予學生更直觀的印象,或指導學生自己歸納、整理,讓學生體驗主動參與、與人合作的愉悅感受。
只有當他們的認知和情感都投入學習而實現自覺、自主的狀態時,才能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主體參與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主體參與性課堂教學模式探究04-28
主體參與型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04-29
主體參與型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階段總結04-26
讓孩子在主體參與中成長論文05-02
家長參與課程構建的實踐與思考04-29
試析高職教師培訓主體缺位與多主體參與論文05-02
基于中學音樂欣賞教學主體參與研究的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