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孩子在主體參與中成長論文
摘 要:自我校成為“廣東省德育實驗學校”以來,結合學校實際,承擔了課題《主體參與式德育模式的構建與探索》等實驗研究。實驗中,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和諧致美”的德育理念,圍繞一個宗旨,即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六會六有”的小主人,以“三個育人”為途徑,實現“九個參與”的德育實踐活動,構建了我校“一、三、九”主體參與式德育模式,探索出了新形式下中、小學生主體參與式德育活動的新途徑,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身心協調發展。
關鍵詞:主體參與 以人為本、和諧致美 德育模式
一、模式構建
1.理論支撐
我們認為,構建主體參與式德育模式,必須遵循有關基本原則,主要原則如下:
①自主探索性原則。人本理論告訴我們,主體參與式德育模式就必須重視人的自我發展和完善的需要,激發其自身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自覺地以學生主體意識的增強、主體地位的確立、主體能力的擴大和主體力量的解放為己任,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組織德育活動。
②實踐體驗性原則。“德育的本質是實踐的”,德育歸根到底要落實到學生的自覺實踐中,通過德育實踐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滿足學生的合理需要,讓學生親身接觸生活,在實踐體驗中增長才干、發掘智慧、領悟人生、觸動心靈。
③主體活動性原則。“寓教育于活動之中”是德育的最高境界。活動在個體的主體性發展中起著決定作用,自由自覺的活動是人的最高需要,教育者要樹立“以活動促發展”的教育觀念。
④系統層次性原則。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過程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矛盾運動過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共同發展的過程。只有符合學生年齡、心理特點的教育活動才可能成為導致創新行為、優化思想品質的一種內力。
⑤全員參與性原則。“面向全體,全員參與”是德育活動的重要目標。主體參與式德育活動的整個實踐過程應面向和關注每一個孩子,引導每一個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各種活動之中。
2.模式構建
根據上述理論建構原則,在“以人為本,和諧致美”的德育理念指導下,結合我校實際,我們深入開展主體參與式德育實踐與探索,逐步構建了我校“一、三、九”的主體參與式德育模式。其模式框架圖如圖一:
模式解讀:
“一”即“一個宗旨”——學校的一切德育活動為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六會六有”的小主人。
“三”即“三個育人”——以“常規育人、活動育人、環境育人”為育人主要途徑。
“九”即“九個參與”——開展以“校園管理、專題活動、崗位體驗”等“九個參與”為主要內容的主體實踐活動。
二、實踐探索
1.圍繞“一個宗旨”,確定“六會六有”的育人目標
學校的一切德育活動是為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六會六有”的小主人。根據21世紀時代要求,為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結合《小學德育大綱》,我們制定了“六會六有”的育人目標:
“六會”,即培養學生“會做人、會求知、會生活、會創造、會勞動、會審美”。
“六有”,即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責任感和協作精神、有健康體魄和良好心理、有較強的參與意識”的合格小公民。
為了實現這一宗旨及育人目標,我們轉變教育觀、人才觀、師生觀,建立起了素質教育評價體系,改革教育管理手法、方法、途徑,創設了民主和諧的教育環境,逐步建立起了全方位的育人機制,并在育人途徑上作出了新的探索和努力,邁出了喜人的一步。
圖一
2.開辟“三個育人”渠道,開展“九個參與”主體實踐活動
(1)“常規育人”務實求新,主體參與自我完善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大發明家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時井然有序,連助手不慎把一個燒杯轉了個圈兒,他都嚴肅地指出:“最小的一點錯誤也會導致最大的損失。”這種高度嚴謹的作風不正是來源于小學教師常教導的“東西要擺放整齊”嗎?由此可見,偉大的事業源于最基本的教育。我們應該教育學生從小事做起,從學習、生活的基本常規做起,堅持不懈,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美好的品德。
對學生的常規教育和良好習慣的培養,關鍵是激發其自身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增強“小主人”意識,自覺成為活動主體,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互相督促,共同進步。
(2)“活動育人”多姿多彩,發展個性激發創造
幾年來我校將“活動育人”作為育人主渠道,成為了我校德育特色的一道亮麗風景。
活動中我們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從其興趣、情感、意志出發,由學生自主設計方案,自發組織,自行安排,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調查、訪問、研討,促進了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我校主要的德育活動如下圖所示:
①體驗教育活動。體驗教育是新時期少年兒童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徑。在開展以“新世紀我能行”為主題的體驗教育活動中,我們強調“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發展”,遵循自主自愿、注重內化、循序漸進、寓教于樂的原則,引導廣大少先隊員在社會、家庭、學校及大自然中體驗,在體驗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意志品格、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如:在學校中尋找“崗位”,提高綜合能力。學校先后組織了“學校管理我能行”、“涉外導游我能行”系列體驗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同學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②紅領巾助殘活動。近五年來,我校先后接收了六名殘疾同學,其中兩名同學因腦癱造成下肢嚴重殘疾,必須與輪椅為伴。結合實際,大隊部組織開展了“與殘疾小伙伴共同成長”等一系列助殘活動。
③“四節”活動。近六年,我校堅持有計劃地開展一年一度的“四節”活動,并正式納入了學科課程計劃。其具體操作是:①保證“四節”活動時間。97年至今,我校定期舉辦一年一度的“科技節”(四月第四周)、“藝術節”(五月第四周)、“體育節”(十一月第一周)、“外語節”(十二月第四周)。②充分體現學生主的體作用。活動從設計到組織,從準備到正式開展,均以學生為主。③每次活動有鮮明的主題和豐富的內容。如第五屆外語節宗旨是“全體參與,多向交流,共同發展,勇于創新”,其內容是“英國文化周”,舉辦了英國知識競賽、自制英國沙盤地圖模型、主題板報、文藝匯演等。同學們通過網絡、課外書籍等渠道查詢英國歷史名勝、風土人情,親手制作英國著名建筑物模型等,真正讓學生了解了英國、增長了見識。
(3)“環境育人”和諧優雅,凈化心靈陶冶情操。
校園環境作為學校的潛在課程,它通過陶冶、感染,不露痕跡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德發展,且具有持久性和穩定性。在校園環境建設中,我們努力體現著兒童化、藝術化、特色化、自主化。①讓學生成為校園環境建設的主體,強化自我教育、自我設計,讓校園每一個角落都有飽含童真的宣傳畫、警示語等。②突出英語、德育特色,設立“英語角”,開辟“德育長廊”。③充分展示學生的聰明才智,常年開辟學生書畫、手工制作、電腦編報、作文、科技作品、英語園地等專欄。④根據學校實際,學生參與共同編寫了淺顯易懂、瑯瑯上口的《文明三字歌》,并將“三字歌”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懸掛于校園各處,全校學生熟誦于口、銘記于心,并落實于行動。
在優雅的環境中,同學們耳濡目染,感化心靈,熏陶情感,收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功效。
三、主體參與式德育成效
主體參與式德育活動的開展,有效地促進了我校“文明、勤學、進取、超越”的優良校風及“博學、多思、敢問、求真”的優良學風的形成。學生整體素質高,主人翁意識及自主能力強,且勇于實踐、不斷創新。學生品行優良,身心協調發展,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
近三年來,我校文明學生率95%,三好學生率35%,活動參與率100%,班干隊干覆蓋率80%,特長“小小家”65%,合格“小主人”90%以上。在“全國外國語實驗學校”掛牌儀式、以我校為主會場的“全國語文自學輔導課題年會”及“廣東省德育專業委員會年會”等多次大型活動中,我校學生的文明素養、自主參與及活動組織能力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領導、專家、同仁的嘖嘖稱贊。創特色、上臺階、出品牌,德育特色的形成極大地促進了我校教育質量及辦學效益的發展,為一中、二中、三中等省一級名牌中學輸送了一批批優秀人才。學校在“廣東省一級學校”的基礎上,一年一個新臺階,逐步成為“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東省紅旗大隊”、“廣東省巾幗文明示范崗”、市“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市首批“文明學校”、市“綠色學校”、“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全國助殘先進集體”、“全國語文自學輔導實驗先進單位”、“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中小學生學習技術心理探究》實驗學校”、“全國外國語實驗學校”,成為省市英語、德育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品牌學校。實踐證明,主體參與式德育模式符合中、小學生體驗及協調性的發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強了學生的主人意識,促進了學生個性的張揚及人格的健全。同時,德育不僅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藝術,它有待于我們廣大德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反思、探索。
參考文獻
1.康健姚圖強著《養育的革命》下卷.改革出版社,1999,2。
2.國家教委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組編《德育實用全書》.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7,7。
【讓孩子在主體參與中成長論文】相關文章:
英語教學中的“主體參與”04-30
英語教學中的主體參與04-27
試析高職教師培訓主體缺位與多主體參與論文05-02
[小學語文論文]作文教學中嘗試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04-30
試述執行中參與分配論文04-28
基于中學音樂欣賞教學主體參與研究的論文04-27
作文教學中嘗試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04-30
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主體參與策略的研究與實踐04-29
強化主體參與提高德育實效04-30
讓學生主體參與成為課堂的主宰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