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年教師可持續發展實施策略初探論文
現在的中年教師大部分曾經是學校的業務骨干,經歷了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承擔過過重的教育教學任務。同時,由于這一代人經歷過我國特殊歷史變革時期,他們在工作上格外辛勤努力,生活上相對簡單隨意。
進入中年期后由于內因與外因等多方因素,導致他們經歷了由年輕時的職業激情—職業追求—職業成熟—職業高峰—職業平滑—進入到中年時期職業倦怠的變化。進入課改初期,這些教師已基本到達職業高峰期,一部分教育教學理念比較新的教師能夠接受轉型,但是由于這一時期學校管理者關注教師發展的年齡轉向低齡化群體(年輕教師),忽略了一部分中年教師在課改中的理念更新與引領。課改的理念是關注每個人的發展,我認為每一個年齡段的教師都應該有不同的生長點,教育管理者應加大對這個群體的關注力度,不能讓這些教師成為被課改遺忘的群體。
中年教師現狀分析。
現在40歲以上的教師教齡均在20年左右,在事業上經歷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變革,現在人到中年,除一部分教師走上干部崗位外,許多教師已經從一線崗位漸漸進入二線崗位。許多中年教師感嘆:“藍天工程”、“雙名工程”、“春風化雨”都是風華正茂的青年教師的天下。他們在青年教師的光環中漸感精力的透支、激情的消退,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在這時也凸現于日復一日的平淡工作之中……漸漸地,中年教師成為了被“淡忘”的一族:他們外出學習的機會少了,參加比賽的機會沒了,講公開課的機會讓了,甚至學習討論時的發言也顯得不重要了。一些中年教師抱有“人到中年萬事休”的思想,不再想著調動,不再考慮評優和晉升,工作主要靠以往經驗和慣性。
從教師群體情況分析,我認為中年教師還可以分成不同類型分別對待。
1.職業倦怠型。
這類型的教師在學校中可以說是人數最多、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群體。他們沒有發展的愿景,甘于平庸,很少致力于教學革新,所用的教材內容變化不大;他們教學理念相對落后,課堂教學藝術相對陳舊,經驗主義根深蒂固。他們大多半都在事業上沉默寡言,跟隨別人,消極行事。
2.職業停滯型。
這類型的教師教齡一般在20年左右,此類教師,在年輕的時候往往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有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具備了一定的理論修養,也獲得過一定的榮譽,在一定的范圍內或某一領域有較大的影響力,是學校教育的中堅力量。他們絕大多數承擔著部分管理職責,并負責對青年教師的引領和指導。但是這類教師,一部分人認為自己該有的都有了,因此,滿足于現狀,不求進取。還有一部分人有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愿望,但是自身的發展已進入一個相對的“高原期”,他們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外援的力量”。
中年教師可持續發展實施策略。
促使中年教師可持續發展要采取適當激勵手段和策略,既要調動中年教師的工作激情,又不能挫傷其積極性,因此要針對不同群體,有的放矢地采取多種策略。
1.針對“職業停滯型”教師采取定向激勵策略。
鼓勵中年教師制定專業發展規劃。根據學校中年教師發展的實際情況,建構中年教師專業發展目標體系,把“職業停滯型”中年教師的發展劃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
定型階段—積累階段—超越階段。組織專家組對此類教師進行“診斷”,確定其專業發展方向,專業發展需求,要鼓勵中年教師逐步由“經驗型”向“學者型”、“專家型”
轉變。通過專業發展規劃引導這個群體的教師認識自己的潛力,改變固步自封的狀態,激勵其確定更高的目標,必然會使他們不用揚鞭自奮蹄。
設立層級管理崗位讓中年教師參與管理。讓一部分有管理愿望和能力的中年教師參與學校管理。包括教學計劃的制定和決策工作,參與學校教代會,以提高他們的身份、影響和滿足感。充分發揮中年教師的創造性,鼓勵中年教師去組織實施課改新理念下的校本教研活動。重視營造和諧的人際環境,建立一套情感激勵為主的激勵方式,讓中年教師帶領一個團隊參與各類人文性評比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形成和諧的氛圍,使中年教師樹立主人翁責任意識。
2.針對“職業倦怠型”教師采取鼓勵參與策略。
搭建平臺鼓勵“職業倦怠型”教師參與各類教學活動。首先要營造寬松自由的研究氛圍,尊重和保護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教師的參與熱情,學校組織集體備課、青年教師公開課等教學活動,讓在教學能力上需要提升的中年教師在活動中嘗試評課、說課,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其次鼓勵教師參與個性化的教學展示,不要用過多的條條框框去規范教師,給教師更大的自由遨翔的空間。
使得這個群體的教師愿意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其主動參與的意識。
鼓勵“職業倦怠型”教師合作與獨創。學校依托教研組建立學習型團隊,創設開展校本教學研究的互助協作氛圍,讓教師人盡其才,各盡所能,既發揮團隊合作的互補共生、群策群力、互動成長的優勢,又鼓勵中年教師的獨創精神,達到提升教學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教師群體通過信息交換、經驗分享、專題討論(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等形式分享成果、互相學習,從而達到促進“職業倦怠型”教師與團隊共同成長。
3.實施中年教師發展性評價策略。
傳統教師評價是一種靜止的、被動的評價,它忽視了教師實際和主體愿望。課改帶給我們的評價理念是多元的,是過程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是動態的可調控的,學校應建立適合中年教師可持續發展的評價體系,包括對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行為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評價,只要教師通過努力達到了每一個發展目標的要求,都予以肯定和獎勵,通過一系列的激勵機制,提升中年教師的工作績效和職業成就感,可以采取校內評聘制度,對年度評價出色的教師實行校內專項獎勵,也可以采取與職稱脫鉤的評聘形式,改變職稱與工資匹配的缺乏動力的狀態,鼓勵并促進中年教師的專業發展,從而實現學校的發展目標。
4.實施分層次培訓策略。
每個人的性格特點都是不同的,但共同的是每個人都渴望被尊重,尤其是人到中年后。因此,學校在開展培訓時一定要考慮到教師個體被尊重的體驗和感受,各年段教師區別對待。學校可以制定不同層次的培訓菜單,讓中年教師有針對性地選擇進修,既保護了他們的自尊,也會取得較好效果。
5.實施目標任務驅動性策略。
設立首席教師制。針對中年教師在業務上比較過硬,有一定專業基礎,有一定指導能力的情況,設立xx學科首席教師,采取先聘后評的方式,鼓勵這些教師爭當學科首席,對其價值給予重視,給這些教師適當榮譽,使他們在學科教學中盡可能發揮自身的優勢。
設立高級教師執教日。中年教師大多數已經是高級教師,針對這個群體要不斷有新激勵,要讓他們有任務,從而激勵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學校管理者可以在學校計劃中每月安排幾天作為中年教師的“高級教師執教日”,組織學校其他教師聽他們的課,讓這個群體不再是一潭死水,而變成流動的活水。
師帶徒學期展示日。師帶徒是一個很平常的常規工作,有的學校忽略中年教師群體,啟用年輕骨干教師做新教師的師傅,這不是不可以,但是為了更好地調動中年教師這支隊伍的力量,建議學校可以嘗試任用中年教師與新教師結師徒,用外力促中年教師動起來,還可以量化一些工作,這樣一來對兩支隊伍的成長都是有促進作用的。
中年教師群體是學校整體教育教學工作的“酶”,既有催化的作用也有穩定的功能,作為學校管理者要借助課改之力,引導這支隊伍良性發展,通過人性的管理,適度的關注,搭建不同的平臺,提供展示的空間,采取多種策略激勵他們,讓昔日的中堅力量在課改的洪流中不成為水中駐足的礁石,岸邊擱淺的帆船,而是讓他們的教育生命煥發新的光彩,這樣,才會使學校工作運行更加自如,更加高速。
【中年教師可持續發展實施策略初探論文】相關文章:
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策略初探論文05-02
小學數學實施素質教育策略初探 論文04-30
城市景觀生成策略初探論文04-30
學生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初探04-29
英語作業有效化的實施策略初探04-29
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實施初探論文05-02
小學數學實施素質教育策略初探04-30
數學學科德育實施初探 論文04-30
小學數學教學中新課的導入策略初探的論文04-27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行為策略初探論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