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城市景觀生成策略初探論文
摘要:隨著人類技術、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開始注意并越來越重視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對環境景觀,自然生態氛圍的追求成為時尚而迫切的潮流和趨勢。景觀設計在理論與實踐的雙重作用中不斷發展,逐漸形成7軸線關聯、路徑引導、核心輻射、邊緣強化、空間復合、景觀重構等多種設計策略,并向全天候、立體化的空問景觀進化。
關鍵詞:城市景觀;景觀設計;設計策略
1 引言
景觀(1andscape).是一個美麗而難以說清的概念。地理學家把景觀作為一個科學名詞,定義為一種地表景象,或綜合自然地理區,或一種類型單位的通稱·藝術家把景觀作為表現與再現的對象,等同于風景園林師則把景觀作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態學家把景觀定義為生態系統或生態系統的系統-旅游學家把景觀當作資源。而更常見的是景觀被城市美化運動者和開發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燈、小品,噴泉疊水。
2 景觀設計內涵
景觀設計的內容根據出發點的不同有很大不同。可以從地理、生態角度出發。也可以從規劃和園林的角度出發;還可以從詳細規劃與建筑角度出發;這些景觀因素都面臨土地、人類、城市及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與健康及可持續等諸多問題.都需要一系列的設計策略。它要以土地的名義、以人類和其他生命的名義、以及以人類歷史與文化遣產的名義,來呵護、設計、利用腳下的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
3 設計策略研究
隨著人類技術、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隨著發達國家“逆工業化”時代的開始.人們逐漸開始注意并越來越重視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對環境景觀、自然生態氛圍的追求成為時尚而迫切的潮流和趨勢。應運而生的景觀設計學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與藝術學科基礎上的應用學科。尤其強調土地的設計,即:通過對有關土地及一切人類戶外空間的問題進行科學理性的分析,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和解決途徑,并監理設計的實現。
景觀設計在理論與實踐的雙重作用中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軸線關聯、路徑引導、核心輻射、邊緣強化、空間復合、景觀重構等多種設計策略。
3.1 軸線關聯
諾伯格.舒爾茨(Norberg-Schulz)指出:“定位”(中心與場所)、“定向”(方向和路線)和由此產生的線性指向是基于人類最基本的存在方式。“軸”是將要素以線性關系組織起來的基準,同時它也暗示著一種視覺的方向。
明確的中軸線和嚴整的軸線秩序都是隨著人類理性的發展而產生的,在人工營造活動中被有意識地布置和改造而成,是人們試圖以一種整合的、明晰的、可把握的幾何秩序來控制大地景觀形態時引入的手法以及產生的結果。
3.2 路徑引導
“路徑”是指景觀中線性伸展的實體和空間,它可以包括道路、壟坎、河流、溝渠、樹列等。它們整體上的長度遠遠大干其寬度,并在長度上不斷伸展。路徑同時意味著主體在景觀中運動的方向、軌跡和歷程。人們在大地景觀中或是沿路前行,或是溯流而上抑或順流而下,或在壟上漫步,或在峽谷中穿行。
景觀中充滿著錯綜復雜的線的系統。同一類型的線可以形成相互交織的網絡,從而形成一種景觀的一層“構架”。另一方面,在一定的空間區域內,不同類型的線及其系統又共存在一起。線與線相互交織,許多時候又相互重合(例如景觀邊緣往往伴隨著道路,或是伴生著河流、山脈),網絡與網絡相互重疊,形成了一個力線或向量的場域。某些建筑的空間骨架呈線型或線、網交織型。采用該類型的空間聯系方式,建筑的各個組成部分(或各單體建筑)可相對獨立,整體布局比較自由,對地形的適應能力較強,能使建筑隱在環境中。
3.3 核心輻射
核心輻射是以一個景觀空間為核心,使建筑的其它部分與之相聯系,采用這種聯系方式的建筑具有強烈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其整體形態主次分明,容易獲得統一、整體的效果,且周圍的建筑具有景觀的均好性。
景觀環境核心來源于某種功能或特征的集中,被稱為城市的“核”,可以讓感知者更清楚當前環境的特征,多位于城市特定功能中心區域、特殊地形的制高點等部位。“核”景觀中作為認知環境參照點的重要構成元素被稱為“地標”,感知者僅僅從外部就能認知它并以此來辨別方位,其關鍵特征是單一性和外在性,包括突出的自然地形地貌、奇特的植物、形象特征明顯的建筑物和環境設置。例如法國巴黎以放射狀街道聞名于世,久負盛名的凱旋門作為重要的景觀核心通過周圍的道路統領區域景觀,彰顯核心輻射景觀的魅力。
3.4 強化邊緣
邊緣是體現基地范圍特征的重要部分。一種景觀實體或空間變成另一種,標示出了景觀中的輪廓,它往往意味著不同的地段條件的轉換,是建筑形態生成和組織的重要基準。
坡緣是不同坡度的地面交接的邊緣,是地面坡度突然變化之處。坡緣線標示著景觀中地面高度的層級變化,使不同層級的景觀變換出現,給人一種驚奇和期望。
水岸線是水陸交匯的邊緣,是水體與陸地的空間界域相互展現、相互作用的所在。從宏觀的尺度來看,自然水體的岸線都是封閉的曲線,其基本線型可以抽象簡化為平直岸線、凹形岸線、凸形岸線3種類型。
植物(喬灌木)特有的形態特征使其具有兩重邊緣:樹干平面位置的連線可形成相對清晰而固定的邊緣。而上部間斷或連綿的樹冠則形成另一重可變性較強的邊緣。它們在空間上的差異上意味著樹林景觀空間與其外部開敞的景觀空間在邊緣上的交疊與滲透。
3.5 空間復合
空間復合是將來自視覺藝術領域的參照引入到對大地、景現和城市的閱讀和理解中來,將以地形為代表的自然化的景觀和以城市空間為代表的人工化的景觀視為一體,理解為一種層疊結構,一種疊加到大地表面的點、線、面、空間的系統,具有一種層疊的透明性。
空間復合并不是在既有的空間中簡單的點綴景觀,而是積極的創造景觀,根據其構成元素的風格、質感、色彩、高度、范圍、動勢等進行空間范圍內的組合和構建,使感知者充分感受由地理位置變化帶來的景觀形象的變更。同時將根據一定的屬性區別組織景觀元素,還可以使特定的景觀元素不同的空間界面上形成個性區域,以達到立體展示的目的。
3.6 景現重構
重構型的景現形態與原景觀環境表現出一種互為因果的動態平衡關系。景觀不再被動的服從區域原有肌理和結構,也不是對原有層次的隨意打斷,而是積極動態的整合原有區域環境,變身為創造者.賦予原有區域以嶄新的形象和肌理。如今世界各地興建中的區域主題公園、旅游區、農業觀光區等,都在刻意重構著新的城市肌理和區域景觀形態,并不斷帶給我們新的意向。
4 結語
景觀規劃設計的關鍵是在各類景觀元素之間引入中間媒介,即景現中大場面與小環境之間,有限制的近景、中景與無限的遠景之間,人工景物與自然景物之間,空間物質化的表現與無限的聯想之間,以空間、形體、文化、寓意所呈現出的。信息載體”,通過一定的設計策略,達到一種群體共通的認知狀態。
【城市景觀生成策略初探論文】相關文章:
價值生成過程初探04-29
小學數學教學中新課的導入策略初探的論文04-27
城市景觀水體富營養化污染及治理技術初探04-25
淺談現代高校校園景觀設計初探的論文04-27
城市墓園景觀規劃設計論文04-27
景觀影響評價初探05-02
創新系統生成初探04-30
現代城市公園景觀的規劃要點論文04-27
小學作文批改策略初探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