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外三種學科整合策略及其對我國課改的啟示的論文
任何深入研究跨學科教學的人都不會忽視跨學科教學的多樣性。不同學校因應用不同的模式而產生不同的效應。如果學科間的主導認識論是以人文科學為主,那么學科間聯系的方式可能要采用將其置于一定的文本中,或者說將事實和觀點置于文化、歷史或者意識形態的結構之中去理解;如果學科間聯系是以科學的方法為主導,且建立了整合的標準,則采用概念化的方法顯得更為適合;如果探究的精髓和模式是應用科學或創造性產品開發,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模式則顯得至關重要。
一、概念簡介
1.放置于背景中理解策略這是一種將學科知識放在時間、文化和個人經歷中去理解的策略,這樣一來,學科間知識依據背景的不同會有不同釋義:歷史科學是以時間為手段典型的例子;而形而上學的概念、個人或文化哲學要以認識論為背景,關于世界知識體系和推理方式會有不同的理解,所有這些背景是人文化知識的手段。
2.概念化策略它包括識別兩個或更多的學科中的核心概念,然后形成他們之間嚴格的聯系。例如“變化”這個詞可能和生物學上的進化論、物理學上的濃縮、化學上的周期規律、數學上的數字序列聯系起來。在“概念化”課堂上的學生可能熟練掌握物理數據、數學方程式的核心,而且發現自然科學上不同的釋義系統后面具有共同的模式。
3.以問題為中心策略它包含著通過不同學科(比方說生物學、化學、政治、經濟學等)的知識和思維方式,來考察諸如水資源污染、基因工程等真實而復雜的生活問題,這些問題僅憑一門學科知識是難以解決的。這種策略的要旨是一門應用社會科學,尋求問題切實解決的結果。例如產品、技術、政策、方法等,這些結果旨在改進人們的生活狀況。這種方法的目標不像人文科學和基礎自然科學那樣為了加深對自我或自然世界的理解,而在于應用這些理解的結果來促成社會變革。
在這三種教學策略中,由于認識目標的不同,所以知識產生的方式以及不同學科觀點之間的聯系也各有差異。在人文科學中值得稱道的方法,拿來用于數學和物理學科的綜合未必適合;反之,在數學和其他自然科學中被稱為有效整合的方法,拿來用于人文科學的整合未必恰當。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貶低某種理解方式的價值,而在于指出對學科間教學的不同的認識論需求。
二、三種策略的特點和適用范圍
1.學科間教學策略之一:置于背景中置于背景中意味著將知識放在歷史、文化、哲學或個人經歷中去理解,這是人文科學的基本知識得以產生的途徑。這種策略也可稱作知識的人文化。在這個策略中,學科教學的首要目標是對人類生存狀況的釋義,人文科學的最終產品是將自我融入文化和社會的背景之中。盡管人文科學諸如哲學、歷史和文學等的核心目標以及認識論基礎是緊密聯系的,但是他們有各自的工具和理論背景。歷史是以時間為背景的,而文化以時間和空間為依托,哲學以人類的各種可能問題為背景來建構。所以,不同的人文化知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對于不同學科知識的把握要放到特定的背景中來理解才不至于有失偏頗。
2.學科間教學策略之二:概念化概念化的策略是用來將科學或數學上的問題從單一的理論和事實層面引入到深層的根本概念之中。像線性、變化和比例等概念可以很好地將代數和幾何、物理、生物等學科知識聯系起來,進而揭示他們之間的關系,證明并發現它們的差別,這正是自然科學產生的基礎。該策略要求概念之間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內在聯系,概念化為學科整合提供了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它把事實性的或技術性的信息通過轉換和概括而成為概念性的總結。學科概念如果能夠復現、概括、量化才能夠建立學科間的聯系,數學和其他科學的學科術語特征以及學科知識本身的特點使得概念化策略成為可能。它需要學科之間圍繞同一概念共同分類、重新排序和重新建構。不同學科觀點之間的聯結,要建立在學科間聯系的基礎之上,因此,這個過程是艱辛和耗時的。所以,概念化策略要求教師要有對學科“話語”的深思熟慮,這樣學生才能把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起來。
3.學科間教學策略之三:以問題為中心 以問題為中心的策略以結構不良的真實社會問題作為學科間聯系的軸心。與概念化和背景化不同,它通過在不同的觀點之中達成一致的看法或形成自我理解,其目的在于謀求切實的結果。這種注重實效的、以真實生活導向的教學有其獨特的推動力和親和力。以問題為中心的策略抓住了應用自然科學、技術和應用社會科學的精髓,這些學科一般旨在創造新的產品,改進現有的生活狀況,或為社會變革提供政策支撐。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這種策略的目的不在于形成基本知識,或形成個性化的理解,其目的在于面對一個緊迫的棘手的問題,采用多學科的知識去解決它。以問題為中心策略的優點,同背景化的優點類似,它很容易將課程中不同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學習成為對個人極其有意義的過程,而且是由一種強烈的解決重要的社會問題的愿望驅動。學科的工具或方法是很精密和嚴格的。
三、三種策略的利弊分析
以上所提的三種不同的課程整合的策略服務于不同的認識論目的,促進不同種類的聯系,利用學科差異進行彼此轉換。為了區分三種策略的優劣,以及每種策略需要可以改進的地方,現將三種策略的特點和適用范圍列表如下:
正如上表所總結的那樣,置于背景中的策略通過文化、歷史和哲學作為背景,在不同學科間建立廣泛的聯系。特別是人文科學,它主要集中在人類存在的基本問題和與之相關的其他問題。該策略通過在個人或共享文化經驗的基礎上,從而保證了聯系的有效性。這種整合策略的缺陷在于有時候聯系可能是武斷和任意的,并非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聯系,而是根據聯想或比喻聯系起來。置于背景中的策略并不能掌握熟練的實驗技巧或學科實踐,與之相反,這種策略反而將這些實踐放在更為廣泛的哲學或歷史的框架之中。因此,可以從其他策略上更為嚴格的聯系或學科知識更深入了解中獲得裨益。
概念化的策略則與之相反,以嚴格的方式在學科事實和實踐中找到一致性。受科學方法的影響,在使用上要求建立嚴格的聯系標準。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學科內容很豐富,建立聯系的標準也相當嚴格,其缺點在于通過概念化建立起來的聯系并不像學生所希望的那樣豐富和深遠,學生往往難以理解作為跨學科教學中的通過概念上的途徑重新組織課程。他們認為學科的聯系太簡單,觀點之間的聯系也不像以問題為中心或置于背景中策略那樣任意或個人化。教育者可以積極主動引入對科學方法的本質或學科間的差異的討論來彌補這些不足。
以問題為中心的策略在學科間建立廣泛和深遠的聯系,這點和置于背景中策略很一致。但以問題為中心的策略中聯系并非隨意的,作為產品、模式或可行策略這些聯系是要經受考驗的。這種策略在學科廣度上可能存在盲點,因為,突然出現的問題往往不可能獲得對學科的深入和廣泛的探究。教師可以通過深入學科學習提供便利或把學生放置于文本化或概念化的課堂背景中來彌補這些不足。
這些策略的相互聯系、彼此借鑒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例如,數學或科學教師,可以采用人文策略來獲得更廣泛的背景,同時可以把這樣的問題放在真實問題背景中去探究。從事社會科學的教育者可以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策略,這樣加深對問題的歷史背景的了解,經受背景化影響的人文科學的教職員,因受嚴格的概念化的影響,可以通過置于背景中的策略獲得觀點聯系的更加詳細的論證。
四、對我國課程改革的啟示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推行,倡導“綜合實踐活動”和“綜合性學科”、旨在逐步地推進課程的綜合化已成為廣大教育教學工作者的共識。如何促進學科知識的應用,促進生活、體驗與學科的統一,促進師生合作,如何改變課程結構強調學科本位的傾向,改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現象,國外的三種學科間教學的策略無疑對我們更好地回答這些問題提供了參考的依據。
這種組織跨學科教學的策略所遵從的三條主線是基于學科的本質而來的,我們既可以從對每種策略更為詳細的研究中獲益,同時又可以從超越三種知識體系的基本類型學中有所啟發。相比粗略地把知識分為人文、科學和應用領域來說,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顯得更為多變和難以把握。正像置于背景中的策略會因背景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模式一樣,概念化也有不同的形式,而以問題為中心更會因為問題本質的不同而形式迥異。因此,我們在吸收借鑒這些學科間教學模式的時候要審慎對待,靈活把握每種模式的精髓,在每種模式的適用范圍以及具體問題情境的前提下,采用適宜的策略,這里的研究更是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引導。
在未來的縱向深入研究中一個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是,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所應用不同策略的順序安排。仔細回溯跨學科教學的研究或一節課,就會發現不同種類的研究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來實現不同的目的。基于背景的策略比概念化的策略更具有基礎嗎?以問題為中心是不是建立在概念化和基于背景的策略基礎上最好的方法?這些問題可以為課程發展和課堂教學實踐提供有價值的信息。系統思考和采用這些策略來建立教育模式將會是下一個研究的重點課題。
【國外三種學科整合策略及其對我國課改的啟示的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國外社區建設及其啟示論文04-30
國外高校德育工作對我國的啟示論文05-02
國外垃圾回收利用對我國的啟示04-26
國外幼小銜接的經驗及其啟示04-30
國外大學的實踐教學及其啟示05-02
國外幼小銜接的經驗及其啟示04-30
數字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三種途徑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