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創新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機制的實踐與思考
對創新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機制的實踐與思考
黨的十七大強調,“要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按照德才兼備、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原則選拔干部,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這是對新時期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縣結合本地干部選用工作實際,積極探索推行“四公開、四差額”公推公選鄉科級后備干部。經過推薦職位、任職資格、工作實績、推薦結果“四項公開”和差額提名、差額推薦、差額考察、差額票決“四輪差額”,共產生41名鄉鎮長和副鄉科職后備人選,并從中票決產生了6名鄉鎮長和21名副鄉科職提名任職人選,進一步創新了干部選用路徑,提高了選人用人公信度。
一、基本做法
根據鄉鎮長職位和副科級職位后備干部選拔的不同側重,××縣“四公開、四差額”公推公選鄉科級后備干部共分四個環節進行:
一是公開提名。在公開推薦職位和任職資格后,分四個渠道進行公開提名,即由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公開署名提名,縣委統戰部、縣婦聯、團縣委對黨外干部、女干部和年輕干部分類提名,鄉鎮黨代表或人大代表10人以上聯名提名,單位黨委(黨組)票決提名。對差額提名產生的人選,同步申報工作實績,經審核后與名單一并公布。
二是民主推薦。對于各項提名人選,由所在單位黨委(黨組)組織民主推薦,各項人選必須獲得半數以上推薦票。對鄉鎮長后備人選,召開全縣副科級以上干部大會和縣委全委(擴大)會,按1:4和1:2的比例分別進行第二輪和第三輪差額推薦,每輪推薦均現場計票、現場公開推薦結果,根據得票高低最終產生差網額考察人選。對副科職后備提名人選,則通過民主推薦和職業能力測試,產生1:2差額考察人選。
三是綜合考察。采用單位訪談、家訪鄰訪、社區走訪、團隊角色能力測試等方法,考準、考全干部全像。
四是集體票決。運用視頻資料分別向縣委常委會、全委會匯報考察人選綜合表現情況,經縣委常委會差額票決產生鄉鎮長和副鄉科職后備人選后,再由縣委全委會從后備人選中票決產生提名和決定任職人選。
二、主要特點
“四公開、四差額”公推公選鄉科級后備干部,
全程公開透明,把干部初始提名權徹底交給群眾,最大限度地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實現了群眾認可、社會認同和組織認定的有機統一。
一是打破傳統提名方式,變“官選官”為“官民同選”。傳統的干部選拔任用方式中,干部的初始提名權主要在各級黨委,這種方式導致選人視野狹窄,容易形成“由少數人選人”和“在少數人中選人”。為擴大選人范圍,“四公開、四差額”公推公選面向全縣縣鄉機關、事業單位,在公開職位和任職資格后,分四種方式進行提名。通過這四種方式,讓縣級領導班子成員、縣委統戰部、縣婦聯、團縣委等相關職能部門、鄉鎮黨代表和人大代表、單位黨委(黨組)共同享有初始提名權,全縣共提名鄉科級后備干部初步人選527名,其中鄉鎮長后備干部初步人選227名,副鄉科職后備干部初步人選300名。
二是現場公布投票結果,變“幕后公正”為“臺前公開”。在公開提名人選工作實績后,組織進行民主推薦,推薦名冊全部按姓氏筆劃排序。對各單位黨委(黨組)民主推薦結果、全縣副科級以上干部大會推薦結果、縣委全委(擴大)會推薦結果全部實行現場計票、現場公開,監票人員從參會人員中現場提名,每輪人選的產生均按照得票情況從高到低確定,當場公布,并在網上××、××黨建網和后備人選所在單位進行公示。同時,專門邀請縣黨代表全程列席全委會議進行全程監督,讓選人用人始終在陽光下運行。
三是實行多輪差額比選,變“單一評價”為“大浪淘沙”。
經過差額提名、資格審查后,由提名人選所在單位黨委(黨組)召開由本單位領導班子成員、中層干部、下屬單位主要人,以及“兩代表一委員”參加的民主推薦會議進行差額推薦,提名人選必須獲得半數以上推薦票方可,共推薦產生329名后備人選,其中鄉鎮長136名,副鄉科職193名。對鄉鎮長后備人選,再召開全縣副科級以上干部大會和縣委全委(擴大)會進行第二輪和第三輪推薦,并根據推薦結果排名次序按1:4、1:2的比例最終確定差額考察人選;對副科職后備人選,則通過筆試、面試,并根據筆試面試成績排名次序按1:3、1:2的比例最終確定差額考察人選。對于差額考察人選,組織18個考察組采取單位訪談、家訪鄰訪、社區走訪和團隊角色能力測試等方式考準考全綜合表現,并通過視頻資料,把考察情況向縣委常委會匯報。經過層層本文來源:查字典范文網
http://fanwen.chazidian.com差額、競爭比選,避免了簡單地以票取人,實現了好中選優,最終產生了41名鄉科級后備干部,其中鄉鎮長后備干部10名,副鄉科職后備干部31名。
四是優化人力資源組合,變“定崗推選”為“人崗相宜”。對公推公選產生的41名后備干部,由縣委全委會根據成熟度票決產生27名擬提名和決定任用的人選,縣委組織部根據各人專業、經
對創新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機制的實踐與思考第2頁
歷、性格等情況,結合鄉鎮領導班子軟硬結構需要,按照人崗相宜的原則提出任用建議,縣委常委會研究確定最終任用方案,既發揮了干部個人特長,又優化了領導班子的整體結構,實現了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據統計,提名任用的27名鄉科級干部中,女性13名,男性14名;研究生1名,大學本科26名;6名鄉鎮長平均年齡35.3歲,21名副科職干部平均年齡30.7歲。
三、初步成效
有了公開度,才有參與度;有了透明度,才有公信度。通過實施“四公開、四差額”公推公選鄉科級后備干部,使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又向前大大邁進了一步,從參與主體到提名形式、評價方法、人力配置均實現的較大的突破,有效地破解了干部初始提名難題。
一是實現了群眾提名與領導提名的有機統一,從源頭上保證了群眾對干部初始提名權的真正擁有。黨的十七大指出,要“改革黨內選舉制度,改進候選人提名制度和選舉方式。”干部選拔任用提名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初始環節,是整個干部工作的基礎,也是影響選人用人質量的重要因素。雖然在《黨政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中沒有對其單獨進行規范和明確,但它卻是影響選人用人質量的根本。“四公開、四差額”公推公選鄉科級后備干部,采取四種渠道進行提名,提名的主體既有領導又有群眾,提名的形式則由隱性變為顯性,人選由等額變為差額,充分尊重了民意選擇,真正把提名人選的權利交給了群眾,較好解決了干部初始提名由誰來提名、提名誰、怎樣提名的問題,使后備干部人選的產生更加體現了群眾的意愿。
二是實現了群眾認可與組織認定的有機統一,從程序上防止了簡單地以票取人。黨管干部是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根本原則,群眾公認是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要求。《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第十七條規定:“確定考察對象時,應當把民主推薦的結果作為重要依據之一,同時防止簡單地以票取人。”“四公開、四推薦”把提名推薦的結果作為確定考察人選的依據,呼應了《干部任用條例》“應當把民主推薦的結果作為重要依據之一”的規定。同時,對提名推薦出來的人選,還要加以印證,全面了解干部的德、能、勤、績、廉情況,避免簡單地以票取人。通過競職演說、職業能力測試、團隊角色能力測試和單位考察、社區走訪、家訪鄰訪等手段對干部的德才表現、個性氣質、工作實績等進行綜合評定,結合推薦情況提出擬任人選,從實踐層面較好地解決了既要民主推薦又要防止簡單地以票取人的問題。
三是實現了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有機統一,從導向上促進了干部正確政績觀的有效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考核評價主體是關鍵。“四公開、四差額”公推公選鄉科級后備干部,群眾的提名推薦成為干部選用的第一關。這樣,促使廣大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政績觀,工作的著眼點為了群眾,干部的政績觀向著群眾,撲下身子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真正做到既要對上負責,更要對下負責。選人機制的建立,從思想深處觸動了廣大干部的政績觀念,他們普遍認為要把群眾滿意作為追求政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重實干、求實效作為實現政績的重要途徑。
四、幾點啟示
“四公開、四差額”公推公選鄉科級后備干部的成功實踐,給新形勢下做好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提高了選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1、公開度是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前提。有了知情權,才有選擇權;有了公開度,才有公信度。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過程結果是否清楚,對被推薦人選的基本情況、工作業績是否了解,關系到能否真正地選好人、用好人。在實施“四公開、四差額”公推公選鄉科級后備干部,××縣對選人用人工作進行全程公開,對推薦職位、任職資格、工作實績、每輪公推公選人選均通過網上××、××黨建網等進行公示,對民主推薦結果,全部實行現場計票、現場公布,提高選人用人的透明度,讓群眾事前先準備,事中有選擇、事后知結果,擴大了群眾的`知情權,增強了選人用人的透明度。
2、參與度是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核心。民利如山,民心是秤。干部行不行,群眾最有發言權。只有擴大民主、尊重民意,把群眾的有序參與貫穿于干部選拔任用的全過程,充分相信和依賴群眾,才能真正選準用好干部。在公推公選活動中,××縣緊緊圍繞選人用人的重點環節擴大群眾的參與面,讓群眾全程參與、客觀評判。在初始提名環節,共有770名鄉鎮黨代表、人大代表聯名提名77名后備干部人選;在民主推薦環節,共有3200名基層干群參與推薦329名后備干部人選;在差額考察環節,共走訪了解1800名基層干群眾考察后備干部人選;從而擴大了群眾參與權,增強了選人用人的公認度。
3、比選度是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保證。黨的十七大指出,要“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形成干部選拔任用科學機制。”傳統的干部選拔方式主要是通過組織部門對干部的考察評鑒來定取舍,存在著操作程序難透明、用人標準難統一、干部之間難比較的問題。在“四公開、四差額”公推公選鄉科級后備干部中,從初始提名到民主推薦到考察人選再到集體票決,堅持全程差額,拓寬選人范圍,擴大選擇比例,使更多符合條件的優秀人才按同一規則參與競爭,真正把競爭擇優貫穿公推公選全過程。通過“群眾議馬”、“賽場選馬”、“崗位試馬”,擴大群眾的選擇權,增強了選人用人的比選度。
4、準確度是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根本。把優秀人才選拔出來是干部選用工作的關鍵所在。只有選準人才、用好人才,才能推進工作、服務發展。在“四公開、四差額”公推公選鄉科級后備干部工作中,從3月7日開始到4月9日基本結束,其間經歷四個環節、八個步驟,涉及范圍廣、參與人員多,怎樣才能把優秀人才選拔出來?××縣在提名、推薦、測試、考察、票決等環節既制定嚴謹科學的標準、完善規范的程序,又注重擴大群眾的監督,把標準的科學性、程序的規范性與監督的廣泛性有機結合起來,確保了選人用人的準確度。從公推公選結果來看,選出來的
41名后備干部,都是所在單位德才素質較好、推薦排名靠前、工作實績突出、獲得榮譽較多的干部。特別是鄉鎮長后備干部,領導推薦和群眾推薦的得票結果基本一致,其中第三輪推薦出來的21名人選,是第二輪推薦結果的前25名,最后進入前10名的是第三輪推薦出來的前11名人選。
【對創新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機制的實踐與思考】相關文章:
規范干部選拔任用初始提名問題的調研與思考07-19
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規定11-05
學校中層干部選拔任用方案10-20
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自查報告07-30
干部選拔任用各項工作制度11-05
中層干部選拔任用管理辦法11-04
關于村級后備干部選拔和培養工作實踐與思考08-17
關于健全干部選拔制度的思考01-20
高校學生干部選拔機制之我見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