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數(shù)學方法在財務報表分析中的應用
會計在生成財務信息的過程中充斥了模糊性,可以說模糊性是會計信息固有的特征。196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查德(L.A,Zadeh)教授創(chuàng)立了“模糊集合論”,用它來定量描述邊界模糊和性狀模糊的事物。本文試圖將模糊數(shù)學方法引入財務報表分析,使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體系更完整、報表分析更清晰。
一、會計信息的模糊性
客觀世界的不確定性分成兩種:隨機性和模糊性。會計作為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人造的經濟信息系統(tǒng),在生成會計信息的過程中充斥著這兩種不確定性。現(xiàn)有的文獻較多的是討論會計的隨機性,并針對隨機性引入了概率,而對會計模糊性的認識則不夠。盡管會計中許多程序和方法都體現(xiàn)了人們追求精確性的思想,如復式記賬、財產清查,但這種精確性是相對的,包含著大量的模糊判斷。會計在確認、計量和報告環(huán)節(jié)充斥了大量的模糊判斷。
二、財務報表分析與模糊數(shù)學方法
1.基本思路
經典的集合論認為,一個元素要么屬于某個集合,要么不屬于某個集合,沒有介于二者之間的其他情況。查德則設法用一個隸屬度(即隸屬于某個集合的程度)的概念,來描述那些處在“屬于”和“不屬于”之間的模糊事物,并記為μA (X)。當μA (X)取“0”時,就是“不屬于”集合,當μA (X)取“1”時,就是“屬于”集合,這時的集合A就是一個經典集合。當μA (X) 取“0-1”之間的小數(shù)時,A就成為一個模糊集合。如0.9表示隸屬于集合A的程度比較高,而0.1則表示隸屬于集合A的程度比較低。這樣,對那些模糊事物的性狀就有了一種可靠的定量分析方法,也為財務報表分析開辟了一條新的思路。
2.指標體系
要有效地評估企業(yè)的某項能力,如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等等,就必須設計一套指標體系。該套指標體系要能很好地反映企業(yè)的該項能力,并能將不同企業(yè)財務報表的特殊性與普遍性很好地結合起來。
3.評估模型
運用模糊數(shù)學中的隸屬度進行測量。調查了解各項實際指標的后進水平點(低值)和先進水平點(高值),并將后進水平點設定為“0”,先進水平點設定為“1”,建立起區(qū)間[0,1],然后,分別將各項指標的實際數(shù)據(jù)映射到對應的[0,1]區(qū)間上,得到各項實際指標的隸屬度。
為了簡化運算過程,我們通過簡單的線性插值法來求得各項指標在[0,1]區(qū)間上的隸屬度。根據(jù)平面上的兩點決定一條直線,設后進水平點的坐標為(x1,y1),先進水平點的坐標為(x2,y2),則能夠建立直線方程式:
(x-x1)/(x2-x1)=(y-y1)/(y2-y1) (1)
在(1)式中,已經規(guī)定y1=0,y2=1,(1)式可以整理簡化為(2)式:
y=(x-x1)/(x2-x1) (2)
利用公式(2),近似地求出各項指標的隸屬度。
事實上,由于各項實際指標的重要程度并不完全一樣,所以還必須給出它們的隸屬度在分配上的不同權重。權重也是一個模糊集合問題,具有多種不同的計算方法,如冪法(也稱幾何平均法)較科學但計算較復雜,主觀概率設定法計算過于粗糙等。為了兼顧科學和簡便,在這里,設計了一種“排序打分法”。具體做法是,邀請若干專家,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判斷,對各項實際指標從重要到次要進行排序打分。最重要的指標打10分,次重要的指標打9分,以此類推,排在最后的一項指標打1分,隨即得出每位專家對各項實際指標的打分總和為相同的常數(shù),之后再將各項具體指標的得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