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范例(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體會圖形變換的意義,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3、在分組活動的過程中,與他人能夠合作交流。
二、教學重點:
加深對“對稱”的理解與掌握。
三、教學難點:
利用所學的知識完成活動內容,經歷從數學到生活的過程。
四、教具準備:
玩具汽車(不同方位的圖形)、一幅雪花圖案、水中小房子的倒影簡筆畫、動畫圖片一組。
五、學具準備:
白紙、剪刀、彩筆、動物圖片一組
六、教學過程:
學生回憶:
我們都學過了哪些觀察物體的方法和對稱的知識?
學生自由談論,教師指明進行補充。明確所學的主要知識點:軸對稱、平面對稱、鏡面對稱
找準位置:
出示一輛汽車玩具和從“前、后、左、右、上”觀察到的圖形
出示表示方向的詞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
學生根據教師所出示的每一個形狀,選擇觀察的位置
同位兩人相互判斷對錯
個人操作:
1、“我會剪”(出示一幅雪花的圖案)
現在利用我們學過的對稱的有關知識,思考如何才能既簡便有迅速地完成作品?
課堂交流各自的方案。
2、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合適的圖形和形狀,自己設計、剪出一朵美麗的雪花。
找不同層次的學生交流自己的剪法,并說出知識依據。
那么你還見過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這些內容?舉例說明
小組討論之后。再集體進行課堂評價
同位合作:
1、“我能畫”(出示一幅簡筆畫)
根據小房子在水里的倒影,你們能夠畫出它在陸地上的樣子嗎?
2、學生同位合作完成
3、班級繪畫展評:
指明對不同的作品進行講評。那些地方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說明自己的理由。
小組探索:
1、“我能做”(出示一組不同的.動畫圖片)
根據要求貼圖畫:
小貓的左手拿著一支筆。
小猴的右手里有一個桃子。
小狗左腳的鞋子有一個洞。
小豬的右邊有一把鑰匙。
學生根據要求,把每一個小動物的畫像補充完整。
2、小組之間相互評價。
指名讓學生自愿選擇小組成果進行評價,也可以對自己進行評價
快樂舞蹈:
播放一塊歡快的音樂,師生一起面對鏡子做舞蹈動作。
根據教師的口令,邊做邊觀察鏡子中的“你”是如何做的?
應該發出什么樣的口令,才能讓鏡子中的“你”聽從你的指揮?
課堂小結:
誰來說一說你這節課有哪些收獲?
你覺得你在這節課的表現如何?(小組之間說一說)
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分數》中“吃西瓜”一課,主要內容是“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教材P60-61)。
教學目標:
1、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加減的計算方法。
2、能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畫、涂、拼等活動,體會“數形結合”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策略之一。
4、體驗數學活動充滿創造與探索,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
掌握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加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方法。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數。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分西瓜的故事,想聽嗎?一對好姐弟,他倆既活潑又可愛,又乖巧懂事,經常幫媽媽做事情,一天兩個好孩子又在幫媽媽打掃衛生了,不一會兒就累的滿頭大汗,媽媽說:“孩子們歇會兒吧,媽媽給你們切西瓜。”我們一起來看看切西瓜的過程吧,如果把這個圓看成一個西瓜,熊媽媽把這個西瓜平均切成了8份,姐弟倆高興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弟弟就吃了其中的2塊,姐姐吃了其中1塊,那小朋友你們知道他們分別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
課件:一個西瓜被分成了8塊,弟弟吃了兩塊,從圓中分出兩個西瓜到弟弟的頭像,再分出一個西瓜到姐姐的頭像上。
師:這里的2/8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分數的?
(2/8表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兩份,就用2/8來表示)最好不說“取”
(1/8表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8來表示)
師:那根據剛才的畫面內容,你能提出哪些與分數有關的數學問題呢?
(剩下的西瓜是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姐姐和弟弟一共吃了這塊西瓜的幾分之幾?
姐姐和弟弟誰吃的多?多多少?)用紙蒙住,學生說一個,取一個。
師:咱們同學真會提問題,這節課咱們就先來研究吃西瓜中遇到的數學問題。(PPT,板書課題:吃西瓜)
二、解決同分母分數加法
師:先來看看他們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PPT展示)你會列算式嗎?
(2/8+1/8,板書)
師:為什么要用加法呢?
(是要把姐姐吃的和弟弟吃的合起來,所以用加法)
師:請你觀察這兩個分數你發現了什么?
(兩個加數的分母都是8)
師:對,我們就把分母相同的分數叫做同分母分數(板書)今天咱們就先來研究同分母分數的加法。
師:那你能試著說說這個算式等于多少嗎?
生:````````````````````
師:那看來大家的意見都等于3/8,那這個結果究竟對不對呢?我們想個辦法,你能用圖形來說明2/8加1/8到底等于多少呢?老師給同桌兩人提供了一張被平均分成8份的圓紙片,同桌進行角色分工,一個當弟弟,一個當姐姐,用斜線涂一涂被你吃掉的那一部分,涂完后,根據你們涂的這張紙片和你的同桌說說2/8+1 /8到底等于多少。開始吧。
生活動并交流
師:完成的同學馬上坐正,那我們剛才通過驗證,你是不是認為2/8+1/8等于3/8?
誰愿意拿著你的作品到前面來說一說你們的想法
(假設:請兩組來說
師:你們是怎么得到3/8的呢?
生:我們是數出來的
師:你能給大家數數看嗎?
生數
師:那你數的這一份是這塊西瓜的幾分之幾呢?
生:1/8
師:那兩塊呢?
生:2個1/8
師:我們再數數看一共有幾個1/8呢?
生:3個1/8
師:那用一句話來總結你們的過程,那就是:2個1/8加1個1/8就是3個1/8就是3/8。
師:哪一組再拿著你們的作品說說3個1/8是怎么來的?
師:說的真好,同桌再說說3個1/8是怎么來的?
師:全班一起來說說
課件邊展示請學生邊敘述過程
師:那我們再來回憶一下剛才的過程(電腦演示)
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是弟弟吃的2個1/8,1份是姐姐吃的1個1/8,合起來就是3個1/8,也就是3/8)
師:結果就是3/8,(板書)
師:解決了問題我們一起來做答(板書)
師:這個問題解決了,現在老師考考你,你能算算2/7+4/7=?
說說為什么等于6/7呢?(2個1/7加4個1/7等于6個1/7)闡述算理
師:同學們這么能干,老師就不信考不到你們,請你口答1/9+5/9等于?2/4+1/4
學生口答
師:這么能干啊?你們是怎么算的,怎么會這么快呢?
(分母不變,把分子加在一起就可以了)
師:哦~是這樣的嗎?我們再來看看,分母不變,分子加在一起。(板書)
師:說的.真好,那誰來歸納總結一下,同分母分數的加法到底該怎么計算呢?
(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板書
板書計算過程。
師:注意加號,等號,分數線要對齊,這樣才好看。
師:知道了怎么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我們再來解決一道問題?
師:一張長方形紙,做小旗用取3/5,做紙花用去2/5,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呢?請你自己的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師:3/5+2/5=5/5
師:有不同的結果嗎?
生:也等于1
師:為什么呢?
(因為5/5的意思也就是整體1)
師:解決了吃西瓜的第一個問題,同學們心里怎么樣,美滋滋的,象吃西瓜一樣甜,那我們解決下面的問題是不是更有信心了?
三、解決同分母分數的減法
師:我們現在來看第2個問題:弟弟比姐姐多吃的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這個問題你能解決嗎?
師:為什么用減法呢?
(求一個數比另外一個數多多少,應該用減法)
師:那再請你觀察這個算式你又發現了什么?
(也是同分母分數)
師:那我們今天還要研究同分母分數的減法(板書)
師:關于這個算式,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用手中的另外一個園片幫助你,想想2/8-1/8等于多少呢?然后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想法
請一生板演。
請生說自己的想法。
師:跟黑板上一樣的同學請舉手,那我們再來看看同學們的想法(PPT)請一生說
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8份弟弟吃了2個1/8,姐姐吃了1塊,表示1個1/8,從2個1/8里去掉1個1/8,剩下的就是弟弟比姐姐多吃的這個西瓜的1/8
師:誰再把剛才的過程說一說
(2個1/8減去1個1/8還剩1個1/8,就是1/8)
師:2/8-1/8你會算了,那4/7-2/7你會算嗎?
師出題學生口答
師:那同分母分數的減法該怎么計算呢?
(分母不變,分子相減)板書
總結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知道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法,分母不變,分子相加。做減法是分母不變,分子相減。那你能用一句話來說說,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該怎么計算呢?
全班說。
四、解決1-幾分之一的減法
師:那我們已經知道了他們一共吃了這塊西瓜的3/8,這時候小熊說了:我們不要吃了,也給媽媽留點啊?,小熊真是個孝順的孩子,那這個西瓜還剩下幾分之幾呢?(PPT)
你會列算式嗎?同樣,迅速把你的算式列在本子上,在小組內說說你想法。
師:你是怎樣列的算式?
(8/8-3/8=5/8,板書)
師:8/8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這個西瓜。
師:還有不同的算式嗎?
(1-3/8)
師:那這個1是什么意思?
師:那么也就是說這個整體你也可以用“1”來表示。(劃等號)
師:那8/8-3/8你會算嗎?
板書結果5/8
師:我們再來看看整個思考的過程
師:(PPT)把這個圓形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8份,也可以用1來表示,從中去掉姐姐和弟弟一共吃的3/8,果然還剩下了這個西瓜的5/8
(1就是8個1/8,先把1劃成8/8,8個1/8去掉3個1/8,還剩5個1/8就是5/8)
做答
師:那如果這道題不是1-3/8而是1-4/7又是多少呢?
師:那為什么這里把1劃成7/7而沒有象剛才一樣劃成8/8或者是6/6呢?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兩個算式跟前面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師:那象這種1減幾分之幾的減法我們該怎樣計算呢?
師:那么也就是說要把1劃成跟減數分母相同的一個分子分母都一樣的分數來計算。這樣其實就是我們已經學過的同分母分數的減法。
師:其實如果孩子們計算熟練了,中間的步驟可以省略不寫。
五、練習
師:看到同學們學的這么開心,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問題,想試一試同學們的實力,敢不敢接受挑戰?
A. 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組口算題,看算式直接寫得數,(打開書完成)
選其中一道題請學生說想法
注意:3/4-3/4(用圖解釋)
B. 師:這是一條線段圖,認真觀察,現在發生了什么?(PPT線段被平均分成了10份)
接著又怎么樣了?(閃現紅色部分,紅色部分是這段的3/10,閃現蘭色部分,蘭色部分是這段的4/10)
求的是什么?(閃現“?”,算一算一共是這條線段的幾分之幾呢?)
生:在本子上列算式解決,并口答。
師:接下來看下一個線段圖,
師:那你會列算式嗎?
8/9-2/9=6/9
C. 再來看一個線段圖,請生解釋。列算式解決
六、總結
同學們,吃西瓜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最普通的事情,但是我們卻從中學會了很多知識,也發現了一些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同學們真是好樣的,看來只要我們用一雙充滿智慧的,善于發現的研究去細心觀察生活,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3
第一單元《時、分、秒》
第一課時: 《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學分析:
時間單位“秒”學生們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觸。1分=60秒,學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時間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而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不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教學中,注重聯系生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注重給足學生觀察、發現、探究、體驗的時間和空間,注重多媒體課件的有效運用,以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1、秒的認識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教學難點:
1、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秒的知識?你是怎么知道的?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③學生匯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現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發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分=60秒)(3)認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表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④讀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1.課本第6頁第2題。
2.課本第6頁第1題。
3.課本第6頁第3題。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象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那樣可以借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由于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解決“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及“分與秒之間的關系”等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借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首先通過讓學生拍手、數數、寫字、畫畫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在體驗1分鐘時還讓學生體驗同樣是1分鐘做不同事情時的不同感受。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同時注意培養學生愛惜時間的意識。
4、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5、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事情所需時間,在頭腦中建立表象,在估測其他事情時可借鑒作比較。當然,除了在學習秒的認識是可以這樣做,建立其他數學概念也可運用這樣一些做法。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4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
教材簡析:《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說前測:
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學生知道些什么呢?對三年級兩個班學生的前測結果統計表明:
關于面積,87%的'學生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一詞,13%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5%的學生對“面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56%的學生認為“面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29%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關于面積單位,69%的學生表示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單位一詞”,31%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0%的學生對面積單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47%的學生認為面積單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43%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據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5
一、快樂ABC。
1、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
A、5克
B、5千克
C、5噸
2、操場跑道一圈是400米,跑了2圈后,還差()米是1000米。
A、200
B、600
C、800
3、體育課上,小華跑了100米用了()
A、1小時
B、17秒
C、10分鐘
二、計算。
1、68厘米-9厘米=()厘米
8千米2=()千米
35秒+17秒=()秒
2厘米-12毫米=()毫米
5噸500千克-500千克=()噸
2、列豎式計算并驗算。
658+276700-537604-197438+562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課本第28-29頁的例5和例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都是0”。
2.能熟練掌握一位數筆算除法法則的基礎上,學會正確、熟練計算“商中間有零的除法”。
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難點:商中間有0的兩種情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們來看一幅畫,樓老師給大家來講一個故事。
孫悟空找來4個西瓜,說每人分一個。豬八戒非常積極說:“我來分。”貪吃的豬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饞了,他想反正有4個我吃掉一個吧,就這樣他一個又1一個把4個西瓜全吃完了,這下他怎么分給孫悟空、沙和尚和唐僧啊?
二.新課
1、西瓜一個都沒有了,其他3人可以分到多少?誰會算?
0÷3=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啟發學生想:根據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幾,就得想幾和3相乘得0。
再讓學生想一想:0÷2=?,0÷4=? 0÷5=?……
由此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都得0。
2、出示例題6
309÷3=
(1)要求學生按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法則列豎式進行計算。
(2)當學生計算到十位時,教師重點指導:由于被除數是0,0除以3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數3相乘得0,0減0得0。
(3)計算完畢后,向學生說明中間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學生用虛線圈起來。
(4)問:豎式中用3除0的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為什么?(不可以省略,因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5)現在,我們把這題用簡便寫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學板演)
(6)鞏固算理:
①404÷4=11。討論:這題的結果正確嗎?商中的兩個“1”應在什么數位上?為什么?商的十位上為什么要寫0?應該怎樣改正?
②做一做:
402÷2 609÷3
匯報、交流
3、420÷3=
先由學生獨立試做。
匯報、交流
明確:在除的過程中哪位不夠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4、試一試
750÷5 980÷7
對比例兩題,今天學習的除法有什么共同點?(板書課題:商中間有0的除法)。在計算中應注意什么?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研究的是“商中間有零的除法”。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7
(一)學前準備
1、鬧鬧尋寶。
(1)課件演示
(2)學生交流多種尋寶路徑。
(3)提問:鬧鬧向北、向南、向西、向東走分別能尋找到書包、鉛筆盒、水和畫筆四件寶,那么在方格中還有字典、電腦、跳繩、鋼琴四件寶,鬧鬧怎樣才能拿到呢?
2、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3。
(1)出示指南針。
(2)全體到操場。
(3)提問:誰能說出校園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4)教師指著校園廁所,問:廁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針驗證。
(6)師生返回教室,回顧剛才學習過程。
師根據回顧的內容板書:
(7)觀察東北、西南這兩個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東南角的.位置。
師板書:西北北東北
西東
西南南東南
(9)說一說校園西北和東南方向分別有什么建筑物。
2、鞏固新知。
(1)集體拿出小動物卡片。
(2)游戲:給小動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貓館、爬行館、水族館、飛禽館分別安置在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請學生指出教室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
3、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1)說明題目要求。
(2)集體參與,分組學習。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標出來。
4、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1題。
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鋪分別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維訓練
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3題。
(1)教師讀題,學生理解題意。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訂正。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一位數乘二、三位數連續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通過加大做題的難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培養學生及時驗算的好習慣,以及認真書寫的好習慣,來提高學生的一次正確率.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準確地進行連續進位的一位數乘法計算.
教學難點
某一位上的乘積加上進上來的數又要進位的情況是一位數乘法計算中的一個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
2.筆算.請三位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動筆練習.
二、教師談話: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位數乘二、三位數的乘法,這節課我們要在此基礎上學習難度更大一些的筆算乘法.
三、指導探索、學習新知:
1.出示例5
2.學生看圖編題:
有4盒奶粉,每盒545克,求這些奶粉共多少克?
3.由學生來列式,老師板書:
4.師:這道題同學們自已動筆試著做一做,在做題的過程中體會一下與前一節課講的有什么不同,你在做題時遇到什么困難了,一會可以互相交流.
學生試做,教師巡視.
5.匯報自學情況:
學生1:我發現今天做的豎式題是連續進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進位.而昨天的題不是連續進位.
師:你說的真對,你找到了今天的'題與昨天的題的不同點,這個不同點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地方.
老師板書課題:連續進位乘法.
學生2:我在做題中遇到的困難是:每乘一位都向前進位,每乘一位都要加上進上來的數,一共用了3次乘法和2次加法,等于做了5道口算題,特別復雜.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別看一道小小的一位數乘法,這里面包含的步驟可多啦,更需要你們用耐心和細心去算.
老師板書豎式:
師:進位數字一定要寫,還要寫清楚(用紅筆描一描)
6.師:那同學們說一說與昨天學的例題有什么相同?(學生討論)
交流匯報:
生1:我覺得不論數字多大,數字多高,計算法則是一樣的.
生2補充:都是從個位乘起,并且哪一位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進幾.
7.鞏固練習,反饋調節:
老師在訂正時要強調豎式書寫時要把字寫清楚,進位數字一定要寫對位置,向十位進幾要寫在十位上,向百位進幾,要寫在百位上.
四、多層次練習
1.對比練習
(1) (2)
教師提出要求(1)(2)(3)組做第(1)組題,(2)(4)(6)組同學做第(2)組題.
學生做完后討論兩組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2組題都是連續進位的.
不同點:兩組題中第1小題是一般的連續進位乘法,而第二小題則是乘得的積加上進來的數又要進位的乘法.)
2.改錯練習.
3.在○內填上“>”、“<”或“=”.
○402 ○1325
○600 ○1122
五、課堂
師: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生1:今天我學會了連續進位的筆算乘法.
生2:乘的方法與前面學的一樣,每乘一步都要進位,每乘一位都要加進來的數,比較復雜.
生3:今天雖然做的是筆算,可我覺得每一步都用到了口算,今后我要加強練習口算,提高計算能力.
板書設計
連續進位乘法
例5 題目
教案點評:
教學中采用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討論、試做,教師在此基礎上精講點撥,最后方法,再配以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9
教材分析
“元、角、分與小數”單元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教材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學習小數及其簡單加減運算的初步知識。選擇“元、角、分”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學習小數,首先是由于學生對于小數認識的最直接經驗來自價格;其次,結合購物情境學習小數,可以突出“元、角、分”與小數的密切聯系,有助于學生對小數的理解,并滲透了解決問題的要求。另外,教材這樣安排也為以后學習小數提供了一個直觀、具體的模型。所以在實際教學時,注意本單元小數的學習不要脫離這一背景。
本單元安排了“買文具”“貨比三家”“買書”和“寄書”等具體情境,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及其加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2、經歷比較商品單價的過程,學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
4、會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與同伴交流,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緊密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
首先,讀懂商品標價牌是購物必需的知識技能。會用元、角、分說明用小數表示的商品價格,是理解小數意義的一個標志。認、讀、寫小數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為背景,并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的。
2、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貨比三家”,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去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問題,并進行交流,與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教師切忌包辦代替,把某一種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禁錮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性;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獨特的見解或質疑;對學生的各種策略的評價,要有助于他們提高對策略的選擇與合理優化的自我意識。
3、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
這不僅是因為計算是手段,解決問題是目的,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更能使學生體會學習計算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的有效途徑。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加法是結合“買書”的情境進行的,在討論小數加法的多種算法的過程中,揭示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單位(數位)的數才能相加。這也是理解小數相加時為什么小數點要對齊的根據。學生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就打通了把整數加減法的經驗向小數加減法遷移的大道。
4、逐步擴大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買書”一課,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側重理解小數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寄書”一課則可以讓學生獨立探索,因為學生學過整數加減法,已經具有了處理進位退位問題的經驗,又初步理解了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所以“寄書”這一課可以提供給學生更大的獨立性與自主性。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70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讓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在不斷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過程中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使學生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復習了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和筆算方法,運用除法解決了簡單的'實際問題,還記得嗎?
指名說一說。
小結:大家掌握了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這節課,老師帶領大家,通過除法計算發現計算中有趣的規律,大家有興趣嗎?(板書課題:復習)
二、基礎知識訓練
1、完成復習第6題
要求觀察每組題的前后兩個算式,判斷每組題的大小。
2、完成復習第7題
觀察每組算式:先估算,猜猜每組算式的結果相等嗎?
學生獨立計算后,在小組里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小結: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這兩個除數的積。
3、完成復習第8題
獨立計算并核對,說說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么?被除數有什么共同特點?(被除數的三個數字都是1、2、6)你能再選三個數字組成不同的三位數,使它們除以9都沒有余數嗎?
三、解決實際問題
1、完成復習第9題
觀察圖,說說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列式計算,說說你是怎樣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教師小結評價。
2、完成復習思考題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補全豎式。
左題:可根據除數和十位上的商求出它們的積,填在相關的方框內,再根據十位上余數2算出被除數的前兩位,然后根據個位上的余數2,填出被除數個位上的數9 。
右題:商百位商只能是1,十位上只能是0,個位上可以是2、4、6、8中任何一個數,對應的被除數是5 1 2 、5 2 2 、5 3 2 、5 4 2 。案不唯一。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6. >
7. 106 106 150
150 101 101
8. 14 24 68
18 29 69
(1)沒有余數。
(2)都是由1、2、6三個數字組成的。
用2、3、4這三個數字組成不同的三位數,它們除以9都沒有余數。
(65+5)÷6=11(頂)……4(人)至少搭12頂帳篷。
思考題
教學反思:
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所謂體驗性學習,就是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參與知識探索、發現與形成的全過程,并通過體驗與感受,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可見,體驗性學習是知情合一的學習,是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數學學習活動,它旨在讓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活動,學習科學的知識和方法,體驗探究的樂趣。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1
一、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紀上冊,P49上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認識表內除法豎式的含義。
2、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余數”現象,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氣息,初步感知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
3、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開展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體驗數學學習的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表內除法豎式的含義
2、教學難點:正確計算表內除法豎式。
四、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小組合作探究
五、教學準備:
主題圖、情境圖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導入:數學王國里的小精靈聰聰和明明同我們一塊兒學習數學知識已經有兩年多了。今天,他們又要帶我們去哪兒呢?請同學們跟著去看看吧!(出示第49頁主題圖的掛圖)原來希望小學的'同學們正在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場面真是熱鬧非凡啊!認真觀察,說說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2、學生充分自由地說。
(二)解決問題,學習新知
1、分小組解決主題圖中的數學問題。
(1)觀察主題圖,解決數學問題
剛才同學們都觀察得非常仔細,說得也很具體。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選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情境場面。根據這個場面來提出一個用除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并把它解答出來。
(2)小組活動。
(3)分小組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教學例1
(1)創設故事情境,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3)15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5÷5=3(組)
(4)學習表內除法豎式。
①除法算式除了15÷5=3這種橫式的表示方式,還可以用豎式表示。
②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
③讓學生聯系橫式認識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④請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3……商要對著被除數的個位
除數……515……被除數
15……5和3的乘積
⑤想想:上面的15和下面的15是同一個意義嗎?
⑥讓學生快速記憶各部分名稱。
3、鞏固練習
(1)請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27÷336÷425÷5
(2)我會算
你會寫、會算哪些豎式?在本子上愿意寫幾道就寫幾道,同桌相互檢查。
(三)聯系實際,初步感知
1、操作探究“籃球比賽”情境中的數學問題。
“籃球比賽”中有21個同學,5人分成一組,可以分成幾組?同學們可以用小棒擺一擺,看看可以正好分完嗎?
2、初步感知“有余數的除法”
21個同學,5人分成一組,可以分成4組后,分不完了,還剩1人。這種現象就是本單元我們學習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3、你能說說在生活中遇到的這種現象嗎?
(四)課堂小結,深化提高
談一談這節課你的收獲有哪些呢?
七、板書設計:
除法的意義
3……商要對著被除數的個位
除數……515……被除數
15……5和3的乘積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1--93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幾分之一。
教具、學具準備:
兩個月餅、刀子,課件,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圓形紙片各一張,水彩筆。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禮物(出示兩個月餅)看,幾個月餅?(把其中一個送給兩個學生)那還剩幾個月餅?(板書:1、2)
師:如果這兩個同學都想吃這個月餅,怎么分比較公平?
師:老師把月餅來等分,那半個月餅用數怎樣表示呢?
師:半個月餅可以用數1/2來表示。像1/2這樣的`數叫做分數,像1、2這樣的數叫做整數。
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1、認識1/2。
師:剛才我們一起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了兩份,一份就是它的1/2,這些圖形的1/2你能找到嗎?請選一個你喜歡的圖形,動手折一折,找出它的1/2。
學生到投影儀處展示。
師:把三角形像這樣上下折,這一部分是它的1/2嗎?
2、認識1/4。
師:我們能把一個月餅平均分給兩個同學,那么把它平均分給四個人,每人又分到幾分之一呢?請一個小組的同學上來分月餅。
師同時提問:你分到了這個月餅的?你呢?
師: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這個月餅的1/4,你能用正方形的紙折出它的1/4嗎?
學生折一折,并涂上顏色。
3、認識更多的幾分之一。
學生觀察主題圖,你在哪里發現了幾分之一?用完整的話說一說。
三、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知識?
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會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二、教學過程:
1、創設學習情境,提出相應的.問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3、組織學生對所提問題小組討論。
4、交流結果,小組一:12+12+......+12=288(24個12相加)
小組二:12x4x6=288
小組三:12x3x8=288
小組四:12x20+12x4=288
小組五:用豎式計算
5、方法歸類: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連加,第二類連成,第三類是把其中的一個乘數拆成兩數的和或差。
6、總結出方法
7、研究筆算方法
8、鞏固法則
9、總結所學內容,看看學生是否掌握了本節課知識點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使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比較幾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通過學生參與畫圖活動,進一步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4、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并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紅色長方形、黃色長方形、藍色長方形各一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學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張兒童畫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裝飾一下,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長)再給它配上一塊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適呢?還能用長短來表述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觀感受面積的含義。
1、我們身邊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面,請你們找一找并摸一摸它們的。面,你發現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再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觀察鉛筆盒蓋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你發現了什么?
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課件比較數學書和練習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幣和一角硬幣表面的大小。
3、我們如果把黑板畫在紙上是什么圖形?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課件演示)說一說這些圖形的面在哪里?
4、(課件演示)觀察這幾個圖形,它們的面又在哪里?讓學生體會封閉圖形才有面的大小。
5、課件出示:比較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
6、感知面積的含義。
剛才我們比較了什么?所比較大小的部分有一個名字叫面積。
誰來說說面積指的是什么呢?(引導學生理解、完善面積的含義)學生匯報后教師小結面積的定義。
(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學生齊讀兩遍定義。
7、下面這四個圖形中誰的面積?
(二)比一比,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1、每人都有三張不同顏色的彩紙,誰能不借助學具很快比較出哪張彩紙的面積,哪張彩紙的面積最小。(學生活動)說說用的`什么方法。
2、指名匯報。
3、那么這兩張彩紙的面積誰大誰小呢?(紅色和藍色)
意見不統一,如何準確地比較這兩張彩紙面積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可以借助你們的學具,動手試試。(四人小組活動)
4、小組匯報,交流反饋比較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5、學生看書,說說書上還介紹了哪些方法?
6、你認為哪種方法,說說你的理由。
(三)解決問題。
1、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練習十八第1題)
2、判斷方格紙中哪個圖形的面積?
3、判斷下面哪個圖案的面積大?
三、小結。
說說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我們開始講的要給兒童畫配一塊玻璃,玻璃面的大小不能用長短來表述,要用什么來表述?
四、圖案設計大賽。(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3個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意。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意義。
2.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準確地、比較熟練地計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
3.初步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421×4=726×7=285×4=561×2=478×4=
要求學生計算出這些算式結果,并說一說計算方法。
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2
這是我們在前一節課學過的內容,但前一節課只算了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這里還有這么多的商品呢?你能看圖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來大家解決嗎?
下面請同學們翻開書第29頁看著第4題,請你幫助這些小動物判斷一下,它們的計算究竟對不對?如果有錯,錯在什么地方?又該怎樣克服呢?
2.教學練習五第5題
(1)讓學生在書上計算出結果,抽一個學生的作業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3題。完成后集體訂正。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7題。
四、課堂小結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02-05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03-05
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案04-26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01-09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經典]01-09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1-18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01-28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