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

時間:2024-05-31 15:11:08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小學數學《旋轉》教案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旋轉》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小學數學《旋轉》教案15篇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1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能判斷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數;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數平移。

  2. 通過具體的學習和探索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提問:同學們每天都要上學,能說一說平時你是怎樣來上學的嗎?(學生交流)

  小結:步行、騎車、坐汽車時人和車的移動都是一種運動,誰知道生活中還有什么物體也在運動?(學生舉例)

  二、 感受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

  1. 引出課題。

  談話: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幾段錄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它們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運動的樣子相同嗎?請你們邊看邊用手勢表示出它們的運動方式。

  課件播放:電動門、電梯、汽車、電扇葉片、風車等物體的運動錄像。

  提問:回憶剛才看的這幾段錄像,再想想你們做的手勢,能把它們按運動的方式分分類嗎?

  學生可能將自動門、電梯、汽車的運動分為一類,它們的運動路線都是直的;風扇、風車、指針分為一類,它們都是轉動的。

  如果學生在分類的同時說出平移、旋轉這兩個詞,教師直接給予肯定,并板書:平移、旋轉。

  如果沒有出現平移、旋轉這兩個詞,教師講述:像自動門、電梯、汽車這樣的運動是平移;像風扇、風車、鐘面上的指針這樣的運動是旋轉。(板書:平移、旋轉)

  談話: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平移和旋轉這兩種不同的運動現象。(把課題補充完整)

  2. 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

  提問:現在誰能說說平移是怎么運動的?它有什么特點?(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沿直線移動)

  談話:旋轉是怎么運動的,它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再來看錄像(演示風扇的轉動)。

  提問:風扇在旋轉的時候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動呢?有沒有不動的地方?(讓學生到屏幕上指出不動的地方)風車旋轉時哪個地方不動?鐘面呢?

  小結:旋轉都是物體繞一個固定的點轉動。(板書:繞定點轉動)

  3. 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題目。

  談話: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轉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判斷下面哪些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是平移的在括號里畫,是旋轉的畫○,教師巡視。

  反饋:誰愿意把自己的判斷結果給大家展示一下。(學生展示,遇到有分歧的問題課件演示)

  談話:你們判斷得對不對呢?我們讓手中的畫面動起來。(電腦按順序演示,在演示的過程中,讓學生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如開關推拉窗時,窗戶的運動是平移;升國旗時,國旗的運動是平移)

  4. 舉例。

  提問:除了這些現象之外,生活中你還看到過哪些平移或旋轉現象?(學生舉例)

  三、 探究平移方法

  1. 探究方法。

  電腦出示:小鳥平移圖。

  談話:誰能到前邊來指一指,小鳥原來在什么位置,現在在什么位置,它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幾格?

  學生可能回答:

  ① 向前平移6格。(教師指出:一般情況下,圖形在平面上的移動方向用上、下、左、右表示)

  ② 向左平移3格。

  ③ 向左平移6格。

  談話:那么到底是平移幾格呢?同桌合作,拿出小鳥卡片,在方格圖上移一移,看平移了幾格。

  學生拿出卡片操作,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得出的結果。

  談話:我們用移圖的辦法研究了平移的距離。(板書:方法:移圖)用這種方法雖然能準確地得到結果,但是比較麻煩,我們可不可以只觀察小鳥圖的一部分,例如一條線或一個點來研究呢?請同桌討論。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并板書:移線、移點。

  談話:這個點在平移前是鳥嘴的點(課件演示),那么它會平移到哪兒呢?(學生指出后,課件演示)平移后它還是鳥嘴的點,像這樣的兩個點,我們稱它們為小鳥圖平移前后的一組對應點(板書:對應點)。數一數這組對應點中間有幾格?你還能找出一組對應點并數出中間有幾格嗎?再找一組試試看。

  提問:你有什么發現?(學生交流)

  談話:看來,圖形平移前后相對應的點的'距離相等,這是圖形平移的又一個特點。(板書完整:對應點等距離)

  談話:同學們通過不同的方法驗證了平移6格,那么判斷錯誤的同學能說出錯誤的原因嗎?(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原因,并糾正)

  3. 練習。

  談話:請拿出發給你們的第2頁紙,看一看,小房圖、金魚圖和火箭圖分別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學生獨立完成填空,共同校對)

  談話:觀察這三組圖形,在平移前與平移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小結:物體或圖形在平移后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大小和形狀以及圖形自身的方向都沒有變。

  四、 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1. 探索畫平移后圖形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5頁試一試第1題。

  談話:方格紙上有一個三角形,要畫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圖形,你們打算怎樣畫?先和小組內的同學討論,再試著在第3頁的紙上畫一畫。

  提問:誰愿意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法?

  學生中可能出現的畫法有: ① 先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都向右平移6格,再將三個點連線。② 先把一個點向右平移6格,再根據三個點的位置畫出另外兩個點,最后連線。③ 先把一條線段向右平移6格,再按這條線段的位置畫出圖形。

  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各種不同的畫法。

  2. 練習。

  談話:同學們的方法都很好,可以用你喜歡的方法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圖形嗎?(學生在第4頁紙上完成)

  談話:怎樣判斷平移得對不對呢?(看對應點的距離是不是相等)

  學生展示完成的圖,注意糾正錯誤的畫法。

  五、 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六、 課堂練習

  想想做做第4、5題。(略)

  評析

  本節課主要有兩個教學內容,一是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二是平面圖形在方格紙上的平移。這一內容怎樣教?教到什么程度?本課教學設計對這一問題做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教學物體的平移和旋轉,教者并不是只限于引導學生對運動現象進行觀察,而是在觀察的同時用手勢比畫運動狀態,體會運動方式的變化,繼而再思考同類運動方式的共同特征先發現平移是物體沿直線移動,再組織觀察電風扇、風車等轉動時有沒有不動的地方,發現旋轉是物體繞定點轉動。這樣,經歷圖像感知動作把握言語表述的過程,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認識就有了較深入的思考。有了這種思考,對于兩種運動方式的判斷就會建立在更加自覺的基礎上。

  教學平面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格數,先讓學生觀察靜態畫面,出現不同的看法,形成認知沖突;再讓學生用實物圖形操作,然后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從而使學生在認識上達成一致。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引導學生研究圖形中的線段和點平移的格數,發現圖形平移多少格,平移前后圖形中的對應線段或對應點也都相距相同的格數。這一認識不僅使學生對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距離的判斷實現了面線點的簡化,而且為在方格紙上按要求畫出平移后的圖形提供了依據及方法的指導。這樣,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出發,逐步引導學生初步形成對圖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認識,是一種既必要,又可行的教學處理。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2

  設計說明

  圖形的旋轉是在線段旋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中,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是本節課的難點。據此在教學中特作如下設計:

  1.在觀察、發現中初步感受平面圖形的旋轉,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

  通過大屏幕演示風車旋轉,讓學生發現旋轉前后三角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體會圖形旋轉的三要素,為后面的探索和學習提供感性基礎,同時也提高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2.合理使用學具,發展學生幾何直觀能力。

  如何在“圖形與幾何”內容的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是新課標增加的一個核心概念。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圖示是他們認識數學、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方式。本設計讓學生畫圖前先利用學具實際操作,再在方格紙中畫出旋轉后的圖形。讓學生通過直觀演示、操作、探索,概括出將小旗、三角形畫在方格紙上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形象與抽象、感性與理性有機地融合。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方格紙若干張三角尺長方形紙片三角形小旗

  教學過程

  ⊙聯系生活,引出圖形的旋轉

  1.談話:同學們,你們玩過風車嗎?看,老師帶來了什么?(課件出示風車)在風的吹動下,風車轉起來了。(課件演示風車旋轉)

  2.提問:你發現了什么?(風車繞著一個中心點進行逆時針旋轉,風車在旋轉的過程中,每個三角形也在旋轉)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學會了畫已知線段旋轉后的線段,那么三角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圖形旋轉后的圖形怎么畫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圖形的旋轉(二)]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將數學與生活問題有機結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觀察畫面,探究簡單圖形的旋轉方法

  1.引導學生思考:觀察風車旋轉過程中的同一個三角形,你有什么發現?

  (旋轉后的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都沒有發生變化,只是位置變了;三角形的每個頂點、每條邊都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對應線段的長度沒變,對應角的大小沒變,點O的位置沒變,相對應的點到點O的'距離都相等)

  2.提問:根據上面的發現,你知道平面圖形旋轉后的圖形可以怎樣畫嗎?

  3.學生討論,探究畫法并匯報。

  (可以轉化成線段旋轉的方法來畫,先確定旋轉中心和旋轉方向,再找出原圖形的關鍵線段,用線段旋轉的方法畫出關鍵線段旋轉后的對應線段,然后根據線段旋轉后的位置關系連接其他對應線段)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風車旋轉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旋轉的含義。引導學生從圖形到線段再到點的角度來觀察、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為后面教學“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作準備。

  ⊙繪制圖形,體驗圖形旋轉的過程

  1.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方格紙(課件出示教材30頁上面例題)。

  (1)先想象小旗旋轉后的位置,再動手畫一畫。

  (2)展示作品,交流畫法。

  師:誰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

  (先找到小旗旗桿旋轉后的位置,再根據旗桿旋轉后的位置找到正方形四個頂點的位置,然后連接各點)

  預設

  方法一用紙剪一面小旗或用學具代替小旗幫助思考,擺出繞點M順時針旋轉90°后的小旗,再畫。

  方法二先畫出繞點M順時針旋轉90°后的旗桿,再畫小旗。

  (3)小結畫法。

  配合課件演示小旗旋轉的過程并進行講解。

  方法:①先找關鍵線段按照指定方向旋轉90°后的位置。

  ②再根據線段旋轉后的位置關系連接其他對應線段。

  2.教學教材30頁畫三角形旋轉后的圖形。

  (1)讀一讀,題目中有什么要求?你準備怎么畫?

  (2)試一試,在方格紙上畫出三角形ABC繞點A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

  (3)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整個圖形旋轉后是什么形狀?

  (4)做一做,在方格紙上畫出三角形ABC繞點B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操作、展示、交流,給學生充分的探索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在操作、交流、展示、傾聽和評價中逐漸總結出將圖形在方格紙上旋轉90°的方法,從而獲得對圖形旋轉運動的深刻理解,形成相應的空間觀念,突破教學難點。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3

  一、旋轉與平移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旋轉、平移現象的過程。

  2、結合實例,初步感知旋轉、平移現象。在對物體旋轉、平移運動探索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認識旋轉、平移現象。

  教學過程:

  一、認識旋轉現象。

  (一)做風車:

  1、指導學生動手用正方形彩紙做風車。

  2、讓學生將自己親手制作的風車玩一玩。觀察風車轉動的情形,說說風車轉動有什么特點。學生在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使學生了解風車是繞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說明風車的轉動就是旋轉。

  (二)說一說: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可直接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二、認識平移現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操作。

  2、讓學生交流自己取書、推書的動作。

  3、討論:

  取書、推書的動作以及書的移動有什么特點?

  使學生了解書是沿一個方向做平移運動。

  (二)說一說:

  1、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事例,說出平移現象。

  2、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平移現象。

  三、練一練:

  第1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做平移、旋轉動作。

  第2題:給學生充分的觀察、交流空間。

  第3題:先讓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先讓學生指出事物的運動情況,再說出哪些是平移現象,哪些是旋轉現象。重點了解學生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的情況。

  四、作業:課本第4頁的第4題。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4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實例,使同學初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2.通過聯系生活經驗,使同學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今天老師是坐汽車到學校來的,平時你們是怎么到學校來上學的呢?(走、乘汽車、摩托車、自行車┅┅)

  像人在行走,自行車、摩托車、汽車在行駛,我們都可以說成它們在運動。

  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物體或人在運動?

  小結:是啊,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在運動。今天戴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物體運動時的錄像。請你看看它們是怎么運動的,你也可以一邊看,一邊跟著做做動作。

  二、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1.分類、感知

  (1)依次出示6個運動的畫面(火車、電梯、風扇的葉片、直升飛機的螺旋槳、纜車、鐘外表指針的運動)。

  (2)它們的運動都相同嗎?(不同)你能根據它們不同的運動現象,給它們分分類嗎?

  (3)前后4人為一小組,在小組里討論:怎么分?為什么這樣分?

  (4)交流。

  (5)小結:像火車、電梯、纜車這樣的運動叫平移,物體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后平移。像風扇的葉片、直升飛機的螺旋槳、鐘面上的指針它們這樣的運動叫旋轉。生活中你在哪兒見到過平移或旋轉現象呢?。

  小結: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還是很多的。

  2.用手勢表示平移或旋轉現象。

  (1)老師這兒還有一些物體運動時拍下來的照片,請你先跟著模仿做照片上的`動作,一邊做,一邊想一想這個運動現象是平移還是旋轉。(依次出示9個平移或旋轉運動的照片)

  (2)現在老師把剛才的照片再重放一遍,你認為是平移現象的,就做這個動作(師演示:舉掌);你認為是旋轉現象的,就做這個動作(師演示:握拳)

  (3)(放課件)生做動作。

  3.小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樣的運動現象是平移,什么樣的運動現象是旋轉。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同學初步了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并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結合同學的生活實際,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

  2、通過動手操作,使同學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同學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具準備:投影儀、課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小朋友們,上個周末我和聰聰、明明一起去了一個地方。想跟我一起去看看嗎?

  (課件出現游樂場情景:摩天輪、穿越機、旋轉木馬;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

  游樂園里各種游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不同)你能根據他們不同的運動變化分分類嗎?(同學說分類方法)在游樂園里,像(點擊出現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定格畫面)滑滑梯、小朋友推車、小火車的直行、速滑這些物體都是沿著直線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板書:平移)。而(點擊出摩天輪、穿越機、旋轉木馬現定格畫面)摩天輪、穿越機、旋轉木馬,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移動這樣的現象,我們把他叫做旋轉(板書:旋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平移和旋轉”。(齊讀課題)

  二、 新課: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平移就是物體沿直線移動。明明想問問你們:(課件出現明明和聲音。“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平移現象?”)先說給你同組的小朋友聽聽!再請同學回答。

  說得真棒,瞧,我們學校的觀光電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著(一條直線移動)就是(平移)。“只要是物體或圖形沿著直線移動,就是平移。”

  你們想親身體驗一下平移嗎?(想)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請坐。我們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上的物體做做平移運動嗎?(生說怎么做的)

  假如要把平移的現象表示在紙上,我們又該怎么做呢?聽!聰聰在邀請我們呢!(聰聰:“小朋友,快來移移看!”)

  2、移移看

  (1)圖上有一所小房子,現在我們要把它向上平移5格,你知道該怎么移嗎?(生說)好,讓我們一起來移移看!(課件中小房子整體移動。)再問,小房子是向哪個方向移動的?(向上平移)移動了多遠?(5格)(2格)

  你是怎么知道的?

  圖形的每一條邊都向上平移了5格。

  (2)現在小房子要向右平移7格,小房子又該怎么平移呢?(自身說說看)

  (生:小房子向右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條邊都要向下平移7格。)

  說得真棒,瞧!(課件出示移動)小房子向右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條邊都要向下平移7格。小房子向( )平移了( )格。

  平移時,我們先確定物體平移的方向,再通過某一條邊確定平移的距離。

  (3)小房子又平移了兩次(課件出示定格畫面),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嗎?翻開書41頁,填在書上。

  兩生匯報,問怎么想的。(展示臺)

  我們再來看看,(課件出示)小房子……一樣的舉手!

  3、生活中的旋轉

  你們真是聰明的小朋友,不只認識了平移的現象還學會了平移的.方法。剛才我們還見到了另一種現象,是什么呀?(旋轉)

  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明明還想問問你們:“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先說給同桌聽聽,然后匯報。)

  像鐘面的指針,指南針它們都繞著一個點移動,這些都是旋轉現象。

  小朋友們的思維真開闊,下面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旋轉的現象吧!起立,一起來左轉2圈,右轉2圈。旋轉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圍的物體體驗一下旋轉嗎?(師在生中看說。)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輕松輕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吧!

  (課件欣賞)

  三、 小結:

  你能用你自身的話說說什么是平移,什么又是旋轉嗎?

  四、練習、活動

  1、 區別平移、旋轉。

  你能區分平移和旋轉了嗎P43、3

  2、老師想送給你們一條小船。請你把向右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顏色。P43、1

  3、活動

  今天我們學習了──平移和旋轉,下面就用我們的學具來拉一拉,轉一轉,去感受平移和旋轉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吧!

  (同學活動,然后請上臺展示。)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6

  教學內容:

  旋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轉這中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2、通過學生的操做體會旋轉,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重點難點:

  感知旋轉

  教學過程:

  一、體會感受

  1、觀察電風扇、風車等旋轉的物體

  2、請同學們用手比劃一下它們是怎么動的。

  3、舉生活中有沒有象這樣子的一些運動呢,請呢舉例子說明。

  象這樣的一類的現象我們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屬于旋轉。

  二、感受旋轉的方向。

  1、展示兩類按照不同方向旋轉的物體,讓學生進行分類。

  2、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分。

  3、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秒針是怎么樣旋轉的`。

  4、給旋轉按不同的旋轉方向起個名字。

  小結:象這樣一類跟秒針一樣從左往右轉動的叫作順時針轉動,而跟它相反的轉動叫逆時針旋轉。

  三、動手做一做

  1、完成43頁第三題。

  2、自己表演一個旋轉。讓你手里的東西旋轉起來。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轉動。

  4、動手完成課本42頁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轉美,創造旋轉美

  1、出示紫荊花圖,讓學生想想它是怎么樣被創造出來的?

  2、用旋轉創造出美麗的圖案。

  全課總結

  同樣注重口語的表達,有的學生說電扇是旋轉現象,還有的學生說水龍頭是旋轉現象,必須糾正:電扇扇葉轉動是平移現象,打開或關閉水龍頭時是旋轉現象。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7

  教學目標:

  1、 通過由面旋轉成體的過程,認識圓柱和圓錐,了解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等,初步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發展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類比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學具準備:

  長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圓小旗

  教學過程:

  一、 溝通點、線、面、體之間關系

  1、 多媒體出示:帶著問題欣賞奧運會場景,

  問題:2008、8、8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召開,當天晚上8:08的開幕式,看了嗎?讓我們來回憶一下開幕式好嗎?這些圖中有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嗎?

  生活中存在著很多這樣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這些點線面體它們之間有著什么聯系?這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第一個任務。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奧運會開幕式的鏡頭入手,很自然的把點線面體這些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深刻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就存在于身邊。)

  2、點動成線

  我們看看燃放煙花的圖片,煙花是怎么形成的?(我們可以看到煙花是很多點運動形成,成了一條條的線)。

  看過流星嗎?流星劃過星空會形成什么?(演示多媒體)

  同學們還可以自己舉個象這樣的例子嗎?(風扇轉動,風扇上的一點快速轉動成一條曲線;車輪上的蝴蝶結經過轉動后成一條曲線;射擊時子彈的運動軌跡)

  剛才同學們舉的例子都說明了什么?(點快速運動可以形成了一條曲線或者直線)。

  3、線動成面(演示多媒體)

  奧運會期間,中國迎來了很多運動員和工作人員,這么多人他們只能分住在不同的酒店、賓館。而各個比賽地點離住所較遠,他們要從住所到各個比賽地點,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汽車)

  汽車前面的擋風玻璃上的雨刷,雨刷可以看成一條什么?(線段)現在讓我們來觀察雨刷擦玻璃的過程,說說你看到了什么?(雨刷擦過的面是個扇形,雨刷經過旋轉會形成一個平面),

  偏平的油漆刷子,刷子涂過的面是一個什么圖形?(長方形)

  可以自己在舉個例子嗎?(線編織而成布;卷軸展開時)剛才舉的例子都說明了什么?經論:線經過運動會得到一個平面。

  4、 面動成體(演示多媒體)

  比賽完了,運動員們回到酒店,他們開門了,你們看酒店的旋轉門,觀察這個旋轉門,你們想象得出這個門經過旋轉后成了一個什么圖形嗎?

  拿出制作的小旗,有長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圓小旗,這些都是平面圖形,先來看長方形,猜猜它轉動后成什么圖形,(圓柱)想不想自己嘗試一下?向一個方向旋轉,轉動小旗。你發現了什么?繞哪里旋轉?(長方形以它的一條邊為軸旋轉形成圓柱)。

  想象一下,下面的兩個圖形,繞軸旋轉,會形成什么樣的立體圖形?

  剛才我們把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半圓小旗,經過旋轉分別成了什么立體圖形? (圓錐、圓柱、球體,這些都是我們平時常見的一些立體圖形)這些立體圖形是如何得到的?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

  5、 總結

  能用自己話總結一下點線面體之間的聯系嗎?(板書:點———線———面———體)

  (點運動形成線,線運動形成面,面運動形成體。)圓柱形的壓路機經過旋轉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的面,長方形的面經過折可以得到一條線段,那如何做可以得到一個點呢?點是構成線的基本要素,線是構成面的'基本要素,面是構成體的基本要素,這里點是最基本的要素。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把靜態的知識轉化成動態的知識,使學生在動態中充分感悟點運動形成線,線運動形成面,面運動形成體,很好的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建立模型

  顆件展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球體,在這些立體圖形中,長方體、正方體我們已經研究過它們的特征、還學過表面積和體積。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另外兩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圓柱和圓錐,(師板書課題。)

  1、圓柱的認識。

  ①把你們準備的圓柱體舉起來給大家看看。下面我們就研究一下圓柱到底有哪些特征。

  ②師將圓柱體透視圖貼于黑板。

  ③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圓柱體學具,觀察圓柱體有什么特征?先獨立觀察,然后把你的發現和同桌交流。

  ④交流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引導學生有序地總結圓柱體的特征,并在圓柱透視圖旁板書。

  2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2個圓

  1個側面,是曲面,展開是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

  無數條高

  (在教學側面展開圖時,師讓學生用剪刀將圓柱形紙筒剪開,體會沿高剪,展開后是長方形,斜著沿直線剪,展開后得到平行四邊形)

  (在教學圓柱的高時,先拿出高矮不同的兩個圓柱體,讓學生描述什么是圓柱的高,有幾條高?體會圓柱有無數條高及為什么圓柱有無數條高,再讓學生指出透視圖上圓柱的高)

  ⑤學生邊總結圓柱的特征,師邊演示課件,介紹圓柱的各部分名稱。

  2、圓柱、圓臺、圓錐的過渡與比較。

  師課件出示圓柱透視圖,演示上底面逐漸縮小,問:你們看到了什么?

  現在還是不是圓柱?為什么? 師告訴學生這樣的形體叫做圓臺。

  課件演示上底面繼續縮小,變成一個點,它叫什么?

  3、認識圓錐。

  ① 能不能和圓柱對比著研究一下,圓錐有哪些特征?學生觀察、交流、討論。

  ② 學生匯報,師引導學生有序歸納,并在圓錐透視圖旁板書。

  1個頂點

  1個底面,是個圓

  1個側面,展開是扇形

  1條高

  (圓柱有無數條高,圓錐有幾條高?先讓學生嘗試說說什么是圓錐的高,再讓學生嘗試在透視圖上畫出圓錐的高)

  ③學生總結圓錐的特征,師課件演示圓錐的各部分名稱。

  4、圓柱與圓錐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圓柱和圓錐的底面都是圓,側面都是曲面。

  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扇

  不同點:圓柱有2個底面,圓錐有1個底面。形。

  圓柱有無數條高,圓錐只有一條高。

  根據你的理解,能不能說說為什么圓柱有無數條高,而圓錐只有1條高?

  (設計意圖:在教學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之前,我就先讓學生制作圓柱和圓錐,所以對于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學生已有一些基本的認識,不必教師的講解,就可以自己總結出圓柱和圓錐的特征,這樣既省時又省力。)

  三、練習應用

  1、下面哪些形體是圓柱體?

  2、想一想,連一連。(課本第四面第四題)

  四、回顧總結

  這節課中你學到了什么?(……、生: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柱是圓錐體積的2倍,立即引起其他同學的反對:“是3倍”。師: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2倍還是3倍?這是我們下一節課要繼續研究的。)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由面旋轉成體的過程,認識圓柱和圓錐,理解圓柱和圓錐的形成與面的旋轉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初步了解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聯系生活,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與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教學用具:

  長方形、圓形、圓形鐵絲圈、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的小旗,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的模型。

  教法選擇:

  與數學規律、計算等知識一樣,“數學概念”在擔負“思維基本形式”這一角色的同時,其本身還有待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去提煉和組織,創造重現的“知識體”。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主要結合教材內容,通過觀察、操作、啟發等方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建立表象、在實踐中探究新知。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寓課堂于生活,移生活于課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學法選擇:

  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我盡力體現出做中學、學中做、合作交流中學、學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讓學生在觀察、交流與實踐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牢固建構起“點、線、面、體”的知識體系。

  教學流程:

  一、活動——感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動的世界里,風吹樹梢動,鳥兒飛翔翅膀動、就連我們的血液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跳的,其實我們的數學世界也正因為有了動而變得豐富多彩。在生活中你見過哪兩種運動?(平移和旋轉)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平移和旋轉在圖形世界里究竟有著怎樣重要的作用。(出示課件)

  (一)點的運動

  (1)出示流星圖提問:如果把一顆流星看做一個點,當它劃過黑暗的夜空,流星的運動是平移還是旋轉?劃過時形成的圖形是什么?(板書:點 平移 直線)

  (2)出示自行車圖提問:將自行車后輪支架支起,在后輪輻條上系上彩帶。轉動后輪,觀察彩帶的運動時平移還是旋轉?車輪轉動形成的圖形是什么?(板書:點 旋轉 曲線。)

  師小結并板書:點動成線。

  (二)線的運動

  閉上眼睛想一想:我們拿起一根木筷子分別做平移和旋轉運動會形成什么圖形呢?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并板書:線動成面。

  追問:看看下面的直線做什么運動?形成了什么圖形?

  (三)面的平移

  師:看來點動成線,線動成面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果把我們的數學書看成是一個長方形,讓它平移,你能發現什么?

  小結:長方形 平移 長方體

  質疑:如果讓它旋轉呢?

  揭示課題:面的旋轉

  (設計意圖:本著“數學回歸生活”的理念,充分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現實情境中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二、合作——探究

  (一)面的旋轉

  師:課前,每位同學都用紙片和小棒分別做成了長方形、半圓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形狀的小旗,如果快速旋轉小棒,紙片旋轉后分別會形成什么圖形呢?請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旋轉小棒進行觀察,并完成課本第2頁的第3題。

  1、學生活動。

  2、交流結果。

  3、課件動畫演示圓柱、圓臺、球、圓錐的形成過程,驗證學生結果。

  4、師小結并板書:面動成體。(不同的平面圖形可以旋轉成相同的立體圖形,同一個平面圖形卻能旋轉出不同的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反復觀察圖形旋轉前后的變化,不僅加深了對“面動成體”的認識,更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空間觀念。)

  5、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面動成體”的例子。

  6、課本第2頁“找一找”:請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

  (二)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師: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見到圓柱和圓錐,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它們。你想有關圓柱、圓錐的那些知識呢?(哪幾部分組成,有什么特點……)

  課件出示小組活動內容:利用圓柱、圓錐的實物,通過看、滾、剪、切、摸、量等方法,看看圓柱、圓錐各有什么特點?并把你的想法和伙伴進行交流。

  學生匯報。

  圓柱:有上下兩個圓形的平面。(板書:底面)通過剪切重合上下兩個面,發現這兩個底面是大小完全相同的兩個圓。通過滾、摸等活動,發現圓柱有一個曲面叫側面。(板書:側面)用尺量出圓柱上下一樣粗,與前面旋轉形成的圓臺不一樣。而且上下兩個地面之間距離一樣,這叫圓柱的高(板書:高)。

  小結:圓柱有無數條高,且高的長度都相等。

  圓錐:上面有一個尖尖的點(板書:頂點)下面只有一個圓形的平面叫底面。(板書:底面)圓的圓心正好對著上面的頂點。從圓錐的頂點到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板書:高),頂點到邊緣的線長不是高,圓錐只有一條高。圓錐的側面也是一個曲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質疑:圓柱和圓錐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并通過看、滾、剪、切、摸、量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強化圖形表象,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應用——提升

  1、 辨一辨:下面物體中哪些部分的形狀是圓柱或圓錐?

  2、寫一寫:寫出下面圖形的名稱,并標出底面直徑和高。

  3、連一連:轉動后會形成怎樣的圖形?

  (設計意圖:夯實基礎知識,加深對圓柱、圓錐的認識,提高學生辨析、理解能力。)

  4、新興包裝廠為底面直徑8厘米,高20厘米的“露露”花生奶做包裝盒,將12罐花生奶放在一個包裝盒內,你打算怎樣設計包裝盒,這個包裝盒的長、寬、高至少各應是多少?

  (設計意圖:利用一題多解的形式,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

  四、總結——反饋

  1、今天大家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研究了哪些數學問題?

  2、我們是怎樣研究這些學習問題的?

  (設計意圖:鞏固深化本節課知識,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并且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板書設計:

  面的旋轉

  點動成線 線動成面

  面動成體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9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

  3、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活動:①走100米,數數大約有幾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長時間。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談話:小朋友們,聽說過五指山嗎?西游記里如來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數學王國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著長度單位五兄弟。

  1、復習已學過的四個長度單位。

  (學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長;說出表示的符號并板書;說出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2、填入合適的長度單位。

  世界上最小的`鳥體長約2(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約452( );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約8( );世界上最薄的筆記本電腦厚約15( )。

  導入:拇指峰上住著誰呢?

  二、認識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書課題:認識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聽過或看過千米?

  (2)播放相片:這是曹老師在從無錫到宜興的高速公路上拍攝到的一些鏡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標志:(距宜興?千米) ②限速標志:

  ③汽車的里程表、時速表: ④地圖:

  (3)千米是一個長度單位,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

  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

  ①除了汽車,你還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單位?

  ②哪些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千米作單位?

  (4)小結:學到這兒,你對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產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學1千米與1000米:

  現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長,一起來看:

  (1)播放錄象:(走100米的鏡頭)看,這是我們昨天在操場上活動時拍的錄象,我們數了數,走100米大約要200步。

  板書:走200步的路約是100米

  (走200米的鏡頭)現在走了200米,大約花了3分鐘?

  板書:走3分鐘的路約是200米

  (閉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長),下面的小志愿者們走的路就更長了,我們一邊看,一邊認真數一數:他們一共走了幾個100米?

  (錄象快放部分學生走10個100米的鏡頭)

  (2)同學們想一想:把這10個100米連起來,該有多長啊!把答案寫在紙上好嗎?

  板書:1千米 1000米 這兩種寫法都對嗎?為什么?它們表示的長度雖然是一樣的,可也有不同點,你發現了嗎?

  1千米=1000米,讀來不易區分,你能巧用停頓,把它們區分開嗎?

  (生讀)

  (3)小結: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

  3、感知、體會1千米

  (1)咱們學校的跑道一圈長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學校的跑道一圈長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腦子里猜測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從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讓我們跟著攝像機鏡頭到校門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長?(播放錄象)

  請學生閉眼在腦海里把這段路走一遍。

  (4)估計:看了錄象,你知道從哪里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呀?你們怎么估計1千米的距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組里說一說。(組內討論)

  板書:人走15分鐘的路約是1千米

  人走20xx步的路約是1千米

  汽車行駛1分鐘的路大約是1千米

  (5)建議學生課后用這些方法驗證剛才的猜測想象。

  (6)引導:那我們班哪個同學的家到學校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7)曹老師家離學校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曹老師,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簡述理由?

  (8)森林公園

  看了畫面,你知道哪些信息?26千米遠嗎?你會怎么去森林公園?

  (9)小結:學到這兒,大家肯定對千米產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談談你的收獲嗎?

  三、鞏固新知,實際應用:

  (1)你們的收獲可真多,我來考考你:

  4千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6000米=( )米

  (2)小朋友們看過國慶50周年的閱兵式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完成填單位)

  (3)咱們中國的鐵路也很發達,估計鐵路的長度:(想想做做6)

  (663 1157) (組內交流估計方法與結果)

  (4)三( )班千米錄

  四、總結全課: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長度單位間的關系了。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10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在觀察、討論、操作的活動中,經歷認識簡單圖形旋轉的過程。

  2、了解順時針、逆時針的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3、在探索圖形旋轉并用語言描述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了解順時針、逆時針的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課前修改:

  教學過程:

  一、旋轉方向

  1、觀察噴灑的情境圖,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旋轉現象,是怎樣旋轉的。教師結合鐘表上表針的轉動介紹順時針、逆時針轉動。

  2、拿一把轉椅,按不同方向實際轉一轉,讓學生描述旋轉方向。

  二、旋轉90°

  1、教師簡筆畫分步演示噴頭順時針旋轉90°的畫面,讓學生認識并描述旋轉了多少度。

  2、再次旋轉轉椅,分別從順時針、逆時針方向旋轉90°,讓學生用語言描述轉椅是沿怎樣的方向旋轉的,旋轉了多少度。

  說一說

  1、觀察書中的兩組圖形,了解書中有什么。教師提出“說一說”的.問題,給學生獨立思考的、判斷的時間。

  2、交流,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判斷的,給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

  三、圖形旋轉

  1、提出畫圖的要求,并提示畫圖時要先確定旋轉方向,再考慮旋轉90°后的位置。

  2、展示畫出的圖形,交流畫的方法。教師介紹先確定兩條直角邊旋轉后的位置,最后連另一條邊的方法。

  3、讓學生看書中畫的三角形旋轉90°后的圖形。

  練一練

  1、弄清題目要求后,再判斷。

  2、學生在書中獨立完成,教師輔導后進。

  3、先引導學生了解圖的特點,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圖案。

  教后反思: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能判斷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數;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數平移。

  2.通過具體的學習和探索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提問:同學們每天都要上學,能說一說平時你是怎樣來上學的嗎。

  小結:步行、騎車、坐汽車時人和車的移動都是一種運動,誰知道生活中還有什么物體也在運動。

  二、感受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

  1.引出課題。

  談話: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幾段錄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它們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運動的樣子相同嗎。

  請你們邊看邊用手勢表示出它們的運動方式。

  課件播放:電動門、電梯、汽車、電扇葉片、風車等物體的運動錄像。

  提問:回憶剛才看的這幾段錄像,再想想你們做的手勢,能把它們按運動的方式分分類嗎。

  學生可能將自動門、電梯、汽車的運動分為一類,它們的運動路線都是直的;風扇、風車、指針分為一類,它們都是轉動的。

  如果學生在分類的同時說出平移、旋轉這兩個詞,教師直接給予肯定,并板書:平移、旋轉。

  如果沒有出現平移、旋轉這兩個詞,教師講述:像自動門、電梯、汽車這樣的運動是平移;像風扇、風車、鐘面上的指針這樣的運動是旋轉。

  談話: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平移和旋轉這兩種不同的運動現象。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

  提問:現在誰能說說平移是怎么運動的。

  它有什么特點。

  談話:旋轉是怎么運動的,它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再來看錄像。

  提問:風扇在旋轉的時候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動呢。有沒有不動的地方。

  風車旋轉時哪個地方不動。鐘面呢。

  小結:旋轉都是物體繞一個固定的點轉動。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題目。

  談話: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轉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判斷下面哪些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是平移的在括號里畫,是旋轉的畫○,教師巡視。

  反饋:誰愿意把自己的判斷結果給大家展示一下。

  談話:你們判斷得對不對呢。

  我們讓手中的畫面動起來。

  4.舉例。

  提問:除了這些現象之外,生活中你還看到過哪些平移或旋轉現象。

  三、探究平移方法

  1.探究方法。

  電腦出示:小鳥平移圖。

  談話:誰能到前邊來指一指,小鳥原來在什么位置,現在在什么位置,它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幾格。

  學生可能回答:

  ①向前平移6格。

  ②向左平移3格。

  ③向左平移6格。

  談話:那么到底是平移幾格呢。

  同桌合作,拿出小鳥卡片,在方格圖上移一移,看平移了幾格。

  學生拿出卡片操作,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得出的結果。

  談話:我們用移圖的辦法研究了平移的距離。用這種方法雖然能準確地得到結果,但是比較麻煩,我們可不可以只觀察小鳥圖的一部分,例如一條線或一個點來研究呢。

  請同桌討論。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并板書:移線、移點。

  談話:這個點在平移前是鳥嘴的點,那么它會平移到哪兒呢。平移后它還是鳥嘴的點,像這樣的兩個點,我們稱它們為小鳥圖平移前后的一組對應點。

  數一數這組對應點中間有幾格。你還能找出一組對應點并數出中間有幾格嗎。

  再找一組試試看。

  提問:你有什么發現。

  談話:看來,圖形平移前后相對應的點的距離相等,這是圖形平移的又一個特點。

  談話:同學們通過不同的方法驗證了平移6格,那么判斷錯誤的同學能說出錯誤的原因嗎。

  3.練習。

  談話:請拿出發給你們的第2頁紙,看一看,小房圖、金魚圖和火箭圖分別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

  談話:觀察這三組圖形,在平移前與平移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小結:物體或圖形在平移后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大小和形狀以及圖形自身的方向都沒有變。

  四、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1.探索畫平移后圖形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5頁試一試第1題。

  談話:方格紙上有一個三角形,要畫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圖形,你們打算怎樣畫。先和小組內的同學討論,再試著在第3頁的紙上畫一畫。

  提問:誰愿意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法。

  學生中可能出現的畫法有:①先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都向右平移6格,再將三個點連線。②先把一個點向右平移6格,再根據三個點的位置畫出另外兩個點,最后連線。③先把一條線段向右平移6格,再按這條線段的位置畫出圖形。

  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各種不同的畫法。

  2.練習。

  談話:同學們的方法都很好,可以用你喜歡的方法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圖形嗎。

  談話:怎樣判斷平移得對不對呢。

  學生展示完成的圖,注意糾正錯誤的畫法。

  五、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六、課堂練習

  想想做做第

  4、5題。

  評析

  本節課主要有兩個教學內容,一是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二是平面圖形在方格紙上的平移。

  這一內容怎樣教。教到什么程度。

  本課教學設計對這一問題做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教學物體的平移和旋轉,教者并不是只限于引導學生對運動現象進行觀察,而是在觀察的同時用手勢比畫運動狀態,體會運動方式的變化,繼而再思考同類運動方式的共同特征先發現平移是物體沿直線移動,再組織觀察電風扇、風車等轉動時有沒有不動的地方,發現旋轉是物體繞定點轉動。

  這樣,經歷圖像感知動作把握言語表述的過程,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認識就有了較深入的思考。有了這種思考,對于兩種運動方式的判斷就會建立在更加自覺的基礎上。

  教學平面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格數,先讓學生觀察靜態畫面,出現不同的看法,形成認知沖突;再讓學生用實物圖形操作,然后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從而使學生在認識上達成一致。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引導學生研究圖形中的線段和點平移的格數,發現圖形平移多少格,平移前后圖形中的對應線段或對應點也都相距相同的格數。

  這一認識不僅使學生對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距離的判斷實現了面線點的簡化,而且為在方格紙上按要求畫出平移后的圖形提供了依據及方法的指導。這樣,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出發,逐步引導學生初步形成對圖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認識,是一種既必要,又可行的教學處理。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12

  設計說明

  基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這一新課標理念,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在具體情境中觀察、發現。

  教學伊始,創設情境,讓學生“觸景生思”,迅速感受到情境中存在的數學問題。再結合教材提供的素材,用課件生動再現幾個蘊涵數學知識的生活現象,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快速得到激活,在思考、討論中較快地發現“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2.在動手操作中思考、質疑。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去發現、去思考、去質疑,促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數學活動,使學生在積累對圓柱、圓錐特征認識的.同時,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也得到培養。

  3.在合作學習中內化、建構知識。

  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去學習新知,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豐富自己對新知的認識,完成對圓柱、圓錐知識的建構,進而培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圓柱和圓錐模型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圓柱、圓錐形實物 長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及半圓形紙片 膠水 小棒 直尺 平板

  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觀察、發現。

  將自行車后輪架支起,在后輪車條上系上彩帶。轉動后車輪,觀察并思考彩帶隨著車輪轉動后形成的圖形是什么。(課件出示情境圖)

  學生根據發現的現象(彩帶隨著車輪的轉動形成了圓)說明自己的想法,并體驗“點動成線”。

  2.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就結合“面的旋轉”的知識來認識圓柱、圓錐。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自行車后輪車條上系上的彩帶,并想象彩帶隨著車輪轉動后形成的圖形是什么,讓學生初步體驗“點動成線”這一現象,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起到新舊知識銜接的作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2頁上面的3幅情境圖。

  師:仔細觀察風箏的運動、雨刷掃過車窗、旋轉門轉動的現象,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討論并匯報發現。

  發現一 蜈蚣形的風箏在天空運動的過程中,很多小節在天空中連成了一條線。

  發現二 雨刷掃過車窗,雨刷在左右擺動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扇形。

  發現三 長方形旋轉門在轉動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圓柱。

  教師小結:通過這三幅圖可以知道“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設計意圖: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聯系。

  2.做游戲。

  (1)以小組為單位,把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及半圓形紙片用膠水粘在小棒上,做成一面面小旗。

  (2)用做好的小旗做“旋轉游戲”,認真觀察小旗旋轉后形成的圖形,可以動手畫一畫。

  (3)學生匯報,明確小旗旋轉后所形成的圖形。

  3.認識圓柱與圓錐。

  師:以前我們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都是由平面圍成的立體圖形,今天我們學習的圓柱、圓錐也是立體圖形,只是與長方體、正方體不同,圍成的圖形上有曲面。拿出我們的學具一起探索吧!

  (1)看: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介紹一下圓柱與圓錐。(圓柱由兩個圓面和一個曲面組成;圓錐由一個圓面和一個曲面組成)

  (2)滾:學生拿出圓柱和圓錐形學具在桌面上滾一滾,說說自己的發現。

  (3)剪:試著將圓柱和圓錐剪開,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們動手操作發現:圓柱剪開后得到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圓;圓錐剪開后得到一個扇形和一個圓。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快速旋轉小旗的活動,結合想象空間,體會圓柱和圓錐的形成過程,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13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在由“關注知識結果”轉向“關注學生活動”,由“給出知識”轉向“引進活動”。讓學生在人人參與的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在活動中學會質疑,體現了建構數學思想的全過程,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真正的發展。在新課的設計中,主要通過轉一轉、擺一擺、畫一畫等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總結平角和周角的概念,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概括出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設計在新知的探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引導學生發現并獲取知識。在活動設計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通過擺一擺、說一說、畫一畫等活動進一步體會角的'特征。這些環節都是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大膽表現,積極探究。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享受到自主探究的樂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三角尺、活動角、小棒、硬紙條、圖釘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美麗的事物,而且其中有不少還和數學有關。今天,老師就請大家一起欣賞老師設計的人物圖案,這些圖案是由許多數學密碼組成的,這些數學密碼都是我們學過的圖形,你能看出來嗎?

  (學生指出這些圖案主要是由角組成的)

  師:剛才我們從圖案中發現了角,但是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事物每時每刻都在運動變化(出示時鐘模型),在時針和分針不停地旋轉過程中,它們也組成了不同的角,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和研究旋轉變化中的角。(板書課題:旋轉與角)

  ⊙獲取新知

  1.感知旋轉成角的過程。

  (1)指導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紙條和圖釘,照著書上的樣子,自己動手做一個活動角。

  (2)引導學生借助自己做好的活動角,說一說角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3)組織學生旋轉這個活動角,并說一說自己發現了什么。

  (學生操作,教師指導,讓學生體驗角的大小在變化,發現開口越大,角就越大)

  2.轉一轉,回顧銳角、直角和鈍角。

  指名將操作過程展示給大家看,并說一說在旋轉過程中形成的角的名稱。

  (學生展示角的變化過程:銳角→直角→鈍角,鈍角→直角→銳角)

  3.認識平角。

  (1)在操作中發現問題。

  教師旋轉活動角的兩條邊,使其在一條直線上時,提出質疑:當旋轉的兩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時還是角嗎?想一想,將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看能不能說服其他人。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學生匯報自己的想法。

  預設

  生1:不是角,因為角的兩條邊都在同一條直線上了,沒有角度了。

  生2:是角,因為這個圖形也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射線組成的,符合角的基本特征。

  (3)命名。

  師:旋轉到此狀態時,所形成的圖形也是角。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個角,你覺得這個角叫什么名字合適?

  (學生自由為“平角”命名)

  (4)擺一擺,感知平角與直角之間的關系。

  ①學生動手操作,并展示擺好的角。

  ②明確平角與直角之間的關系。

  (1個平角=2個直角)

  (5)試一試,畫出平角。

  ①教師板演畫平角,從角的一條邊畫一條半圓形的弧線,畫到角的另一條邊,并標出旋轉的方向。

  ②學生試著畫平角。

  (學生練習畫平角,教師巡視,注意觀察學生的畫法)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14

 教學目標:

  進一步利用平移、旋轉的知識把七巧板各圖形拼成魚圖。

  教學過程:

  一、 獨學:請觀察下圖,同位說一說第2個三角形是由第1個三角怎樣演變來的?

  再說一說第1個三角形是由第2個三角怎樣演變來的?

  二、對學、群學

  1. 七巧板經過平移或旋轉后得到了魚圖,請在魚圖中畫出相應的每塊板的輪廓線,標出序號同時說明每塊板是怎樣平移或旋轉的。

  2.我有多種方法得到的`

  三、群學:(鞏固提升)左圖是被打亂的4張圖片,怎樣才能還原成右圖?

  四、檢測:P88第1、3題。 文章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15

  設計說明

  1.為學生提供豐富而典型的學習資源。

  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抽象的幾何概念時,需要借助直觀形象的支持。因此本教學設計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過觀察與操作、生生交流和師生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學習的資源,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2.注重操作活動與數學思考相結合。

  鑒于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要使學生認識、理解圖形的運動這樣抽象的概念,必須結合現實生活的實例幫助學生認識、理解軸對稱圖形以及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同時要注重操作與思考相結合。為了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經驗,本設計讓學生在玩一玩、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的活動中理解軸對稱圖形,認識圖形的平移及旋轉現象;在學一學中感受其特征;在說一說中列舉生活中的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在做一做中不斷深化體驗。同時通過有效地提問做引導,便于在操作活動中落實教學目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長方形的紙 剪刀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引入: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只要你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就能從中發現許多的知識。(課件出示教材28頁主題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能從圖中發現哪些有趣的現象? (學生觀察,自由回答)

  2.過渡:是啊,在游樂場里,空中飛舞著的蜻蜓風箏和蝴蝶風箏多漂亮呀!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它們的左右兩邊是完全相同的,這里面就蘊涵著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數學王國,去探索有趣的數學知識吧!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游樂場情境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觀察并說一說有效地打開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盡快地進入到學習狀態。

  ⊙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認真觀察,體驗對稱。

  1.觀察圖形,發現特點,認識對稱現象。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樹葉、蝴蝶、城門圖片。引導學生從形狀、花紋、大小等方面進行觀察。邊觀察邊思考: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

  (2)組織學生交流匯報自己的發現。

  預設

  生1:樹葉以中間葉脈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2:蝴蝶以中間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3:城門圖片以中間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3)根據同學們的匯報,組織學生討論:這些圖形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這些圖形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說如果沿圖形中間所在的直線對折,折痕左右兩邊能夠完全重合。

  (4)理解“對稱”的含義。

  像圖中的樹葉、蝴蝶、城門這樣,沿某一條直線對折后,左右兩邊能夠完全重合,具有這種特征的物體或圖形,就是對稱的。

  2.列舉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1)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還有很多,誰能舉例說說?

  (2)欣賞對稱圖形。(課件出示:五角星、京劇臉譜、蜻蜓、雪花、剪紙等等)

  (二)動手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例1,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長方形紙,運用對稱的知識,跟老師一起剪一件衣服。(同步完成課堂活動卡)

  (1)折一折:把這張長方形紙對折。

  (2)畫一畫:在對折后的紙上畫線。

  (3)剪一剪:沿著剛才畫的線剪一剪,剪后展開,會得到一件上衣的圖形。

  2.剪其他圖形。

  (1)選擇松樹、桃心、葫蘆三種圖形中的一種,自己動手剪一剪。

  (2)學生操作,集體評價。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05-23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熱)05-27

數學旋轉教案03-31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精選10篇)08-29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精選15篇]05-31

(薦)小學數學《旋轉》教案15篇05-26

(精)小學數學《旋轉》教案15篇05-27

數學旋轉教案15篇03-31

小學數學《旋轉》教案錦集[15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