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數學教案9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設計說明
在數學課上,我們經常利用等量關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是單把這項知識拿出來理解,學生就會有些茫然無措。為了使學生對等量關系有直觀的理解,并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這種關系,在教學設計上注重了兩個方面:
1.關注“情境”在教學中的作用。
本節(jié)課通過兒童喜聞樂見的蹺蹺板導入,創(chuàng)設了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借助課件直觀演示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狀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從生活情境中感知等式,嘗試用數學知識來描述情境。在不斷尋找和交流中,讓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找到等量關系。
2.充分發(fā)揮“自主探究”的學習精神。
本節(jié)課,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討論、比較、合作交流等活動找到等量關系,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自主探究,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如在表示妹妹的身高與姚明、笑笑身高的關系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交流,找到各種等量關系。本節(jié)課給學生提供了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引入。
(1)根據生活經驗想象老師和學生玩蹺蹺板的情境,蹺蹺板會怎樣?
(2)想辦法讓蹺蹺板平衡。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和老師玩蹺蹺板的情境,并想辦法讓蹺蹺板平衡,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做好鋪墊。
2.觀察主題圖。
(課件逐一出示動物玩蹺蹺板的情境圖)
(1)觀察圖上信息,想辦法讓蹺蹺板平衡。
(2)用語言描述當蹺蹺板平衡時誰和誰的'質量是相等的。
(3)全班交流,發(fā)現1只鵝的質量相當于2只鴨子和1只雞的質量。
3.揭示課題。
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知道了“1只鵝的質量相當于2只鴨子和1只雞的質量”,這就是等量關系。(板書:等量關系)
設計意圖:蹺蹺板是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同時又是體現等量關系的生活原型,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又能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等量關系。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根據數據分析數量關系,探索表示等量關系的方法。
課件出示教材64頁第二幅情境圖。
(1)提問:從圖中你發(fā)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看圖,收集并交流發(fā)現的數學信息。
(2)根據這些信息,請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與姚明、笑笑身高的關系。
提示:可以用畫圖或文字的形式表示這些等量關系。
師:哪兩個人的身高有關系?
(同桌交流,全班匯報)
生1:畫圖表示如下:
生2:我用式子表示,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2.組織學生討論:有的同學找出了這樣的等量關系,你能看懂嗎?
①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②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③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91頁主題圖、92頁例2、 “做一做”, “你知道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是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考點分析:
能根據具體情況應用三角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新知講授——鞏固總結——練習提高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三角形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我們學校有一批小朋友要加入少先隊了,學校為他們做了一批紅領巾,要我們幫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幫學校解決這個問題?(屏幕出示紅領巾圖)
師:同學們,紅領巾是什么形狀的?
生:三角形的
師:你們會算三角形的`面積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探索這個問題。
板書:三角形的面積
二、新知探究
1、課件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計算?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得到的?
生說推導過程
師:在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時,我門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來研究的,那三角形的面積你打算怎么研究呢?
生1:我想把它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生2:我想看看三角形能不能轉化成長方形或平行和四邊形。
2、動手實驗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學具: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一個長方型,一個平行四邊形,你們可以利用這些圖形進行操作研究,看哪一組能用多種方法發(fā)現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生小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成果,推導公式
師:同學們經過猜想,驗證,已經推導出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請展示給大家看。
生展示
匯報一: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匯報二: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匯報三: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除此之外,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還可以拼成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2
=長×寬÷2
=底×高÷2
4、例題講解
紅領巾底是100cm,高33 c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鞏固提升
1、 一種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 厘米。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單位:厘米)
2、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口算出它們的面積。 ( 單位:厘米)
3、上圖是一個平行四邊形,看圖填空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三角形ABC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
4 、思考題 你能在圖中再畫出與涂顏色的三角形的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嗎?
四、 總結結課
1、學生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小組說--組內總結--組間交流)
2、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探索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 底×高
三角形的面積 = 長方形的面積÷2
= 長×寬÷2
=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
= 底×高÷2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教材說明;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人教版]第十一冊《圓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并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3、能正確熟練地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的操作步驟。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自主發(fā)現、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1)學生活動(邊玩邊觀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線系小球旋轉玩具表演。
[教師要求學生將觀察到的形狀告訴大家,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圓形。這里,教師采用學生感興趣的玩具表演活動,既直觀形象,又易于發(fā)現,進而抽象出“圓”。學生從“玩”入手,不知不覺進入學習狀態(tài)。學習興趣濃厚,樂于參與,利于學習。]
(2)師生對話(學生可相互討論后回答)。
教師:日常生活中或周圍的物體上哪里有圓?
學生:在鐘面、圓桌、人民幣硬幣上……都有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體會一下有什么感覺?
學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覺:……閉封的、彎曲的。
教師(多媒體演示:圓形物體→圓):這(指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以前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線段圍成的直線圖形。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指圓)這種圖形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教師(鼓勵表揚學生):對,這個圖形就是圓,你能說說什么是圓嗎?
學生討論后回答: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這時,教師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在腦子里想圓的形狀,睜開眼睛再看一看,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記住它。)
教師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并請學生回答:你還想認識圓的'什么?學生說:還想認識圓的圓心、直徑、半徑……
[這里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互動,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幫助學生正確建立“圓”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圓心
① 徒手畫圓。
教師請兩個學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畫圓,然后請同學們評一評(3個人)誰畫的圓好呢?……師生認為用工具畫圓才能畫得好。[師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評說、其樂融融。]
②用工具畫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工具畫圓。學生畫圓:a.用圓規(guī)畫圓;b.用圓形物體畫圓。[畫圓方法任學生自選,既體現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體現尊重學生(個性)、教學民主。]
③找圓心。
學生動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議一議、找一找……自我探索發(fā)現圓的“圓心”。[教師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發(fā)現新知,培養(yǎng)探究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圓心用字母“O”表示。(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點出圓心,標出字母。)
④游戲趣味題。
在操場上,體育老師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圓,給同學們做游戲。老師說,不管你站在什么位置,都會派上用場。你喜歡站在什么位置呢?請你點出來。
[教師請學生邊點邊說明這點與圓的位置關系,同時給予評說。如學生點到“圓心”,師評說:“你很有雄心,喜歡別人圍著你轉,將來必成大器。”如學生點到“圓內”,師評說:“你比較守規(guī)矩,喜歡在一定的范圍內活動,將來不容易犯錯誤。”如學生點到“圓上”,師評說:“你做事很有規(guī)律,能夠遵循原則,同時與‘上司’相處喜歡保持一定距離。”如學生點到“圓外”,師評說:“你很了不起,思維活躍,思路開闊,做事不愿受條條框框的束縛,喜歡創(chuàng)新,有開拓精神,將來定會大有作為。”……這樣教學,生動有趣,其樂無窮,激勵性強,學生樂學,學得輕松愉快、積極主動。學生對圓、圓心、圓內、圓上、圓外等基本概念能夠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圓的直徑、半徑及其關系。
教師:你還想知道什么?
學生:還想知道圓的直徑、半徑,直徑與半徑之間有什么關系?……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本游戲活動以摸球作為載體。通過此數學游戲,目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實驗、猜想與驗證的過程。
教學過程:
1、師向學生交代清楚活動的操作順序:兩人一組,然后記錄顏色,再放回。記錄摸出的紅球、白球次數可用畫“正”字的方法。
2、組織活動:
(師給每組口袋內準備的白球與紅球數的比例應相同。)
學生兩人一組,一人摸球,一人記錄。
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進行巡視,以糾正學生可能出現的不當操作。
3、匯報交流并猜想:
每組學生操作完畢后,組織全班進行匯報交流。并將匯報結果記錄在黑板上,以便學生進行猜想。也要請他們說說猜想的根據。
4、驗證猜想:
請學生打開各小組的.口袋,驗證猜想的結果與實際結果是否相符。
5、小組討論:
投影出示討論的題目包括表格。然后出示問題。
注意:學生在具體討論時,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猜想與推選的方法,對此,要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由,特別要指導學生應考慮比賽外的各種因素。
6、課堂練習:
89頁第3題。
提示學生:由于任選的隨機性,故可能出現特例。對此,在解答時,不要求學生作統(tǒng)一的回答。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小)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和驗算。
2、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驗算。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小)
1、引導學生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解決問題。
2、師出示問題:“華夏小學同學捐出576本故事書,送給6所希望小學,平均每所小學分到多少本?”
3、列出算式:576÷6
4、探討估算方法
(1)學生獨立估算商是多少?
(2)組內討論估計的過程。
5、探究豎式計算方法。
(1)學生列出豎式。
(2)提出問題:被除數百位上的.“5”比除數“6”小怎么辦?
(3)交流反饋
(4)教師小結:被除數的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小,就要看前兩位。
(5)學生獨立計算后,引導學生理解商“9”要寫在十位上的算理。
二、學習驗算方法。
1、教師提出探索性問題。
要檢驗商是否正確該用什么方法驗算?
2、學生獨立思考
3、同伴交流
4、全班匯報,教師歸納小結:要檢查除法算得對不對,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的方法來驗算。
5、嘗試解決問題
問題(1)如果把這些書送給4所希望小學,平均每所小學分多少本?
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獨立計算后集體討論計算方法。
問題(2)王老師有100元,最多可以買幾盒拼圖,還剩多少元?
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你遇到了什么問題?
小組代表匯報,集體解決問題。
6、質疑: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鞏固練習
1、出示教科書P62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用比較分析法做。
(3)集體訂正。
2、摘蘋果游戲
(1)出示試題,貼上蘋果。
846÷6156÷4364÷7432÷6389÷9872÷4
(2)摘下商是兩位數的算式上的蘋果
(3)算一算,集體練習,指名部分學生板演。
四、應用
1、出示教科書P62第4題,按如下過程進行思考。
(1)說出題中的數學信息。
(2)找出題中的數學問題。
(3)找出問題解決的方法。
(4)獨立完成
2、出示教科書P62頁第五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P9-P10;練習一5、6、7、8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短。
2、通過學生操作學會比較物體長短的一般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操作、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具、學具準備:
毛線11組,紙條11組;長度不同的鉛筆2支;長度不同的尺子2把,學生文具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
請同學們把準備好的鉛筆和尺子擺在桌面上,同桌兩個一起看一看這些物體,你發(fā)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有長、有短)(板書:長短)
2、比較長短:
(1)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你通過什么方法?4人小組討論。(指
名發(fā)言)
(2)總結方法:一般要把比的幾個物體的'一端對齊。
(3)誰能用剛才說的方法來比較這兩張紙條的長短?(貼在黑板上,板書:長、短)
(4)誰能比較兩條毛線的長短?(指名學生上臺演示)
(5)自由練習:現在,我們來做個比較長短的活動,同桌2個人,想比什么就比什么,可以比比你們的學具、胳膊、手等等。
(6)抽樣演示
(7)練習5、6
3、比較高矮:
(1)我們比較鉛筆的長度,可以說這支鉛筆長些、那只鉛筆短些;如果我們比較兩名同學的身高,應該怎么說?(引導學生說出“高矮”)(板書:高矮)
(2)(請兩位身高相差較大的同學站起來)誰比較高?誰比較矮?
(3)(請兩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學站起來)能不能一眼看出來,誰比較高,誰比較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較出他們兩個誰比較高?(小組討論)
(4)小組匯報
(5)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排隊的游戲,四人小組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排隊。
(6)練習一7、8、
4、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比較長短、比較高矮的方法。其實除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方法之外,還有很多種方法,我希望同學們多動動腦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初步理解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的基礎上認識幾分之幾。
2、發(fā)展動手操作、與人合作交流以及表達能力。
3、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積極參與具體的數學活動,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1、情景導入:小朋友,動物王國有許多小動物,看,來了4只小猴子,他們蹦蹦跳跳,玩的可開心了。正當他們玩得滿頭大汗的時候,媽媽給他們送來了一些水果。猜一猜,猴媽媽可能為他們帶來什么水果?(出示課件)
2復習討論:猴媽媽肯定會把這些桃子怎么分?為什么?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呢?
3、課件演示:剛才我們通過復習,知道猴媽媽把一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四分之一。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題。
(1)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猴媽媽看見小朋友們表現這么精彩,非常高興,他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戰(zhàn)?聽,,猴媽媽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并伴隨課件:我想把這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那3只小猴共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2)自主探究,小組交流。
談話:請同學們仔細想一想,有困難的可借助手中的圓片代替桃子擺一擺,分一分,3只猴共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3)大組交流。
問:誰來說一說,3只小猴共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4)課件演示分得四分之三的過程。
2、教學想一想。
(1)出示情境圖:
談話:看見猴兒們和小朋友們相處得這么火熱,兔兒們也蹦蹦跳跳地趕來了,兔媽媽說:小朋友們,聽說你們個個非常聰明,我也想考考大家,你們愿不愿意接受我的挑戰(zhàn)。
課件出示:把10個蘿卜平均分給5只小兔,3只兔共分得這些蘿卜的幾分之幾?
(2)請同桌互相討論一下,如還有困難,還可借助圓片擺一擺、分一分。
(3)學生交流匯報。
兩種意見:一種是分得這些蘿卜的五分之三,另一種是分得這些蘿卜的十分之六。
(4)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3小結:把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其中的幾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板書課題:幾分之幾)
三、組織練習
1、做想想做做1。
(1)讓學生仔細觀察,思考把幾個看成一份,在圖上分一分。
(2)填寫分數,并指名說出結果。
2、做想想做做2。
(1)引導學生看清每幅圖平均分成幾份,涂色部分占這樣的幾份。
(2)各自填寫分數。
3、做想想做做3。
學生獨立涂色,然后與同桌交流。
4、做想想做做4
(1)同桌互相擺一擺。
(2)交流:你是怎樣擺的?
(3)你還能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幾?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8—60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
2、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認識圖形的學習方法,增強空間觀念,提升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操作、比較,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
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fā)現長方形及正方形的特征,認識它們的聯系與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觀察情境,揭示課題
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在我們的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到處都能見到。(出示教室場景圖)你能很快找出圖中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嗎?
學生交流時,課件相應地顯示學生說到的正方形和長方形。
之后,完整地顯示圖中能看到的正方形和長方形。
揭示課題:這些圖形都是正方形或長方形。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再現由具體實物抽象出正方形或長方形的過程,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中的平面圖形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二、由表及里,自主探究
1、長方形和正方形邊、角的數量。
談話:(指課件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看起來給你怎樣的感覺?
引導:這種感覺實際上是由它們的基本特征決定的.。要研究一個圖形的基本特征,一般可以從組成這個圖形的邊和角來考慮。每個人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紙,說一說它們是幾邊形?有幾個角?
【設計意圖】教師的設問頗具啟發(fā)性,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觀感受,意在激活學生經驗層面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感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由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首先表現在邊和角的數量上,因此,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的多邊形的認識,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地開始探究。
2、猜想長方形和正方形邊、角的特點。
提問: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和四個角。仔細觀察手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猜一猜,它們的邊和角各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這里,學生猜想的基礎是觀察。猜想的結果其實并不重要,激發(fā)學生觀察的內在需要顯得更有必要。
3、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征。
引導:剛才你們認為長方形上下兩邊相等,左右兩邊也相等,能用什么方法來證明呢?
指名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談話:老師在學具袋里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試著用剛才說的這些方去驗證你們猜想。
小組活動后匯報,估計學生可能采用以下方法:
(1)用直尺測量。
演示:指定學生在實物投影上演示測量的過程,并告訴大家測量的結果。
提問:通過測量,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強調:通過測量,這個小組發(fā)現這個長方形的上下兩邊相等,左右兩邊相等。
(2)用折的方法。
演示:學生上來在實物投影上演示“折”的過程。
提問:折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將上下兩條邊對著折,左右兩條邊對著折)通過折,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如果學生還有其他的方法,也鼓勵他們進行展示和交流。
引導:剛才我們驗證了兩個長方形,發(fā)現──長方形的上下兩邊相等,左右兩邊也相等。其他小組也發(fā)現這個結論了嗎?有沒有哪一個小組的同學發(fā)現長方形上下兩邊或者左右兩邊不相等的情況?
小結:如果僅僅研究一兩個長方形,可能還不能下結論。我們全班研究了十幾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都發(fā)現長方形的上下兩邊相等,左右兩邊也相等。(板書)
介紹:(邊說邊指)長方形上下兩條邊的方向是對著的,這兩條邊可以說成是“對邊”,左右兩條邊也是對著的,這兩條邊可以怎樣說?這樣,我們就可以將剛才得到的結論改為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一) 數與代數
1、 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數一數”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fā)現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 第二單元“乘法口訣(一)”,第七單元“乘法口訣(二)”。在這兩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經歷2——5和6——9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3、 第四單元“分一分與乘法”,第五單元“除法”。學生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fā)現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與除法的互逆關系。
4、 第六單元“時、分、秒”。學生通過時、分、秒的學習,初步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情景中,認識時、分、秒,初步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進率,能夠準確的讀出鐘面上的時間,并能說出經過的'時間。
(二) 空間與圖形
1、第三單元“觀察物體”。在這個單元學習中,學生將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物體可能是不一樣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通過觀察活動,初步發(fā)展空間概念。
2、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從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 統(tǒng)計與概率:第九單元“統(tǒng)計與猜測”。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體驗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根據圖表中的一些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統(tǒng)計意識。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確定現象,體驗有些事件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四) 實踐活動:本冊教材安排了三個大的實踐活動——“節(jié)日活動”“地球旅行”“人類的好朋友”,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其他具體內容的學習中,安排了“小調查”活動和貼進生活多樣化的應用性問題,旨在對某一知識進行實際應用。
二、教學重點
1、 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 情景中發(fā)現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 學生經歷2——5和6——9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3、 學生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fā)現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與除法的互逆關系。
三、教學難點:理解乘除法的意義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措施:
1、 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愿望。
2、 創(chuàng)造情境。
3、 鼓勵算法多樣化。
五、課時安排:
1、數一數與乘法 --------------------- 5課時
2、乘法口訣(一)--------------------- 10課時
3、觀察物體--------------------------- 4課時
4、分一分與除法 ------------------------ 13課時
5、方向與位置 ----------------------- 4課時
6、乘法口訣(二) ------------------- 7課時
7、除法 ---------------------------- 8課時
教學進度表
20xx—20xx學年度上學期(二年級)
周
次 起 止
月 日 計 劃 進 度 課時數 備
注
單元(課) 節(jié) 教學內容
1 9、1~ 5 第一單元 1-4 數一數與乘法 4
2 8 ~ 12 一、二單元 5、1-3 乘法口訣 4
3 15 ~ 19 第二單元 4-7 乘法口訣 4
4 22 ~ 26 二、三單元 8-10-1 口訣、觀察物體 4
5 29~10、3 三、四單元 2-4-1 觀察物體、除法 4
6 6 ~ 10 第四單元 2-5 分一分與除法 4
7 13 ~ 17 第四單元 6-9 分一分與除法 4
8 20 ~ 24 第四單元 10-13 分一分與除法 4
9 27 ~ 31 第五單元 1-4 方向與位置 4
10 11、3~7 第六單元 1-4 時、分、秒 4
11 10 ~ 14 六、七單元 5-1-3 乘法口訣(二) 4
12 17 ~ 21 第七單元 4-7 乘法口訣(二) 4
13 24 ~ 28 第八單元 1-4 除法 4
14 12、1~5 第八單元 5-8 除法 4
15 8 ~ 12 第九單元 1-4 統(tǒng)計與猜測 4
16 15 ~ 19 總復習 4
17 22 ~ 26 復習 4
18 29~1、2 復習 4
19 5 ~ 9 復習 4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