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精品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類推、歸納、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一個數乘以分數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教學準備:
根據例題制作的'掛圖、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教學例2(課件出示情景圖)
(1)師: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該怎樣計算?說說你的想法。
預設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個12L的和是多少。
預設2:還可以說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預設3:單位量×數量=總量,所以12×3=36(L)。
(2)師:我們再來看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思考,自主列式。)
(3)出示第2小題
(4)師: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你還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并解決嗎?(學生練習,交流。)
歸納小結:在這里,我們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的關系式可以得出:一個數乘幾分之幾表示的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節課的教學除了有之前所學分數的意義作為基礎之外,學生還在前一課時明確了整數乘分數可以用來表示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課中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學習、嘗試,教師只要起到一定的點撥作用就可以了。】
2、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例2“做一做”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p4~P5例5~例6、P5“試一試”、“練一練”P6~P7練習一第6~8題
教學目標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等式的性質
1.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等式的性質,誰還記得?
2.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除以一個數時0除外),所得結果還會是等式嗎?
3.生自由猜想,指名說說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們就通過學習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
二、教學例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P4例5圖,并看圖填空。
2.集體核對
3.通過這些圖和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__=202__=20×2
3__3__÷3=60÷3
4.接下來,請大家在練習本上任意寫一個等式。請你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計算并觀察一下,還是等式嗎?再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數,還是等式嗎?能同時除以0嗎?
5.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又有什么發現?
6.引導學生初步總結等式的性質(關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嗎?
7.等式性質二: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8.P5“試一試”
⑴指名讀題
⑵你是根據什么來填寫的?
三、教學例
1.出示P5例6教學掛圖。
指名讀題,同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例6圖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根據題意怎樣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書:40__=960
4.在計算時,方程兩邊都要除以幾?為什么?
5.計算出__=24后,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個數是否正確?請大家口算檢驗一下。最后將例6填寫完整。
6.小結:在剛才計算例6的過程中,我們將方程的兩邊都同時除以40,這是為什么?為什么將等式兩邊都同時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練一練
解方程:__÷0.2=0.8
師巡視并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練習后指名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方程的?為什么可以這樣做?
四、鞏固練習
1.要使下面每個方程的左邊只剩下__,方程兩邊應同時乘或除以幾?
0.6__=7.2方程兩邊應同時
__÷1.5=0.6方程兩邊應同時
2.化簡下列各式
8__÷850+__-40
__÷9×9__-1.4+1
3.P6第7題
教師引導學生列方程
4.p7第8題解方程帶“★”寫出檢驗過程
__+0.7=14★0.9__=2.45★76+__=91
__÷9=90★__-54=18★2.1__=0.84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學到哪些知識?在解方程時,關鍵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業
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
__=202__=20×240__=960
3__3__÷3=60÷3解:40__÷40=960÷40
__=24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檢驗:把__=40代入原方程,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左邊=40×24=960,右邊=960
__=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提倡算法多樣化。
2.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一位數除整十或整百數口算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生狀況:
1.學生已能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一位數除整十或整百數的除法。
2.學生已具有初步的發散思維能力,基本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3.我們的學生來自城市,對于本節課植樹的教學情境,感到比較陌生。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結合我校一年級新生招生的情況,我從學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幾張桌子等實際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后讓學生經歷探索、討論、交流的過程,使其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新學期開始了,我們學校又招收了一年級的新同學。昨天,我了解了一年級新生的招生情況。
二、自主探索計算方法(評析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創設我校一年級新生招生情況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與學習興趣。)
1.從表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提出問題,并探索計算方法。
(1)一年級三個班的班主任老師要為小朋友們排座位,每班各需要多少張桌子?怎么列式?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然后全班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①如果每人需要一張桌子(單人桌),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張桌子,也就是441=44(張),481=48(張),461=46(張)。
②如果每兩人需要一張桌子,一共需要多少張桌子?
學生可能會想到442=22(張)
A.402=20,B.222=44,C.直接想每兩人坐一張桌子,42=2,442=22。桌子的張數就是人數的一半。
20+2=22。
482=24(張)
462=23(張)
(2)各班進行分組活動,該怎么分呢?
①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大多數學生會結合本班的情況分成4人一組。
②出示問題:每4人分成一組,一班、二班、三班各能分成幾個小組?
學生試著解決這一問題,然后交流。特別要關注三班46人怎么分?46人每4人分一組,可以分成11組,還剩2人。
(評析從學生身邊的事及班級實際出發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探索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除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
小學數學教案4
教材分析:
《節日禮物》是觀察物體的第一課時。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具有活動性,過程性和體驗性的特點。學生在觀察物體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經歷觀察物體和5個正方形搭成立體圖形的過程,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一組立體圖形的形狀;能區分拍攝一組照片的先后順序。教材選取了小狗貝貝四次由低到高觀察節日禮物的有趣情境,讓學生在四個畫面上分別標出四次看禮物的順序,鼓勵學生親身體驗,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在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觀察物體的具體活動中,判斷觀察對象畫面所發生的相應變化,并讓學生體會由遠及近位置的變化所引起的觀察范圍的變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涯的重要階段,是承上啟下的年級。是小學數學開始進入系統學習的開始。經過前三年的教學,學生在掌握的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邏輯思維和智能有了一定的發展,學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問題的能力上,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上都有較明顯的提高。
本班的學生接受能力強,能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學習積極性高,興趣大,有強烈的'求知欲、自覺性高。有25%的學生處于中等,學習比較被動,其中有10%的學生自覺性差,不能積極地思考問題。本課需要展開觀察、想像、推理等思維活動才能完成,對學生具有挑戰性。首先讓學生自學觀察,再讓學生進行實際觀察和體驗,豐富他們觀察物體的直接經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物體的范圍變化。
(2)過程與方法:
①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并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
②讓學生經歷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過程,發展學生的運動智能、空間想象智能;
③促進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我,培養其積極的樂學態度;
②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主要以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動為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活動過程中增強對數學價值的認識;
③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
④通過合作交流,養成互助合作的習慣,培養團隊協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由低到高來觀察物體,體會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圍不一樣。
教學難點:通過由遠到近看景物,體會看到的范圍會越來越小。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評,應該是學生這種學習共同體的活動的一種方式,學生互評是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對話,了解我們自己的學習進步、學習狀況,有助于學生克服自己的弱點,了解他人的學習狀況,幫助自己學習上取得進步。
內容設定:
伙伴們評評我: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教學中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互評。通過學生的互評,加強學生間信息的溝通,清楚地了解他人的優缺點,進行自我反思,取長補短、互相促進,使競爭與合作意識同步發展。
教學反思: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快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課始的故事導入、課中新知識學習的情境創設等,把學生領入樂學的氛圍之中。
2、觀察、猜測、交流,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為了使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并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并能根據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范圍變化,教學中先讓學生分組用五個小正方體學具擺自己喜歡的圖形,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狀,接著,創設小狗觀察禮物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猜想(有困難的可用學具模擬體驗)然后,在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小狗從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觀察的位置有什么變化?觀察的對象又有什么變化?接著,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討論、交流等活動,體會并判斷由遠到近觀察同一物體,物體的范圍逐漸縮小。整個過程充滿了觀察、猜想、體驗和交流等活動,讓學生以“做”的方式而不是以“聽和看”的方式介入學習。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能力,而且促進了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3、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發現數學知識的價值。
《標準》中明確提出,在數學課上要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主動探索其應用價值。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我在實際應用、拓展延伸環節中安排了判斷圖片觀察位置的練習,例如:“有兩個偵察員明明和莉莉,他們分別從兩個方向觀察同一間房子,請你分別標出明明、莉莉看到的情形。”和“說出下列房屋、坦克、汽車的平面圖是從什么方位看到的”等。
4、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美,使其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很多人都認為數學知識是枯燥乏味的,其實數學中充滿了美,我們要深入挖掘數學的美,展現數學的魅力。例如:我在拓展練習中安排的“這是兩幅意大利比薩斜塔的照片,你知道為什么第二幅照片中的斜塔不斜呢?”和生活延伸中欣賞一些優美的風景、名勝圖片等,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美,使其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5、還給學生評價的權利,讓學生自主對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過去課堂教學的總結評價歷來是教師的專利,本節課我把評價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自主評價,體現了教學的民主與和諧。
小學數學教案5
設計說明
教學設計始終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遵循運算概念的自主建構規律,讓學生充分體驗運算順序的生成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悅。
1.重視情境的創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生成。
學習新課前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并進行相互交流,對自己或他人的活動過程、結果進行評價反思,從而讓學生正確地選擇計算方法,按照一定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列出分步和綜合算式,這個過程就是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學生在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受運算順序的自然生成。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成功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生成。
2.重視用畫圖策略呈現數量關系的作用。
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題意畫圓片圖、線段圖,使題中的數量關系形象地體現出來,這樣符合從低到高的抽象程度,便于學生清楚題中的數量關系,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發展數學抽象能力,從而為找到解題方法打開方便之門。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
教學過程
⊙復習鋪墊,引入新知
72×25÷40 (502+28)÷5
3.6÷0.9×100560-70+1024
2.5-2.5×0.41.2+8-0.04
1.觀察上面這些題分別屬于我們以前學的什么知識?
(整數和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知識)
2.整數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要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在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括號里的,后算括號外的)
3.說出下面各題的數量關系并列式。
(1)小明的體重是爸爸的。
(2)我們班戴眼鏡的同學占。
(3)我國大約有的城市供水不足。
4.引入:剛才我們復習了整數和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有關分數乘除法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將學習有關分數的知識。[板書:分數混合運算(一)]
設計意圖:通過對整數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復習,引導學生對四則混合運算知識進行回顧,讓學生自然“遷移”過渡到本節課來,打牢學習的基礎,以便順利地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教學中切實地復習學生知識結構中有利于學習新知識的舊知識,以舊引新,可以促進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從而使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
⊙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呈現情境圖,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21頁情境圖。
師:這是六(1)班本學期開展興趣小組活動的情況,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①氣象小組有12人;②攝影小組的`人數是氣象小組的;③航模小組的人數是攝影小組的。
提問:航模小組有多少人?說說你是如何思考的。
2.生獨立完成,解決問題。教師重復問題后,要求學生:
(1)獨立思考,找出單位“1”,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
(2)列出解決問題的算式。
(3)與同桌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并列式計算。
3.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反饋解答情況。
(1)根據問題分析數學信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求航模小組有多少人)
①請同學們找到與求航模小組人數有關的數學信息,把它讀出來。
②將與求攝影小組人數有關的數學信息讀出來。
師:也就是說,要求航模小組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要先求攝影小組的人數)
師:通過讀題我們已經知道了氣象小組有12人。也就是說攝影小組的人數是多少人的幾分之幾呢?(12人)
(2)引導提問。
①攝影小組的人數是氣象小組的,這里表示什么?(表示把氣象小組的人數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
②在這里是把什么作為分的對象?(氣象小組的人數)
③這里的單位“1”是誰?(氣象小組的人數)
(3)用線段圖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
①怎樣畫線段圖來表示這樣的數量關系呢?
②航模小組的人數是攝影小組的,這里的單位“1”是誰?(攝影小組的人數)
③你能畫線段圖來表示這樣的數量關系嗎?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根據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理解方程的意義,滲透符號意識,發展數感。
2.使學生在觀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過程中,經歷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用數學符號建立方程,表示數學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培養學生形成模型思想。
3.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激發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義,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視頻資料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相等”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同學們,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有許多的珍稀動物,你知道有哪些?
預設:熊貓、白鰭豚、東北虎??
課件出示:(金絲猴、短尾猴、白鰭豚、東北虎、熊貓)
談話:這些都是我國的珍稀動物。
談話:老師非常喜歡憨態可掬的熊貓嗎?瞧,它們在做游戲呢。
2.提供素材、感知“相等”
出示課件:
談話: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1.蹺蹺板平衡,追問:說明了什么?
2.熊貓一樣重,追問:你怎么看出來的?
談話:熊貓的質量是50千克,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嗎?
預設:50=50
談話:觀察這個式子,和我們以前學習的式子有什么不同?
預設:以前的式子中有運算符號,這個式子中沒有。
追問:沒有運算符號,為什么也能用“=”連接呢?
預設:兩邊的重量是相等的。
小結:原來相等的關系就可以用“=”表示出來。
談話:想一想,生活中,你學習的知識中,也有相等的關系嗎?
2.預設:這輛車的速度和那輛車的速度一樣ab=ba
二、分析素材、理解“相等”
1.借助蹺蹺板,理解相等與不相等。
出示課件:
談話:能用式子表示現在的關系嗎?
預設:40100,100span=
談話:同學們看,又來了一只熊貓,你猜會發生什么情況?
預設:1.左邊重、右邊輕或左邊輕、右邊重
2.平衡,一樣重
談話:你能說說它們的關系嗎?
預設:1.兩只小熊貓的重量〉一只大熊貓的重量
或兩只小熊貓的重量span=一只大熊貓的重量
2.兩只小熊貓的重量=一只大熊貓的重量
2.認識含有未知數的式子。
談話:小熊貓跳上去后,蹺蹺板是這樣的。你能說說這三只熊貓的質量有怎樣的關系呢?
預設:1.小熊貓的重量+40=100
談話:你是怎樣想的?
預設:一只熊貓的質量加40千克熊貓的質量等于100千克熊貓的
質量
追問:你能用誰和誰是相等的再來說一說嗎?
談話:同學們找得到了蹺蹺板中相等的關系,能用更簡潔的式子
來表示嗎?
預設;a+40=100
2.x+40=100
談話:真了不起,會用字母表示未知數。不知道的數量,我們通常用字母表示。一般情況下,像這樣的未知數用字母x表示。
出示課件
談話:現在兩邊的熊貓交換了位置,你還能用式子來表示嗎?
預設;100=x+40
小結:看來“=”不僅可以表示運算的結果,還可以表示相等的關系。
三、借助素材,理解等量關系
1.理解圖示中的等量關系。
(1)課件出示:
談話:誰會用含有未知數的式子來表示?
預設:3x=200+200,x+x+x=200+200小結: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談話:說說你這個式子的意思?(引導學生說說誰和誰是相等的)
談話:天平平衡,說明兩邊相等,你能說幾個這樣相等的式子嗎?
預設:10+20=30
x+300=1000
(2)課件出示(出示動物的名字)
談話:這幅圖中,既沒有蹺蹺板、天平,你還能找到相等的關系嗎?預設:兩只金絲猴的`質量和一只短尾猴的質量是100千克
教師引導,也就是這些猴子的質量和與100千克時相等的
小結:像這樣相等的關系數學上稱為等量關系。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常常需要先找到這樣的關系。
2.理解信息中的等量關系。
談話:看圖找等量關系同學們都學會了,有些等量關系還藏在文字信息中,試試看,你能不能找到他們。
(1)課件出示:白鰭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臨滅絕。1980年約有
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談話:信息中提供了哪幾個量?
預設:1980年只數20xx年只數300只
談話:這三個量之間有怎樣的等量關系呢?
預設:1980年只數-20xx年只數=300只
1980年只數-300只=20xx年只數
20xx年只數+300只=1980年只數
談話:你怎樣找到等量關系的?
預設:根據1980年約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談話:你太棒了,抓住了關鍵的信息,你很會讀題和思考。
談話:1980年的只數和20xx年的只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預設:1980年的只數比20xx年的只數多300只
談話:根據這個關系,你能用未知數x表示出它的等量關系嗎?
預設:x+300=400
(2)課件出示:20xx年,我國野生大熊貓約有1600只,是人工養殖大熊貓數量的10倍。
談話:為了保護珍稀動物,我國采用了人工繁殖的技術來增加珍稀動物的數量。
談話:自己默讀題,你能找到哪幾個相等的數量關系?
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畫角的步驟,能正確畫出指定度數的角,形成畫角技能,養成學生良好規范的作圖習慣。
2、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畫出指定度數的角,培養學生靈活發散的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自主嘗試和小組合作過程中體會學習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畫角的步驟,能正確地畫出給定度數的角。
教學難點:
掌握正確的畫角技能。
教具學具:
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板書課題:
1、測量角的大小要用什么工具?怎樣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
2、同桌結合說一說三角尺上各個角的度數。
3、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我們已經認識了角,會用量角器量角,并能對角進行分類,那么這些角又是怎樣畫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畫角。(板書課題:畫角)
二、揭示目標:(教師口述)
三、自學指導:
1、自學內容:課本第42頁例4
2、自學方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3、自學時間:8分鐘
4、自學要求:
(1)自學課本第42頁例4中的畫角步驟
(2)試著按例4中的畫角步驟畫一個65°的.角。
(3)小組交流:你是怎么畫角的?
四、質疑探究:
1、請學生說說你是怎么畫的?
2、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畫角的步驟和方法。
3、師生共同小結畫角的具體步驟:
①畫一條射線,中心點對準射線的端點,0刻度線對準射線(兩合);
②對準量角器相應的刻度線點一個點(找點);
③把點和射線端點連接,然后標出角的度數(連線)
4、用量角器畫出以下度數的角。
65° 40° 110°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教材p73--7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生活中萬以內數的調查、收集、整理,讓學生初步感受多位數,培養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
2.使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會正確地讀出萬以內的數。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能力。
5.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
教學過程:
一.課前收集資料,感知四五位數
學生課前收集資料,寫在卡紙上,并貼在黑板上。
昨天同學們都收集了電腦的價格,現在請同學將它們貼到黑板上來,讓大家來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類
師:黑板上有這么多數,請你先輕輕的試著讀一讀,然后觀察這些數的特點,并給這些數分分類。
生:這兩類數一類中有零,另一類沒有零。
三.讀法
1.沒有零的數的讀法。
師:你覺得哪一類數讀起來比較容易?誰能來讀一讀?
讀這些數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書:
從高位起,按照數位順序讀;
萬位上是幾就讀幾萬,千位上是幾就讀幾千,百位是幾就讀幾百……
2.有零的數的讀法。
師:這些有零的數你會讀那一個?你能找出和他同一類的數嗎?
學生小組討論。
師:每個人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交流。
師將黑板上的數移位。
師:讀這些數有什么好方法?
板書出示: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0;
師:你還會讀哪一個數?(末尾有0的數)找出末尾有0的數,
師:讀這些數,又有什么好辦法?
板書出示: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
師:剛才我們已經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數的讀寫的方法。你能寫一個中間和末尾都有零的數,讓大家來讀一讀嗎?
師:你為什么這樣讀?
現在請同桌互相出題,考考對方。
四.寫法
師:剛才還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價格還沒有展示出來,現在我就請這些同學來報一報,看你們能不能記下來。
學生訂正。
師:你是怎么寫下來的。
出示板書:幾萬就萬位上寫幾,幾千就千位上寫幾,幾百就百位上寫幾……
師:誰還能來報一報。(有0的數)
學生試寫。
學生訂正。
師:你是怎么寫下來的。同桌兩人交流一下。
學生匯報。
出示板書:中間或末尾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哪一位上寫0。
五.練習與鞏固
1、p75“做一做”1、2
2、p76“做一做”1、2
小結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到了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高有矮;知道;通過操作學會比較物體高矮方法;知道物體的高矮是相對的。
通過猜想、驗證、下結論等環節,讓學生經歷探究的全過程,初步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在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比較的方法。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身邊物體的比較,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難點
在比較過程中,差別不明顯的,要利用數量進行刻畫,在比較。
教學方法
互動式教學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活動一、情境引入
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歡柯南嗎?柯南抓壞人可厲害呢,為什么呢?因為他觀察事物非常仔細,細小的差別也能看出。今天我們就學習他這種細致入微的觀察精神,看誰觀察最仔細!
活動二:觀察主題圖
出示主題圖
觀察圖,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圖上有幾個人,他們在干什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
把圖上的三個人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他們三個人中,誰高,誰矮?(比較后板書:高矮)
圖上的兩個小朋友,又是誰高誰矮呢?
活動三:游戲
指名兩個身高相差不多的學生,讓學生猜一猜誰高誰矮。有什么方法知道誰猜到了?
學生可能說出以下幾種方法:
①請兩位同學到前面比一比。(故意讓一個學生踮著腳尖比)引導學生發現不公平。從而讓學生明白,事物的'比較要在同一起點上
②用尺子量一量。
③分別請兩位同學到墻邊站直,在墻上劃一劃。
通過驗證誰猜對了?
開講激趣:利用學生熟悉的動畫人物--柯南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既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又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
聯系生活實際,在引導學生比較了圖中人物的高矮之后,讓學生自己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比較?讓學生明白比較是從生活中得來的。學會比較的方法后,又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進行比較。
活動四:如何比一組學生的高矮?
選一組學生上來比高矮,由高到矮排成一列,然后說出誰,誰最矮。
選中間的某一位學生,讓學生說一說這位學生比誰高,又比誰矮。
活動五:做一做
第16頁的第1~4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活動六:練一練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在學生獨立解題的基礎上,組織他們進行交流。
活動七:總結全課
活動八:下課
每個小組從矮到高排成一列,每人用“高”或“矮”說一句話(如我在小組中,我比某某高,我比某某矮),再離開教室。
讓同組的同學互相比較高矮,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面向全體學生,注重人人參與,激勵人人成功。
小學數學教案10
【學習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并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
2、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可用猜測、列表、假設或方程解等方法。
3、體會到數學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學習重難點】
1、重點是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2、難點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學習過程】
一、故事引入
在我國古代流傳著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雞兔同籠”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問題早在1500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探討了。
閱讀書本P112雞兔同籠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話表述一下題目的意思嗎?
二、探索新知
1、閱讀P113例1,根據書本提示,會用列表法求出雞、兔各幾只嗎?
(完成課本表格。)
2、假設籠子里都是雞或者都是兔,腳數會發生什么變化呢?能列式解決嗎?
(會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3、自己動筆,嘗試用方程的方法解決雞兔只數的問題?
(有困難的可參考書本P114)
4、用假設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決P112“雞兔同籠”問題
(1)方程解:(2)算術解:
解:設雞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解:假設都是雞。
根據雞兔共有94只腳來列方程式2×35=70(只)
2x+(35-x)×4=9494-70=24(只)
2x=4624÷(4-2)=12(只)
x=2335-12=23(只)
35-23=12(只)答:雞有23只,兔有12只。
答:雞有23只,兔有12只。
5、以上三種解法,哪一種更方便?
☆友情小提示:
要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可以采用假設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
6、閱讀P114閱讀資料,了解下古人是怎樣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
三、知識應用:獨立完成P115“做一做”,組長檢查核對,提出質疑。
四、層級訓練:1.鞏固訓練:完成P116練習二十六第1--5題。
2.拓展提高:練習二十六第6、7題。及P117“思考題”
五、總結梳理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
學習心得XXXXXXXXXX(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獲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臺:(把你個性化的解答或創新思路寫出來吧!)
小學數學教案11
課題:商三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三位數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能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
2.訓練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不用計算能準確地判斷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
3.使學生養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說得數。
240÷40360÷90280÷90
400÷80200÷50540÷60
2.教師出示下面的兩道除法題,指名兩學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3.指名學生參照上面做的兩道題,說一說上一節課總結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
二、新課
(一)教學例11.
1.出示例11:“計算9730÷78,并用乘法驗算。”
教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中,計算的數都比較小.如果計算的數大了,同學們還會不會算?”
(1)教師:“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這道除法的豎式,先想一想這道題應該怎樣算,要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幾位?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哪里?”(請一名學生到前面寫出豎式,先說一說從哪里算起,再和大家一起計算。)
(2)教師引導學生看題,問:“這道除法題的商是幾位數,為什么?”(因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要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這道題被除數的前兩位是97,比除數78大,可以商1。所以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百位上,這樣最后得到的商就是三位數了。)
(3)教師:“這道除法最后除盡了嗎?”(沒有,余58。)“那么我們算得對不對呢?這道題計算的數比較大,要知道自己算得對不對,可以怎么辦?”(驗算。)“好!現在大家就一起來用乘法驗算。”(指名一學生口述驗算過程,教師板書,并說明有余數的除法在驗算時與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有什么不同。)
2.鞏固練習
讓學生打開課本第61頁,做例11下面“做一做”。教師巡視,個別輔導,著重檢查學生寫商的位置對不對。最后集體訂正,如果有共同的錯誤,要一起說一說。
(二)教學例12
1.讓學生看課本第59頁例12。指名學生讀題,教師把例12中的三道除法題寫在黑板上。
2.教師:“誰能不經過計算就說出它們的商各是幾位數?”(指名學生回答.)“你是怎樣想的'?怎樣判斷最快?”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種.教師繼續引導:“如果讓我們計算,當算到哪一步時,你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了?”(只要用除數去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或前三位,看第一次得到的商應寫在哪一位上,就知道商有幾位數了。)
3.教師小結。我們只要把除數與被除數的前兩位比一比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了。如果除數比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小(指著例12的第1題說),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一位;如果除數比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大(指著例12的第2題說),說明在被除數的前兩位上得不到商,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兩位.我們看對不對?用這種方法判斷一下例12的第3題,商是幾位數。
4.鞏固練習
讓學生看例12下面的“做一做”.先指名學生說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判斷的,再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算出來。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仍然是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只是被除數稍大一些,有的商三位數(板書課題)。除的時候,要按照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去計算,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特別要注意商的位置不要寫錯.我們還學會了不用計算就很快地判斷出商是幾位數,這也可以幫助我們檢查計算的有沒有錯。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我們去菜市場買東西用什么稱呢?
學生:秤、電子秤
老師:那你見過這樣的秤嗎?出示天平
二、介紹天平
它有兩個托盤,中間有刻度,兩天刻度相等,中間刻度為0.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觀看課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兩邊放入砝碼,左盤:20克和30克,右盤:50克,中間刻度指向0,那么說明天平平衡了。
提問:你能根據此列出一個式子嗎?
學生:20+30=50
2、觀看課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
3、何為等式?學生一起說: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舉例:60+X=8070+20=9050-20=30
4、總結:我們剛剛說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關系,等式是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
5、舉反例:5X>2930<70是等式嗎?學生:不是。
6、齊說兩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1、像30+X=80、X+20=70、2X=100這樣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學生:方程老師:看來這位學生已經預習了本節內容,值得表揚。
2、對,就是方程,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復讀。舉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關系。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書20+30=50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四、練習
1、判斷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為什么?
2、看圖列方程,并說一說表達的意思。五、總結:何為等式?方程?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聽課意見:
1、從生活中事物導入,來吸引學生們的眼球。
2、在課堂安排上具有邏輯性:等量關系——→等式——→方程
3、在板書上,注重用彩筆區分,清晰的描繪出了概念。
4、在課堂中照顧到了大部分學生,能做到一視同仁。
5、在強調重點時,采用多讀、多念的方法,加深學生們的印象。
小學聽課記錄數學
一、教學構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學生十分熟悉的立體圖形,在生活中經常要求解它們的表面積,例如:計算做一個長方體形狀的魚缸需要多少材料。雖然學生已經學會了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但是由于學生缺少生活實踐經驗,導致計算出來的結果不符合實際要求:多加了一個上面的面積。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學生似懂非懂:魚缸的外形是什么樣的?長方體嗎?計算所需材料的面積是否就是計算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魚缸沒有哪一個面,所以實際上是計算哪幾個面的總面積?如何計算這些面的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內容和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對于以上幾個問題進行探索、發現,在認識矛盾沖突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的驅使下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去解決魚缸制作的問題來開展教學。當學生經歷了探索發現的過程,就學會了如何用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實踐,并且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表述能力。同時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了探究、發現問題和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學習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2.使學生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里幾個面的總面積,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空間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活動過程:
一、引導學生學習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回憶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以及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那么誰來說一說什么叫做表面積以及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2.聯想:
(拿起一個正方體的模型,手摸著面)提問:正方體的面有什么特點?正方體的表面積是指什么?正方體里每個面的面積怎樣算?所以可以怎樣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3.歸納引入新課:
正方體的6個相同的正方形面的總面積就是正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怎樣求呢?這就是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板書課題)
4.教學例2
提問:題目條件是什么,讓我們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就是求正方體的什么?你會算嗎?
(課堂實錄:有同學提出可以用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因為長方體是一種特殊的正方體,所以可以這么做。有小部份同學同意這個觀點,但是通過計算后認為方法太繁,可以用簡便方法。)
(點評: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是否有好的開頭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上課一開始,我首先利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進行導入,先請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接著根據以前所學的知識進行推導,從而引出新的計算方法,使得學生愉快主動地進入學習情境,強化了有意注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對新的知識進行探索。通過教學的導入,明確了教學的目標,確定了研究方向,這時再引導學生學習就事半功倍了。)
師: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面積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積只要用棱長乘棱長求出一個面的面積,再乘6。
二、魚缸的.制作問題
說明:我們已經學會了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在實際生產和生活過程中,有時不需要計算6個面的餓總面積,只需要計算某幾個面的總面積。這就要根據實際情況思考要求哪幾個面的面積和,并思考每一個面的面積怎樣算。如例3。
1.幫助學生回憶魚缸的形狀(長方體,但是沒有上面)
2.如何計算所需材料的面積?(就是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但是要減去上面的面積)
3.教學例3
(出示長方體模型,把它看成魚缸的模型)
(1)魚缸缺少哪個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要算幾個面的面積和?哪幾對面有相同的兩個?哪個面只有一個?如何計算每一個面的面積?(5個面,沒有上面,左面=寬*高前面=長*高底面=長*寬)
(3)指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點評:在教學中采用學生生活中較熟悉的物體“魚缸”啟發學生如何計算制作一個魚缸所需材料的面積,也就是計算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這個事例在生活中較普遍,再加上利用一些模具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好地聯系實際情況進行學習。以上這一系列的活動表現了完整的探究過程,都體現讓學生經歷整個教學的探究過程。)
(4)改變題目要求,使得長方體的寬和高長度相等,觀察模型,你發現了什么現象?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學生1:長方體的寬和高相等時,它的左面和右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學生2:長方體的寬和高相等時,它的前、后、上、下四個面是完全相同的長方形。
學生3:這個長方體沒有上面,所以只要算5個面的面積,它的前面、后面、下面這三個面完全相同
說明:寬和高長度相等時,長方體的前面、后面、下面這三個面完全相同(魚缸沒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個面的面積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積,就是魚缸所需材料的面積數量。
(點評:數學是很嚴謹的,所以在學生敘述的時候要規范學生的語言。我在教學的時候還注重評價,運用語言和體態及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指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第三位同學回答地最完善,所以我表揚了他在敘述數學問題時所具有的嚴謹性,同時要求全班同學在這方面要向他學習。)
4、練習
書P42頁練習二的第一、二題。
(點評:要計算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關鍵是要知道如何計算長方體每一個面的面積,這些練習可以幫助學生進行鞏固,而且通過指名學生口答練習,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有利于以后教學的實施)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反思:
一、積極參與,發現問題
在教學中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在教學中必定要注重學生經歷學生研究的過程。在活動中,一方面要鞏固學小學聽課記錄數學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復習: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2、從日常生活中引出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商店的冰箱里有兩種香芋冰淇淋,圓柱形冰淇淋每支3元,圓錐形的冰淇淋每支0.8元,已知這兩種冰淇淋的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你認為買哪一種冰淇淋比較合算?。
3.導入:那么,到底誰的意見正確呢?通過今天這節課學習圓錐的體積計算之后,相信這個問題就很容易解答了。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圓錐的體積。(板書:圓錐的體積)
(二)、動手測量,大膽猜想
1.我們已經認識了圓柱和圓錐的各部分的名稱,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測量一下你們手中的圓柱和圓錐,看看能發現什么?(按四人小組動手測量)教師巡視學生測量方法是否正確,不對的給予指導。
2.量后交流發現,得出結論:每個組的圓柱和圓錐都是等底等高的。
3.大膽猜想:估計一下,這個圓錐的體積與這個圓柱的體積有怎樣的關系?可能是這個圓柱體積的幾分之幾?(給學生充分猜想的時間和機會)
(三)、實驗操作,推導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1.談話:下面請大家利用你們手中的圓柱體和圓錐體來做實驗,驗證一下
你們的猜想對不對。(你們打算怎樣做實驗,先在小組內商量好辦法)
2.學生分組做實驗,師巡回指導。
3.交流匯報。
(1)你們小組是怎樣做實驗的?
(2)通過做實驗,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圓錐體積與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師相機板書: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
4.提問:是不是所有的圓柱和圓錐都有這樣的關系?
教師出示不等底等高的圓錐、圓柱,讓兩學生上臺操作實驗。
提問:通過這個實驗,你得出什么結論?(只有等底等高的圓錐才是圓柱體積的)
5.啟發引導推導出圓錐體積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提問:那么我們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
板書: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先讓學生試著寫一寫,然后師板書,學生進行對照)
6.提問:要求圓錐體積需要知道哪些條件?公式中的底面積乘高,求的是什么?為什么要乘。
7.練習(口答)
(1)一個圓柱體積是27立方分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個圓錐體積是150立方厘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運用公式,拓展訓練
1.教學“試一試”。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報答案,共同評議。
2.做“練一練”第1題。
(1)指定2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3.判斷
(1)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 )
(2)圓柱體積一定比圓錐體積大。( )
(3)圓錐的底面積是3平方厘米,高是2厘米,體積是2立方厘米。( )
4.做“練一練”第2題。
提問:①誰能說一說做第2題的思路?
②計算圓錐體積時要特別注意什么?
5.完成練習八第2題。
(1)學生嘗試做題。交流解答方法。
(2)提問:這道題為什么用“12÷3”可以直接得到答案?
(3)做實驗加深理解。
6.考考你
一根圓柱形木料,底面半徑是6厘米,高12厘米。要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形,削去的木料體積是多少?
7.現在你能回答本課開始時那個問題了嗎?
(五)、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為什么?這節課你還有什么收獲與心得?
(六)、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八第1、3題。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案例:“認識平面圖形”
[背景分析]
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數學的結構、圖形、布局和形式無不體現數學中美的因素。我們有些學生不能把數學與美聯系在一起,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們數學美育教學的欠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很多地方體現了數學的美,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數學教學的美育功能,不僅可以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還可以獲取知識,開發智力。
認識平面圖形這一內容是從現實生活中引出的數學內容,都是來自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物體,學生已有了一些經驗,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繪畫圖形,能夠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直觀地認識、辨認、區分這些圖形的同時獲得對簡單圖形的美的體驗,并在合作交流中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畫一畫各種圖形,直觀而充分感知各種圖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索與創新意識,以及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進行交流的能力。
4、 在愉悅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1、初步感知體與面的關系,對立體圖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2、找出平面圖形的共性,區分不同的形狀。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上課一開始,播放優美、輕快的音樂)
師:小朋友們,今天早上的空氣多新鮮呀。可愛的小雞們也跟小朋友們一樣早早地起床,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尋找食物,瞧!他們找得多高興啊!(多媒體動態演示)你們看,這幅圖漂亮嗎?
生:漂亮。
師:漂亮在哪里呢?為什么覺得它漂亮啊?
生:因為它有很多種顏色:有綠色、紅色……
生:因為它畫了大樹、房子、太陽……
生:它有很多種形狀,有圓圈、有三角形……
師:小朋友們很會欣賞畫,老師也覺得漂亮,這些圖畫里頭有我們的數學朋友,你們想知道它們的樣子和名字嗎?
生:想。
二、動手操作,誘導美。
師:其實,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創造出這些美的圖形,先請大家從學具袋里任意拿出一個正方體,把它按在紙上沿著底面畫一個圖形,看看在你的`筆下可以變什么樣的圖形?(邊示范邊說明)
(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小朋友們,現在你能不能告訴大家,從長方體的底面畫出來的圖形是什么樣子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師: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訴我們,什么樣子的圖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師:沒錯,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還有一點這個小朋友沒有說,正方形的四條邊也都相等。我們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條邊都相等的圖形我們就叫正方形。老師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們來認一認吧!
生:(根據教師拿出不同大小的長方形說出名稱,加強記憶)
師:大家再拿出任意一個長方體和圓柱,也沿著底面畫畫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先來說圓柱底面畫出了圖形?
生:圓柱可以畫出一個圓圈。
師:圓柱畫出了一個圓圈,你們同意嗎?(同意)在數學課堂上我們不把這種圖形叫做圓圈,我們有更好聽的叫法,有誰知道嗎?
生:圓形。
師:對了,像這樣子很圓滑,沒有角的圖形我們叫它圓形,你們記住了嗎?(全班齊讀:圓形)那長方體又畫出了什么圖形呢?
生1:我畫出了一個長長的,方方的圖形。
生2:我畫出了正方形。
師:我們請這兩位小朋友上來展示一下他們畫出來的圖形好嗎?(好)你們看,他們畫出的圖形一樣嗎?
生:不一樣,一個是長長方方的,一個是四四方方的。
師:為什么同樣是長方體,他們畫出的圖形不一樣呢?我們來看看他們是用什么樣的長方體畫出來的好嗎?(請學生把運用的長方體拿上講臺展示)哦,小朋友們都看一下,原來這個長方體是一個特殊的長方體,它的兩頭都是正方形的。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這個我們把它取名叫“長方形”,這就是它的照片,我們一起來認一認吧。
生:(根據教師拿出不同大小的圓形和正方形說出名稱,加強記憶)
師:接下來輪到球了,它能畫出什么圖形呢,小朋友們想試試看嗎?(想)
(第三次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畫得時候,你們發現什么困難沒有?
生:球很難畫,我畫不出來。
師:大家有沒有發現,小朋友們用球來畫圖形很難畫出來,所以現在暫時球沒有辦法畫出什么樣的圖形,但是等到高年級的時候,相信有小朋友能想出好辦法畫出來。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好嗎?
生:(根據教師指定的名稱找對應的圖形)
師:小朋友們表現都很棒,用掌聲給自己鼓鼓掌。(拿出三棱鏡),沿著它的底面也可畫出一個新的圖形。(教師畫)它就是你們熟悉的朋友——三角形。
師總結:我們今天認識了四個新朋友,他們是誰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這四個好朋友和我們昨天認識的立體圖形不一樣,他們住在平面圖形的王國里,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尋找美。
師:認識了這四個朋友,它們還委托老師另外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要把這些智慧星送給認真動筆表現出色的孩子,你們商量商量要獎給誰?
生(興奮地討論著,給課堂氣氛掀起一個高潮)
師: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師的第一個任務已完成了,第二個任務就是幫它們找找生活中的朋友——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圖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訴你身邊的同學。(教師巡視指導)
誰來幫老師來完成這個任務?
生:(爭著搶著說,教師指導補充)課本的封面是長方形,飲料罐的上面和下面教師圓形、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桌子的面是正方形……
師:我們重新再來看這幅圖。(電腦逐一顯示各種圖形,學生說它們各自的名稱。)
四、游戲鞏固,創造美。
(1)找一找,練習一第3題。
(2)拼一拼,練習五第4題。
(3)引導學生用這四種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或其他的,拼好的進行全班展示,并給矛獎勵。
(4)畫一畫,用學過的這些圖形設計一幅自己喜歡的圖案,畫得漂亮得,老師給他簽名,并送給一朵小紅花。
五、課堂小結,表達美。
師:今天,你覺得我們的課堂美嗎?美在哪里?
生:美,因為我們可以拼很多畫也可以畫出很多畫。
師:今天小朋友拼出的畫,畫出的畫很漂亮,很有創意,回家的作業就把你們的作品帶給爸爸媽媽看,說給他們聽,美在哪里。
[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以美激趣。
鮮艷美觀的圖案,簡潔大方的板書,親切生動的語言,活潑有趣的故事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妙方”,因此,本節課教學,我就創設了如下情境:以“陽光明媚的早晨”畫面導入,通過學生邊觀察邊欣賞,“說說漂亮在哪里”,把冷冰冰的知識與美結合起來,觸動學生的心靈,接著讓學生通過動手描一描,拼一拼,畫一畫等一系列活動來獲得知識并從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回歸生活——以美促智。
“平面圖形”這部分知識源于現實生活,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積累。所以在教學中我安排了讓學生合作、尋找交流生活中物體的圖形這一活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生活積累,讓學生能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積極評價——以美育德。
教師的每一次動情的評價對學生來說,學生記憶猶新,激情高潮。為了迎合低年級學生的好表揚心理,我承讀了幼兒教育的評價方式:如掌聲、小紅花、智慧星等,以無聲、有聲的方式對學生及時評價,營造舒心、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情感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圓的認識(一)》,在課本的2——5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并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征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過程與方法: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認識圓及圓的一些特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教學重點:
在觀察和操作中體會圓的特征,知道直徑和半徑的概念。
教學難點:
用圓規畫圓。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知圓
師:我本想讓大家做一個套圈游戲,但對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參與游戲更公平,老師一直沒有想好,請大家幫我參謀一下。(課件出示三種游戲方式,觸控筆畫出同學與小旗標志之間的距離。)
導入:為什么圓會有這么大的優點呢?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圓的奧秘吧!
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學生對于三種游戲方式進行評價,并說原因。
二、互動探究認識圓
1。欣賞圖形。
(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圓,同時用觸控筆“抽”出圓形)
師:圓和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學過的.圖形)
(出示一個橢圓和一個凹凸不平的圓)問:這是圓嗎?為什么?
2。嘗試畫圓。
(1)(實物投影儀出示學生畫出的失敗作品和成功作品)師:猜一猜,為什么有些圓會“咧著嘴”呢?
(2)(實物投影儀)老師示范畫圓。
3。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
老師在白板上用圓規、直尺等工具演示畫圓、圓心、半徑、直徑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圓的特征。
(1)畫:在剛才自己畫的較成功的一個圓中繼續畫3條半徑、3條直徑。
想:a。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b。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怎么發現的?
(2)畫:a。以點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b。在另外一個地方畫兩個半徑都是2厘米的圓。
想:圓的位置與什么有關系?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5。首尾呼應
師:在剛上課的套圈游戲中,小旗標志在圓的什么位置?每個同學站在圓的什么位置?小旗標志與同學之間的距離是什么?能解釋為什么設計成圓形的隊形比較公平嗎?
三、鞏固練習拓展圓:(闖關練習)
(第一關用白板遮蓋的方式逐一呈現練習題,在學生回答出結果時,用觸控筆及時給出結果。第二關演示圓形、正方形、橢圓滾動過程及中心點留下的痕跡。)
四、史料再現升華圓
(調用電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課總結理知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感受圓的歷史。
六、課后思考;
如果要在操場上畫一個很大的圓,你有什么方法嗎?
談收獲。
板書設計:
圓心O 位置
半徑r 圓的大小
直徑d
小學數學教案15
一、教學內容:
練習八書P48到50
一、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以“相差關系”為基本數量關系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初步學會用分析法分析,會口述解題步驟,能正確地列式計算。
三、教學過程
(一)
●基本練習
1、P48先出示(1),練習后說說分析過程
板書:鴨的只數-雞的`只數=鴨比雞多的只數
2、改變上題,學生自己寫關系式,再列式計算,反饋
3、P48練3學生獨立計算,反饋時說出數量關系式:
男同學人數-女同學人數=男同學比女同學多的人數
●變式練習
1、濱海小學三年級有學生42人,四年級有8個小組,平均每個小組有多少人?
請學生提出問題,并解答。
2、少年宮有合唱隊員60人,舞蹈隊員42人。合唱隊員比舞蹈隊員多多少人?
先口答。再將“合唱隊員60人”改變,成為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綜合練習
1、P48練5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再解答。
2、P49練8指名說說。
(二)
●基本練習
1、P49練10(1)出示后讀題,說說已知條件和問題
寫出基本數量關系式:第二小組平均每人-第一小組平均每人=?
2、P49練10(2)學生獨立練習后反饋說說基本數量關系式
●綜合練習
1、P50練11、12、13先練習,后反饋比較基本數量關系有什么不同
2、P50練14畫圖幫助學生理解
3、P50練15,先補充,再計算。反饋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的數學教案01-08
小學數學教案01-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01
小學數學教案【熱】11-13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11-07
【熱】小學數學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