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通用1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1
教學目標
1.通過收集圖案,小組交流,感受圖案的美,并為自身以后創作圖案提供借鑒。
2.通過欣賞圖案,發展同學的審美意識和空間觀念。
3.自身經歷創作實踐的整個過程,感受創作的樂趣,進一步培養同學的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1.進一步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制精美的圖案。
2.加深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培養同學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課件、方格紙、正方形白板紙、手工紙三張和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展覽導入
課前讓同學收集圖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考慮: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它有什么特點?
指名介紹本組中最美的圖案,并結合考慮說一說它的特點。
二、學習新課
(一)嘗試發明:
讓同學做第8頁第1、2題。
1、鼓勵同學用學過的圖形設計圖案,對不同的同學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時,教師對有創意、繪圖美觀的同學給予褒揚和激勵。
(二)設計圖案:
做第10頁“實踐活動”7題。
1、提出三個步驟:
(1)先選擇一個喜歡的圖形;
(2)再確定你選用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的方法;
(3)動手繪制圖案。
2、分別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創作一個圖案后,全班交流。
三、鞏固練習
反饋練習:
1、制作“雪花”:取一張正方形紙,按書上所示的方法對折和剪裁?梢越涍^多次練習,直到會剪一朵美麗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獨立觀察并嘗試做第9頁第5題。
四、全課總結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選出好的作品互相評價,全班展覽。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動中,讓學生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3、能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幫助學生形成思考問題的習慣。
教學準備:
梯形紙片、多媒體課件、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回顧平行四邊形、三角新的面積公式,想一想:三角型面積的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
二、探究新知
實際操作,自主探究。
電腦演示地24頁的`情境圖,啟發學生思考:如何把體型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呢?
1、獨立操作,自主探索。
學生用事先準備的學具自己進行剪拼,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2、小組討論。
四人小組繼續運用轉化的方法將梯形轉化成前面學過的圖形,進而求出梯形的面積。
3、交流匯報,發現規律。
(1)引導觀察,轉化后的圖形與原來的梯形有什么關系?請學生用語言描述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
(2)聯系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分析理解:為什么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都要除以2?
(3)經觀察分析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并用字母公式來表示。
三、看書質疑,交流感想
閱讀第24頁內容,回顧自己探索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并與同伴談談自己的想法。
完成課前提出的問題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完成25頁習題
五、全課總結與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又有哪些收獲?你在學習方法上又有了那些提高。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3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科書(人教版)第九冊。
【教材分析】
梯形而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的編排不同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它的編排特點是引導學生把梯形轉化為已經學過的圖形。
再求面積。因此教材的編寫跨越了數方格的感性認識階段。引導學生思考怎樣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用轉化的思想。探究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部分內容是學生以后學習圓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習本課內容時學生己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而且在學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時。對轉化、平移等數學思想的方法己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和方法基礎。因此。梯形面積的學習是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實現遷移類推和新舊轉化。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的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用轉化的思想方法自行嘗試學習,通過不同途徑探究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學會應用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
2.進一步發展學生利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通過討論、爭辯、操作和推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3.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同樣大小的梯形紙片(至少四弓長)。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探究情境
1.教師談話:請說出所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教師出示一個梯形。提問:“這是什么圖形?’’看到這個圖形大家想提出關于這個圖形的什么問題?
3.猜測:梯形面積計算能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面積來進行計算嗎?
4.下面就請同學利用手中的材料動手實踐。進行驗證。
【設計意圖】
通過義習。梳理學過的`直線型圖形的而積計算公式。并通過質疑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
二、自主探究,尋求規律
(一)推導面積計算公式
1.談話指導:請同學們根據我們以前學過的有關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知識和方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以小組為單位嘗試推導梯形的面積。
2.學生嘗試探究驗證。教師巡視觀察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并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小組。
【設計意圖】
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動腦的機會,給學生利用舊知探求新知的時間。把知識產生的過程創造出來。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并學會探究的方法。
3.展示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
(1)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說出自己轉化推導的方法。
(2)教師配合學生的敘述。用課件演示梯形是如何轉化成己學過的平而圖形的,并讓其他同學質疑、評價(這里可能會出現拼一拼、割補、分一分等多種方案)。
4.引導學生總結計算公式。
(”教師提問:“誰能總結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請說明你的根據。”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小結并板書: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X高=25.根據推導過程和公式。讓學生提出問題:
(1)二上底加下底”指的是什么?
(2)為什么要“除以2"?
(3)通過對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發現和收獲(讓學生談想法)?
6.教師小結:(略)7.讓學生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
【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僅知道了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而且更明確如此計算的原因。達到“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習慣和創新能力。通過教師的課件演示,使學生形象地感知轉化思想的內涵。
(二)運用公式。進行計算1.出示例題:一條新挖的渠道,橫截面是個梯形。渠口寬2.8米。渠底寬1.4米,渠深1.2米。它的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學生自己嘗試獨立計算。
3.學生互相出題進行公式應用練習。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互相出題訓練。不但鞏固了知識。而且實現學生真正的自主參與。同時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聰明才智,使訓練多樣而有趣。變苦學為樂學。
三、鞏固練習完成做一做。
2.完成練習十九的1-4題。
3.靈活變換條件。聯系實際進行練習。
4.拓展嘗試:下圖是兩個相同的汽角三角形補在一起。求涂色部分的面積。(單位:分米)
【設計意圖】
靈活的練習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有效方法。聯系實際能充分體現學以致用的原則。數學來源于生活更應該服務于生活,因此。聯系實際的練習才是更為科學的訓練方法。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學習是由學生獨立思考、討論、歸納、概括解決的。體現了學生主體的發展。但不足之處是:由于學生個體間發展的不平衡。因此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去積極地思考、討論。另外。還應多提一些開放性強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訓練。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三節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能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學會發現知識之間的規律,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在小組合作探索的活動中,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探索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探索問題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梯形若干個,剪刀一把;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我們在學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學到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還記得是什么方法嗎?(轉化)
師:誰來說說平行四邊形式三角形的面積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根據學生所述,教師電腦演示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師:推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時,我們都用到了轉化的方法,把我們要研究的圖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發現他們之間的聯系,進而推導出面積計算的公式。
師:在生活中,我們能看到各種形狀的物體,(出示課件)這輛小汽車的車窗玻璃是什么圖形?還記得梯形各部分的名稱嗎?(出示課件)這是一大一小兩個梯形,你認為梯形面積的大小可能會與什么有關?它們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梯形的面積計算。(板書課題)
二、猜測驗證,自主探究。
師:現在請大家想一想,你準備怎么出梯形的面積?看來“轉化”這種方法確實很重要,我們在解決很多問題的時候都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新問題,那么你們認為梯形可以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圖形呢?
1、生猜想。(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三角形……)
2、公式探究。
師:你們的這些想法是否正確呢?下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
先給同學們30秒的時間獨立思考,自己想辦法。
(30秒過后)
師:好了,下面的時間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先交流一下,然后選出一種的方法,利用你們手中的學具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
3、學生進行探究,師相機指導。
4、生匯報。
師:剛才老師在下面走的時候發現第x組的同學最先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公式,下面請第x組的同學派代表到前面展示一下你們是怎么做的。
(生展臺展示)
組1:我們組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得出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梯形面積的2倍,平行四邊形的高與梯形的高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與下底之和,從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師隨機貼圖并板書)
師:其它組有沒有不同的拼擺方法?(讓生在座位上說)
請你說說你們組是怎么拼的,推導出的梯形面積公式是什么?
組2:我們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個長方形,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是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師:老師在下面走的時候發現有一個組采用了割補的方法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公式,是哪個小組?請到前面展示一下。
組3:我們選擇了一個梯形,沿著它的腰對折,然后剪開,再移到右邊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梯形的面積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梯形高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師隨機貼圖)
師:哪個小組還有不同的方法?
組4:我們組把梯形剪成了兩個三角形,得出梯形的面積等于兩個三角形面積之和,這個小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小三角形的面積=上底×高÷2,這個大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下底,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大三角形的面積=下底×高÷2,從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上底×高÷2+下底×高÷2(師隨機貼圖)
(注:師在生匯報的過程中要讓生到黑板上畫出小三角形也就是鈍角三角形的高在哪里,并引導生說明鈍角三角形的高為什么和梯形的高相等)
師:剛才同學們說出了這么多的方法,你們真了不起!老師也想出了一種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
(幻燈出示轉化過程)
師:誰能根據老師展出的這種方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
生口頭敘述。
師:你真聰明!其實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有興趣的同學可利用課下時間進一步探究。
師:好了,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積,用a、b和h分別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積公式用字母可以怎樣來表示?
生:s=(a+b)h÷2
(師板書)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個公式,想一想,要想求梯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由此看來梯形面積的大小與它的上、下底和高這三個因素有關,那么,在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呢?
三、實踐運用,解決問題
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生活,來解決一個實際問題。
師:課件出示例題:
(這是我國長江三峽水電站大壩,它的橫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求它的面積。)
師:讓生以最快的速度在練習本上只列式不解答。老師算了一下這道題的結果,等于10530平方米,同學們可利用課下時間驗證一下老師算的到底對不對。
師:梯形的面積應用很廣泛,在很多物體中經常會看到梯形。下面我們來解決另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幻燈出示)
一輛汽車側面的兩塊玻璃是梯形(如下圖),它們的面積分別是多少?
師:好,剩下的時間我們來解決其他問題。
1.算出下面每個梯形的面積。(單位:厘米)90頁第3題
2.判斷題。
(1)兩個梯形都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2)兩個形狀一樣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3)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4)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梯形面積的2倍。()
3選擇題
(1)梯形的上底是4米,下底是6米,高是5米,它的面積是()。
A.45平方米B.25平方米C.25米
(2)一個梯形上底是80厘米,下底是12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面積是()平方分米。
A50B.25C.230
4.90頁第3題
5.一條新挖的渠道,橫截面是梯形,渠口寬2.8米,渠底寬1.4米,渠深1.2米.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四、小結。
師:這節課同學們在探索的過程中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利用轉化的思想創造出了多種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并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你們真了不起!今后我們將會利用這種方法來探究更多的有關圖形的知識。相信你們今后會有更加出色的表現。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50~51頁擲一擲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運用已學過的組合、統計、可能性等有關知識,探討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滲透概率思想,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
2.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動手實踐能力,感受數學的價值,體驗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探索同時擲兩個骰子,得到點數之和2,3,4,11,12,明確擲出哪些和的可能性大。
教學難點:
探索同時擲兩個骰子,得到點數之和為什么是5,6,7,8,9的可能性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紅色、藍色骰子各1個、課件一套;學生兩人一組,每組紅色、藍色骰子各1個、彩色筆及學習單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提出問題
1.認識骰子。課件出示骰子圖片,請學生說出它的名稱及特征。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通過莊家用擲骰子來設騙局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擲一擲。(出示課題:擲一擲)
二、學習新知,探索奧秘
。ㄒ唬┙M合
1.思考:一次擲一個骰子,面朝上的點數可能有哪些?不可能是哪些?
2.教師演示:同時擲兩個骰子,算一算它們的和是多少?如果兩個骰子朝上的兩個面的點數相加的和是4,那么紅色、藍色骰子上的點數分別可能是多少?
3.猜一猜:一次擲兩個骰子,得到的兩個面朝上的點數之和可能有哪些?
。ò鍟狐c數之和可能有2,3,4,5,6,7,8,9,10,11,12。)
4.動手實踐,驗證猜想:同時擲兩個骰子,每個同學擲幾次,看看點數之和是不是在2~12之間?
。ǘ┦录拇_定性與可能性
1.剛才,有誰擲出兩個骰子的點數之和是1或13的嗎?
教師:看來,在上面的所有組合中,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所以,兩個數的和是2,3,4,12都是可能發生的事件;但兩個骰子的點數之和不可能是1或13,這是一個確定事件。
2.思考:同時擲兩個骰子,得到的兩個朝上的面的點數之和可能為2,3,4,12,這些和出現的可能性大小一樣嗎?
教師:雖然擲出的兩個骰子的點數之和可能是2,3,4,12中的任意一個數,但這些和出現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下面老師把可能出現的這11個和分成A、B兩組,如下圖所示:
。ㄈ﹦邮謱嵺`,探索奧秘
1.教師提出規則,學生猜想結果
。1)分組
教師:如果老師和你們玩擲骰子的比賽,你們想選哪一組的'數?A組還是B組?
。2)猜一猜:如果擲出的兩數之和在A組算老師贏,如果擲出的兩數之和在B組算同學們贏,哪一組贏的可能性大?你是怎么想的?
。3)究竟誰贏的可能性大?哪些同學猜得對呢?讓我們在比賽中見分曉吧!
2.動手實踐,發現問題
。1)教師與部分學生游戲,課件出示游戲規則(一)。
、偃绻麛S出的兩數之和在A組,算老師贏;如果擲出的兩數之和在B組,算同學們贏。
②每個小組派出一個選手上臺跟老師比賽,其他的同學當記錄員,和是多少就在對應的數字上方涂一格,并按要求涂在下面的統計圖中。
師生共同游戲,下面的同學做記錄。
統計后,宣布贏家。
教師:在剛才一輪的游戲中,老師贏得多,同學們贏得少,同學們不服氣,認為還有很多同學沒有擲,不能說明問題。接下來繼續擲,老師還會贏嗎?為了體現公平、滿足大家的要求,在下一輪的游戲中,我們每個人都動手輪流擲,好嗎?
(2)全體學生參與游戲,課件出示游戲規則(二)。
、倮^續游戲:兩人一組,輪流擲,和是多少就在對應的數字上方涂一格。涂滿其中任意一列,游戲結束。
、谟螒蚪Y束后每小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用正字統計法來給最先涂滿的和作記錄。
學生兩人小組進行游戲,并作好記錄。
教師:觀察實驗統計結果,你們發現了什么?
想一想:為什么擲出的點數之和是A組數的可能性大一些,而點數之和是B組數的可能性小一些呢?
教師:其實,我們用數學上的組合知識來思考一下,就能揭開這個奧秘!
三、理論驗證,揭示奧秘
1.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點數之和是2,那么紅色骰子上是1,藍色骰子上是多少?
2.如果點數之和是3,紅色骰子上是1,藍色骰子上是多少?;如果紅色骰子上是2,藍色骰子上是多少?還有其點數之和是3的情況嗎?一共有幾種情況?
3.點數之和是4的有幾種情況呢?和是5呢?(學生回答后,教師在課件中依次呈現各種點數之和的組成情況。)
4.思考:和是2只有一種情況,和是3有2種情況,和是4有3種情況,和是5就有4種情況。那么,和是6,7,8,9,10,11,12又各有哪幾種情況呢?紅色骰子的可能點數是多少,藍色骰子呢?
教師:你可以想一想、寫一寫;也可以借助骰子擺一擺并寫下來進行驗證,然后把你得到的組合一一填在學習單的列舉記錄表中。
5.匯報、交流,完成上表。
6.組內討論:剛才有的同學們認為點數之和為8的有7種情況,有的認為只有5種情況。那么,點數之和為8的到底有幾種情況?為什么?
7.觀察和是2,3,4,5,12的列舉記錄表并進行統計(課件出示)。
和是2,3,4,12的各有幾種組合呢?請大家在下表中一一填出來!
8.學生匯報、交流并完成上表。
9.組內交流:同學們,現在你們發現A組能贏的秘密了嗎?(學生獨立觀察組成圖及統計表,然后小組內交流。)
10.每組派代表匯報,交流小組的發現。
教師小結:這就是我們做的游戲。老師選擇的A組是中間的5,6,7,8,9五個數,共有24種組合;而同學們選擇的B組是兩邊的1,2,3,10,11,12這6個數,共有12種組合,所以老師贏的機會更多。這也是這節課一開始我給大家講的那個騙局中,莊家為什么贏得多的緣故!
四、暢談收獲,回顧問題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是用什么方法學習的?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 課后延伸,拓展思維
教師:同學們,如果同時擲三個骰子,朝上的三個面有三個數,它們的和可能有哪些?哪些和出現的可能性大呢?你們想知道結果嗎?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去探討一下吧!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及其作用,能正確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及數量關系、計算公式,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學生加深對方程及相關概念的認識,掌握解簡易方程的步驟和方法,能正確地解簡易方程。
教學重點:
能夠熟練地理解字母表示數,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能夠熟練并正確地解簡易方程。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在復習了整數、小數的概念,計算和應用題的基礎上,今天要復習解簡易方程,(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數量、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簡易方程的步驟、方法,能正確地解簡易方程。
二、復習用字母表示數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數量關系。
。2)乘法交換律。
。3)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讓學生寫出字母式子,同時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學生說說每個式子表示的意思。提問:用字母表示數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時要怎樣寫?
2、做“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指名口答結果,老師板書,結合提問怎樣求式子的值的。
3、做練習十四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選擇兩道說說是怎樣想的。
三、復習解簡易方程
1、復習方程概念。
提問:什么是方程?你能舉出方程的例子嗎?(老師板書出方程的例子)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還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數。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叫方程。(板書定義)
2、做“練一練”第2題。
小黑板出示,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提問:5x—4x=2里未知數x等于幾,x=2是這個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數x等于幾?x=0.4是這個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書定義)它與“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強調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過程)你會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嗎?根據什么解方程?
3、解簡易方程。
。1)做“練一練”第3題第一組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解第一個方程是怎樣想的,檢查解方程時每一步依據什么做的。第二個方程與第一個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時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時先看清題目,根據運算順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來。不能算的就看做一個未知數。我們現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據加減法之間、乘除法之間的關系來進行的。(結合板書: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關系來解)追問:這兩題可以怎樣檢驗方程的解對不對?
。2)做“練一練”第3題后兩組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分別做其中的一組題。集體訂正,并讓學生說說每組兩題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過程有什么不同。強調一定要先看清題,按運算順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來,然后根據四則運算之間的關系求出方程的解。
。3)做“練一練”第4題。
讓學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師板書。提問列方程的等量關系是什么。
四、課堂小結
今天復習了哪些知識?你進一步明確了什么內容?
五、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完成“練一練”第4題解方程;練習十四第2題,第3題后三題,第4題。
家庭作業;練習十四第3題前三題、第5題。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7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討“求平均數”問題的分析方法。
2、能正確列式解答“求平均數”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討“求平均數”問題的分析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三個數學小伙伴都想和老師比賽投籃,1分鐘內看誰投中的個數多。小胖1分鐘投中了5個,他認為這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水平,于是要求再給他兩次機會,讓他能充分發揮出水平。第二次,他投中了5個,第三次,還是5個。看來他的水平很穩定,用5來代表他1分鐘投籃的水平合適嗎?
二、新授
1、師:小淘氣1分鐘投了3個,他也要求再給兩次機會。第二次投中5個,第三次投中4個。
剛剛小胖三次都投中5個,那顯然就用5來代表小胖的水平,F在用幾來代表小淘氣1分鐘的水平呢,說說理由。
生:用4來表示……; 用5來表示……。
師:用超常發揮的補救發揮失常的,這時候,用4來代表他的水平比較合適。這個方法叫做移多補少。(板書)還有其它想法嗎?
生:因為4在3和5的中間;把超常發揮和發揮失常的去掉,他們不具備代表性;因為4是3、4、5的平均數……
師:不管超常發揮還是發揮失常,都是他自己投的,就先求和再均分,(板書)能使每一次的個數一樣多。移多補少的目的也是將每一次的個數變成一樣多(板書)。用一樣多的這個數來代表他的水平合適嗎?
遇到這樣數據多多少少的,就可以通過先求和再均分,找到能代表他水平的數。
2、師:小丁丁直接要求有3次機會,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第一次投了3個,第二次投了7個,第三次2個,看來水平很不穩定,一起用手勢高低來表示他的三次投籃結果。
師:你覺得用幾來代表他1分鐘的水平呢?
生:計算,是4。
師:4是從哪里來的?前面的小淘氣是3個、4個、5個,好歹還有個4出現,這里一個4都沒有,怎么會用4來代表呢?和同桌說說道理。
生:3+7+2=12個 12÷3=4個(板書算式)
生:還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把7拿出1給3,再拿出2給2。(媒體)
師:現在用4來代表小丁丁的水平合適嗎?不管是求和均分還是移多補少,這兩個方法的目的都是使得數據變得同樣多,像這樣通過求和均分或者移多補少,使得數據變得同樣多,就是在求原來這些數據的平均數。(板書)
我們說,4是3、7、2這3個三個數的平均數。
那么小淘氣的投籃水平也是4,這個4又是哪些數的平均數呢?
生:他投了3次,所以4是3、4、5的平均數。
師:這個4能代表小丁丁第一次的投籃水平嗎?能代表他第二次的投籃水平嗎?能代表他第三次的投籃水平嗎?我們辛苦了那么久,結果這個4既不能代表第一次的``水平,又不能代表第二次的水平,也不能代表第三次的水平,那它到底代表的什么呢?
師:平均數不代表某一次的水平,而是代表這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整體水平。(板書)
3、師:終于輪到老師投籃了,老師想要4次投籃機會,小朋友會同意嗎?為什么?
師:小丁丁笑了,老師,我們比的是平均水平,又不是比總數,你投好了,還要除以4,投得差了,仍然要除以4,更差了。我們就同意你投4次。
老師第一次1分鐘投進了4個,第二次6個,第三次5個。到這里老師心里十分后悔,如果只投三次就好了。老師想就此收手,你們猜3個小朋友會同意嗎?為什么?老師如果投第四次,可能贏嗎?也可能輸。
老師第四次投中了1個。我贏了還是輸了?算一算。
如果我第四次投中了5個,我的水平是多少?如果第四次投中了9個呢?
三、練習
1、姚明比平均身高高,既然有人比平均身高高一點,就有人的身高……不然移多補少補給誰去呢?
2、平均身高160,但不是人人都160,排在中間的人一定是160嗎?
3、平均水深才110,所以以他140的身高肯定淹不死,是嗎?
生:這是平均水深,是移多補少的結果,是求和均分的結果,也許有的地方比140深得多。
出示水下圖片。
師:掌握了平均數以后,回到生活中再來看在這些數據還會上當嗎?
4、有一則調查新聞,說先在的男性平均壽命是71歲。30年過去了,男性平均壽命從68上升到了71,該高興還是難過?可是一個老爺爺看到新聞都難過得哭出來了,他今天剛過了70歲生日,你覺得他為什么會難過?他有必要去難過嗎?說明他不懂平均數。你懂不懂平均數?你能用今天學的本領來勸勸他,讓他喜笑顏開嗎?
5、想不想猜一猜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還是短?出示。《2010年世界衛生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男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1歲,女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4歲。
四、總結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8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用于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2.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全過程,理解算理,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發展運算、分析、推理能力,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3.加強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細心計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算理。
本節課關鍵性問題:
1、如何引導學生發現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
2、如何引導學生將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進行聯系溝通。
教學準備:
課件、學習單、實物投影
過程設計教學過程:
一.錯題引入
師:同學們,知道我們今天學什么?(出示課題)
師: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所以昨天我做了一次課前調查,這是同學們列的兩道豎式:
師:你認為哪道是對的?
師追問:為什么這個2不與5相加,而要與6相加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錯例引入,激發孩子的求知欲,為自主探究作好鋪墊。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
【關鍵問題1】如何引導學生發現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
出示學習單
小組合作要求:
。1)組長合理分工,在最短時間內讓組員將討論結果內記錄在學習單上。
。2)小組匯報時按順序依次發言。
(3)其他組員可以進行補充和評價。
。A設生):百分位與百分位加,十分位與十分位加,個位與個位加。
(預設生):用計數器來表示算法的。
(預設生):2個一加3個一,6個0.1加2個0.1,5個0.01加0個0.01。
。A設生):用格子圖來解釋。
師:現在你知道為什么這個2不與這個5相加,而要與6相加了嗎?
(預設生):2表示2個0.1,5表示5個0.01.(同時板書)他們的計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師追問: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這個2不與5相加,而要與6相加嗎?
小結:是的,只有相同數位的數才能相加,也就是計算小數加法的時候我們要做到相同數位對齊。(板書)
練習:判斷一下下面哪道豎式是正確的?
師:你怎么這么快就判斷出來啊!
。A設生):看看小數點對齊了沒有。
小結:在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可以了。
師:那么以后再算小數加法時我們要做到什么?
。A設生):計算小數加法時,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算起。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自主發現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體驗自主探究學習的快樂。
與整數加法進行比較
1.【關鍵問題2】如何引導學生將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進行聯系溝通。
師:相同數位對齊你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在哪里聽過。
出示課件
小結:在做整數加減法的時候就是要把相同數位對齊才能相加減。原來小數加減法與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
2.回到課前調查引出小數減法
師:看來同學們,小數加法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請再來看看課前調查中的`那一道算式:
師:現在你知道哪道是正確的嗎?為什么?
師:百分位上沒有數怎么減?
師:計算小數減法時有什么好竅門?
小結:所以以后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相同數位對齊了,就與整數加減法的運算規則是一樣的。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整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把舊的知識經驗遷移到小數加減法上,讓學生獨立解決小數減法的計算問題。
練習鞏固
1.校對時借助課件用計數器演示退位過程。
設計意圖:借助開小卡車,調節學習氛圍,同時讓學生鞏固小數點對齊的重要性,通過演示計數器讓學生形象地感知退位過程。
2.你覺得生活中有沒有用到小數加減的地方?
師:這是小馬虎的媽媽去超市購物的清單,可是清單的右下角被油漬弄臟了看不清了,你們能幫忙算一算嗎?先估一估大約是幾元?
設計意圖: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小數加減法問題,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計算的必要性,體會加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在方框上填上運算符號,然后添上小數點,使豎式成立。
設計意圖:進一步讓學生感知小數點對齊的本質就是讓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
三、課堂總結
談談你的收獲?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9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上冊91頁《三角形的面積》,92頁例2及練習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能夠應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2、經歷探索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體會轉化的思想。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及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紅領巾、實驗記錄單。
學生準備:各種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創設情境。
1、復習舊知,做好鋪墊。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及推導過程。
【復習鋪墊是小學數學重要的環節,對于引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參與到新知的探究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2、猜謎語:一塊布料三角樣,顏色鮮紅真漂亮。少先隊員才能有,每天佩戴不要忘。學生猜謎。
3、創設情境:要想做這樣的一條紅領巾,需要多少布呢?也就是計算什么?
4、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利用學生熟悉的紅領巾實物猜謎,以及做一條紅領巾要用多少布這樣的事例,激起了學生想知道怎樣去求三角形面積的欲望,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的興奮點,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發展!
。ǘ﹦邮植僮,探索交流。
活動一:小組合作拼一拼、擺一擺。要求:請你用手中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我們以前學過的哪種圖形,快來試一試吧!小組動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活動二:觀察討論,完成下面的實驗記錄。實驗記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
1、三角形的底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 ),三角形的高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 )。
2、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 ),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
3、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 )X( ), 所以,三角形的面積=( )學生根據要求進行小組活動,然后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操作、觀察、推理、概括等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發現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把自主學習的權力還給了學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順利實現原有數學知識結構的擴充和新知結構的建立,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方法的內在魅力!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出示例2:學校計劃做的.紅領巾的底是100㎝,高是33㎝,紅領巾的面積是多少?
(1)學生嘗試完成。
(2)交流做法和結果。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既解決了課前的問題,還讓學生感知到數學學習能夠方便生活,有效的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ㄋ模╈柟虘,舉一反三。
第一關:辨一辨。
1、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2、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3、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也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第二關: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說出怎樣計算它的面積。 (單位:厘米)
第三關:制作兩個這樣的交通警示標志,需要多少鐵皮?第四關:求出下圖中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你發現了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節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采用智慧闖關的形式設計有針對性、層次分明的練習題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也強化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五)質疑總結,反思評價。
課件出示: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2)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你感覺自己今天表現如何?
。4)我還想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以同桌為單位,每位學生充分發言,交流學習所得。在評價方面,先讓學生自我評價,接著讓學生互相評價,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和榮譽感,同時培養了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
五、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10
教學內容:
課本第2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認識組合圖形,會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學過的平面圖形并計算出面積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團結協作的能力。
4、通過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養學生識圖的能力和綜合運用有關知識的能力,能合理地運用“割”、“補”等方法來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組合圖形的組合及分解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多平面圖形?
導學要點: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認識組合圖形。像這樣由幾種簡單圖形組合而成的圖形,我們就把它們叫做組合圖形。
2、感知:組合圖形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生舉例),今天,我們就結合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
板書:組合圖形的面積
二、小組合作探究
1、出示前置性作業小組交流
復習
。1)說說你學過哪些平面圖形?
。2)說說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自學21頁的例10
。1)導學單
1)小組合作將組合圖形分成我們學習過的圖形。說說你的分法,你是怎樣想的?
2)嘗試計算每個圖形的面積。
3)思考:組合圖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導學要點:
。1)分割法:將整體分成幾個基本圖形,求出它們的面積和。
(2)添補法:用一個大圖形減去一個小圖形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
師:你是怎樣想的?這兩種解法你喜歡用哪一種解法?說說你的理由。
。2)小組交流
1)從例題中我們可以看出,同一個組合圖形,我們可以運用怎樣的方法來解決?
2)由于方法不同,我們計算組合圖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3)求組合圖形面積時關鍵是做什么?
導學要點:
(1)要根據原來圖形的特點進行思考。
。2)要便于利用已知條件計算簡單圖形的面積。
(3)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割補。
(3)全班交流
1)學生舉例并解答(前置作業我的例子)
2)結合學生自己舉的'例子解答講解。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課本第21頁練一練
。1)生獨立計算。
。2)生展示思路。
點撥:
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的基本策略:把原來的圖形先分割成幾個基本圖形,再求這幾個基本圖形的面積只和;或者先把原來的圖形拼補一個基本圖形,再求相關基本圖形面積之差。
2、課本第23頁練習四第1題前兩題。
點撥:
(1)引導說說第一個圖形梯形的上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是怎樣看出來的?
。2)引導說說第二個圖形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厘米?是怎樣看出來的?
3、課本第23頁練習四第二題
點撥:
引導說說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呢?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1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P83-84頁例1、例2;P85頁練習二十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結合圖形,使學生理解旋轉的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
。2)借助線段、三角形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對具體圖形旋轉過程的觀察和抽象,認識旋轉的本質,發展概括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提高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賞生活中的旋轉現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多種學習活動溝通聯系,理解旋轉含義,感悟特性及性質。
難點:用數學語言描述物體的旋轉過程及理解三角形旋轉的特征。
【教學教具準備】
1、課件、投影儀、三角尺。
2、活動材料單,方格紙,(每人一份)。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健身強體已成為一種生活時尚,廣場上、公園里無時無刻都會看到人們健身運動的身影,相信同學們也都是健身運動小達人。這節課我們就從運動開始。(板書:運動)請看老師在干什么?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在數學上叫什么?
生:平移(板書:平移)
師:再看老師這個動作叫什么?
生:旋轉(板書:旋轉)
師;這是物體的平移和旋轉,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圖形的`運動—旋轉。(板書:圖形的--)(課題:圖形的運動—旋轉)
二、初步探究,認識旋轉要素
師:請看,這是一個點(出示)。這個點在這里不停的旋轉是一個點,如果這個點想同一個方向平移到另一個點,會形成一個什么圖形?你來說:(手勢,A到B)
生:線段。
師:請看,點A向同一個方向平移到點B,(邊演示邊說),形成一條線段AB,(板書線段)
師:A——B線段AB可以?
生:平移。
師:也可以?
生:旋轉。
師:這節課我們不研究線段的平移,只研究線段的旋轉。
師:線段AB繞點A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AB上的C點,又是怎樣旋轉的呢?你來說?
生回答
師:線段AB上的C點也繞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請看,D點呢?你來說?
小結:也就是說,線段AB的每一點都繞點A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再看,旋轉前后B點和B’到A點的距離改變了嗎?
師:線段AB上的每一點旋轉前后到A點的距離都沒有發生改變。
總結:
師:同學們請看:線段AB上的每一個點都繞A點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并且每一個點旋轉前后到A點的距離都沒有發生改變,像這樣一條線段繞著一個點旋轉的現象,鐘表上也有,請同學們拿出活動材料單
自主完成,開始。學生展示
師:旋轉角度是旋轉的三要素,并且知道線段上的每一點旋轉前后到旋轉中心的距離都沒有發生改變。
三、深化研究,旋轉圖形
師:如果是幾條線段組成的圖形,旋轉后又會出現什么情況呢?線段OA、OB、AB組成的什么圖形?
生:三角形。
師:三角形△AOB又是怎樣旋轉的呢?請看,誰來讀要求?生讀要求。
師:請同學們拿出材料單
和三角尺按要求轉一轉,并完成下面的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開始。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
小結:三角形繞O點順時針方向旋轉了90度。旋轉前后三角形的中心位置,大小,形狀都不變,每個點到中心的距離不變。只有三角形的.位置變了。
師:(演示180°)請看△AOB又是怎樣旋轉的呢?
生答。
師:如果△AOB繞點O順時針方向旋轉360°。會出現什么情況?
生:重合。
師:當△AOB繞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360°就會旋轉到原來的位置。
四、自主練習,應用拓展數學書第85頁第1.2.3題。
總結:
師:同學們請看,今天我們學習了圖形的運動--旋轉,知道了旋轉的三要素:中心、方向、角度。還知道了旋轉前后的圖形旋轉中心的位置不變,圖形的大小、形狀不變,每個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不變,只是三角形的位置變了。生活中人們利用旋轉的特點創造了許多美麗的圖案,(請看)(邊演示邊講)旋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美,帶來了快樂,也帶來了幸福。
最后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當你為生活的山重水復而愁眉苦臉時,不妨旋轉一個角度看世界,相信你會收獲一個柳暗花明的心情。
下課!同學們再見。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12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使同學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對稱、平移、旋轉等現象。
2、欣賞美麗的對稱圖形,并能自身設計圖案。
3、同學感受圖形的美,進而培養同學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審美意識。
重點難點:
1、能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制精美的圖案。
2、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培養同學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利用課件顯示課本第7頁四幅美麗的圖案,配音樂,讓同學欣賞。
二、學習新課
(一)圖案欣賞:
1、伴著動聽的音樂,我們欣賞了這四幅美麗的圖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讓同學盡情發表自身的感受。
(二)說一說:
1、上面每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上面哪幅圖是對稱的?先讓同學邊觀察討論,再進行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反饋練習:
完成第8頁3題。
1、這個圖案我們應該怎樣畫?
2、仔細觀察這幾個圖案是由哪個圖形經過什么變換得到的`?
(二)拓展練習:
1、分別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創作一個圖案。
2、交流并欣賞。說一說好在哪里?
四、全課總結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廣泛地應用于平面、立體的建筑藝術和幾何圖像上,而且還涉和到其它領域,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都成為杰出的設計師。
五、安排作業:
教材第9頁第5題。
板書設計:
欣賞和設計
圖案1圖案2
圖案3圖案4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有廣泛的應用。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13
設計說明
本課時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的,學習起來并不難,教學時應注意突出以下兩點:
1、把新知融入到有趣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中,制造懸念,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本設計由學生喜歡的孫悟空導入,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設計練習時,將“做一做”的題目融入到游戲之中,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達到了鞏固強化的目的。
2、以人為本,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建構,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即學生能學會的,老師決不代替。本設計把學生放在了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探究出最簡分數的.意義。學習約分時,放手讓學生思考怎樣把不是最簡分數的分數化成最簡分數,讓學生說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設計意圖:
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及時反饋,教師予以指導,特別在學習約分的兩種方法時,讓學生在頭腦中感受每一步的過程,形成知識表象。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1)復習鞏固,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求下面每組數的公因數。
42和50 15和5 8和21 18和12
2、大家都看過《西游記》,里面都有哪些人物?誰最厲害?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有72變,特別神奇,你們想不想也學一招?好,這節課我們就來“變分數”。
。2)認識約分
1、嘗試“變分數”。
課件出示教材65頁例4:把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較小且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
讓學生了解“變化”的要求:
、龠@個分數要與的大小相等。
、谶@個分數的分子、分母要比的分子、分母小。
2、了解約分的概念。
①所變出的分數與原分數有什么關系?
、谙襁@樣,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③請學生說一說所變的分數是怎樣得來的。
觀察后發現分數的大小不變,但分子、分母都比原來分數的分子、分母小。
3、認識最簡分數。
①約分后的分子、分母能否再變小了?為什么?
②小結:像這樣,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4、說出幾個最簡分數,強化最簡分數的概念。
。3)合作交流,總結方法
1、討論:你能根據我們化簡的過程找到約分的方法嗎?
2、小結。
教師板書約分時一般采用的兩種方法:
①逐步約分法。
如約分時,依次用12,18的公因數2和3去除,最后約分成。
、谝淮渭s分法。
如約分時,如果能很快看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也可以直接用最大公因數6去除,一次約分成。
3、小結:我們既可以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數去除,一步一步地來約分;也可以用最大公因數去除,直接一次約分。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14
教學內容:
教材第27~28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求商,使學生感受到循環小數的特點,從而理解循環小數的概念,了解循環
小數的簡便記法。
2、理解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意義,擴展數的范圍。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判斷商是否為循環小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請注意聽下面的聲音。
師:同學們,如果老師一直播放下去會怎么樣?
生:永遠放不完。
隨學生的回答板書:放不完。
師:同學們說得好,那么為什么會放不完呢?
生:因為都是不斷重復那幾句話。
板書:不斷重復
師:我們生活當中有這樣的現象嗎
生:有啊,白天到黑夜,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星期一到星期天,一年十二個月等等
師:說得非常好,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現象我們就叫它循環。那么在我們的'數學王國中有沒有這樣的循環現象呢。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新的朋友—循環小數。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27頁王鵬賽跑的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圖意后,列出算式400÷75。
師: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這個算式,看計算過程中你能發現什么?
生:可能發現。
1、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
2、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
師:那同學們知道為什么商的小數部分不斷重復3嗎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黑板上寫出計算過程,邊寫邊說)繼續除看看,無論除到哪一位,當余數重復出現時,商就要重復出現;商是隨余數重復出現才重復出現的。
師:后面還有很多個3,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表示商呢?我們這時就可以用個省略符號表示它了。下面同學們再試著再列豎式算一道題目,看跟這道有什么區別。
生:商是從小數點第二位開始出現的,并且重復出現兩個數字。
二,認識循環小數
(出示課件,像這樣的數叫做循環小數)
引出循環小數的定義。(在黑板上板出還可以這樣簡寫)
師:請同學們計算再15÷16和1.5÷7。
學生計算后,問:從中你發現什么?
生:15÷16=0.9375,1.5÷7=0.2142857?
師:像這樣兩個數相除,如果得不到整數商,所得的商可能會有兩種情況,你知道是哪兩種情況嗎?
引導學生說出一種是繼續除下去能夠除盡,像15÷16一樣;另一種情況是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像1.5÷7一樣。
師:能夠除盡的商的小數部分的位數是有限的`,我們把它叫做有限小數;永遠也除不完的商的小數部分是無限的,我們把它叫做無限小數。循環小數的小數位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生:無限的。
師:所以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
四、課堂練習
五、課堂小結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1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教學重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教學工具:
長正方形紙片若干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分數。
師:圖上畫的是什么意思?生:小明和小紅要喝一杯水,小明說:“我一口能喝這杯水的。”小紅說“我一口能喝這杯水的!睅煟簝蓚人到底誰喝得多?生:(①分子相同時,分母越小,分數越大。②把一杯水平均分成2份,和平均分成3份,其中平均分成2份的,每一份多,所以小明喝得多。)
出圖:
師:你們能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嗎?生:小麗和小凱也要進行喝水比賽,兩人都說:“我一口能喝這杯水的!睅煟核麄儌z喝得一樣多嗎?生:(可能是一樣多的,也可能是不一樣多的)
出示圖片中的兩個杯子。
師:現在你能回答嗎?生:小凱喝得多。雖然都是,因為小凱的'杯子大,所以小凱喝得多。
師:原來相同的分數還表示不同的大小,你對分數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二、分數的再認識
1、出圖(書)
師:你們從圖上看到了什么?生:林林和明明各拿一本書,林林說:“我看了這本書的。”明明說:“我也看了這本書的。”師:他們看的頁數一樣多嗎?(學生討論)
生:不一樣多,因為兩個人看的書的頁數不同,所以它們的也不同。
2、看圖講故事出圖:
師:你們愛吃蛋糕嗎?笑笑就特別喜歡吃蛋糕,她對媽媽說:“我一次能吃塊蛋糕!苯Y果媽媽笑了笑,給她拿來塊蛋糕,笑笑怎么樣了?這是為什么?生:(笑笑想的蛋糕是一個小蛋糕,媽媽拿來的是一個大蛋糕)
3、捐款:
師:淘氣和笑笑為希望工程捐款,兩個人商量好把自己零用錢的`拿出來,這兩個人捐款的錢數一樣嗎?為什么?生:可能一樣,因為兩個人的零用錢是一樣的。可能不一樣,因為兩個人的零用錢是不一樣的。
師:現在知道了淘氣捐了10元,笑笑捐了8元,你知道了什么?生:淘氣的零用錢有20元,笑笑的零用錢有16元。
三、畫一畫。
1、畫一畫。
分別畫出下列各個圖形的。
它們的大小一樣嗎?為什么?
2、擺一擺。
一個圖形的是□,畫出這個圖形。(生擺)
我的圖形的是□□,擺出這個圖形。(生擺)
3、圈一圈。
圈出下面圖形的,說一說你有什么感受?
四、 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對分數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16
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
2、掌握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ǘ┠芰δ繕耍耗軌蛟谇榫持邪l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感受小數除法的異同,能夠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三)情感目標:經歷探索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教學方法:
探究、交流、引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創設情境
1、淘氣打算去買牛奶,你從圖上得到了什么數學信息?
2、根據圖上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1.5÷5 12.6÷6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與以往我們學過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數都是小數,除數都是整數。)
師: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看看淘氣到底應該買哪個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師:兩個商店牛奶的單價分別是多少呢?我們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單價。
2、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匯總的各種方法,認為哪個方法比較簡便實用?
引導出“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4、理解算理。
5、引導歸納總結,明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按照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6、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1題。
集體訂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發現小數除以兩位數與除以一位數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3、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4題。
教師巡視指導。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錢?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錢?
11.5÷5=2.3(元)12.6÷6=2.1(元)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02-08
五年級上冊小學數學教案12-31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02-14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01-29
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17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3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15篇02-08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3篇02-09
小學六數學上冊教案01-14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