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7-05 12:19:50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優選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優選15篇】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畫角的步驟,能正確畫出指定度數的角,形成畫角技能,養成學生良好規范的作圖習慣。

  2、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畫出指定度數的角,培養學生靈活發散的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自主嘗試和小組合作過程中體會學習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畫角的步驟,能正確地畫出給定度數的角。

  教學難點:

  掌握正確的'畫角技能。

  教具學具:

  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板書課題:

  1、測量角的大小要用什么工具?怎樣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

  2、同桌結合說一說三角尺上各個角的度數。

  3、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我們已經認識了角,會用量角器量角,并能對角進行分類,那么這些角又是怎樣畫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畫角。(板書課題:畫角)

  二、揭示目標:(教師口述)

  三、自學指導:

  1、自學內容:課本第42頁例4

  2、自學方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3、自學時間:8分鐘

  4、自學要求:

  (1)自學課本第42頁例4中的畫角步驟

  (2)試著按例4中的畫角步驟畫一個65°的角。

  (3)小組交流:你是怎么畫角的?

  四、質疑探究:

  1、請學生說說你是怎么畫的?

  2、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畫角的步驟和方法。

  3、師生共同小結畫角的具體步驟:

  ①畫一條射線,中心點對準射線的端點,0刻度線對準射線(兩合);

  ②對準量角器相應的刻度線點一個點(找點);

  ③把點和射線端點連接,然后標出角的度數(連線)

  4、用量角器畫出以下度數的角。

  65° 40° 110°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測量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通過觀察,明確毫米與厘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出示例1情境圖,學生認真觀察。教師提出問題。

  (2)4人小組合作,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

  錄表的“估計”一欄中。

  (3)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用自己喜

  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交流測量的`結果,引出毫米。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探究體驗

  1、了解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1)提問:“從尺中,你發現毫米與其他單位間的關系嗎?”。

  (2)學生觀察并獨立思考后回答問題。從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關系。讓學

  生多說發現這個關系的過程。

  2、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在尺上觀察1毫米的長度,互相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

  (2)教師提出問題:“請大家說出生活中長或寬或厚大約是1毫米的東西。”

  先在組內說,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學生合作完成:先從課本中數出幾頁(捏緊后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再用尺子驗證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調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數一數看有多少張。

  三、實踐應用

  1、生獨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組內說出填寫的結果。

  2、生說一說,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3、師生共同小結:當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用毫米來表示;1厘

  米=10毫米;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療保險卡等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四、課堂練習

  1、練習一第1題。安排學生在書上完成,練習時要求學生先估測,后判斷,再

  用尺子進行測量驗證。

  2、練習一第2題。要求學生完成在作業本上。

  3、練習一第3題。先讓學生估計實物的長(或寬),再用尺子進行測量。完成

  后,讓學生對估計和測量的結果進行對比。

  五、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

  2、師總結。

  分米的認識 學習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3

  詳細介紹:

  教材分析

  認識厘米是義務教育課程小學數學二年級的內容。要求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為什么他們說的數不同?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按照課程要求,要讓學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

  教學思路

  1.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認識厘米的教學,就是從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在學生獲得新知以后,教師又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估測周圍事物的長度,去調查厘米在生活中的運用。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可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創新空間。

  2.合作探究,發現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的最終獲取,還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探究過程。本課教學注重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求學生通過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用手比畫1厘米的長度,閉眼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長的物體等活動來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幾厘米的具體長度,進一步認識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畫的活動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使他們在發現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獲得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3.加強估測,發展空間觀念。

  估測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加強估測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正確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強其空間觀念與學習興趣。教學時,教師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l厘米以及對周圍物體的長度先估計、再量一量的活動,使學生在比照中積累經驗,形成初步的估測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量線段的長度。

  3.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發展空間觀念。

  4.培養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正厘米的表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尺以及可度量長度的物體若干。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統一認識。

  1.找原因。小豬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幫媽媽鋤地。它干了一整天,餓極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飯。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飯。這可能嗎?(碗有大有小。)

  2.量課桌。(1)讓學生選擇一個課前準備好的鉛筆、小紙條、文具盒等物體,和自己的.課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度。(答案不一。)

  3.師:大家說得都對,但為什么所說的數不同呢?(因為我們測量課桌所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我們量的結果一樣呢?(大家都用同樣的工具去量。)

  4.導入揭題:你們的辦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結果,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我們通常用什么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尺子。)今天,我們就要認識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國際上統一的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這一環節密切聯系生活導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五花八門的答案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體會到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同時,找原因、量課桌這樣富有挑戰性的活動也吸引學生對新知學習產生興趣,對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引起重視。]

  二、合作探究,認識厘米。

  探究一:認識直尺

  1.出示米尺,讓學生觀察,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師發給的米尺,仔細瞧瞧,你發現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機引導學生認識刻度數、刻度線、刻度0。

  探究二:認識厘米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來聽一聽電腦博士的介紹。

  (多媒體動態顯示尺上1厘米的線段,并說明:從刻度0到刻度l,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

  請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長?

  2.比一比:你能用兩個手指比畫出1厘米大約有多少長嗎?(師做拇指與食指比畫狀。)

  3.記一記:請小朋友看看這一段距離,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4.找一找:

  (1)你還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嗎?

  學生自由回答,要求說清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帶來的物體中,還有你的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匯報。(手指的寬、牙齒的寬、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徑等。)

  探究三:認識幾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如:從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從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請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畫一下2厘米大約有多長。

  3.小組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3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厘米長?你還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數嗎?

  4.思考: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們有什么發現?

  相機點明: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厘米;是幾厘米,這幾厘米里就有幾個1厘米。

  [這一環節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認識厘米,形成表象。他們在從尺子上、從周圍物體中找1厘米的比照與估計中以及尋求多種答案的過程中,體驗了l厘米、幾厘米的具體長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測能力。自始至終,他們都是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在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他們獲得了知識,豐富了經驗,培養了能力。]

  三、實踐應用,練習鞏固。

  (一)學習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數。

  (1)嘗試測量同一學具。

  出示書上量一量的主題圖,要求學生按圖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長的小棒。(師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測量結果,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3)實物投影演示正確量法與錯誤量法,進行辨析比較。

  (4)小結:量一個物體時,可以把尺子o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刻度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5)口答想想做做第1題。(媒體出示,關鍵處閃動識別。)

  (6)學生填寫書上量一量中的鉛筆長、線段長。

  2.量非整厘米數。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中的兩條線段(紅線段與藍線段),要求男生測量紅色線段的長,女生測量藍色線段的長。

  (2)交流:男生可能說紅色線段長8厘米,女生可能也說藍色線段長8厘米。

  (3)比較:紅色線段和藍色線段一樣長嗎?(電腦驗證不一樣長。)

  (4)辨析:紅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多一些,藍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這樣的兩條線段都可以說是大約長8厘米。以后我們遇到量線段或物體的、長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看它最接近幾厘米,就說它是大約幾厘米長。

  (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題。)

  (7)學生活動:先估計,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題。)

  先完成的小組還可組織估計、測量其他物體的長度。

  交流反饋,追問:你是怎樣進行估計的?相機表揚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決問題的學生。

  (二)畫整厘米的線段。

  1.學生嘗試畫一條4厘米的線段。有困難可以看書自學。

  2.指生上臺示范畫,要求邊畫邊說畫的過程。(注意肯定其他畫法。)

  3.檢驗:用尺量一量所畫線段是不是4厘米。

  4.練習:

  (1)想想做做第5題。(指生板演,同桌互相檢驗。)

  (2)想想做做第6題。(鼓勵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可謂學以致用。學生通過量一量、畫一畫、估一估等活動對厘米的認識更加深刻了,對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體驗,其估測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更可貴的是,他們嘗試著獨立解決問題,用不同的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與小伙伴合作解決問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四、總結延伸。

  1.師:通過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2.布置延伸作業。

  (1)回家后,以厘米為單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2)課后調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作單位的。

  [這一環節與課的開始相互照應,使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大社會成為小課堂的延伸,成為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大舞臺。]

  附:教學小資料

  人們在文化發展的最初階段,是從他們的生活環境中選取計量單位的。例如,以成年人足的長作為英尺,以手指關節的長作為英寸,以千步作為里等等,這樣確定計量單位,顯然缺乏合理性。1790年,法國的一位科學家他雷蘭提出了制定一個世界各國通用單位的建議。

  1795年,法國的學者取得世界各國的同意,把地球子午線上從北極到赤道的長度的一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的單位,叫做l米。當時的科學技術還很不發達,測量了整整七年,實際還只是僅僅測量了西班牙的巴賽羅納和法國的敦刻爾克之間的距離。通過計算得到了最初的1米。

  后來1960年的國際會議規定:一米為氪(K8)原子在真空中發射的橙色光波波長的1650763.73倍。1米的百分之一就是l厘米。

  3.1.1認識厘米|人教課標

小學數學教案4

  一、教材分析

  主要包括:教學主要內容,教材編寫特點(本節課內容在單元中的地位,本節課教材編寫的意圖及特色等。),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

  說明:可以在教學組內或學區中心集體研討,或專家的.指導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對教學內容的分析應體現在學習目標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上。

  二、學生分析

  主要包括: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含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學生學習該內容可能的困難,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方式和學法分析。說明:學生分析應該通過學生調研,以作為科學依據,不能僅憑經驗判斷。學生分析是個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結果簡單代替對自己的學生分析。已有知識基礎的調研可以通過設計幾個指向明確的小問題實現,對這方面的數據統計及分析是更為重要的,這種分析是教師設計和修正“學習目標”的.重要依據。

  學生經驗、學生學習困難、學生學習興趣等的調研可以通過訪談實現,可以是抽樣,也可以是有針對性的選擇訪談對象,如對于學困生做特別的訪談。調研中可以將學生測驗、訪談、小組觀察等結合起來。

  三、學習目標(以學生為主語)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數學思考、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說明:

  1.教學內容分析和學生分析是學習目標制定的依據和前提。因此,如果對教學內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徹,對學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學和規范,學習目標的設計就越不是一件簡單而迅速的工作。

  2.學習目標是為學生的“學”所設計,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習目標的達成服務的`。學習目標是個性化的,又是尊重數學學科發展需要和學生未來學習需要的。

  3.學習目標的制定應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思考,但具體形式不一定逐條對應。

  4.學習目標應該在下面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實在的落實。特別是教學活動中設計意圖應該闡釋,活動及其組織與實施是如何為達成目標服務的。

  四、教學過程

  主要包括

  1.活動內容:

  2.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說明:指教學活動開展的具體形式,包括學生學習方式—獨立學習,還是合作學習等;教師活動的開展—提問或提出任務,組織合作學習,組織交流,講授等;教學資源的準備等,如學具、教具、課件等。

  3.活動的設計意圖

  說明:為教學活動和活動的組織實施進行辯護,辯護的出發點是分析它們是否促成了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不是簡單地主觀臆斷是為目標服務,應該有一定的理由—數學的、教學的.。更不應該寫成一些沒有針對性,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

  4.活動的時間分配預設

  a)說明:主要指對教學活動的時間分配預設,以便于自己檢測教學設計上合理與否。

  五、習題設計

   1.題目設計

2. 題目解析

六、總結

1.教學效果

2.個人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5

  教材分析: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的一道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它集題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樣性、應用的廣泛性于一體,是實施開放式教學的好題材。

  教材中要求掌握3種解題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躍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小組合作,運用假設舉例列表等方法,尋找解決的結果。教學中,要求教師不宜補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學了一些用列表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還有一些學生在興趣小組、奧數等的學習中已經學過“雞兔同籠”問題。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學生的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有一定的小組合作經驗。

  教學目標:

  1、了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2、嘗試用列表、假設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通過列表嘗試和不斷調整的過程,從中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列表,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題的策略與方法。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能力。合作、交流等學習品質和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列表、嘗試和不斷調整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學難點:

  運用學到的解題策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兒歌)雞兔同籠不知數,三十六頭籠中露,數數腳有一百只,幾只雞來幾只兔?

  師:這就是我國民間的三大趣題之一,最早記載在1500年前的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中(課件出示古書動畫打開書出現原題),原題是這樣的,請看: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誰知道,這是一個什么問題?(雞兔同籠問題,課件出示雞兔同籠情境圖)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中國歷的數學趣題

  “雞兔同籠”。(板書:雞兔同籠)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道題的意思?(雞兔同籠,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共有94條腿,問雞、兔各有幾只?)

  師:這道古代趣題你能解決嗎?我們還是化繁為簡,從簡單入手吧!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題:雞兔同籠,有20個頭,54條腿,雞兔個有幾只?

  1、明確問題,獨立思考通過讀題你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這道題里還有隱藏的數學信息嗎?

  同學們先來猜一猜雞、兔可能各有多少只?(找一兩個同學猜測)

  到底是幾只雞幾只兔呢?

  2、小組合作交流。

  師:小組討論,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用什么方法?

  師:把你們的方法寫在紙上。可以使用桌子上老師提供的表格。

  師:哪個小組說說你們的想法?

  小組1:我們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實物投影展示小組的成果)先假設有1只雞,19只兔子,腳就有78條。腳太多,然后又假設有2只雞,18只兔子,腳還是太多了。這樣試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雞,7只兔子。

  師:腿多了,減少誰的只數,增加誰的只數?

  師:你們是怎么想到這種方法的?

  生:在旅游費用的租車、租船中,我們就是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這題的'類型跟那差不多,我們想,也可以用這種嘗試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

  師:這種列表法有什么特點?

  生:雞一只一只地增加,兔子一只一只地減少。

  師:誰能給這種列表法取個名字?

  生:逐一列表法。

  師:還有哪些小組采用不同的列表法?

  小組2:我們也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我們發現雞增加1只,兔子減少1只,腿就減少2條,所以我們沒有一個一個的試,那樣太麻煩,而是從1只雞,19只兔直接跳到6只雞,14只兔。最后也得到了13只雞,7只兔。

  師:腿的總條數多了或少了你們組是怎么調整的,也就是你們的調整策略是什么?

  生:腿多了,我們減少兔子的只數,腿少了我們增加兔子的只數。

  師:我們也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好嗎?

  生:跳躍列表法。

  小組3:我們小組也是列表法。我們是先假設雞有10只,兔子也有10只。這樣比較簡便。

  師:你能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嗎?

  生:取中列表法

  師(展示臺展示三張表格)同學們三張表格都能很好地求出雞、兔的只數,哪種方法最捷徑。

  生1:取中列表法直取中間數減少了“試”的過程能更簡便、快捷地找到答案。

  生2:我認為應該三種列表法結合使用,先用取中列表法減少一半的猜測數字,再用跳躍列表法加快猜測的速度,在接近答案時用逐一列表法。

  生3::那是數字大時使用,數字小時,還是使用逐一列表法好,它答案不會重復、不會遺漏。

  小組4:(展示臺展示)我們組認為還是采用列方程法最簡便、快捷,先假設雞的只數為ⅹ,兔子的只數就為20-x。

  列式是:2x+4(20-x)=54解得x=13兔子的只數是7.師:你們小組的同學很聰明,但這種方法我們暫不討論,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和老師一起向他們請教,好嗎?

  師:還有哪些組沒有匯報?

  小組5:我們組也是用列式法算出雞、兔的只數(展示):假設全部是雞

  (54-20×2)÷(4-2)求出兔7只,雞13只。

  師:這種方法,我們也留在課后私下交流。

  師:我們的祖先很聰明,為我們的祖先感到驕傲,其實老師也為你們感到驕傲,你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想出了這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你們很了不起!

  四、方法應用,鞏固新知

  過渡語:、“雞兔同籠”問題傳到日本,日本人稱它為“龜鶴問題”,你認為“龜鶴問題”與“雞兔同籠”問題有什么相似之處?

  1、師:除了“龜鶴問題”與“雞兔同籠”問題類似以外,我們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

  問題。(出示)學校舉行乒乓球比賽,有單打和雙打。12張乒乓球臺上共有34人同時在打球。問:正在進行單打和雙打的臺子各有幾張?

  問:這題是否屬于“雞兔同籠”問題

  2、師:我們班同學很聰明,會解“雞兔同籠”類型的問題,那聰明的你,是否會出一道“雞兔同籠”類型的題,考考其他組的同學呢?

  3、(出示)一百個饅頭,一百僧,大僧三個更無爭,小僧三人分一個,大小和尚各幾人?

  師:有興趣的同學,課后思考這一趣題。

  四、小結交流

  今天這節課,我們跨越了1500多年的歷史,即探討了中國古代的數學名題,又解決了我們身邊的一些數學問題。經過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和整理,我能夠掌握前三個單元所學到的知識,能熟練掌握小數意義,正確、迅速地計算。

  2、我要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鞏固前三單元所學知識。

  教學難點:

  我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法:

  歸納總結法

  學法

  練習法、測試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

  復習前三單元的內容,分類整理。(自學)

  二、情景導入:

  呈現目標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情況進行小結、導入新課,并出示學習目標。揭示課題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學情況。

  1、復習、整理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2、復習、整理認識圖形。

  3、復習、整理小學乘法。

  (二)可以讓學生翻閱課本中的第一、二、三單元,然后通過表格、網絡圖或列舉的方法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

  (三)分層練習,完善認知。

  1、完成課本P50頁第1題。

  2、教材P50頁第2題。

  四、點撥升華

  當乘數大于1時,積就大于被乘數。

  當乘數小于1時,積就小于被乘數。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或者還有什么疑問?

  先小組內說一說,最后班上交流。

  六、達標檢測

  完成學案中的課內鞏固練習題目。學生獨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P50頁第3題

  (1)兩個乘數相乘,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或縮小幾倍,積就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2)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兩個乘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2、教材P50頁第4題。

  兩個相鄰整數之間有無數個小數。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業布置:

  教材第50頁的第6題,完成相關配套練習。

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知角的計量單位——“度”,認識量角器,并學會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確測量角的度數。

  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角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決定的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擺”,“量”,“畫”,加深對角的大小的印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積極參與量角的學習活動,在探究量角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實踐中產生發現數學規律的興趣。

  教學方式:

  觀察、比較、練習、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評價方式:

  1.通過自評、集體評議及課堂展示評價等表現性評價手段,檢測目標一、二的達成情況。

  2.通過基本評價題目和課中學生的回答和做題情況,檢測學生對“角的度量”的掌握情況,從而檢測目標三的完成情況。

  教學準備:

  量角器、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景引新,以情激趣

  1、學生進行畫角活動,教師任意的選兩個角進行比較,提出問題:角1和角2比,哪個大?大多少?有誰知道?

  2、揭示課題:看來角是有大有小的,但光用眼睛我們是看不出來大多少,這就需要我們去進行測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

  二、目標導學,自主探究

  建立1度角的表象和認識量角器的結構

  1、過渡語:我們在以前學習測量物體的長度時,是需要有統一的長度單位和相應的測量工具;今天我們需要測量角的大小,同樣也要有自己的計量單位和相應的測量工具。

  2、建立1度角表象

  課件演示:將一個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所對應的角就是1度角,將1度角用藍色顯示并出來,讓學生感知他有多大,再看看自己量角器上的1度角。

  3、出示量角器:學生觀察,看看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學生發言時教師抓關鍵詞:中心點、0刻度線、內圈讀數、外圈讀數、90°刻度線。(課件演示)

  三、嘗試用量角器讀角,為量角做鋪墊

  過渡語:通過剛才的觀察和學習,我們了解了角的計量單位和測量工具,現在我任意地出示角,你能利用量角器讀出這個角的度數嗎?

  1、出示30°角,學生嘗試讀角,并說明自己讀角的方法。教師引導讓學生明白讀角時要看角的兩條邊:一條邊要和0°刻度線重合,這樣才能從0開始讀起,另一條邊對著的刻度選哪圈刻度要看0°在哪圈。

  2、分別出示60°、90°、120°這些角讓學生讀,并說方法。

  四、學法指導,合作質疑——在活動中探究量角方法

  1、嘗試量角:出示兩個角(P37的.角),學生先估一估,(結合直角、銳角、鈍角的知識進行估計),到底有多少度,學生自己用量角器進行測量

  2、交流方法,從而得出量角的方法。學生上臺展示并說一說自己的方法。

  3、教師小結:兩重合,一讀數。分別用課件演示

  兩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頂點重合0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一讀數:看角的另一條邊對的刻度數

  4、出示兩個角(角的開口一個朝上一個朝下)學生上臺操作,教師再次強調兩重合再讀數。

  5、練一練

  (1)做一做第二題

  (2)判斷題。學生判斷后說明理由。

  6、出示一個邊很短的角,量角器放上去無法清楚地看準讀數,學生想辦法。方法:利用直尺或將角的邊延長

  五、目標檢測

  1、填空

  量角的大小要用 ,角的計量單位是 ,用符號 表示,表示把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對的角的大小是1度,記作 。

  量角時,量角器的中心與 重合,0刻度線與 重合,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 。

  2、判斷

  角越大,角的兩邊越長。

  用一個5倍的放大鏡看角,這個角也擴大5倍。

  畫在黑板上的40度的角比畫在紙上的40度角大。

  角的大小與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角兩邊的長短無關。

  五、全課小結

  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

  板書設計:

  角的度量

  角1 計量單位:度“°”

  角2 測量工具:量角器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61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編制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6的乘法口訣的來源,促使學生加深對每句口訣意義的理解,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訣。

  2.使學生熟記6的乘法口訣,能靈活運用6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和推理概括能力,向學生滲透函數對應思想。

  4.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樹立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感受探索的樂趣。 重點:掌握6的乘法口訣。

  難點:

  熟記6的乘法口訣。

  教學準備:

  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師:剛才同學們悅耳的背書聲,吸引海底的.小魚來到我們的課上和我們一起學習。

  它們啊!出了幾個題目讓你們做!

  小魚說:你會嗎? 2*5= 4*4= 3*1= 5*4= 1*2= 5*3= 4*2= 4*3= 2*2= 1*3= 2*4= 2*2=

  師:同學們,你們1—5的乘法口訣學得真認真。今天我們繼續學習6的乘法口訣,這次,老師想讓同學們自己編口訣,你們敢挑戰嗎?

  二、自主探索,總結規律

  師:老師很喜歡魚,可是又老是養不好魚,于是我就想,用三角形擺金魚可以嗎?(課件先出示一條金魚)

  師:擺一條金魚用了幾個三角形? 擺2條呢?那么擺3條、4條、5條、6條呢? 學生討論,然后完成下表。

  (教材61頁主題圖下面的表格) 魚(條) 1 2 3 4 5 6 三角形(個) 6 12

  提問:

  1、6是有幾個6相加得到的?乘法算式怎么列? 那12呢?18、24、30、36呢?

  2、你能根據1*6=6,1*6=6編出一句乘法口訣嗎? ( 板書:一六得六)

  師:你能編出6的其它5句口訣嗎? 請你把教材61頁的口訣補充完整 (板書: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 在生匯報時師板書,并讓生說一說口訣所表示的意思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6的乘法口訣編出來了。齊讀!

  師:認真觀察這些口訣,你發現了什么?

  師:同學們真會思考。

  這些發現都可以幫助我們記住6的乘法口訣。

  師:你認為哪句容易記,哪句難記?你有好辦法很快記住嗎? 如果我忘記了“四六”是多少怎么辦?

  口答:5個6比4個6多幾,比6個6少幾?

  師:現在自由記憶口訣看誰記得最快? 1)齊背 2)分組背 3)對口令 4)開火車背 5)指名背 6)同桌比賽,誰背得熟練 三、趣味練習,應用新知 1、用口訣讀下面的乘法算式 2*6= 3*6= 4*6= 6*2= 6*3= 6*4= 6*5= 4*5= 6*6= 1*6= 2、釣魚小高手2*6= 4*6= 6*4= 1*6= 6*5= 6*6= 3*6= 6*2= 6*3= 5*6= 3、謎語: 有時掛在天上,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

  師:這首詩里面一共有多少個字?誰能最快的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引導學生運用口訣解決問題)

  4、根據圖形說口訣和乘法算式

  四、情感溝通,全課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6的乘法口訣 1*6=6 一六得六 6*1=6 2*6=12 二六十二 6*2=12 3*6=18 三六十八 6*3=18 4*6=24 四六二十四 6*4=24 5*6=30 五六三十 6*5=30 6*6=36 六六三十六

  還 可以加上教材分析、作業布置、教后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9

  一、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1.引導觀察

  談話:每組桌子上有兩個紙袋,你們想知道里面裝什么東西嗎?兩個人一袋把它們倒出來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匯報

  (1)問:你發現了什么?

  (2)小組交流

  (3)學生匯報。

  學生可能說出:三支鉛筆,一支是紅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綠色;兩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藍色;三根毛線,一根是紅色,有扣兒,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藍色等。

  (4)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有長、有短。 cháng duǎn

  板書:長、 短

  [ 設計說明: 通過觀察,使學生初步 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比較長、短的方法

  1.提問: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呢?

  2.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組匯報。

  [通過分組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比物體長短的方法,讓學生參與知識 的形成過程。]

  學生可能說出:

  (1)看出來的。

  (2)把學具橫著平放在桌面上,一頭兒對齊或豎著戳在桌面上,比出物體的長短。

  (3)兩頭兒都不對齊。從而比出物體的長、短。

  ......

  (由于觀察、比較的方法不同,會得出不同結論,只要有道理,教師就給予肯定。)

  4.揭示比較的一般方法。

  我們不管把鉛筆豎著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還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般把要比的幾個物體一端對齊。5.出示鉛筆圖,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并板書長、短。

  [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短 的認識,培養學生言語 表達能力。]

  三、反饋練習

  1.教師談話:現在, 我們做一個比較長短的游戲,你們可以自由結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學生活動。

  學生會比學具、跳繩、胳膊、手、腳等。

  [學生結組活動,用日常 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 體的某個部位比長短, 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 處有數學。]

  四、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練習一第6題圖,先讓學生說出圖意,然后完成在書上,訂正時說一說想法。

  2.投影出示練習一第5題,并讓學生完成在課本上,訂正時說一說比的方法。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說出比長短的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學具

  教師提出要求:

  1.原來學具袋中的東西不動,把書和自己的東西收拾好。

  2.每兩人裝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聽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長的一個裝進紙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短的一個裝進袋里。

  4.各組都只剩下一個學具時,讓學生把剩下的一個學具也裝進袋里。

  5.把裝好的學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學具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六、全課小結(略)

小學數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能按照物體的規律進行推理,并能有規律的進行排序。

  2.能主動觀察,主動探索,感知規律美

  活動準備:

  1.情境導入

  今天小貓過生日,邀請了小狗小兔和小猴來做客,它們各走一條路,請小朋友來看一看它們走了哪三條不同的路。

  活動過程:

  (1)觀察三條路的排列,讓幼兒感知物體排列的次序規律。學習按顏色.形狀.大小間隔排列的方法。

  (2)請幼兒觀察每個小動物食物的排列規律,請個別幼兒進行回答,橫線上應該填什么特征的食物。

  (3)教師示范,請幼兒認真觀察。

  (4)幼兒自己運用一定的`規律串小魚

  (5)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小魚是排列的。

  活動延伸:

  在區域投放不同特征的珠子請幼兒有規律的進行串連并與幼兒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類推、歸納、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一個數乘以分數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教學準備:

  根據例題制作的掛圖、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教學例2(課件出示情景圖)

  (1)師: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該怎樣計算?說說你的想法。

  預設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個12L的和是多少。

  預設2:還可以說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預設3:單位量×數量=總量,所以12×3=36(L)。

  (2)師:我們再來看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思考,自主列式。)

  (3)出示第2小題

  (4)師: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你還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并解決嗎?(學生練習,交流。)

  歸納小結:在這里,我們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的關系式可以得出:一個數乘幾分之幾表示的`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節課的教學除了有之前所學分數的意義作為基礎之外,學生還在前一課時明確了整數乘分數可以用來表示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課中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學習、嘗試,教師只要起到一定的點撥作用就可以了。】

  2、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例2“做一做”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材第2頁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導學過程】

  【情景導入】

  (一)探索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1.教學例1(課件出示情景圖)

  師:想一想,你還能找出不一樣的方法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嗎?

  2.小組交流,匯報結果

  3.比較分析

  師:我們先來比較第(1)和第(2)兩種方法,請分別說說你是怎么想的?預設:

  預設: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只是這里的相同加數是一個分數。

  引導說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板書)

  師:我們再來比較第(2)和第(3)兩種方法,這樣算可以嗎?為什么?

  師:再來看這里的第(4)種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嗎?結合圖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進行交流。

  4.歸納小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三個算式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并且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它們的計算方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設計意圖:呈現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個?”,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以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經歷獨立思考、自主計算并驗證、小組交流等環節,鼓勵學生大膽地呈現個性化的方法,兼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習狀態。采用因勢利導的方式,通過比較分析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引導學生自主得出結論,加深了對分數乘整數意義的理解。】

  (二)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現和比較

  師:剛才的第(4)種方法用語言描述得出計算結果的過程,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回顧一下,的計算過程用式子該如何表示?預設:生1:按照加法計算=(個)。生2:(個)。師:比較一這兩種方法計算結果相同嗎?它們的相同點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處又是什么?(根據學生回答分別打上方框)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預設:有多少個。

  2.歸納算法

  師: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更簡單?那么這種方法是怎樣計算的呢?

  引導說出:用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3.先約分再計算的教學

  師:剛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學是這樣計算的。與這里的第二種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師:比較一下,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更簡單?為什么?

  小結:“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使參與計算的數字比原來小,便于計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約得的數與原數上下對齊。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明確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對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什么分母不變,只用分子與整數相乘”這是教學的難點,通過多次追問,適度引導轉化,促進學生的理解。對于“先約分再計算”這種方法的教學,充分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引導學生經歷觀察與思考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題

  師: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2.例1“做一做”第2題

  師: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強化算法,突出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結合活動內容作實例,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2、通過實際操作,讓全體學生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征的過程

  3、逐步發展學生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利用鏡子進行幾個簡單而有趣的試驗,向學生呈現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象,激發學生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展他們的空間知覺。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的學生大部分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沒有時間輔導孩子,鏡子雖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是他們是否能去認真仔細觀察鏡子中的學問呢?要以此來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帶著問題去學習對他們來說會更有趣味。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故事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請你們仔細聽,然后看看誰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續講下去,‘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里也有一輪,猴子以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

  也許學生還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師:這是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與同伴流。)學生可能知道:

  (1)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

  (2)雨過天晴,路里積水中會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麗的地板,也出現倒映

  2、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鏡子中的數學”。(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范

  (1)在實物投影上放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E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上),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王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現?

  A、看到了整個的“王”字

  B、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的圖形的對稱圖形。

  2、試一試

  拿出學具袋中的學具——一面小鏡子,做一下第(1)題

  (1)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2)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3)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

  A 8

  (4)全班交流,選出幾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題

  (1)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鏡子,按本題圖示的情境,把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在鏡面前擺一擺,對比鏡面中的圖形和桌面上的圖形有什么關系。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鏡面的對稱現象。

  第(3)題

  投影出示課文情境圖,想一想:機靈狗鏡子判斷“現在是5時”對嗎?

  猜一猜:現在是幾時?

  (4)實驗證明

  A、取一時鐘,將時間調至7時正(時鐘鐘面上不顯示數字)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鐘面。鏡子自然朝向學生。

  D、讓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比較課文里的鐘面圖形,可以看出是一樣的。

  E、將鐘面反轉,讓學生看清鐘面時間。(7時)

  (5)練一練

  A、教師將時間調至3時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時鐘

  D、讓學生觀察鏡子,想一想:現在是幾時?

  E、反轉時鐘,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課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3題。

  第一題:

  (1)先讓學生猜一猜,并打上對號

  (2)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第2題:

  這是一種尋找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位置的簡易方法,通過練習活動,使學生明白,如果對稱圖形能對折,那么折痕就是對稱軸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對稱特征的物體,無法對折,那么租用鏡面對稱原理的對稱圖軸的辦法也是明智的。

  2、實踐活動

  3、(1)讓學生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覽。

  (2)會剪紙的學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開展這類活動,不僅能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得到張揚,滿足那些具有較強空間觀念的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且也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對稱圖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通過看和數了解畫面的具體內容,引導學生感受看和數是認識生活中的事物,

  是學習數學常用的方法。

  2、 引導學生一件一件地觀察場景中的主要物體,并分別數出這些物體的個數,初步培養

  有條理地觀察的習慣。

  3、 讓學生在自己探索與合作交流中觀察、學習。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數數。幫助學生解決認知過程中的

  困難。

  教具:教學光盤或教學掛圖、學具

  教時:一課時

  教學課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 講述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一個熱鬧的地方——動物樂園,

  高興嗎?

  2、 出示掛圖,進一步激發起數數的興趣,初步探索。嗬!動物樂園到了,你們看,動物樂園里可熱鬧啦,讓我們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睜大眼睛,你看看圖上有些什么?

  二、 自己探索

   看圖了解畫圖的內容,圖上有些什么?分別在哪里? 結合畫面下的10幅小圖觀察,這10幅小圖都是從場景里提取的,讓學生一件一件地觀察場景中的主要物體,并分別數出這些物體的個數。 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圓點與物體有一一對應關系,滲透著對應的思想。) 第七、八、九、十幅小圖中有圓點無物體,放手讓學生根據圓點個數,到情景圖

  中找相應的物體。

  三、 實物操作

  分4人小組,由任意一個小朋友說出物體的個數,讓其他3個小朋友用圓點擺出表示的數。

  四、 拓展運用

  講述:小朋友,已經學會了數一數,即1—10的物體的個數。你能用1-10這10個數字中的其中一個數來說句話嗎?在小組內說說。

  如:我有10個手指,我們小組有4人,等等。

  五 小結

  小朋友愛動腦,又愛動手,真不錯,說說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六、鞏固深化

  1、 游戲:火車鉆山洞

  講述:剛才小朋友數數數得可真棒,現在我們一起去兒童樂園玩玩。

  游戲方法:我們分小組進行,兩個小朋友手拉手抬起來,圍成山洞,請小組后面的幾位同學當司機,前面報幾,后面接著往下報,如1、2、3,如果說對了,就發出嗚嗚聲,說錯了,就“咔嚓”暫停,說對了再通過。

  2、 數水果,摘水果

  講述:秋天來了,樹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蘋果、香蕉等。去數數吧,再把數出的結果告訴小朋友,說說你是怎么數的`?說對了就摘個水果送給你的朋友嘗一嘗吧!

  七、總結評價

  我們既能去動物園,還能玩游戲,摘水果,開心嗎?在這節課里,你學到了哪些本領?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記:1 學生對看圖數數很有興趣,并能根據圖說話,掌握了數數的技能。

  2 對于事物與圖的對應(點的對應)不太清楚。

  3 學生還不太能按一定的順序和方向數數。

小學數學教案15

  一、教學內容

  阿福的新衣---米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三、知識目標

  初步建立米的長度概念,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四、技能目標

  發展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估測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

  五、情感目標

  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系,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六、重點難點

  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七、教具準備

  直尺、米尺若干

  八、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2、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3、鞏固米的認識。

  4、米和厘米的關系。

  5、課間休息。(小故事)

  6、鞏固新知

  7、課后實踐活動

  量一量自己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八、全課總結

  九、課后反思

  學生利用手中的.尺子自己動手操作,對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但是我的時間把握還不夠準確,導致一些環節處理上還很不到位。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1-22

小學的數學教案01-08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小學數學教案【熱】11-13

【熱】小學數學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