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7-21 14:01:30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小學數(shù)學教案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通用)小學數(shù)學教案10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一、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復習舊知識,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出本節(jié)要研究的內(nèi)容.

  活動1 紙幣問題

  小明手頭有12張面額分別是1元、2元、5元的紙幣,共計22元,其中1元紙幣的數(shù)量是2元紙幣數(shù)量的4倍.求1元、2元、5元的紙幣各多少張?

  學生活動設(shè)計:

  設(shè)1元2元分別為x張、y張,如何列方程組?用什么消元法比較好呢?

  只設(shè)一個未知數(shù),用一元一次方程能否求解?(能,但不方便。對未知量較多的問題,所設(shè)的未知數(shù)越少,方程往往越難列。其實題中有三個未知量我們就設(shè)三個未知數(shù)來解決。)

  自然想法是,設(shè)1元、2元、5元的紙幣分別是x張、y張、z張,根據(jù)題意可以得到下列三個方程:

  x+y+z=12,

  x+2y+5z=22,

  x=4y.

  這個問題的解必須同時滿足上面三個條件,因此可以把三個方程合在一起寫成

  教師活動設(shè)計:

  在學生活動的'基礎(chǔ)上,適時給出三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并激發(fā)學生探究其解法的熱情.

  板書:三元一次方程組:含有三個相同的未知數(shù),每個方程中含未知數(shù)的項的次數(shù)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個方程,像這樣的方程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組.

  活動2 討論如何解三元一次方程組

  我們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組可以利用代入法或加減法消去一個未知數(shù),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求解.那么能否用同樣的思路,用代入法或加減法消去三元一次方程組的一個或兩個未知數(shù),把它轉(zhuǎn)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組或一元一次方程呢?觀察方程組:

  ①

  ②

  ③

  仿照前面學過的代入法,可以把③分別代入①②,得到兩個只含y,z的方程:

  4y+y+z=12

  4y+2y+5z=22

  即

  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組后就不難求出y和z的值,進而可以求出x了.(問題:同學們還有不同的消元法嗎?比較一下哪種方法較好。)

  總結(jié):

  解三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思路是:通過“代入”或“加減”進行消元,把“三元”轉(zhuǎn)化為“二元”,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組轉(zhuǎn)化為解二元一次方程組,進而再轉(zhuǎn)化為解一元一次方程.即

  板書:

  三元一次方程組

  二元一次方程組

  一元一次方程

  消元(代入、加減) 消元

  三元變二元最佳方法:

  ①

  ②

  ③

  1、有表達式的用代入法;2、缺某元,消某元;3、相同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相同或相反或整數(shù)倍的用加減消元法。例分析:p114習題1

  二、主體探究,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題分析:解三元一次方程組

  ①

  ②

  ③

  分析:方程①只含x,z,因此可以由②③消去y,得到一個只含x,z的方程,與方程①組成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

  解:②×3+③,得

  11x+10z=35 ④

  ①與④組成方程組

  解這個方程組,得

  把x=5,z=-2代入②得

  因此三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為

  板書:(可略)解三元一次方程步驟、格式:1)、三元變二元(有的可直接變一元),利用代入消元法或加減消元法或其他簡便的方法,把三元變二元的方程組;2)、解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求得兩個未知數(shù)的值;3)、將這兩個未知數(shù)的值代入原方程組中較簡單的一個方程,求出第三個未知數(shù)的值;4)、把這三個數(shù)寫在一起就是所求的三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nèi)容:

  p.10~12。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nèi)容包括初步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這是學生學習過長度、質(zhì)量、時間及其計量單位后,認識的又一類量及其計量單位,這對于豐富學生對量及其計量單位的認識是十分有益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并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

  2、使學生初步了解測量、比較容量的方法,能估計一些常見容器的容量,培養(yǎng)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能力。

  3、使學生聯(lián)系實際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能積極參與操作、實驗等學習活動,能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

  教學難點:

  形成一升的具體概念。

  學具準備:

  每生自帶2件左右常見的容器。

  教學過程:

  一、教學容量。

  1、(1)老師取兩個大小明顯有區(qū)別的容器,問:這兩個容器,哪個可以裝得更多?

  在學生回答的時候,教學生用容量來說一說,指出:這個容器所能裝的液體的多少,可稱之為容量。

  (2)拿兩個差不多大的容器,讓學生猜一猜哪個容量比較大。

  當有分歧的時候,讓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來驗證猜想?(可裝水倒一倒)

  實驗,(略)得出結(jié)論。

  想象一下,如果反過來倒水,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說明了什么?

  完成書上的練習(1)和(2)

  分別讓學生把圖的意思說一說,再得出某個結(jié)論。

  (3)議一議:小紅家水壺裝滿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壺可以裝滿后可以倒4杯。你認為哪家的水壺更大?為什么?

  在學生說理的基礎(chǔ)上,得出:要用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來衡量。因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來比是不合適的'。

  二、認識1升

  說說你通過昨天的預習,知道關(guān)于升的哪些知識?

  1、計量液體的多少,才用做升做單位

  2、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容器正好可以裝1升水

  拿出該正方體,從里面量它的棱長。問:為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

  倒?jié)M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正好,指出:這么多水就是1升。

  3、用學生帶來的常見的容器來認識1升

  (1)請學生把從家里帶來的1升大的容器放在一起比一比。

  分別指名問一問: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容量是1升?

  指出:這些容器各不相同,但大致大小接近,容量都是1升。

  (2)取出大于1升的容器。

  分別請這部分學生舉起該容器,其他同學可估一估其容量大約是幾升。

  可結(jié)合2.5升的可樂瓶,請學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較接近,大約是幾升?

  老師取一小盆,大家猜它的容量大約是多少?(實驗得出:1升多一點)

  想象:以它為參照,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較接近,大約是幾升呢?

  比如:可用手比畫一下,像電飯鍋大約有2個這么高,那它的容量就可能是2升多。

  取一臉盆,猜一猜,你洗一次臉大約要用幾升水呢?(實驗得出:2升)

  以這一臉盆為參照,估計一下,邊上的這桶水大約有多少升?(10升)

  再看一看,教室里的這桶純凈水有多少升呢?(18.9升)這桶水你拎得動么?

  介紹: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約是這樣的幾杯呢?

  分別取幾個大小不同的杯子倒一倒。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夠了么?

  4、練習,完成(3)和(4)

  三、全課總結(jié)

  說說今天的學習,讓你明白了哪些知識?

  布置實踐作業(yè):以有刻度的容器,分別用倒水或看刻度等方法,去了解家中一些常見容器的容量。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一、課題:量的計量

  1.單名數(shù)、復名數(shù)的復習,并舉例.

  請你說說圖里學過的四邊形的名稱、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義.

  2.小組共同回憶探討.

  二、復習平面圖形的面積.

  談話:回到學校,馬明對手頭的材料認真研究起來。

  提問:你能幫馬明出個主意,更好地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研究嗎?

  小結(jié):用統(tǒng)計圖可以把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體。

  提問:我們根據(jù)統(tǒng)計表選擇什么樣的統(tǒng)計圖?為什么?

  總結(jié):我們是根據(jù)統(tǒng)計圖的特點來選擇統(tǒng)計圖的。現(xiàn)在打開書p140,再看一看統(tǒng)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三、根據(jù)統(tǒng)計表畫統(tǒng)計圖。

  要求:小組長拿出課前老師發(fā)放的`制圖紙,在征求組員意見的基礎(chǔ)上合作制圖。每個小組3人,每人完成一種統(tǒng)計圖。

  引導評價板演學生的制圖。

  四、分析統(tǒng)計圖。

  出示討論題:

  1.從折線統(tǒng)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產(chǎn)值增長得快?

  2、從條形統(tǒng)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工作人數(shù)多?哪個廠的技術(shù)人員多?

  3、從扇形統(tǒng)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外銷產(chǎn)品占產(chǎn)品銷售總數(shù)的百分比大?

  4、綜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議馬明到哪個單位應聘,為什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整體感知

  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的四則運算意義和法則分散在一至六年級,本課是對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通過整理和復習,進一步認請四則運算意義和法則的本質(zhì),在復習中把知識條理化,在整理中形成比較完整知識結(jié)構(gòu)。

  由于本課涉及的意義和法則的內(nèi)容均是舊知識,在本課教學中力戒重復舊知,而把重點應放在知識整理,運用歸類,比較等方法,達到最佳效果,難點是對四則運算法則本質(zhì)特點的高度概括。

  針對本課意義、法則、文字,表述內(nèi)容較多,整理和復習時要多學一些典型實例,通過具體實例來整理復習意義和法則,既能減輕不必要的思維難度,又能使學生在具體生動的環(huán)境中探索知識的奧秘。

  另外,整理復習課不同于其它新授課的課堂結(jié)構(gòu),往往是復習和整理渾然一體,在復習的同時整理,在整理中加深和提高。

  教學內(nèi)容:教材P90、91、92,練習二十16題。

  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歸納整理四則運算的意義。

  2。歸納整理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計算法則的異同點,進一步總結(jié)計算時應遵循的一般規(guī)律。

  3。總結(jié)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

  4。總結(jié)驗算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yǎng)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能力,比較異同能力,形成知識結(jié)構(gòu)能力。

  2。運用法則熟練、靈活的計算能力,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

  (三)德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認識事物本質(zhì)。

  教學重點:

  整理四則運算的意義,整理四則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對四則計算算理本質(zhì)規(guī)律的認識和理解。

  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幻燈片。

  教學步驟

  一、復習舊知識,歸納知識結(jié)構(gòu)

  1。四則運算的意義。

  (1)舉例說明四則運算的意義

  根據(jù)下面算式,說一說它們表示的四則運算意義:

  [用具體實例說明四則意義,不僅避免死記硬背,而且還能喚起學生記憶,使知識掌握的更牢固]

  (2)觀察表格。

  請同學觀察課本90頁表格,看一看,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的哪則意義相同?哪則意義有擴展?學生回答。

  (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的加法意義相同,減法意義相同,除法意義相同,只有乘法意義在小數(shù)和分數(shù)中有所擴展)

  (3)你能用圖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則意義之間的關(guān)系嗎?

  學生表示為:

  [通過看表格,指出知識的異同點,通過畫圖式,弄清知識間相互聯(lián)系,從而使學生對同一層面的相關(guān)知識,有了更深的縱向認識,弄清了橫向關(guān)系,形成了知識網(wǎng)絡(luò)。]

  2。四則運算的法則。

  (1)加法和減法的法則。

  ①出示三道題,請分析錯誤原因并改正。

  學生回答,它們的錯誤分別是:數(shù)位沒有對齊,小數(shù)點沒有對齊,沒有通分。

  ②三條法則分別是怎樣要求的?(相同數(shù)位對齊,小數(shù)點對齊,分母相同時才能直接相加減)。

  三條法則的要求反映了一條什么樣的共同的規(guī)律?能用一句話概括嗎?(相同單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或相減。)

  [學生進入高年級,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從個別到一般的辯證思維能力,不斷加以總結(jié)和概括,逐步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屬性。]

  (2)乘法和除法的法則。

  ①出示兩道題:

  對照上面兩題,口述整數(shù)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

  再把上面兩道題改編成小數(shù)乘除法計算:1。422。3、4。1821。23讓學生在整數(shù)計算的`結(jié)果上確定小數(shù)點的位置。

  ②通過上面計算,你發(fā)現(xiàn)小數(shù)乘法和除法與整數(shù)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小數(shù)乘法先按整數(shù)乘法法則計算,小數(shù)除法把除數(shù)轉(zhuǎn)化成整數(shù)后,也按整數(shù)除法法則計算。)

  有什么不同,(小數(shù)乘、除法還要在計算結(jié)果上確定小數(shù)點的位置。)

  說一說分數(shù)乘法和除法的法則。

  分數(shù)乘法和除法比較又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相似點是分數(shù)除法要轉(zhuǎn)化成分數(shù)乘法計算;不同點是分數(shù)除法轉(zhuǎn)化后乘以的是除法的倒數(shù)。)

  3。口算

  (1)計算后說一說各題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73。06—3。96 (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寫)

  37。51。03 (積是三位小數(shù))

  8。70。3 (商是整數(shù))

  3。1315 (得數(shù)保留三位小數(shù))

  (要除到小數(shù)點后第四位)

  [本套教材十分重視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總結(jié)口算中容易出錯的情況,有利于提高口算正確率]

  (2)完成課本92頁的口算,教師用秒表計時。

  4。法則中的特殊情況。

  (1)先把結(jié)果填在課本92頁上。

  (2)請同學們根據(jù)a與0的運算,a與1的運算和a與a的運算分類。學生分類后如下:

  第一組:a+0=a a—0=a a0=0 0a=0

  第三組:a—a=0 aa=1

  5。驗算。

  (1)根據(jù)四則運算的關(guān)系,完成課本92頁的等式。

  (2)根據(jù)這些關(guān)系,說一說對加、減法或乘、除法的計算進行驗算的一般方法。(加法可用減法驗算;減法可以用加法或減法驗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驗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驗算。)

  (3)完成課本92頁的做一做第2題。

  二、綜合練習

  1。練習二十第一題。讓學生說出計算根據(jù),復習積的變化規(guī)律和商不變的性質(zhì)。

  2。課本95頁第二題。讓學生總結(jié)一個非零的數(shù)乘以比1小的數(shù)或比1大的數(shù)后積的變化規(guī)律。

  3。課本95頁第三題。讓學生口述出一個數(shù)除以小數(shù)轉(zhuǎn)化成除以一個分數(shù),再轉(zhuǎn)化成乘以一個整數(shù)的口算過程。

  4。課本95頁第五題。

  三、全課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對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進行了整理和復習,總結(jié)了在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及注意的問題,希望同學們在計算時一定要細心、認真,養(yǎng)成自覺驗算的好習慣。

  四、課堂作業(yè)課本95頁第四、六兩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3個字。認識筆畫“一”。

  2、正確、流利、稍帶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xiàn)的景色美。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認識12個字,會寫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筆畫“一”。

  難點:分辨“入”和“八”。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朗讀歌謠,初步感受課文的景色美。

  2、認識筆畫“一”和田字格,會寫“一”。

  【課時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會寫生字“一”,寫好筆畫“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音節(jié)tínɡèryāntái liùjiājiǔhuāshízu

  2、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經(jīng)過開學到現(xiàn)在一個多月的學習,我們不知不覺已經(jīng)掌握一把通往知識寶殿的金鑰匙,那就是漢語拼音,有了這些拼音朋友的帶領(lǐng),我們將很快地進入識字王國,在那兒我們會認識更多的漢字朋友!你們高興嗎?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快樂地向識字王國出發(fā)吧!

  二、借助拼音,初讀感知。

  1、咦?這是什么地方?不急,你將會從這首古詩中找到答案。知道什么是古詩嗎?想讀嗎?

  2、請小朋友打開課文,自己借助拼音讀讀這首詩,不會讀的音節(jié)可以畫一畫。(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3、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或者和同桌一起讀兩遍。

  4、指名讀:請會讀一句的小朋友讀一讀,請會讀兩句的小朋友讀一讀,請全都會讀的小朋友讀一讀。

  5、用鉛筆圈出這首詩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讀一讀,記一記。

  6、出示生字卡片齊讀、指名讀、小老師領(lǐng)讀、開火車讀。

  7、我們把生字寶寶送回詩中再讀一讀,齊讀詩歌。

  8、師:讀著讀著,你仿佛看見了什么?(生自由說)

  三、借助畫面,再讀感悟。

  1、出示課文插圖,聽師范讀。剛才腦海里出現(xiàn)這幅畫的小朋友請起立,掌聲表揚自己。你們不僅會讀課文,而且讀懂了課文,多能干呀!

  2、看圖。師:中國有句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們能讀著詩看到畫,能不能看著畫讀出詩呢?

  老師指著行走的孩子,學生讀“一去二三里”

  老師指著炊煙裊裊的房屋,學生讀“煙村四五家”

  老師指著亭子,學生讀“亭臺六七座”

  老師指著路邊的花,學生讀“八九十枝花”

  老師指著整幅畫學生讀整首詩。要求讀流利、讀正確。

  3、情趣練讀,讀出節(jié)奏感。

  老師以什么樣的速度讀前一句,學生也以什么樣的速度讀后一句。

  一學生以什么樣的速度讀前一句,另一學生也以什么樣的速度讀后一句。

  4、當小詩人,有感情的讀一讀。試背。

  四、鞏固生字。

  1、全班交流:這篇課文里,你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字?是怎么認識的?(表揚自主識字的'學生)

  2、打亂順序開火車鞏固生字。

  3、給生字排排隊。(一至十是數(shù)字,去和里不是)

  五、認識田字格,學習田字格歌

  1、小朋友我們已經(jīng)知道拼音的家在四線格,那漢字的家在哪兒呢?這就是生字的家(出示田字格),就是這樣四方方的,中間有橫中線和豎中線分割成四個一樣大小的小格。你們知道它們有什么用嗎?

  2、了解作用:有了它們就知道筆畫的位置了,可以幫助小朋友把字寫工整、寫勻稱,

  3、讀兒歌

  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

  六、指導書寫“一”:先師范寫,生描紅

  1、寫字姿勢歌。

  寫字時要注意,頭擺正,肩放平,腰挺直,腳踏實。還要做到三個一……

  2、指導寫字。

  介紹筆畫名稱:“一”由一筆組成,這個筆畫叫橫,生書空。

  書寫要領(lǐng):師范寫,邊寫邊講述,橫的寫法從左到右,起筆時稍重,有一點向上斜,收筆時向右稍按一下。

  字的位置:“一”寫在橫中線上,字要居中。

  3、學生描一個、寫一個,教師巡視,講評。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復習生字,背誦歌謠。

  2、會寫生字“二、三”。

  【課時重難點】

  背誦歌謠,會寫生字“二、三”。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

  1、唱對數(shù)歌。師:我說一,誰對一,哪個最愛把臉洗?

  生:你說一,我對一,小貓最愛把臉洗。

  師:我說二,誰對二,哪個尾巴像把扇?

  生:你說二,我對二,孔雀開屏像把扇。

  師:我說三,誰對三,哪個馱著兩座山?

  生:你說三,我對三,駱駝馱著兩座山。

  師:我說四,誰對四,哪個滿身都是刺?

  生:你說四,我對四,刺猬滿身都是刺。

  師:我說五,誰對五,哪個頭上長小樹?

  生:你說五,我對五,小鹿頭上長小樹。

  師:我說六,誰對六,哪個愛在水里游?

  生:你說六,我對六,鴨子愛在水里游。

  師:我說七,誰對七,哪個叫人早早起?

  生:你說七,我對七,公雞叫人早早起。

  師:我說八,誰對八,哪個唱歌呱呱呱?

  生:你說八,我對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師:我說九,誰對九,哪個會用頭頂球?

  生:你說九,我對九,海獅會用頭頂球。

  師:我說十,誰對十,哪個學話有本事?

  生:你說十,我對十,鸚鵡學話有本事。

  2、你能把他們與數(shù)學數(shù)字一一對起來嗎?師出示卡片,再板書1-10,讓學生連線。

  12345678910

  四五一三二七九六八十

  3、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些漢字的?(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

  辨析字形:九—幾,去—云,八—入

  4、讀一讀《詠雪詩》;與書里的詩有哪些地方相似。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shù)片,

  飛入梅花都不見。

  二、朗讀課文,試背。

  1、小朋友們生字學的真好,那課文更要讀得既有感情又有韻律。

  2、自由讀、同桌讀

  3、指名讀、全班讀。

  三、書寫指導

  1、“二”:觀察字形,發(fā)現(xiàn)什么?橫的長短,田字格的位置。

  兩橫上短下長,先寫上橫后寫下橫。上橫寫在上半格,下橫寫在下半格。

  師范寫,生描紅

  2、“三”;第三橫長,第二橫寫在橫中線上,稍短

  ,橫與橫之間距離要勻稱。

  3、師范寫,學生描紅,再在田字格上練寫。

  4、把優(yōu)秀作業(yè)放在實物投影上讓學生看,并加星。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質(zhì)量觀念。

  2、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zhì)量的方法,能夠根據(jù)物體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zhì)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計出一些物品大約有多重。

  教學構(gòu)想:

  教學時,教師可從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認識質(zhì)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zhì)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1克、1千克大約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觀念。

  教具準備:

  教學時,教師要準備一個2分硬幣,一些大豆、圖釘、乒乓球等實物,或其他能表現(xiàn)1克有多重的實物。同時還應要求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2分硬幣及一些到商場里購買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見的秤。

  教與學的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知輕重

  1、情境導入,看一看。

  程序:同學們你們都到過商場買東西吧?那你們都喜歡到商場買些什么呢?老師這有幾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輕一些嗎?

  2、聯(lián)系實際,掂一掂。

  說話:請你拿出你到商店購買的商品。如:一袋紅棗、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較一下自己所買的商品和小組同學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輕。讓學生選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輕的物品。

  [簡析:商場里常見食品的輕重學生一般比較熟悉,特別是他們自己喜歡的食品,這樣設(shè)計容易激活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讓學生充分體會數(shù)學活動課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的課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重在學生實踐。

  二、新課教學,認識質(zhì)量

  1、認識秤。

  提問:怎樣才能更準確的對這些商品的重量進行比較呢?你們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嗎?引導出用秤稱一稱的方法)

  提問:你們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嗎?

  讓學生把提前準備好的各種秤的資料讀一讀,介紹一下它們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師總結(jié):展示課件中的秤。

  [簡析:學生要想獲得關(guān)于秤方面的知識,必須查閱很多學習資料。這也是引導學生課外學習的很好方法。]

  2、認識千克

  (1)猜一猜。

  提問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圖釘)猜一猜你認為哪一包重?(學生間產(chǎn)生爭論)

  (2)稱一稱。

  說話:同學們都產(chǎn)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稱稱看吧。

  學生動手稱,并互相交流稱后的結(jié)果。

  (3)感受1千克。

  說話:這幾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來只憑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斷出它們的重量,應該用秤稱一稱。

  學生在通過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驗證結(jié)論。

  (4)感受幾千克。

  學生分小組秤一下所帶商品的準確重量。并指名請演示秤重量的過程。一開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讓學生直觀感受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類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讓學生通過“在玩中學”掌握基本知識。

  [簡析:以動手活動為主線,層層遞進。隨著課改的發(fā)展,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討“樂學”,提高教學效率。在本課中教師及時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小組內(nèi)同學自己動手,通過反復稱一稱、掂一掂、拎一拎的實踐活動,在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真正感受到了一千克的實際重量。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樂學”問題。」

  (5)動手操作

  稱出1千克大米,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稱出1千克雞蛋,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數(shù)數(shù)有多少個。

  說一說書上37頁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題說出電梯或卡車的載重量,一方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幾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數(shù)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時為今后學習“噸”打下基礎(chǔ)。

  4、認識重量單位“克”。

  (1)稱一稱。

  a、用臺秤稱一枚2分硬幣。

  b、用臺秤稱1塊橡皮。

  c、質(zhì)疑: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認一認。

  秤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做單位。我們常用天平秤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你知道下面這些砝碼各重多少克嗎?教師用實物投影向?qū)W生出示砝碼。教師向?qū)W生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學生動手稱出10克黃豆有多重。1個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幣大約重1克,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讓學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幣,感受“克”。小組同學通過掂鵝毛和塑料尺進行比較,進一步體會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觀念。

  練習:稱一稱鉛筆盒里的學習用具的重量。

  [簡析:通過生動有趣的`數(shù)學活動,使學生加深對千克和克的認識,充分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總評】:

  在這篇教學設(shè)計中我們看到新課程理念的存在,并感受到它的沖擊力。新課程不再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不再過分強調(diào)學科本位,不再偏重書本知識,加強了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jīng)驗,注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chǔ)知識和技能,同時更為關(guān)注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全面發(fā)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內(nèi)容: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6、7題,“拓展與實踐”,“反思”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的體積公式,理解這些體積公式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2、熟練地針對不同的情況運用不同的公式進行計算,使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進一步的提高。

  3、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重點: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guān)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提問,引導學生討論:

  (1)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的體積公式各是什么?它們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2)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的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它們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3),板書關(guān)系.

  2、基本練習:

  將一個正方體木料加工成最大的圓柱體木料、圓柱體與正方體有那些相等的關(guān)系?如果將一個正方體木料加工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木料、正方體木料和圓錐體木料又有那些相等的關(guān)系?

  通過上述兩題的比較,讓學生理解底面積相等、高相等與底面直徑相等高相等之間的區(qū)別。

  3、公式推導的深化理解。

  (1)提問:在圓柱體的推導過程中,圓柱體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的長方體的表面積和圓柱體的表面積相比是如何變化的?如果圓柱體的高為4分米、拼成長方體以后表面積增加了48平方分米,原來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2)學生交流發(fā)言。

  (3)教師引導:回憶推導過程,有什么收獲?

  二、實踐應用

  1、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與數(shù)學知識的合理搭配。

  (1)一個圓柱體的罐頭盒外面貼商標紙,求商標紙的面積是求什么?你還知道生活中有那些地方是求物體的.側(cè)面積的?

  (2)要做一個圓柱底面油桶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一塊長25.12分米,寬5分米的鐵皮,現(xiàn)在要給它配上合適的底和蓋,需要邊長幾分米的正方形幾塊?做成的圓柱體的容積是多少?

  2、先實際測量,再運用所學的知識計算。

  分小組測量并計算。

  (1)每組先出示一個茶杯,量出有關(guān)的數(shù)據(jù),算出茶杯的容積。

  (2)給每組一個土豆,利用剛才的茶杯讓學生想辦法測量出土豆的體積。

  3、解決問題。

  討論解決第6題。

  根據(jù)學生的解答教師質(zhì)疑:

  除了題目中畫圖的擺的方法外有沒有其它方法?你能算一算其他方法擺時紙箱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嗎?

  題目中所用的方法是不是用的硬紙板最少?

  學生交流

  討論解決第7題。

  評議、交流

  4、完成探索與實踐

  探討、交流

  三、

  你有何收獲?反思

  學生交流

  四、作業(yè)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guān)作業(yè)

  板書設(shè)計

  與練習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學會正確地進行計算。

  2.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覺按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強化數(shù)學的規(guī)則意識和應用意識。

  3.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認真、嚴謹?shù)膶W習習慣,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和運用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

  1. 談話:同學們都喜歡下棋嗎?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李老師正在體育用品商店為同學們購買象棋和圍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 出示情境圖(教材中的情境圖略加改動: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這道題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再問:如果你是李老師,你會怎樣買呢?說說你的想法,再列出綜合算式求一共要付多少元。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有序地列出下列算式:

  (1) 可以買同一種棋。

  ① 買5副中國象棋。列式:12 5。

  ② 買5副圍棋。列式:15 5。

  (2) 可以兩種棋都買。

  ③ 買1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列式:12 + 15 4。

  ④ 買4副中國象棋和1副圍棋。列式:12 4 + 15。

  ⑤ 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列式:12 2 + 15 3。

  ⑥ 買3副中國象棋和2副圍棋。列式:12 3 + 15 2。

  提問:①、②兩式是一步計算,我們可以直接算出得數(shù),③、④兩式是我們上學期學過的兩步混合運算,還記得運算順序嗎?(學生口答)

  再問:⑤、⑥兩式和以前學過的混合運算一樣嗎?有什么不同?(學生口答)這樣的混合運算應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課題)

  [說明:對原教材情境圖中提供的信息略加改動,把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使例題更具開放性:一是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購買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二是列出的算式中一步、兩步、三步運算的情況都有,既復習了過去學過的兩步混合運算的舊知,又自然地引入三步混合運算的新知;三是為進一步學習例題算式的變式創(chuàng)造了條件,使變式后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和計算結(jié)果更具合理性。]

  二、 自主探索,總結(jié)順序

  1. 教學例題。

  (1) 嘗試:學生獨立試做122+153。

  (2) 教師巡視,并指名板演(包括分步算出兩個積與同時算出兩個積的情況,如有運算順序錯誤的情況也一并板演)。

  (3) 討論:黑板上的計算對嗎?他們各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聯(lián)系情境圖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說說為什么要這樣算?

  (4) 比較:兩種計算方法,哪一種方法更簡單?

  (5) 練習:在知道哪一種算法更簡單的基礎(chǔ)上,再次自主練習⑥12 3 + 15 2。練習后同桌交流。

  2. 變式例題。

  (1) 出示變式題:

  (2) 提出問題:12 2 + 15 3

  ① 12 2 + 15 3 ② 12 2 + 15 3

  ③ 12 2 + 15 3 ④ 12 2 - 15 3

  ① 如果情境圖場景不變,并提供以下信息供你選擇:

  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

  中國象棋每副12元,圍棋每副15元;

  買中國象棋用了12元,買圍棋用了15元。

  你能說出每道算式所需要的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嗎?

  ② 說說每道算式各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

  (3) 集體討論。

  學生想說哪一道算式就說哪一道算式。一個學生口答,其余學生認真傾聽并做評價準備。

  3. 試一試。

  (1) 獨立試做。

  (2) 同桌交流一道題的運算順序。

  (3) 全班討論:你覺得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強調(diào)運算順序,強調(diào)書寫規(guī)范)

  4. 總結(jié)順序。

  提問:今天學習的三步混合運算是按什么順序計算的?

  指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讓學生閱讀課本,提出不懂的問題。

  [說明:由于學生已經(jīng)具備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chǔ),所以在新知學習過程中充分讓學生獨立嘗試,自主探索,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情境,理解運算順序。先讓學生通過類推,聯(lián)系例題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自主探索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再通過例題的變式,由算式選擇合適的信息,再次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最后通過試一試的教學,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同桌交流,全班討論,進一步強化運算順序和書寫規(guī)范。在此基礎(chǔ)上,再引導學生自主歸納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法則便水到渠成了。]

  三、 練習反饋,鞏固深化

  第一層次:口答。

  1. 下面各組算式的運算順序一樣嗎?在小組內(nèi)說說每組運算順序有什么異同。

  ① 40 2 - 15 5

  40 2 + 15 5

  ② 50 5 + 8 5

  50 + 5 8 + 5

  ③ 36 - 6 5 3

  36 - 6 5 + 3

  2. 下面各題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在小組內(nèi)說說各自的選擇。

  (1) 28 2 - 45 5

  ① 求積 ② 求差 ③ 求商

  (2) 84 3 - 98 + 2

  ① 求和 ② 求差 ③ 求積

  (3) 90 + 56 2 3

  ① 求積 ② 求和 ③ 求商

  第二層次:辨析、比較。

  1. 下面的運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想想做做第2題)

  先討論課本上的兩題,再補充討論以下兩題。

  2. 比較每組算式,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想想做做第3題)

  先同桌每人各做一組題,再相互交流,最后全班討論。重點討論每組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第三層次:解決問題。

  1. 做想想做做第4題。

  2. 做想想做做第5題。

  先根據(jù)情境圖提供的信息,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列出綜合算式,說說運算順序。

  [說明:設(shè)計層次分明的三組練習,及時反饋學習效果,鞏固深化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通過對比、選擇、改錯等不同練習形式,對學生容易錯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通過解決問題的練習,在計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解決問題思路的訓練,使算與用有機結(jié)合,進一步體現(xiàn)數(shù)學的應用性,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 全課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

  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能說出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嗎?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

  課堂作業(yè):想想做做第1題、第6題。

  評析

  三步混合運算的學習是在兩步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是計算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它既是進一步發(fā)展學生計算能力的需要,又是進一步學習小數(shù)、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需要。本課教學設(shè)計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注重算與用的結(jié)合。新教材沒有單獨編排應用題,除了有側(cè)重地安排解決問題的策略外,大部分解決問題的教學結(jié)合在其他內(nèi)容的學習中進行,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注重算與用的結(jié)合,是新課程實施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本課教學對此做了整體思考:第一,在新課導入中創(chuàng)設(shè)了李老師到商店買棋的情境,讓學生為老師設(shè)計買棋方案并列出算式,既復習舊知,又有機引入新課。第二,在理解運算順序的過程中反復聯(lián)系例題和變式題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使學生結(jié)合實際情境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第三,在鞏固練習中利用課本上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用新知。這樣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緊密結(jié)合起來,使算與用和諧交融。

  二是注重學習材料的創(chuàng)設(shè)。教材有一幅情境圖,如果讓學生根據(jù)圖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綜合算式,再探索運算順序,也能達到教學目的,但方法唯一,用途單一。為此,本課設(shè)計對原例題情境進行了兩次改動:第一次改動是將信息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這樣使例題更具有開放性;第二次是提供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中國象棋每副12元,圍棋每副15元;買中國象棋用了12元,買圍棋用了15元等多種信息,讓學生根據(jù)變式后的算式選擇信息,這樣由算式到條件,從綜合算式倒回去思考數(shù)學問題,在展開充分想象的過程中,進一步聯(lián)系實際情境理解運算順序。此外,在鞏固練習中對比、選擇、改錯等不同形式、針對性較強的練習設(shè)計,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正確掌握和熟練運用。

  三是注重學習方式的改善。數(shù)學教學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chǔ),三步混合運算是在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chǔ)上學習的,因此只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就一定能夠順利實現(xiàn)從兩步混合運算到三步混合運算的遷移。本課設(shè)計采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創(chuàng)造條件。在教學中,教師多次讓學生獨立嘗試,自主探索,并適時組織同桌、小組和全班的交流討論。同時,教師注意適時點撥引導,既讓學生充分自主地活動,但又不放任自流。學生在參與不同活動的過程中,逐步理解、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法則,發(fā)展和提高數(shù)學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鞏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jié)果同樣多。

  2、初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guān)系。

  3、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準備:

  筷子、蘋果、盤子、小棒、計算機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激趣引新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里畫“√”。

  2、把8個面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哪種分法對?對的'在括號里畫“√”。

  二、擴充“平均分”方法,鞏固概念

  1、解讀題意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分一分。 “每2個一份”是什么意思?你想怎樣分?

  2、感知不同分法

  請學生用擺一擺、畫一畫等方法展示不同的分法。 根據(jù)乘法意義來分:2個2個地數(shù),8里面有4個2。 2×4=8,4個2合起來是8。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 4 )份。

  3、提煉不同分法的共同意義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也就是看8里面有幾個2.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12塊餅干,每3塊一份,可以分成( )份。 12輛小汽車,每2輛一組,可以分成( )組。 12里面有6個2。

  2、提升練習

  16罐蜂蜜,每4罐分給一只小熊,可以分給( )只小熊。 有15個木塊。

  (1)每3個木塊擺一個長方體,可以 擺( )個長方體。

  (2)用這些木塊擺5個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用( )個木塊。

  四、課堂作業(yè)

  作業(yè):第10頁“做一做”,第1題、第2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0

  教學內(nèi)容:三角形的面積第84-85頁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過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通過操作和對圖形的觀察、比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知道轉(zhuǎn)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積時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運用轉(zhuǎn)化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在轉(zhuǎn)化中發(fā)現(xiàn)內(nèi)在聯(lián)系及推導說理。

  學具準備: 每個學生準備三種類型三角形(每種類型準備2個完全一樣的)和一個平行四邊形。紅領(lǐng)巾等。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復習:想一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這個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

  指名說一說,師可再現(xiàn)推導過程。

  2、導入:出示紅領(lǐng)巾,它是什么圖形?它的面積該怎么計算?揭示課題。

  二、探究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1.啟發(fā)提問:你能否依照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把三角形轉(zhuǎn)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再計算面積呢?

  2.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師參與學生拼擺,個別加以指導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

  (3)討論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能幫助我們推導出三角形面積公式嗎?為什么?

  ②觀察拼成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 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guān)系?

  3.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

  (1)組織學生利用手里的學具試拼.(指名演示)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突出旋轉(zhuǎn)、平移)

  教師提問: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guān)系?

  4.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來拼.

  (1)由學生獨立完成.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

  5.討論:

  (1)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轉(zhuǎn)化成什么圖形?

  (2)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guān)系?

  (3)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6、引導學生明確: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②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同時板書)

  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時板書)

  ④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時板書)

  (3)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強化理解推導過程)

  板書:三角形面積=底×高÷2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積,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什么?

  7.教學例1

  紅領(lǐng)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1.由學生獨立解答.

  2.訂正答案(教師板書)

  三、總結(jié): (一)總結(jié)這一節(jié)課的收獲,并提出自己的問題.

  (二)教師提問:要求三角形面積需要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求三角形面積為什么要除以2?

  四、反饋練習 計算下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三) 判斷

  一個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積就是16平方厘米。( )

  2、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一定相等。 ( )

  3、兩個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

  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積是30平方厘米。( )

  板書設(shè)計

  三角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三角形面積=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一半, 100×33÷2=1650(cm)

  三角形面積=底×高÷2

  S=ah÷2

  上一篇:上一條:小學數(shù)學教案: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二) 應用題的對比

  下一篇:下一條:小學數(shù)學教案:《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設(shè)計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