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

時間:2023-02-06 17:00:05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1

  一、說教材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冀教版第三冊《七的乘法口訣》。在這之前學生已經有了1~6的乘法口訣作為基礎,本節課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在理解了七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的基礎上來熟記口訣,并能夠運用在生活中,也為后面的口訣的學習做一個更好的鋪墊。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我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1、在知識與技能方面:

  讓學生經歷小組合作學習,歸納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記住7的乘法口訣,會用口訣進行計算。

  2、在過程與方法方面:讓學生在算一算,數一數中,歸納、總結7的乘法口訣。

  3、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其中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在理解了七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的基礎上來熟記并運用口訣。

  四、說教具、學具

  本課我使用的教具、學具主要有多媒體和找朋友卡片

  五、說教法、學法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上述三維目標呢?根據教材的特點,本節課我將采用多媒體為主要教學手段,以分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算一算,數一數,歸納、總結7的乘法口訣。從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角度出發,以學生分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分如下三個環節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1、巧設游戲,復習導入。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3、鞏固提高,應用深化。

  六、說總體設計

  下面我就從這三方面談談本節課的總體設計

  (一)巧設游戲,復習導入。

  在這個環節中,用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同學們,我們玩個開火車背口訣的游戲好嗎?老師叫到哪個同學就從哪個同學往后背誦一至六的乘法口決,每行為一列火車,各列火車比勝負。”二年級學生對游戲、活動充滿了熱情,從游戲中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復習已有的舊知識,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好七的乘法口訣的信心。游戲后我進行如下小結,一至六的乘法口訣大家學的都不錯。今天我們就來學習7的乘法口訣,從而引入新課。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這一環節是獲取新知的過程,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在理解了七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的基礎上來熟記口訣。這是本節課其中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這個重點和解決這個難點,教學中我將以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這一基本思路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數一數中發現問題,在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這個環節我將分三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驟是生活情景,引入交流

  在這個步驟中,我首先以學生熟悉的昆蟲為切入點,巧設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同學們,在學習之前,老師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昆蟲?有的學生可能回答,我在奶奶家的院子里見過毛毛蟲。有的學生也可能回答,我在花朵上見過蜻蜓,蝴蝶。學生的答案可能有各式各樣,這時,我適時的引入有關七星瓢蟲的知識窗,(出示知識窗)使學生了解昆蟲的有關知識,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進行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鼓勵學生細心觀察生活。同時也為后面觀察主題圖作好鋪墊。

  第二步驟是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學生了解了昆蟲的有關知識之后,我出示,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出示主題圖)提出第二個問題“你們見過的昆蟲可真多,老師這里有一副畫,你在圖中發現了什么?”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是想讓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圖中的昆蟲——小瓢蟲,去發現一個七是七,兩個七是十四……。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也許不會很快能找到,但我不想一開始就給學生某些暗示。因為只有學生經過認真思考的,動手數過的印象才會深刻。如果學生仍然發現不了,同時也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我設計了一個爭當一名小考官的環節:利用主題圖讓學生互相提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順著學生的思維走,可能有學生提出,一棵絲瓜秧上有五只七星瓢蟲,另一棵絲瓜秧上有兩只七星瓢蟲,一共有幾只七星瓢蟲?也可能有學生提出:“一只七星瓢蟲身上有七個點兒,兩只七星瓢蟲身上有幾個點?”學生的這種提問是自然的,也正是我所需要的。于是我追問:“那三只呢,四只呢?七只呢?你是怎么想的?”學生的答案可能有多種多樣,對此,我不打算作任何結論,只是想通過學生的認知沖突引發學生的求知欲。顯然這一目的已經達到,于是待學生回答后我引出學生喜歡的兔博士。(出示兔博士)。通過觀察主題圖,運用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巧妙自然地將七的乘法口訣搬到小組交流中,在小組合作交流,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參與其中,當小組成員遇到了交流的困難時,教師可及時加以引導(出示瓢蟲圖)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自主尋找要解決的問題,并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只起引導作用。

  第三步驟是歸納總結,鞏固記憶

  在學生充分交流,討論后,引出學生喜愛的藍靈鼠,(出示藍靈鼠)以小組為單位在班上發言交流。此時我提出第一個問題:你們這個組是怎么算的?有什么發現?通過全班交流說出自己編的乘法口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表述可能不夠準確,于是我借助多媒體小瓢蟲自學結果(出示小瓢蟲的自學結果)加以修正補充。并讓學生議一議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很快記住這些口訣。教學中,我不打算強調各種記憶方法的優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學生用哪種方法簡便,而是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因為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只要學生表達清楚意思就應該加以鼓勵,重要的是以此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態度。接著讓學生讀一讀七的乘法口訣。熟記七的乘法口訣,最后,水到渠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鞏固提高,靈活運用。

  這一環節是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靈活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這是本節課的另一個重難點,為此,我安排了如下四組練習。

  第一個練習是對口令的小游戲,(出示對口令小游戲)兩人一組,一個人說口訣,一個人說得數。第二個練習是找朋友的小游戲,(出示找朋友的小游戲)每個同學手里拿一張卡片,(出示學具找朋友卡片)有的同學手里拿的是算式,有的同學手里拿的是得數,然后大家自由的下座找朋友。游戲是學生最喜愛的活動,課堂上多給學生創造這樣的機會,學生才會樂在其中。

  第三個練習是孔雀開屏。二年級學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難點之后,通過多媒體,展示色彩鮮艷的孔雀圖,(出示孔雀圖)然后,將7乘幾和6乘幾的算式展示出來,(出示孔雀習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全班交流結果及口訣,出現錯誤及時引導,回答正確給予鼓勵和贊揚。(播放孔雀開屏)這樣,既調節了學生的注意力,又鞏固了七的乘法口訣的知識。

  第四個練習是身邊的數學,(出示身邊的數學)1個星期有7天,2個星期有多少天?3個星期、4個星期……7個星期呢?設計這組練習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并把所學知識延伸到課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知識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本節課我教學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師只是精心設計一些問題,而讓學生在算一算,數一數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我沒有刻意去追求教學過程的完美,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走,教師靈活把握。這樣教學,學生的思維空間很大,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并在練習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也經常要用到。我認為,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思考走出課堂,這才是我們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

  附板書設計

  七的乘法口決

  1個7 7×1=7 一七得七

  2個7 7×2=14 二七十四

  3個7 7×3=21 三七二十一

  4個7 7×4=28 四七二十八

  5個7 7×5=35 五七三十五

  6個7 7×6=42 六七四十二

  7個7 7×7=49 七七四十九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p4~P5例5~例6、P5“試一試”、“練一練”P6~P7練習一第6~8題

  教學目標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等式的性質

  1.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等式的性質,誰還記得?

  2.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除以一個數時0除外),所得結果還會是等式嗎?

  3.生自由猜想,指名說說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們就通過學習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

  二、教學例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P4例5圖,并看圖填空。

  2.集體核對

  3.通過這些圖和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__=202__=20×2

  3__3__÷3=60÷3

  4.接下來,請大家在練習本上任意寫一個等式。請你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計算并觀察一下,還是等式嗎?再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數,還是等式嗎?能同時除以0嗎?

  5.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又有什么發現?

  6.引導學生初步總結等式的性質(關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嗎?

  7.等式性質二: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8.P5“試一試”

  ⑴指名讀題

  ⑵你是根據什么來填寫的?

  三、教學例

  1.出示P5例6教學掛圖。

  指名讀題,同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例6圖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根據題意怎樣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書:40__=960

  4.在計算時,方程兩邊都要除以幾?為什么?

  5.計算出__=24后,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個數是否正確?請大家口算檢驗一下。最后將例6填寫完整。

  6.小結:在剛才計算例6的過程中,我們將方程的兩邊都同時除以40,這是為什么?為什么將等式兩邊都同時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練一練

  解方程:__÷0.2=0.8

  師巡視并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練習后指名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方程的?為什么可以這樣做?

  四、鞏固練習

  1.要使下面每個方程的左邊只剩下__,方程兩邊應同時乘或除以幾?

  0.6__=7.2方程兩邊應同時

  __÷1.5=0.6方程兩邊應同時

  2.化簡下列各式

  8__÷850+__-40

  __÷9×9__-1.4+1

  3.P6第7題

  教師引導學生列方程

  4.p7第8題解方程帶“★”寫出檢驗過程

  __+0.7=14★0.9__=2.45★76+__=91

  __÷9=90★__-54=18★2.1__=0.84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學到哪些知識?在解方程時,關鍵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業

  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

  __=202__=20×240__=960

  3__3__÷3=60÷3解:40__÷40=960÷40

  __=24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檢驗:把__=40代入原方程,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左邊=40×24=960,右邊=960

  __=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3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辨認方向,體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方向感發展空間觀念。

  2、在指出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的條件下,會辯認其余的三個方向。

  3、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的方向。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辯認方向的方法,能在實際生活環境中辯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地圖上規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圖上物體所處的相對位置。

  教學準備:

  課件、教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師:1、在操場上我們都弄清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位置,在教室里又是怎樣的?

  2、指導學生在教室里辨認“東南西北”并在書上填一填。

  二、問題探究

  找一個發令員,其他學生用手指出相應的方向(我說你做游戲)

  如:我說東

  你指東

  三、體驗感悟

  出示動畫課件(大型板圖,隨意粘貼的`算式,,有一份某市的交通圖)引導:仔細觀察十字路口,請你當一次小小交通警察,指揮交通。

  師:1、說說你家的門從哪個方向開?

  2、對門或左右門。

  四、實踐應用

  1、觀察夜空的星空,找到北極星的位置,明確具體方向。

  2、觀察家里的植物是往那一邊長。

  五、小結

  六、布置作業

  一課一練第32頁

  板書設計

  東南西北

  1、當你面向北時,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

  2、地圖上的方向:上北 下南 北

  左西 右東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4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學用具:

  放大的復習題表格一張(投影)。

  教學過程:

  一、引入嘗試: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算理。

  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得出:

  ⑴例1: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著算一算)

  (2)匯報結果:誰來匯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匯報。)

  用加法計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計算:3.5×3=10.5元

  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義。為什么用3.5×3計算?3.5×3表示什么?(3個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擴大10倍35角

  ×3×3

  10.5元105角

  縮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3.5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0.72×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組討論計算過程。

  板書:0.72

  ×5

  (2)強調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3)示范:0.72擴大100倍72

  ×5×5

  3.60360

  縮小100倍

  (4)回顧對于0.72×5,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0.72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0.72擴大了100倍,積也隨著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點上積的小數點,再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5)專項練習

  ①下面各數去掉小數點有什么變化?

  0.343.50.20____.02

  ②把353縮小10倍是多少?縮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斷

  13.5

  ×2

  2.70

  (6)小結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計算7×40.7×425×72.5×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

  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

  ①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

  ②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③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l專項練習練習一4

  二、運用

  1、填空。

  4.5()0.74()

  ×3×3×2×2

  ()135()148

  2、做一做書p32

  三、體驗:(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板書課題)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業:練習一1、2、3

  五、板書:小數乘整數1

  3.5元35角

  ×3×3

  10.5元105角

  例2

  0.72擴大到它的100倍72

  ×5×5

  3.60360

  縮小到它的1/100

  六、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5

  教材分析:

  《毫米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節課。學生已經認識了厘米、米這兩個長度單位。本節課是繼續學習長度單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讓學生估計、測量、討論等活動,使學生明確毫米產生的意義,然后利用學生尺讓學生認識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并通過一些“好又多、易初蓮花、海王星辰”等會員卡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做一做和實際測量等活動進一步鞏固深化了這部分內容。學習好本課的內容是以后學習長度單位、估測和實際測量的重要基礎。

  學情分析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環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從而導致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知識基礎,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對于本節課學生并不陌生,從知識角度方面來講有厘米、米的認識做基礎,從經驗角度來講在每個學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說對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在學習程中盡可能多地經歷數學交流的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在活動中感受別人獲取知識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

  教學目標:

  1、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厘米、毫米單位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會用毫米做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4、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培養學生初步的估算能力、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

  體驗1毫米的實際長度,會用毫米做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課前小研究、尺子、會員卡、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量一量。

  在二年級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米和厘米)你能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1厘米有多長嗎?如果我們要量課室的長我們就要用到“米”作單位,如果要量課本的長我們就要用到“厘米”作單位,那好上次布置小朋友量書本的長度,請小朋友來匯報一下,課本長大約是( )-( )厘米,寬大約是( )-( )厘米,厚大約是( )-( )厘米。

  (2)師小結:我們發現數學書的長、寬、厚都不是整厘米數,實際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體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數,為了比較準確的測量它,我們就要學習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匯報課前小研究。

  1、小組交流。

  2、個別展示。

  3、師小結:看來小朋友真棒!知道了“毫米”這么多知識,老師實在佩服大家!現在梁老師抽一些知識來講,看看大家是否真得學懂了。

  (二)認識毫米,感知1毫米的長度

  1、請拿出尺子,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嗎?試一試,找到后指給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來找毫米。(師放大尺子)

  生可能:一小格就是一毫米

  師:大家找的和他一樣嗎?(恭喜你們找的很正確)

  3、(電腦演示)小結:尺上1厘米中間還有許多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這是1毫米長,這也是1毫米長。

  4、其實我們的1分錢硬幣,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還有“好又多、易初蓮花、迪卡龍、海王星辰”這些會員卡的厚度也是“1毫米”,請大家量一量看看是不是。請你摸摸厚度,覺得1毫米怎樣?(很短)現在請你像老師一樣把會員卡這樣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觀察兩個手指間的距離,像什么呢?(一條縫隙)“1角錢和1元錢”是不是1毫米呢?請大家量一量。

  5、生活中的1毫米。

  師: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呢?(光盤、磁卡等)

  6、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樣的'物體用毫米做單位比較合適呢?

  師: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時,要用毫米做單位。需要量得比較精確時,也需要用毫米做單位。現在我們看看生活中有關毫米的一些知識。(電腦演示)

  7、既然毫米的用處這么大,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把1毫米的長度深深地記在腦子里吧!

  (三)認識1厘米=10毫米。

  1、(電腦演示)師:我們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這樣的幾毫米呢?請在自己的尺上選擇任意的1厘米數一數。(為了數起來方便清楚,小朋鉛筆指著數)先自己數,然后指給同桌看。

  2、有發現了嗎?(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從數字幾數到幾的?大家數出來的結果怎樣?(再指一兩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梁老師也來選1厘米,咱們一起數好嗎?

  3、怎么樣?( 1厘米正好是10毫米)

  4、師板書:1厘米=10毫米(齊讀:順倒各一遍)

  5、問: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6、指一指:要求在尺子上指出“5毫米、7毫米、9毫米”,并說出為什么這么快能找出來?

  (四)測量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毫米,也知道了毫米和厘米大哥之間的關系,現在我們就要用這些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的測量問題。

  1、書本P22做一做。

  (1)獨立完成。

  (2)交流匯報。

  (3)表揚填對者。

  2、測量每條線段長度(以毫米為單位)。

  (1)獨立測量。(注意測量的方法)

  (2)指名匯報。

  三、鞏固新知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一枝鉛筆的長約18( ) (2)教室的長約8( )

  (3)一分硬幣的厚度約1( )(4)玲玲的身高為125( )

  (5)大拇指的指甲長11( )(6)小芳家到學校距離為200( )

  (7)一條鑰匙的長45( )(8)一本數學作業本的厚約3( )

  2、我會算。

  50毫米=( )厘米 3厘米=( )毫米100毫米=( )厘米 76毫米=( )厘米( )毫米

  4厘米3毫米=( )毫米

  3、課外延伸。

  20xx年9月10日 星期三 天氣:晴

  今天早晨,我從2毫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了衛生間,拿起了15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急忙吃完早飯上學去。來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拿出17毫米長的鉛筆和8 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做起筆記。

  (請學生把認為不恰當的地方進行改正。)

  四、總結。

  時間過得很快,一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節課中你有什么收獲?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認識了幾個長度單位?你能給他們排排隊嗎?米——厘米——毫米。(板書)米不是最大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還可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

  板書設計:

  毫米的認識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6

  [教材簡解]

  教材中,例題重點描述的是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讓學生利用數數、幾十多來比較相應數的大小,在“試一試”中再利用比較計數器所表示數的大小,揭示了其他兩種情況:比較數的大小,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當十位相同時,就比個位,個位大的那個數就大。接著在“想想做做”中,直接比較數的大小。這樣由具體到抽象,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目標預設]

  1、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學會比較100以內兩個數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比較能力。

  3、創新目標:培養學生探索規律的能力。

  4、德育目標: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之間內在聯系的邏輯之美。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組織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比、怎樣想的,把生活經驗上升為數學認識。教學難點:

  掌握比較大小的方法

  [設計理念]

  本節課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中倡導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教學學習方式,強調從實際情境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進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同時獲得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設計思路]

  在教學設計上以為學生提供現實而有趣的數學學習內容和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為理念,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抓住“位數”和“數位”的排列順序進行比較數的大小。教學中,我主要采用談話導入法和和引導發現法,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看一看、說一說、比一比等活動,觀察、思考、討論、練習相結合,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輔助驗證,幫助學生獲取有關數比較的方法,真正做到讓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齡,誰來匯報一下?(指名說)

  2、剛才——×小朋友說他爸爸是36歲,爺爺是63歲,那么你們知道誰的年齡1大嗎?

  3、要比較年齡的大小也就是比較數的大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層次一:比較數的大小,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1)將數按數位分類

  多媒體展示:學生口答,教師課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體顯示:

  一位數和兩位數比大小,學生口答,教師多媒體展示

  多媒體顯示:

  (3)練習并小結:

  課件出示題目,指明學生口答,

  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比較數的大小,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層次二:例題,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

  (1)、出示多媒體主題圖

  教師講述故事: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灘上露出了美麗的貝殼。一會兒,小松鼠、大白兔都撿了一籃貝殼。小松鼠數了數說:“我撿了38個貝殼。”大白兔數了數說:“我撿了46個。”小松鼠說:“我撿得多。”大白兔說:“我撿得多。”到底誰撿得多呢?你能給他們當一下裁判嗎?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誰撿得多呢?為什么?請你把想法告訴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揚說得對的小朋友。

  4、指出:比較兩個小動物誰撿得多,也就是比較38與46的大小。(板書:46○38)在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可以用多種方法。兩個數的大小關系可以用學過的數學符號表示,誰來寫一寫?

  5、指名板書后讀一讀。

  6、小結: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層次三: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當十位相同時,就比個位,個位大的那個數就大。

  1、多媒體顯示63○68:

  小結: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當十位相同時,就比個位,個位大的那個數就3大。

  2、試一試(出示計數器)

  (1)看著計數器把數寫出來。(53、56;100、98)

  (2)這兩組數我們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嗎?(學生在書上完成)

  (3)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小結學生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方法。

  三、組織練習,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題

  2、“想想做做”第4題

  (1)小組中每人寫出1個個位是6的兩位數,比一比哪個,哪個最小,去掉重復的,排一排。說說個位上是6的兩位數一共有幾個?是哪幾個?

  (2)小組中每人寫出1個十位上是6的兩位數,比比哪個,哪個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題

  (1)看圖,兔媽媽給小兔照了3張照片:

  猜猜各是什么季節?各個季節的溫度也不同,看了計溫的溫度計,老師寫出了3個表示氣溫的數: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號表示3個數的大小關系嗎?

  4、“想想做做”第6題:獨立完成,同桌檢查。

  5、寫數游戲:學生隨意寫一個數。

  (1)以小組為單位從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數站起來排隊。

  (3)個位是7的數站起來排隊。

  (4)大于60的數站起來排隊。

  四、全課總結

  今天的數學課你學得開心嗎?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7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

  2、會用正負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知道正負可以互相抵消,會解決正負相差的問題。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體會正負數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能運用抵消的思想處理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游戲感知正負數可以互相抵消。

  1、師生游戲

  師:同學們,剪刀石頭布的游戲玩過嗎?(玩過)好,我們就來玩玩,誰愿意和我玩?

  (師生游戲,其它學生當裁判,并要求做好記錄)

  師:誰來說說你的記錄結果,你認為誰贏了?

  師:比賽的時候還要給比賽雙方記錄成績,你認為怎樣記錄成績好呢?

  (揭示課題)

  出示評分規則:勝一局記1分,平一局記0分,負一局記-1分。

  【聯系學生實際,創設情境,體驗負數在生活中產生的必要性,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師生共同記錄比賽成績)

  師:現在我倆的得分分別是多少?

  師:你是怎樣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師: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結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戲

  師:你們想自己玩一次嗎?兩人一組,3局定勝負,必須有一人記錄成績。

  (學生活動)

  (反饋比賽結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應用

  師:如果老師想反敗為勝,你認為老師至少還要勝幾場?

  師:這時兩人得分分別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師:除了像+1和-1,+2和-2這樣的數相抵消結果為0,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師:+5和-3,-5和+3還能互相抵消嗎?

  小結:意義想反的兩個數,我們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把正數和負數合并起來,我們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進行計算。

  【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正負數的意義,理解抵消在正負數計算中的應用,從而使機械的數學計算變得有趣。教師在數學學習中只是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 從時間軸上求正負數的相差數。

  (課件出示:天宮神八交會對接)

  師:從這張圖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師:你知道太空人兩餐相差多長時間嗎?

  師:你還能提出新的問題嗎?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北師大版數學《正負數一》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北師大版數學《正負數一》教學設計【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有趣、現實的情境,并以別開生面的神八、天宮一號太空一吻的場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負數所表示的`意義,并通過學生自主討論、合作交流、不斷探索以獲得數學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感悟到數學應用于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綜合運用知識,解決正負數問題

  師:生活中除了贏分和輸分這樣的量可以用正負來表示,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師:正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邊。

  (課件出示:一個11歲兒童的標準身高150厘米我們把它記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應記作什么?)

  (學生思考后,全班反饋)

  出示表格: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8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地圖的知識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聽老師提幾個問題,想一想是我們學過的哪些知識。XX同學的左面是誰?我們教室的后面是什么?學校在郵局的什么方向?

  生:方向與位置。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現在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描述方向與位置的詞語都有哪些?如何確定位置?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根據不同的參照物確定物體的位置。(板書課題:確定位置)

  ⊙回顧整理,構建網絡

  1.整理復習學過的方位詞。

  (1)學生小組交流學過的方位詞。

  (2)學生匯報交流。

  學過的方位詞有上、下、前、后、左、右、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東北方向也叫北偏東,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東南方向也叫南偏東,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3)請大家觀察所在學校和學校周圍的物體,用方位詞來指明物體的方向和位置。

  (4)剛才大家用上、下、前、后、左、右和東、南、西、北來表示物體所在的大概位置以及方向,如果我們要準確地表示物體所在的位置,還可以用數對來表示,大家還記得用數對的表示方法嗎?

  2.梳理用數對表示物體位置的.方法。

  用數對來表示物體準確位置的步驟和方法:

  (1)確定位置:選定參照點(原點),建立直角坐標。(豎排叫作列,橫排叫作行。確定第幾列一般從左往右數,確定第幾行一般從前往后數)

  (2)數對的寫法: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兩個數用逗號隔開,外面加上小括號。

  3.梳理用方向加距離表示物體位置的方法。

  用方向和距離來表示物體準確位置的步驟:

  (1)選定參照點(原點),建立直角坐標。

  (2)確定方向和角度。

  (3)確定比例尺,算出實際距離。

  4.課件出示教材99頁情境圖。

  星期日,奇思去動物園游玩,在大門口看到了動物園的示意圖。他想先去百鳥園,你能幫他確定百鳥園相對大門的位置嗎?

  (1)學生探究確定百鳥園位置的方法。

  (2)小組匯報。

  預設

  組1匯報:

  生1:

  我們組是利用方向和距離來確定百鳥園的位置的。我把大門看作參照點,按照正東方向和正北方向組成直角坐標。(如下圖,教師可以課件出示)

  我是這樣做的: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9

  教學案例:“認識平面圖形”

  [背景分析]

  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數學的結構、圖形、布局和形式無不體現數學中美的因素。我們有些學生不能把數學與美聯系在一起,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們數學美育教學的欠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很多地方體現了數學的美,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數學教學的美育功能,不僅可以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還可以獲取知識,開發智力。

  認識平面圖形這一內容是從現實生活中引出的數學內容,都是來自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物體,學生已有了一些經驗,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繪畫圖形,能夠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直觀地認識、辨認、區分這些圖形的同時獲得對簡單圖形的美的體驗,并在合作交流中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畫一畫各種圖形,直觀而充分感知各種圖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索與創新意識,以及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進行交流的能力。

  4、在愉悅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1、初步感知體與面的關系,對立體圖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2、找出平面圖形的共性,區分不同的形狀。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上課一開始,播放優美、輕快的音樂)

  師:小朋友們,今天早上的空氣多新鮮呀。可愛的小雞們也跟小朋友們一樣早早地起床,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尋找食物,瞧!他們找得多高興啊!(多媒體動態演示)你們看,這幅圖漂亮嗎?

  生:漂亮。

  師:漂亮在哪里呢?為什么覺得它漂亮啊?

  生:因為它有很多種顏色:有綠色、紅色……

  生:因為它畫了大樹、房子、太陽……

  生:它有很多種形狀,有圓圈、有三角形……

  師:小朋友們很會欣賞畫,老師也覺得漂亮,這些圖畫里頭有我們的數學朋友,你們想知道它們的樣子和名字嗎?

  生:想。

  二、動手操作,誘導美。

  師:其實,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創造出這些美的圖形,先請大家從學具袋里任意拿出一個正方體,把它按在紙上沿著底面畫一個圖形,看看在你的筆下可以變什么樣的圖形?(邊示范邊說明)

  (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小朋友們,現在你能不能告訴大家,從長方體的底面畫出來的圖形是什么樣子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師: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訴我們,什么樣子的圖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師:沒錯,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還有一點這個小朋友沒有說,正方形的四條邊也都相等。我們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條邊都相等的圖形我們就叫正方形。老師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們來認一認吧!

  生:(根據教師拿出不同大小的長方形說出名稱,加強記憶)

  師:大家再拿出任意一個長方體和圓柱,也沿著底面畫畫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先來說圓柱底面畫出了圖形?

  生:圓柱可以畫出一個圓圈。

  師:圓柱畫出了一個圓圈,你們同意嗎?(同意)在數學課堂上我們不把這種圖形叫做圓圈,我們有更好聽的叫法,有誰知道嗎?

  生:圓形。

  師:對了,像這樣子很圓滑,沒有角的圖形我們叫它圓形,你們記住了嗎?(全班齊讀:圓形)那長方體又畫出了什么圖形呢?

  生1:我畫出了一個長長的,方方的圖形。

  生2:我畫出了正方形。

  師:我們請這兩位小朋友上來展示一下他們畫出來的圖形好嗎?(好)你們看,他們畫出的圖形一樣嗎?

  生:不一樣,一個是長長方方的,一個是四四方方的。

  師:為什么同樣是長方體,他們畫出的圖形不一樣呢?我們來看看他們是用什么樣的長方體畫出來的'好嗎?(請學生把運用的長方體拿上講臺展示)哦,小朋友們都看一下,原來這個長方體是一個特殊的長方體,它的兩頭都是正方形的。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這個我們把它取名叫“長方形”,這就是它的照片,我們一起來認一認吧。

  生:(根據教師拿出不同大小的圓形和正方形說出名稱,加強記憶)

  師:接下來輪到球了,它能畫出什么圖形呢,小朋友們想試試看嗎?(想)

  (第三次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畫得時候,你們發現什么困難沒有?

  生:球很難畫,我畫不出來。

  師:大家有沒有發現,小朋友們用球來畫圖形很難畫出來,所以現在暫時球沒有辦法畫出什么樣的圖形,但是等到高年級的時候,相信有小朋友能想出好辦法畫出來。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好嗎?

  生:(根據教師指定的名稱找對應的圖形)

  師:小朋友們表現都很棒,用掌聲給自己鼓鼓掌。(拿出三棱鏡),沿著它的底面也可畫出一個新的圖形。(教師畫)它就是你們熟悉的朋友——三角形。

  師總結:我們今天認識了四個新朋友,他們是誰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這四個好朋友和我們昨天認識的立體圖形不一樣,他們住在平面圖形的王國里,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尋找美。

  師:認識了這四個朋友,它們還委托老師另外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要把這些智慧星送給認真動筆表現出色的孩子,你們商量商量要獎給誰?

  生(興奮地討論著,給課堂氣氛掀起一個高潮)

  師: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師的第一個任務已完成了,第二個任務就是幫它們找找生活中的朋友——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圖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訴你身邊的同學。(教師巡視指導)

  誰來幫老師來完成這個任務?

  生:(爭著搶著說,教師指導補充)課本的封面是長方形,飲料罐的上面和下面教師圓形、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桌子的面是正方形……

  師:我們重新再來看這幅圖。(電腦逐一顯示各種圖形,學生說它們各自的名稱。)

  四、游戲鞏固,創造美。

  (1)找一找,練習一第3題。

  (2)拼一拼,練習五第4題。

  (3)引導學生用這四種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或其他的,拼好的進行全班展示,并給矛獎勵。

  (4)畫一畫,用學過的這些圖形設計一幅自己喜歡的圖案,畫得漂亮得,老師給他簽名,并送給一朵小紅花。

  五、課堂小結,表達美。

  師:今天,你覺得我們的課堂美嗎?美在哪里?

  生:美,因為我們可以拼很多畫也可以畫出很多畫。

  師:今天小朋友拼出的畫,畫出的畫很漂亮,很有創意,回家的作業就把你們的作品帶給爸爸媽媽看,說給他們聽,美在哪里。

  [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以美激趣。

  鮮艷美觀的圖案,簡潔大方的板書,親切生動的語言,活潑有趣的故事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妙方”,因此,本節課教學,我就創設了如下情境:以“陽光明媚的早晨”畫面導入,通過學生邊觀察邊欣賞,“說說漂亮在哪里”,把冷冰冰的知識與美結合起來,觸動學生的心靈,接著讓學生通過動手描一描,拼一拼,畫一畫等一系列活動來獲得知識并從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回歸生活——以美促智。

  “平面圖形”這部分知識源于現實生活,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積累。所以在教學中我安排了讓學生合作、尋找交流生活中物體的圖形這一活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生活積累,讓學生能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積極評價——以美育德。

  教師的每一次動情的評價對學生來說,學生記憶猶新,激情高潮。為了迎合低年級學生的好表揚心理,我承讀了幼兒教育的評價方式:如掌聲、小紅花、智慧星等,以無聲、有聲的方式對學生及時評價,營造舒心、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情感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10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

  2.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畫角。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角。

  教學難點:

  正確畫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

  2、提問:從圖中你發現什么?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聯系實際,找角

  1、說一說你從圖中發現什么?

  2、小組活動:找角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物體上有角,你能找到嗎?現在在小組內把你看到的角說給別人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師:哪個組的同學想先把你們組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請幾個學生上臺指)

  師:老師明白了,同學們指出的角原來是這樣一個圖形(邊說邊在黑板上點一個點),這是個角嗎?

  生:不是,這是個點。

  師:對,這是個點,剛才同學們指的不就是這樣嗎?想想看,怎樣才能將你想的樣子完整地指出來?在小組里討論一下,再指指看(學生活動)

  師:哪位同學能指給大家看一看。(再一次請同學上臺指)

  師:現在同學們指角的時候,不光指了一個點,還指出了兩條直直的線,也就是這樣一個圖形(出示現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學的指法還不對。想不想看看老師是怎樣指角的?(教師示范)

  會指了嗎?在小組里再互相指指

  (三)小組合作,折角

  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張圓形的紙,這張紙有角嗎?

  生:沒有。

  師:怎樣才能折成一個角?(師生折角,生高舉角展示)

  師:這里面有好多小秘密,用這個尖尖的扎扎手,有什么感覺,再摸一摸兩邊,有什么感覺?

  誰能給這尖尖的取個名字?誰能給這兩條直直的取個名字?

  師:像這樣從一點引出兩條直直的線的圖形,就可以說它是一個角。誰能告訴大家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同桌互說:自己折的角的`頂點、邊在哪里?

  (四)動手操作,演示活動角

  1、師:(出示活動角,兩邊重合)

  請同學們拿出活動角,跟老師一起做(師讓活動角慢慢張開)

  你發現角有什么變化?

  師:請你跟我這樣做。

  你又發現角有什么變化?

  師:通過剛才的操作,我們知道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跟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兩邊叉得越開,角就越大。

  2、魔術

  師:同學們表現真好,老師送你們一個魔術。(抽動活動角)

  你看到什么?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

  師: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3、比較角的大小

  師:(課件出示)猜一猜,下面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

  師:怎樣驗證?(打開p40,用三角板驗證)

  你發現什么?

  (課件演示:兩個角重合)

  (五)體驗感悟,畫角

  1、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請把角的樣子畫在紙上。(學生利用自己喜歡的工具試一試)

  2、展示學生畫的角

  師:畫得怎樣?

  3、師示范畫

  師:想知道怎樣畫又快又美觀嗎?

  4、請用正確的畫法再次畫一個角。

  [評析:教師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的機會,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在探索和自主體驗過程中,學生獲得體驗]

  (六)總結升華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三、鞏固拓展(游戲)

  1.師: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老師獎勵你們做游戲,好嗎?(好)同學們喜歡爬山嗎?(喜歡)今天咱們就來做個爬山游戲。看,這就是那座山,在通往山頂的路上,設了這樣幾個關口,只有順利闖關,才能到達山頂。哪組同學愿意帶領大家率先闖過第一關

  電腦出示:下面圖形哪個是角

  2、師:現在繼續闖第二關。電腦出示:下面圖形中有幾個角?

  3、師:第三關最難,誰有信心繼續闖關?電腦出示:下圖中有幾個角?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11

  教學內容:

  用數學9加幾

  小學數學第一冊101頁,102頁的例3做一做及練習十八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學生能夠看懂圖意,并根據圖意正確列式。在計算時,學生能夠用多種方法因題選擇算法

  2.過程性目標: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重點難點:

  在計算時,學生能夠用多種方法因題選擇算法

  教具準備:

  投影儀1臺,錄音機,算式卡片

  學生每人準備兩種顏色圓片各10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練習:出示卡片,學生口算

  9+2

  9+5

  9+4

  9+9

  9+7

  9+6

  9+8

  9+3

  2.拍手游戲

  教師拍的次數與學生拍的合起來是10。

  教師拍9下、1下、5下。

  二、學習新課

  1. 教學例3

  (1)放錄音(合唱)

  教師:好聽嗎?這是我們學校合唱隊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在合唱,我們一起去看看。

  (2)投影出示,例3仔細觀察,教師: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訴全班同學。請學生回答

  (3) 老師想知道一共有凡人?誰來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呀?

  列式、板書:9+5

  (4) 那到底一共是幾個人呢? .

  學生想計算方法,可以用喜歡的圓片擺擺看(兩種顏色的圃片)

  教師巡視

  (5)學生匯報想到的方法

  (6)你認為哪種方法最簡單?說一說

  2.完成做一做

  (1)投影出示圖

  (2)小組合作,要求

  ①觀察圖,看到了什么?知 道了什么?記錄下來

  ②要求什么?記錄下來③怎樣列式?

  ④怎樣計算?(有幾種方法?)

  三、師生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12

  【教學內容】

  教材第2頁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導學過程】

  【情景導入】

  (一)探索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1.教學例1(課件出示情景圖)

  師:想一想,你還能找出不一樣的方法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嗎?

  2.小組交流,匯報結果

  3.比較分析

  師:我們先來比較第(1)和第(2)兩種方法,請分別說說你是怎么想的?預設:

  預設: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只是這里的相同加數是一個分數。

  引導說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板書)

  師:我們再來比較第(2)和第(3)兩種方法,這樣算可以嗎?為什么?

  師:再來看這里的第(4)種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嗎?結合圖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進行交流。

  4.歸納小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三個算式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并且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它們的計算方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設計意圖:呈現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個?”,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以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經歷獨立思考、自主計算并驗證、小組交流等環節,鼓勵學生大膽地呈現個性化的方法,兼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習狀態。采用因勢利導的方式,通過比較分析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引導學生自主得出結論,加深了對分數乘整數意義的理解。】

  (二)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現和比較

  師:剛才的第(4)種方法用語言描述得出計算結果的過程,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回顧一下,的計算過程用式子該如何表示?預設:生1:按照加法計算=(個)。生2:(個)。師:比較一這兩種方法計算結果相同嗎?它們的相同點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處又是什么?(根據學生回答分別打上方框)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預設:有多少個。

  2.歸納算法

  師: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更簡單?那么這種方法是怎樣計算的呢?

  引導說出:用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3.先約分再計算的教學

  師:剛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學是這樣計算的。與這里的第二種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師:比較一下,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更簡單?為什么?

  小結:“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使參與計算的數字比原來小,便于計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約得的數與原數上下對齊。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明確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對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什么分母不變,只用分子與整數相乘”這是教學的難點,通過多次追問,適度引導轉化,促進學生的理解。對于“先約分再計算”這種方法的教學,充分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引導學生經歷觀察與思考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題

  師: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2.例1“做一做”第2題

  師: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強化算法,突出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13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P41。

  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長的含義.

  2、在頭腦中能夠建立起周長的概念,通過合作交流解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以及不規則圖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3、通過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以及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作業紙

  每個小組操作材料:樹葉圖片各一張,紅線一根,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月牙形圖形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感知周長

  1、看一看,感知邊線、一周的意義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跑步比賽嗎?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到螞蟻王國的跑步比賽現場,去看看螞蟻的跑步比賽。

  (播放課件:螞蟻王國跑步比賽。一號螞蟻沿著楓樹樹葉的邊線跑完一周回到起點,小猴裁判示意順利通過。接下來是二號螞蟻沿著銀杏樹樹葉的邊線跑完一周回到起點,小猴裁判也示意順利通過。)

  (2)你們看到了什么?一號螞蟻、二號螞蟻它們是怎么跑的?(引導學生得出邊線、一周的概念;板書:邊線、一周)

  (3)樹葉的邊線在哪里?教師拿出樹葉圖片請兩位同學上臺指一指。

  (4)請同學們繼續看課件(播放課件:三號螞蟻出場了,它從起點開始沿著樹葉的邊線只跑了一半就停了,小猴裁判示意犯規)。

  (5)三號螞蟻是怎么犯規的?(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三號螞蟻沒有沿樹葉邊線跑完一周 )

  誰愿意當當三號螞蟻跑一跑,讓它能順利通過!(指兩位同學到黑板上用樹葉圖片指一指、說一說,以鞏固一周的概念)

  (6)揭示課題

  從起點開始,沿著樹葉的邊線跑完樹葉的一周又回到起點,樹葉這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周長。(板書:周長)

  2、描一描,感知樹葉周長的'意義(1)同學們你們看,這就是三號螞蟻比賽的場地,(教師拿出三號螞蟻比賽的樹葉圖片)老師給每個同學們也準備了一張樹葉圖片,請同學們拿出樹葉圖片并在白紙上描出它的周長(指名一位同學在實物展示臺上描)。

  (2)議一議,感知起點

  剛才同學們都描好了樹葉的周長,我們先來聽聽這位同學們的描法(在實物展示臺上描的同學):你的起點在哪里?

  你們的起點在哪里?(引導學生得出邊線上任何地方都可作為起點)

  (3)歸納描樹葉周長的方法和樹葉的周長

  剛才我們描了樹葉的周長,說說你是怎樣描的?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發現描樹葉的周長起點可以不同,但相同的是都要沿著樹葉的邊線描完樹葉的一周,又回到起點,這樣描出的都是樹葉的周長)

  二、 貼近生活,體驗物體的周長

  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

  (1)樹葉的周長,同學們都知道了,那么桌面的周長在哪里?請同學們確定好起點摸一摸桌面的周長。

  (2)你還能從我們的身邊找到其它物體表面的周長嗎?請你先找一找、摸一摸,再和同桌說一說。

  (3)匯報交流。

  三、 動手操作、認識并計算圖形的周長

  1、想一想

  (1)剛才同學們找到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在數學中我們把它叫做什么圖形?(教師在黑板上貼上長方形)

  我們還學過哪些圖形?(教師在黑板上貼上正方形、三角形等)

  (2)誰來說說怎么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長。

  (3)師:如果是圓形、月牙形這樣的圖形呢?怎么求它們的周長。

  2、小組合作,探索圖形的周長。

  每個小組選擇3-4個圖形進行探究,并將結果填入記錄表中。

  3、匯報交流:你是用什么辦法量出周長的?

  四、總結評價

  回顧這節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1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P64-65頁

  教學目標:

  1、使同學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計算簡單的分母在10以內的同分母分數加法。

  2、使同學能運用生活經驗和分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使同學體會分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初步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積極參與具體的數學活動,獲得與他人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經歷,發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準備:例圖、學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3份是它的( )

  二、教學例題

  1、(出示題圖)引導同學看圖。

  提問:把一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你是怎么想的呢?

  討論:這盤桃該怎么分?每只小猴分得這樣的幾份?是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2、上個學期我們認識的分數都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和以前學的有什么不一樣呢?(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

  小結: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也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

  3、想一想

  假如把這盤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

  提問:把這盤桃平均分成幾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幾份?是這盤桃的`幾分之幾?2個桃是4個桃的幾分之幾?

  三、想想做做(64-65頁)

  1 、你能填一填,說一說嗎?

  (上面一排題目都是平均分后每份是1個的情況,第二排都是平均分后每份是幾個的情況。)

  進一步讓同學體會到:只要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2、先填寫,然后交流。

  把12個小方塊平均分成了幾份,涂色的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占這12個小方塊的幾分之幾。

  3、先分一分,說說每份是幾個,再涂一涂。

  4、集體拿一拿這堆小棒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自由拿這堆小棒的幾分之幾,交流。

  5、計算,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四、本課小結。

  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也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

  五、作業

  板書

  認識幾分之一

  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也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15

  1、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學生在第一冊已經認識了立體圖形,對平面圖形已經有了大量的豐富感性經驗,而利用生活中的實例展開教學,有助于他們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常見的平面圖形,體現“從立體到平面”的教學設計思路。大量的動手操作機會,為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的探究力提供了空間。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對于在幼兒時期已積累大量豐富感性經驗的大城市里的孩子們來說,認識這四種平面圖形,一點也不陌生。優越的家庭條件,完善的學校配套設施,給學生的學習創造了有利的前提條件,但學生對這四種平面圖形的具體特征、本質所在以及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還不明確。為此,我認為:創設有趣味的情境活動,讓學生動起來,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有效策略。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玩中認圖形

  (教師在桌子上擺幾個學生常見的物品,有印泥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三棱柱。)

  師:你們喜歡玩“魔術”嗎?

  (教師給大家表演:先放一張白紙在講桌上,擋住學生的視線,隔一會兒再讓學生看白紙,“咦,白紙上怎么有一個圓?”學生很奇怪。)

  師:你們知道老師是怎樣變出圓的嗎?

  (由于所用的物品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所以他們很快明白了“魔術”的奧妙,紛紛舉起小手:“我知道,我知道!”)

  師:老師是拿圓柱體往印泥上一按,再在白紙上印一下,白紙上就有圓啦!師:你們想不想也來變一個給大家看一看?

  (教室里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學生紛紛拿起事先準備好的學具,印出不同的圖形。)

  生1:老師,我用長方體印了一個長方形。

  生2:我印了一個正方形,是用正方體印的。

  生3:我用三棱柱印了兩個三角形。

  (就這樣,在玩中,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并在動手玩中,具體感受到了“面在體上”這一數學思想。)

  (二)活動二:分中找圖形

  師:我們的淘氣遇到了一點麻煩,你們能幫幫他嗎?

  (聽說要去幫助別人,學生馬上聚精會神地聽我說。于是,我出示了各種形狀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讓他們進行分類。)

  師:請你們看一看,比一比,你們是根據什么來分類的?

  生1:長長的是長方形,放在一起;方方的是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2:有三個角的都是三角形,所以要放在一起。

  生3:三角形有三條邊,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

  (學生的回答十分精彩,把這幾種圖形的特征分析得很透徹。)

  (三)活動三:動中擺圖形

  師:你們能用小棒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嗎?

  (很快地,一雙雙小手擺出了各種圖形。)

  師:有一個圖形你們誰也沒擺,是什么?

  生:圓。

  師:為什么?

  生1:因為圓的邊是彎曲的,小棒是直的,我們沒辦法擺出來。

  生2:老師,我擺正方形用的'小棒一樣長。

  生3:老師,我擺長方形時,有兩邊用的小棒一樣長,另外兩邊用的小棒也一樣長。

  生4:老師,我用一樣長的三根小棒可以擺一個三角形。

  生4:老師,我擺三角形時用的小棒不一樣長。

  (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各種圖形的本質特征,很了不起。)

  (四)活動四:憶中說圖形

  師:誰能告訴大家,在生活中你還見過這樣的圖形嗎?

  生1:教室的門是長方形。

  生2:應該說教室門的表面是長方形的。

  生3:我們到酒店吃飯時,很多桌子的面是圓的。

  生4:魔方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大家眾說紛紜,氣氛非常活躍。直到下課鈴聲響起,也不愿離開。)

  〖教學反思〗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針對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設計各種形式的活動。第一個活動:認圖形,對平面圖形有一個基本了解;第二個活動:找圖形,比較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第三個活動:擺圖形,挖掘平面圖形之間的本質區別;第四個活動:說圖形,進一步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通過這些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玩中學、動中悟,在自由、輕松的課堂氣氛中融入到學習活動中,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練習五》教案設計07-21

小學數學練習課教案設計08-26

小學數學《數的認識》教案設計08-24

小學數學學習的教案設計10-04

小學數學《數學廣角》教案設計(通用11篇)11-10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設計10-11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15篇)02-06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14篇02-07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15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