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2-03 15:08:52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集錦八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集錦八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初步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

  2、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教學重點:

  初步正確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特別注意過九的數。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教具準備:

  計數器、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數位表: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個、十、)對!

  “那么怎么樣用計數器表示11?”(指名回答,說一說數位表示的意思)

 。ǘ⿲耄

  “剛才表示的數都是20以內的數,如果是20以上的.數又應該怎樣表示呢?誰知道24這樣用計數器表示?”

  說一說數的組成。

  (學生討論,教師指名回答)

  寫作:24讀作:二十四)

 。ㄈ┬抡n:

  1、想一想應該怎么樣用計數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個十和2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上撥4,在個位上撥2。

  寫作:42讀作:四十二

  2、(1)教師撥珠子:十位4顆,個位3顆

  “請問珠子表示的數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書:寫作:43

  全班齊讀“十位是4,個位是3,所以讀作四十三”

  讀作:四十三

  3、練習鞏固:

 。1)接撥珠子,分別用指名答、開火車答、全班齊答等方式。過九的數:39,49,59,69,79,89,99、

  (2)教師讀數,學生聽數并動手寫數,再全班對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說數,另一個人在聽寫本上寫數,要求寫數和讀數都要寫出來。每人說3個數。

 。4)鞏固練習

  1、個位是7,十位是4,這個數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個兩位數,從右邊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這個數是()。

 。ㄋ模┬〗Y: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讀數和寫數。(板書:讀數、寫數)其實方法和20以內數的讀寫都是一樣的。不知道小朋友們是否都熟練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寫呢?好我們現在來做練習。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會用米、厘米量,認識線段 量、畫線段。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能力點:1、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5、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德育點:1、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樹立自信心。

  6、養成認真、一絲不茍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1、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

  教學難點:1、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長度觀念,會初步的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3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松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松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果怎么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匯報。

  A、數,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厘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現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2、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長?

  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厘米里有幾個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

  3、用厘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松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么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搜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在古代,沒有尺子時,人們用什么進行測量?(手腳)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長度。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點: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米尺、軟尺。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確數和近似數的含義。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學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萬”或“億”后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3.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能正確判斷生活中的近似數和精確數,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我今年三十五歲了,度過了一萬多個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師介紹自己的這兩個數字中,你認為哪個數字描述得更精確?為什么?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實時指導,引導學生得出:三十五歲更精確,一萬多個日日夜夜是個近似(大概、大約)的數。

  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近似數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ㄒ唬┱J識近似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6情境圖。

  2.初步感知。

  讓學生讀一讀兩個情境中的信息,聯系情境中的內容想一想:如果讓你把劃線的四個數字分一分,你想怎樣分?為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組織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數是近似數嗎?

  教師在學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明確:220萬和1902萬是近似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數量,有時不需要用精確的數表示,而只用一個與它比較接近的數來表示,這樣的數是近似數。

  (2)讓學生結合具體例子說說生活中的近似數。

 。ǘ┣笠粋數的近似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7“20xx年某市人口情況統計表”。

  讓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數據,并讀出這幾個數。

  2.借助直線理解找一個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1)教師出示一條直線:

  38萬 39萬

  (2)在直線上描出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

  提問: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大約在直線的什么位置?分別把它們描出來。

  學生嘗試在教材的直線上進行描數。

  教師投影學生完成的結果:

  38萬 384204 386685 39萬

 。3)觀察直線,探究找近似數的方法。

  提問:觀察直線上384204和386685這兩個數,它們各接近多少萬?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

  組織全班交流。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邊,接近38萬;386685在385000的右邊,接近39萬。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萬;386685千萬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萬。

  教師對以上兩種方法都應給予肯定。

  3.介紹“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師介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要把這個數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數省略。尾數的最高位上的數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數的各位都改寫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數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數的各位改寫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數的近似數。

  先讓學生獨立寫,再組織匯報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來求它們的近似數的。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頁“試一試”。

 。1)課件出示題目。

  (2)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匯報。

 。3)提問:怎樣將一個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近似數?

  學生交流討論,教師歸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練一練”。

  這道題是結合生活情境來區分精確數和近似數。其中,56785和1617是準確數,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數。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四”第5~10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匯報。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通過看和數了解畫面的具體內容,引導學生感受看和數是認識生活中的事物,

  是學習數學常用的方法。

  2、 引導學生一件一件地觀察場景中的主要物體,并分別數出這些物體的個數,初步培養

  有條理地觀察的習慣。

  3、 讓學生在自己探索與合作交流中觀察、學習。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數數。幫助學生解決認知過程中的

  困難。

  教具:教學光盤或教學掛圖、學具

  教時:一課時

  教學課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 講述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一個熱鬧的`地方——動物樂園,

  高興嗎?

  2、 出示掛圖,進一步激發起數數的興趣,初步探索。嗬!動物樂園到了,你們看,動物樂園里可熱鬧啦,讓我們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睜大眼睛,你看看圖上有些什么?

  二、 自己探索

   看圖了解畫圖的內容,圖上有些什么?分別在哪里? 結合畫面下的10幅小圖觀察,這10幅小圖都是從場景里提取的,讓學生一件一件地觀察場景中的主要物體,并分別數出這些物體的個數。 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圓點與物體有一一對應關系,滲透著對應的思想。) 第七、八、九、十幅小圖中有圓點無物體,放手讓學生根據圓點個數,到情景圖

  中找相應的物體。

  三、 實物操作

  分4人小組,由任意一個小朋友說出物體的個數,讓其他3個小朋友用圓點擺出表示的數。

  四、 拓展運用

  講述:小朋友,已經學會了數一數,即1—10的物體的個數。你能用1-10這10個數字中的其中一個數來說句話嗎?在小組內說說。

  如:我有10個手指,我們小組有4人,等等。

  五 小結

  小朋友愛動腦,又愛動手,真不錯,說說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六、鞏固深化

  1、 游戲:火車鉆山洞

  講述:剛才小朋友數數數得可真棒,現在我們一起去兒童樂園玩玩。

  游戲方法:我們分小組進行,兩個小朋友手拉手抬起來,圍成山洞,請小組后面的幾位同學當司機,前面報幾,后面接著往下報,如1、2、3,如果說對了,就發出嗚嗚聲,說錯了,就“咔嚓”暫停,說對了再通過。

  2、 數水果,摘水果

  講述:秋天來了,樹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蘋果、香蕉等。去數數吧,再把數出的結果告訴小朋友,說說你是怎么數的?說對了就摘個水果送給你的朋友嘗一嘗吧!

  七、總結評價

  我們既能去動物園,還能玩游戲,摘水果,開心嗎?在這節課里,你學到了哪些本領?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記:1 學生對看圖數數很有興趣,并能根據圖說話,掌握了數數的技能。

  2 對于事物與圖的對應(點的對應)不太清楚。

  3 學生還不太能按一定的順序和方向數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設計說明

  1.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幫助學生建立除法概念。

  除法的兩種現實情境模型一般被稱為等分和包含分,為了讓學生借助兩種不同的現實情境模型建立除法概念,本節課先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圈一圈,獲得平均分的直觀經驗;再通過說一說、填一填的活動,嘗試用數學語言描述平均分的過程;最后學習用除法算式表示,讓學生經歷“實際問題——平均分的活動(實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這一抽象過程,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從而體會除法的實際含義。

  2.通過多種表征的轉換,滲透模型化思想。

  本節課在學生認識了除法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結合例題探討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義,讓學生明確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平均分的.過程及結果,再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平均分的結果是如何用除法算式來表示的。通過從實踐操作到平均分的表述,再到算式所表示的含義,讓學生把平均分和除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從動作表征到語言表征,再到符號表征的轉換,在滲透模型化思想的同時,加深對除法含義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1.復習舊知。

  (1)說一說什么叫平均分。

  (2)舉例說明平均分的兩種情況。

  2.課件出示教材13頁例4情境圖,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然后匯報結果。

  第一種分法:一個一個地分,每盤分了3個。

  第二種分法:先兩個兩個地分,再一個一個地分,每盤分了3個。

  第三種分法:三個三個地分,每盤也分了3個。

  (2)小結: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即每盤放3個竹筍。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語言表述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

  (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里,每盤放3個)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引入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學習新知

  1.引入除法,認識除法算式。

  (1)引導學生探究: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幫助熊貓解決了一個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呢?

  學生小組討論,探究表示方法。

  (2)揭示課題:這樣的算式大家都沒有學習過,現在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這種新的運算——除法。(板書課題:除法)像這樣平均分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表示。(板書算式:12÷4=3)

  2.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1)介紹除號的寫法:今天老師給你們介紹一個新的運算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除號時,先畫一條橫線,再在橫線上下各點一個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同學們試著寫一下。(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2)師指著除法算式介紹除法算式的讀法:12÷4=3讀作12除以4等于3。(學生練習讀除法算式)

  (3)小結:只要是平均分的情況都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靈活應用平均分的基礎上,提問“能不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礎上學習除號的寫法和除法算式的讀法,同時讓學生明確平均分的情況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為學習例5做好準備。

  3.探究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1)課件出示教材14頁例5情境圖,引導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需要解決什么問題?你們能幫熊貓分竹筍嗎?

  學生動手分一分,然后匯報。

  (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5盤)

  (2)引導學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剛剛分竹筍的過程。(生列出算式并讀一讀:20÷4=5)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算術型計算器表面各按鍵的功能。

  2、了解算術型計算器工作的基本過程。

  3、掌握算術型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電子計算器的認識和使用是本冊書新增加的內容。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高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手段層出不窮,因此計算機、計算器這些新時代的高科技產品進入課堂是歷史的必然。計算器的一個基本特點是計算迅速準確,使用計算器,可以把學生從煩瑣的數字計算中解脫出來,這樣既減輕了中年級學生的課業負擔,又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數學靈感,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

  電子計算器的使用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認識和使用方法。由于大部分學生已經接觸過計算器,因此教材只通過一幅計算器的外型 結構圖,逐漸讓學生了解計算器的`鍵盤結構(數字鍵,四則運算鍵,清除數字鍵),同時通過一些簡單的練習題,使學生學會這些按鍵的使用方法。第二部分是計算器的具體應用。教材一共安排了三個例題,例1是一步的四則運算,例2是兩步的四則混合運算,例3是帶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這三個例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教師在實際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具體實踐操作,逐步掌握,而不是僅僅由教師告訴學生操作步驟和結論,讓學生記住。這不是把簡單問題復雜化,而是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教法建議

  由于大部分學生已經接觸過計算器,并對其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適合采用嘗試法或者實驗法。在教學計算器的認識這部分知識時,應該讓學生提前準備好計算器,通過嘗試,逐漸掌握數字鍵、四則運算鍵、清除數字鍵,等等。接著,可以讓學生自己演算例1,訂正時要強調數字的輸入方式(先輸入高位數字),然后組織學生分小組互相出題練習。教學例2時,要注意與例1對比。例1是一步的四則運算,例2是兩步的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計算器過程中實際上是利用了交換律,所以在用計算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時,要根據四則運算的順序調整按鍵順序,分布進行運算。教學例3時,可以分為四步:第一步觀察:例3和例2的主要區別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還能不能利用交換律運算?第三步驗證結論:到底行不行?第四步考慮方法:怎么辦?需要應用什么按鍵?通過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明白清除數字鍵的作用,并學會應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課例類別:部分探究

  學習課目:數學

  學習年段:小學一年級

  學習時間: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能夠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的觀察及操作,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操作實踐能力。

  2、小組合作:搓、切、搭等,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讓學生這樣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練習設計,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對數學知識日益濃厚的興趣。

  二、學習資源

  1、多媒體動畫:故事內容為機器人(帶音樂)叮當來到了小朋友們的中間,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籃禮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嗎?趕快打開看看,你認識什么,就跟組里的小朋友說什么,每人都說說。

  2、各種物品的演示。

  3、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塊。

  4、生活中的物品形狀、舉實例。

 。1)冰箱、洗衣機、彩電、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筆筒、乒乓球、皮球。

  三、學習實施方案

  ·學習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32、33頁。

  ·組織形式:小組合作討論。

  ·學習流程:創設情景—討論探究—鞏固拓展—實際應用。

  ·評價方法:目標評價、師生互評、小組討論評議。

  ·教學重點:認識所學幾何圖形,并說它們的名稱。

  ·教學難點:從生活中找出各種形狀的物品說名稱。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這些用品的用具,遮蓋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紙)。

 。2)學生每人準備一盒橡皮泥、積木一盒。

  ·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

  目標:從兒童喜愛的機器人叮當如上入手,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數學與課本數學知識的密切聯系。

  過程:電腦出示動畫(見學習資源)

  針對學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狀,說說是怎樣分類的?

  2、探究釋疑:

  目標:讓學生 自主探究分類的方法。

  過程:

 。1)教師用電腦出示討論題:

  a、說說你是怎樣分類的?

  b、把你分的“形狀相同的”每一類物品告訴大家,你覺得它們分別長的是什么樣子?

  c、你是怎樣感覺到的?

  (2)讓學生按以上步驟在小組中討論,教師巡視。

 。3)交流:

  探索的途徑:指幾生上臺演示他們是怎樣感知的,電腦再顯其過程(學習資源)。

  (4)討論與小結:

  a、說說在你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這樣的?

  b、電腦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幾何圖形、名稱。

  3、鞏固與拓展:

  目標:利用電腦展示各種動態的練習使學生掌握認識所學幾何圖形,并培養學生的積極的創造情感和濃厚的興趣。

  過程:

  (1)課本中的題改編:看圖形,說名稱。

 。2)數數制造叮當分別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學生可以獨立數,也可以自由組合數。

 。3)搭學具:

  活動:看看你們組的學具,并說說準備搭個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積木,分工合作完成。

  匯報:城堡、動物園、飛機、世貿大樓、航空的母艦……

 。4)轉化: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見的見到一些組合圖形。比如說棒棒糖吧,糖是球形、柄是圓柱形的。想想看,你能說出身邊有哪些是這樣的例子?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正確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能正確數出100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能根據提供的素材,估計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通過對100以內的數的認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具準備:每個小組四樣獎品:糖、小星星、橡皮、鉛筆各100個。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與學生自然和諧的交談了解學生學習本節課內容的認知基礎,掌握學生口頭唱數的情況,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使學生感知到口頭數數容易,但要準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可不太容易,指導學生數數時要注意手口一致。)

  教師與學生交談:

  1.我們以前認識過哪些數?誰能從0數到20?(請一名學生數。)誰能接著往后數?(預計學生能比較準確地數到100,但數到100后學生可能數得不整齊了,部分學生開始出錯了。)

  大家能數那么多數,真了不起啊!

  2.那么你猜猜今天有多少位同學來上課嗎?到底有多少位同學呢?請你們自己數一數,好嗎?(學生自己數一數。)誰能說說你數的結果是多少位同學?

  3.誰愿意領著大家一起數?(請一名學生邊點邊數,這位學生指著,大家跟他一起數。)

  今天來上課的人數比我們以前學過的20多一些。

  4.剛才大家數數的時候數得那么好,可是數人數的時候卻遇到了困難,看來要準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還真不太容易!不過沒關系,只要大家像剛才那位小朋友一樣,邊點邊數,點的和數的一樣快,相信你們一定能數對!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1-22

小學的數學教案01-08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2-17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11-07

【熱】小學數學教案11-25

小學數學教案【熱】11-13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7-22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