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1-25 22:21:58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1.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引導學生發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主動探究,可以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在學生探究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時,給學生提供探究的時間,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再通過比較、整合,得出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和同伴的努力,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2.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上促進發展。

  本節課的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在課前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探究,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獲得不同層次的發展,收獲的多少可能不同,但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兩張完全一樣的方格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帶著你們一起去“分數王國”和“小數王國”里玩一玩。

  (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分數王國”里有哪些數呢?“小數王國”里呢?

  (生匯報)

  師:“分數王國”的士兵和“小數王國”的士兵吵了起來,它們在吵什么?

  生:和0.06都說自己更大。

  師:和0.06哪個數大?你能幫助它們嗎?(板書課題——“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

  設計意圖:用“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里的士兵吵架這個情境導入新課,營造一種氛圍,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然后以比較“分數王國”里的與“小數王國”里的'0.06哪個數大的問題情境引入,讓學生產生分數和小數互化的需要,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7頁情境圖。

  師:比一比,“分數王國”里的與“小數王國”里的0.06哪個數大?

  (2)大膽猜測,探究比較方法。

  方法一 把分數化成小數來比較。

  =1÷20=0.05,因為0.060.05,所以0.06。

  方法二 把小數化成分數來比較。

  0.06=,=,因為,所以0.06。

  課件展示學生沒有想到的畫圖法,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

  0.06>

  師小結:比較分數與小數的大小時,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或者把小數化成分數。

  2.“分數王國”和“小數王國”分別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幫助“翻譯”嗎?

  (1)認真讀題,明確題目中的“翻譯”指什么。

  (2)鼓勵學生根據“分數尺”和“小數尺”中呈現的例子說一說與0.125的互化過程。

  (3)引導學生理解數線上的同一個點既能表示一個分數,也能表示一個小數。

  3.歸納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

  (1)探究將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

  把下列分數化成小數:

  練習,并思考轉化方法。

  (2)小組內交流方法。

  (3)班內反饋。

  要求學生說出轉化方法,并講明轉化的原理。

  師小結:分數化成小數,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的分子相當于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

  4.歸納“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

  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數。

  練習,探究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

  師小結:小數化成分數,原來是幾位小數,就在1的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小數的小數點去掉作分子,化成分數后,能約分的要約分。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探究,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本教學環節中,學生以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在多種方法的基礎上比較、整合,從而得出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教材第101頁面積計算和練一練,練習十九第6~15題,練習十九后的思考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經學過的面積計算公式,進一步了解這些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及相互之間的聯系,能正確地進行面積的汁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

  出示練習十九第6題,讓學生口算。

  2.引入課題。

  這節課,我們復習學習過的面積計算。(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弄清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和相互之間的聯系,能應用公式進行面積計算。

  二、整理公式

  1.提問:什么叫面積?我們學過哪些圖形的面積計算?

  面積的計量單位有哪些,你能說一說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大小嗎?

  2.整理公式。

  出示第101頁的圖形。說明:這里的一組圖形,表示了相應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請同學們看著第101頁上這樣的圖想一想

  每種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怎樣得到的,再把面積公式填在課本上,然后告訴大家這些公式和它們的來源。如果有不熟悉的,可以相互討論。讓學生填寫公式并思考推導過程。

  3.歸納公式。

  指名學生說明相應的計算公式和推導過程,老師板書公式。追問: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時都要注意什么?(除以2)提問

  從圖上看,由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推出了哪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由其中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又推出哪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想一想,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都以哪個圖形的面積計算為基礎來推導的?指出,我們在推導面積計算公式時,都是以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為基礎。

  后面學習的一些新的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都是通過割、補,拼的方法,把它轉化為已經能計算面積的圖形來推導出來的。

  三、組織練習

  1.做練習十九第7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指名口答算式與結果,老師板書,并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指出:根據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三角形的面積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2.做練一練第1題。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做在課本上。指名口答結果,老師板書在小黑板上,結合讓學生說說三角形、梯形和圓的.面積是怎樣算的。

  3.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結合提問學生要怎樣換算成公頃。

  4.做練習十九第9題。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追問:這兩個圖形的周長相等嗎?面積呢?你發現哪個面積大一些?有什么想法?(長方形和圓如果周長相等,那么圓的面積大)

  5.做練習十九第13題。

  讓學生測量、計算。指名說一說每個圖形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6.讓學生口答第14題,說說用什么方法可以求面積。

  7.做練習十九第15題。

  讓學生操作、計算,然后口答長、寬和面積,老師依次板書。

  四、講解思考題

  請同學們觀察剛才不同長方形的長、寬和面積,討論一下:當長方形周長一定時,長和寬的差的變化與面積的大小有什么關系?討論后指名學生交流每組的討論結果。追問:這些不同的長方形里,哪一個圖形面積最大?指出:長方形周長一定,長和寬的差越小,面積越大;當它成為正方形時,面積最大。

  五、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十九第8、11、12題。

  家庭作業:練習十九第lO題。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能分辨物體的長和短,并學會用語言表達。

  2、樂意參加操作活動。

  二、活動課時:1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要求幼兒會比較物體的長短、大小、高矮。

  難點: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四、活動準備:

  1、比較長和短。

  ——教師出示長短不一的兩根繩:這兩根繩哪根長?哪根短?語言表達:長長的繩、短短的繩。

  ——請個別幼兒把長長的'繩找出來;把短短的繩找出來。

  ——出示長短不一的兩支粉筆:這兩支粉筆哪根長?哪根短?語言表達:長長的粉筆、短短的粉筆

  ——請個別幼兒把長長的粉筆找出來;把短短的粉筆找出來。

  2、誰的鼻子長?

  ——教師出示兩只大象的圖片,引導幼兒用眼睛觀察“誰的鼻子長?”

  ——根據幼兒所說,教師用彩筆給鼻子長的小象涂色。

  ——幼兒在幼兒用書上依次操作“誰的鼻子長”、“誰的耳朵長”“誰的尾巴長”“誰的脖子長”

  3、長頸鹿找東西。

  ——教師出示“長頸鹿找東西”的圖片:長頸鹿爸爸/媽媽和長頸鹿寶寶起床了,他們分別在找自己的圍巾,圍巾應該是誰的?

  ——根據幼兒所說,教師用筆分別給他們連線。

  ——幼兒在幼兒用書上依次操作連線。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4

  統計教案

  一、復習分段整理數據

  出示第1題,讓學生讀懂題目,再獨立完成

  全班交流:

  (1)是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比如可以每統計一個數據之后把該數據做一記號

  (2)交流統計結果,檢查自己做對了沒有

  (3)交流自己統計的時候有沒有出現問題,其他同學可針對性地提出改進辦法

  最后要提醒學生注意檢查的習慣:數據提供的是20個學生的記錄,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應該要有20個“合計”,否則就是遺漏或是重復了。

  看統計好的表格,說說你從這表格中讀懂了哪些信息?

  二、條形統計圖:

  1、看圖:

  出示第2題:先讓學生讀懂題目

  回答問題一:這一周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回答問題二:怎么評價一周的用水量呢?(一般可用用水總量或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想一想:哪種方法更清楚?怎么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呢?請你算一算

  算完后問:有沒有哪天正好是這個平均數“9噸”的?

  從條形統計圖上看一看,它在整體中處于一個怎樣的水平?(不高不低)

  從這份條形統計圖中,你還想到了什么問題?

  2、畫圖:

  出示第3題。先請學生說說各類食品具體所指,按要求分類整理,制成統計圖。

  完成統計表后繼續完成條形統計圖,注意不要遺漏了制作時間和直條上的數據。

  比較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說說你認為它們各有什么好處?

  (統計表能清楚地反映各類數據

  條形統計圖不僅能反映出各類的具體數據,還能清楚地看出各類之間的多少關系,更加的直觀。)

  三、游戲規則的公平性

  出示第4題。判斷3個游戲規則:

  1、正方體的三個面寫“1”,三個面寫“2”。“1”朝上甲贏,“2”朝上乙贏

  讓學生說說是否公平?為什么?

  (1和2都有3次出現的機會,是公平的。)

  2、正方體的四個面寫“1”,兩個面寫“2”。“1”朝上甲贏,“2”朝上乙贏

  (1有4次出現的機會,2只有2次,是不公平的。)

  3、正方體的六個面分別寫1~6,朝上的數小于3甲贏,否則乙贏

  理解“否則”:小于3的只有1和2,否則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個,所以是不公平的。

  小結:像這樣的游戲要判斷是否公平,主要看什么?

  (決定輸贏的次數是否相等)

  四、思考:

  小明和小剛同時各拋一枚硬幣,這兩枚硬幣落地后如果朝上的面相同,算小明贏;朝上的面一正一反,算小剛贏。這樣的游戲規則公平嗎?為什么?

  可先讓學生猜一猜。再互相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全班交流的時候,適當板書:

  正正、正反;反反、反正有2次出現是一樣的,2次是不一樣的,所以是公平的。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5

  1、充分挖掘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再設計。

  教材中對于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探索是兩個分散的情景,在第一次的備課時我依據書上的過程設計教學,可試課時發現在探索結合律時,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計算小長方體的塊數,但幾乎沒有用括號的。他們習慣于先算哪一面就把哪兩個數字寫在前面,教師在引導出書上的算式上也有些牽強,而且我發現學生列出的這些算式中本身就有乘法的交換律。那么何不先探索乘法交換律,把探索交換律的過程作為探索結合律的階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我大膽改變教材結構,先探索乘法交換律,并利用淘氣這個人物把書中分散的情景進行整合,突出整體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注意滲透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

  對于結合律的`教學,不應僅僅滿足于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結合律,會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中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的啟蒙教育,本節課我抓住這一教學重點,有意識地設計了“創設情景,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概括規律”三個教學環節,使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并在此過程中注意滲透“探索與發現”的一般方法,學生學得積極、主動。

  3、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當然獨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沒有獨立思考的合作交流是空的,在本教學中也有體現,例如在進行猜想驗證的教學環節中,我要求每個學生自己先寫一個式子,再四人小組進行交流,最后全班進行交流。為學生搭建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平臺,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6

  認識直角

  一、教學目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畫直角。

  2、通過看一看,比一比、畫一畫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實踐能力。

  3、使學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教育學生學會尋找生活中的數學。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手帕、練習本、黑板上的角,說明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來說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讓學生通過折紙作直角,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最后讓學生學會用三角板畫角。

  三、教學方法:

  練習法、實踐法、引導法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看書21-22頁。

  (二)引入:

  1、投影出示畫有角的圖片,這些圖形叫什么?請指出這些角的頂點和邊。

  2、說一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狀和復習題中第一個圖的形狀相同?(去掉投影圖中的銳角和鈍角,保留直角 )

  象這樣的角叫直角。(板書課題)

  (三)講授:

  (1) 觀察物體表面的`直角。

  請同學們拿出教科書、練習本,他們的封面各有幾個角?看看這些角的形狀是不是相同?觀察桌面上的四個角,他們的形狀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書封面上的一個角和課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嗎?

  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有直角?

  (2)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個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檢驗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題。

  (3) 學畫直角

  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從一點起用三角板畫一條邊,將三角板中直角的頂點和這條邊的端點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條邊和這條邊合在一起,再從頂點起沿三角板的另一邊畫出角的另一邊,就畫出了一個直角。要畫上直角符號。

  學生邊畫邊說。同桌相互評一下。

  學生按操作畫,教師巡視。

  (4)分組進行比賽,每組拿一個正方形盒子,數一數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個直角,評選出數的最快的小組。

  (四)課堂練習:

  1、做練習的第二題,數出圖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樣數才能數的又對又快。

  2、練習第三題,在右邊的四邊形里加一條線段,把它分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三角形。

  (五)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堂課你認識了什么圖形?學會了什么本領?

  (六)板書設計: 直角

  (七)課后作業:

  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用三角板畫)

  (八)后記及反饋:

  本節課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現困難,所以課堂節奏有些慢,沒有完成預期的任務。直角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系,人們周圍許多的物體表面都有直角,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直角,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效果不錯。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7

  一、教學設計說明

  《認識時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的學習內容。這一內容是學生在上學期學習了“認識鐘表”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鐘表及時間的一些知識,知道如何看整時和半時。而本節課則是教學用“ 5 分 5 分數”的方法來認讀時間,并通過實際的操作知道 1 時 =60 分。學生通過觀察和自己的動手過程來感受時間,使他們在觀察與操作過程中,經歷和感受時針與分針的運動情況,從而構建學生的時間觀念,這就構成本堂課的主要任務,學生在熟悉喜愛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動中認時間、表示時間,切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獲得輕松、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會正確讀、寫鐘面上的幾時幾分,知道 1 時 =60 分。

  2、 在認、讀、寫的活動過程中,讓學生感受蘊含的時間觀念。

  3、 通過時間與生活聯系的事例,讓學生體驗時間的寶貴,進行良好生活習慣的教育。

  教學重點:時、分的認識。

  教學難點:幾時幾分的認讀。

  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課件,時鐘模型;學具――小鐘。

  教學預設:

  一、復習引入

  同學們,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小朋友,想認識她嗎? (課件出示婷婷的錄像)

  師:看一看婷婷在干什么?

  生:起床、吃早餐、上學、上課。

  師:她什么時間起床?你是怎么認的?

  她什么時間吃早餐呢?怎么認的呢? (學生一一口答)

  師:婷婷上學和上課的時間你們都會認嗎?跟你同位的小朋友說一說。(學生互相說一說)

  歸納:分針指著 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分針指著6,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半。

  二、指導探究

  1 、 用 5 分 5 分數的方法認識時間

  ( 1 ) (課件出示圖片)婷婷現在在干什么呢? (做操) 這是婷婷做操的時間 (出示鐘面 9:15),你們還會認嗎?

  ( 2 )是幾時幾分呢?誰會認?(學生嘗試認讀,并指導寫出 9:15)

  ( 3 )分針指著 3 ,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時 15 分呢? (學生嘗試說) 我們來看看鐘面上是怎么走的。 (課件演示)

  師歸納:分針走了幾小格就是幾分。

  ( 4 )分針指著數字 3 是 15 分 (出示鐘面模型) ,分針指著其他的數字是多少分,你們知道嗎?同位互相說說,并在書上填出來。(學生先討論,再獨立填,然后集體反饋,教師板書在黑板上)

  2 、認識時、分的關系

  ( 1 ) (指著模型)分針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針走了一圈的.時候時針走了多少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課件演示) 。

  ( 2 )時針走了多少?它們所用的時間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號表示?

  板書: 1 時 =60 分

  ( 3 )你們的小鐘面上也是這樣的嗎?自己撥一撥,看一看吧。邊撥邊觀察,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了多少?

  3 .新課小結

  除了能認幾時整、幾時半,我們還會認幾時幾分了。為我們的進步鼓掌!

  三、實踐運用

  1 .小游戲

  小游戲――“我來撥鐘你們說”

  看分針指的數字,你能很快地說出是幾分嗎? (師生互動)

  你們自己想玩這個游戲嗎?自己撥一個,請同位的同學說一說。 (生生互動)

  2 .婷婷特別喜歡參加學校里的活動。老師給她拍了幾張照片,想看看嗎? (課件出示:跳舞―― 2:40,捏橡皮泥――3:05)

  師:她在什么時刻參加什么活動? (學生說)

  這兩個時刻你們還會寫嗎? (學生獨立寫,重點指導 3:05的寫法,集體反饋。)

  3 .撥一撥,說一說

  ( 1 )這是少兒臺的電視節目單(課件出示) ,婷婷最喜歡看這個時間的節目,是什么呢? (課件出示有時刻 2:55的鐘面) 同學們請你猜一猜。

  ( 2 )你們喜歡看什么節目呢?在小鐘面上撥出來,讓你的小伙伴猜一猜。

  4 .連線

  ( 1 )電視節目這么好看,有幾只小動物也想來看呢。可是小動物還沒找到自己的座位,請同學們幫助他們找一找,要求動物身上的時刻和座位上的時刻一樣。(課件出示小動物身上的鐘面和凳子上面的時刻)

  ( 2 )拿出作業紙,自己找一找、連一連。

  ( 3 )小狗怎么沒有座位啊?這兒還有一個空位置,誰能說出它的時間?(學生說,課件出示并完成連線)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了解了婷婷的學習和生活。你們喜歡跟她交朋友嗎?我們不僅跟她交上朋友,還要向婷婷學習珍惜時間,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附:板書設計

  認 識 時 間

  1時=60分 2時40分 3時5分

  2:40 3:05

  五、教學反思

  用“ 5 分 5 分數”的方法認識時刻

  師: (課件出示圖片) 婷婷現在在干什么呢?

  生: 做操。

  師: 這是婷婷做操的時間 (出示鐘面 9:15) ,你們還會認嗎?是幾時幾分呢?

  生 1 : 9 時 15 分。

  師:你還會認這個時刻,真了不起!

  生 2 :還可以說 9 點一刻。

  師:你還知道 9 點一刻呀,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媽媽跟我說的。

  師:你是怎么認的呢?

  生 1 :時針走過了 9 ,就是 9 時多了。

  生 2 :分針走 1 大格是 5 分,走 2 大格是 10 分,走 3 大格就是 15 分了。

  師:可我看到了分針指著 3 啊,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時 15 分呢?我們來看看鐘面上是怎么走的。 (課件演示)

  師:分針怎么走的啊?

  生 1 :分針走了 15 下。

  生 2 :分針走了 15 個小格。

  師:分針走一小格是 1 分,那么分針走了 15 個小格,就是 15 分。

  反思:

  在用“ 5分5分數”的方法認識時刻這個知識點的教學上,教材既安排了認讀時刻的教學,又安排了寫時刻的教學,尤其3時5分這個時刻的電子表表示方法學生很容易寫錯。何不改變一下呈現方式,讓學生學得更輕松一些呢?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重組:結合婷婷做操的情境引出認時刻的教學。在認 9時15分這個時刻時,我給了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讓他們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嘗試著認時刻。孩子們各人說著各人認時刻的方法,當老師肯定他們認對了的時候,學生的喜悅之情真是無法言喻。

  活動一:認識時、分的關系

  師: (指著模型) 分針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針走了一圈的時候時針走了多少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演示) 。

  師:時針走了多少?它們所用的時間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號表示?

  生:可以用等號表示。( 教師板書: 1時=60分 )

  師:你們的小鐘面上也是這樣的嗎?自己撥一撥,看一看吧。邊撥邊觀察,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了多少。

  活動二:從鐘面上認讀時間

  師:看分針指的數字,你能很快地說出對應的是幾分嗎?( 教師撥鐘學生認)認得真快!你們自己想玩這個游戲嗎?自己撥一個,請同位的同學說一說。( 學生相互開展活動 )

  活動三:從實際生活中認讀時間

  師:這是少兒臺的電視節目單 (課件出示) ,婷婷最喜歡看這個時間的節目,是什么呢?(課件出示有時刻 2:55的鐘面) 同學們請你猜一猜。( 生猜,并說說如何認的)

  師:你們喜歡看什么節目呢?在小鐘面上撥出來,讓你的小伙伴猜一猜吧。(學生活動 )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懂得將較復雜圖形進行分割、填補、移動的方法。

  2、能力目標:能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學習活動,會直接在方格圖上,數出相關圖形的面積,特別是利用化繁為簡的方法、割補、移動等方法求出圖形的面積。具有處理圖形的思維方式和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的多樣性,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利用分割的方法,把較復雜的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再計算。

  教學難點:

  會用較簡單的方法計算圖形的面積。

  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教材的`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本節課采用學生動手操作、以實驗發現為主。在實施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組織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適時地演示;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發動學生進行交流合作,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態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推導歸納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具為有地毯圖樣的小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談話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利用方格圖求一些圖形的面積,看今天今天老師又給大家帶來了什么?想看嗎?

  2、課件出示:四副有美麗圖案的地毯,讓學生觀看后說說

  美在哪里?引出下面的學習內容:地毯上的圖案

  3、課件出示有藍案的地毯圖片。

  笑笑和淘氣看見一塊地毯,圖形如下圖,笑笑想,地板上的瓷磚鋪成的圖形多美啊!這里面有什么數學問題嗎?(一個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

  生:是對稱圖形,是由許多小正方形組成的。

  師:對,大家觀察很認真,這個圖形是對稱的,很美。

  師:給大家提了一個數學問題,看著這幅圖,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問題?

  生:地毯上藍色部分的面積有多大?

  師:猜得真準。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地毯上的面積”。(板書)

  二、自主建構,合作探究

  1、獨立探究,尋找解決策略

  師:大家每人手中都有一張跟大屏幕上完全一樣的圖。先獨立思考,將想到的方法簡單地記錄到練習本上。

  (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巡視。)

  2、合作交流,對比擇優

  師: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各自發現的方法,然后記錄到合作卡上。比一比哪個小組發現的方法最多,最簡便。

  (學生小組內進行交流。)

  師:大家都討論得很充分了,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的方法與大家分享?

  生1:直接一個一個地數,為了不重復,在圖上編號。

  生2:用總的14×14的正方形面積減去白色部分的面積。

  生3:因為這個圖形是對稱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數出一份中藍色的面積,再乘4。

  生4:轉移填補,將中間8個藍色小正方形轉移到四周藍色色重疊的地方,就變成4個3×6的長方形加上4個3×3的正方形。

  師:對于各組發現的方法,你們認為哪種更簡便,為什么?

  生:方法1直接數太麻煩,方法3把這個圖形分割成4塊,算出或數出其中一塊的藍色面積再乘4比較簡便。

  生:方法4想法很巧妙,也比較簡便。

  ……

  師:(小結)大家對比很認真。對于這種在方格圖中計算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直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用大面積減小面積,還可以對整體進行分割,一部分一部分數或算。具體運用哪種方法,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對待。

  三、全課小結,課后拓展。

  師:對于計算方格圖中規則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數,還可以“大減小”。如果沒有方格圖,我們該怎樣解決一些圖形的面積呢?明天的數學課上我們將繼續學習。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空白方格上設計一些你喜歡的圖案,讓你的同桌幫你算一算圖案的面積,還可以把他們寫進數學日記。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9

  一.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新課標人教版教科書第四冊第六單元《克與千克的認識》及相關練習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初步的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和會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及互相合作學習的能力,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

  四.難點: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較準確地估計物體質量,表示物體的輕重。

  五.解決方法:

  為學生創造充分的感受、體驗的機會。

  六.設計理念:

  由書本數學向生活數學轉變,重視培養解決問題的策略,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人人參與、主動發展。

  七.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天平,盤稱,2分硬幣,一塊肥皂,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稱砣一個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1、組織學生進行負重跑步比賽。

  師問:我聽說我們班有兩名同學跑得很快,他們是誰呀?今天我們讓他們舉行一場比賽怎么樣?不過今天的比賽難度增加了,他們每人要背一個同學比賽,你們想看看嗎?

  學生活動。

  師問:讓我們來采訪一下冠軍,你為什么不選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學)呢?

  那么,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們還知道哪些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

  2、師說:“斤”“兩”是我國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從1990年12月21日開始,我國就規定不使用這兩個計量單位了。現在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要和國際接軌,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國統一使用的質量單位。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國際標準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交流匯報:請學生匯報去超市調查情況。

  師:昨天老師讓同學們去超市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質量,誰來說說你調查了些什么?

  學生匯報。

  師問:同學們說了那么多,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單位,有的用“千克”作單位?請你仔細想一想,什么時候用“克”,什么時候用“千克”作單位呢?(比較輕的東西用“克”做單位,比較重的東西用“千克”作單位)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本單元主要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這是學生在已學過的表內除法和簡單的余數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使學生在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過程中掌握計算方法,理解算理培養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用除法豎式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以及除數是一位數,商是一位數的有余數除法。

  2、會解決有余數的除法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教學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及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兩位數除一位數的口算和豎式計算的方法;除法驗算。

  難點: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關鍵: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

  教學課時:

  9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生活動:25分鐘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頁。

  教學目標:

  1、理解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計算。

  2、培養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索計算方法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難點: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和平共處算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豎式的書寫。。

  教學準備:

  小棒,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知鋪墊

  1、口算練習。

  指名口算。

  63 82 93 55

  口答。

  46里面有( )個十( )個一。

  95里面有( )個十( )個一。

  84里面有( )個十( )個一。

  73里面有( )個十( )個一。

  二、探究新知

  1、 引入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揭示課題)

  2、教學口算。

  ? 理解圖意,學生觀察場景圖,說說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 討論第一個問題: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小組交流。

  ? 小棒可以演示。

  ? 討論第二個問題:平均和每個女孩子買多少枝?結合實際操作讓學生形成思維。也可以先讓學生模仿提問。

  ? 歸納: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來是23枝。板書:

  402=20 62=3

  20+3=23

  3、即時訓練,口答。(讓學生說說算么算的)

  402 603 642 555

  505 804 844 363

  4、教學豎式計算。

  ? 教師結合462說明豎式的寫法,邊說邊板演。

  ? 探索算理。(步驟:除、乘、減、移)

  ? 思考:2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

  ? 小結:用豎式計算,要從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數除以除數,再用個位上的數除,除到哪商就寫在哪一位上。

  三、實際運用。

  1、 完成第2頁第1題。(注意區別與聯系)

  2、 完成第2題。

  讓學生試做前兩題,再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兩題。注意筆算注意什么?以及聯系與區別。

  3、 完成第3題和第4題。

  4、 第5題,先獨立后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許學生不同的策略解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教材p73--7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生活中萬以內數的調查、收集、整理,讓學生初步感受多位數,培養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

  2.使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會正確地讀出萬以內的數。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能力。

  5.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

  教學過程:

  一.課前收集資料,感知四五位數

  學生課前收集資料,寫在卡紙上,并貼在黑板上。

  昨天同學們都收集了電腦的價格,現在請同學將它們貼到黑板上來,讓大家來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類

  師:黑板上有這么多數,請你先輕輕的試著讀一讀,然后觀察這些數的特點,并給這些數分分類。

  生:這兩類數一類中有零,另一類沒有零。

  三.讀法

  1.沒有零的數的讀法。

  師:你覺得哪一類數讀起來比較容易?誰能來讀一讀?

  讀這些數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書:

  從高位起,按照數位順序讀;

  萬位上是幾就讀幾萬,千位上是幾就讀幾千,百位是幾就讀幾百……

  2.有零的數的讀法。

  師:這些有零的數你會讀那一個?你能找出和他同一類的數嗎?

  學生小組討論。

  師:每個人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交流。

  師將黑板上的數移位。

  師:讀這些數有什么好方法?

  板書出示: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0;

  師:你還會讀哪一個數?(末尾有0的數)找出末尾有0的`數,

  師:讀這些數,又有什么好辦法?

  板書出示: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

  師:剛才我們已經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數的讀寫的方法。你能寫一個中間和末尾都有零的數,讓大家來讀一讀嗎?

  師:你為什么這樣讀?

  現在請同桌互相出題,考考對方。

  四.寫法

  師:剛才還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價格還沒有展示出來,現在我就請這些同學來報一報,看你們能不能記下來。

  學生訂正。

  師:你是怎么寫下來的。

  出示板書:幾萬就萬位上寫幾,幾千就千位上寫幾,幾百就百位上寫幾……

  師:誰還能來報一報。(有0的數)

  學生試寫。

  學生訂正。

  師:你是怎么寫下來的。同桌兩人交流一下。

  學生匯報。

  出示板書:中間或末尾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哪一位上寫0。

  五.練習與鞏固

  1、p75“做一做”1、2

  2、p76“做一做”1、2

  小結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到了什么?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2

  單元教才分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會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編排的。主要包括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兩位數的連加、連減混合運算以及兩位數加減法估算等內容。實踐活動:我長高了,這部分教材結合前面所學的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測量長度的.活動。教材通過讓學生互相量身高、步長、臂展以及測量門窗的寬度等實際活動,加深對厘米和米的認識,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進一步建立長度觀念。同時,使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體各部分長度的測量,感受成長的快樂。在這個活動中,教材還設計了統計的內容,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統計知識的掌握。

  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學生能夠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單元教學重、難點:注重學生對兩位數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筆算的計算過程及方法的理解。

  單元課時安排:

  1、兩位數加一位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減一位數5課時左右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我長高了1課時左右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思路:

  通過觀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目標或者自定的目標對物品進行分類,并會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初步匯報和交流自己的想法。經歷分類和比較的過程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養成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但是專門讓孩子被動的認知讓整個課堂很枯燥,孩子也沒有興趣。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時候,我想采用一系列游戲的.方式和方法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如《小組找家》《男女小朋友找家》《小小花果山》《美麗的大海邊》,一環接一環,讓孩子在新奇的時候就結束,意猶為盡,既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又保證了孩子在玩中所學的知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標準或自定的標準對物品進行分類并會比較事物的大小多少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后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數學問題。

  4、經歷分類、比較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養成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選取學生習慣的生活環境場景為基本素材。通過幫媽媽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動,啟發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中學習分類和比較,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信息窗是幫媽媽分類放衣服,通過媽媽和小朋友的談話啟發學生利用經驗,學習比較多少、大小、輕重、粗細、高矮等,在我學會了么欄目中比較遠近寬窄,達到寬展鞏固的目的。

  學校學生情況分析:

  學校處于城市,教室里設有多媒體,利用課件讓學生投入這個學習活動中。學生在家也有一些生活經驗,和教材的生活場景基本差不多,所以對于孩子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對大小多少輕重高矮的分類不是太難。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根據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理解方程的意義,滲透符號意識,發展數感。

  2.使學生在觀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過程中,經歷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用數學符號建立方程,表示數學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培養學生形成模型思想。

  3.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激發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義,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視頻資料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相等”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同學們,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有許多的珍稀動物,你知道有哪些?

  預設:熊貓、白鰭豚、東北虎??

  課件出示:(金絲猴、短尾猴、白鰭豚、東北虎、熊貓)

  談話:這些都是我國的珍稀動物。

  談話:老師非常喜歡憨態可掬的熊貓嗎?瞧,它們在做游戲呢。

  2.提供素材、感知“相等”

  出示課件:

  談話: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1.蹺蹺板平衡,追問:說明了什么?

  2.熊貓一樣重,追問:你怎么看出來的?

  談話:熊貓的質量是50千克,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嗎?

  預設:50=50

  談話:觀察這個式子,和我們以前學習的式子有什么不同?

  預設:以前的式子中有運算符號,這個式子中沒有。

  追問:沒有運算符號,為什么也能用“=”連接呢?

  預設:兩邊的重量是相等的。

  小結:原來相等的關系就可以用“=”表示出來。

  談話:想一想,生活中,你學習的知識中,也有相等的關系嗎?

  2.預設:這輛車的速度和那輛車的速度一樣ab=ba

  二、分析素材、理解“相等”

  1.借助蹺蹺板,理解相等與不相等。

  出示課件:

  談話:能用式子表示現在的關系嗎?

  預設:40100,100span=

  談話:同學們看,又來了一只熊貓,你猜會發生什么情況?

  預設:1.左邊重、右邊輕或左邊輕、右邊重

  2.平衡,一樣重

  談話:你能說說它們的關系嗎?

  預設:1.兩只小熊貓的重量〉一只大熊貓的重量

  或兩只小熊貓的重量span=一只大熊貓的重量

  2.兩只小熊貓的重量=一只大熊貓的重量

  2.認識含有未知數的式子。

  談話:小熊貓跳上去后,蹺蹺板是這樣的。你能說說這三只熊貓的質量有怎樣的關系呢?

  預設:1.小熊貓的重量+40=100

  談話:你是怎樣想的?

  預設:一只熊貓的質量加40千克熊貓的質量等于100千克熊貓的

  質量

  追問:你能用誰和誰是相等的`再來說一說嗎?

  談話:同學們找得到了蹺蹺板中相等的關系,能用更簡潔的式子

  來表示嗎?

  預設;a+40=100

  2.x+40=100

  談話:真了不起,會用字母表示未知數。不知道的數量,我們通常用字母表示。一般情況下,像這樣的未知數用字母x表示。

  出示課件

  談話:現在兩邊的熊貓交換了位置,你還能用式子來表示嗎?

  預設;100=x+40

  小結:看來“=”不僅可以表示運算的結果,還可以表示相等的關系。

  三、借助素材,理解等量關系

  1.理解圖示中的等量關系。

  (1)課件出示:

  談話:誰會用含有未知數的式子來表示?

  預設:3x=200+200,x+x+x=200+200小結: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談話:說說你這個式子的意思?(引導學生說說誰和誰是相等的)

  談話:天平平衡,說明兩邊相等,你能說幾個這樣相等的式子嗎?

  預設:10+20=30

  x+300=1000

  (2)課件出示(出示動物的名字)

  談話:這幅圖中,既沒有蹺蹺板、天平,你還能找到相等的關系嗎?預設:兩只金絲猴的質量和一只短尾猴的質量是100千克

  教師引導,也就是這些猴子的質量和與100千克時相等的

  小結:像這樣相等的關系數學上稱為等量關系。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常常需要先找到這樣的關系。

  2.理解信息中的等量關系。

  談話:看圖找等量關系同學們都學會了,有些等量關系還藏在文字信息中,試試看,你能不能找到他們。

  (1)課件出示:白鰭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臨滅絕。1980年約有

  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談話:信息中提供了哪幾個量?

  預設:1980年只數20xx年只數300只

  談話:這三個量之間有怎樣的等量關系呢?

  預設:1980年只數-20xx年只數=300只

  1980年只數-300只=20xx年只數

  20xx年只數+300只=1980年只數

  談話:你怎樣找到等量關系的?

  預設:根據1980年約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談話:你太棒了,抓住了關鍵的信息,你很會讀題和思考。

  談話:1980年的只數和20xx年的只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預設:1980年的只數比20xx年的只數多300只

  談話:根據這個關系,你能用未知數x表示出它的等量關系嗎?

  預設:x+300=400

  (2)課件出示:20xx年,我國野生大熊貓約有1600只,是人工養殖大熊貓數量的10倍。

  談話:為了保護珍稀動物,我國采用了人工繁殖的技術來增加珍稀動物的數量。

  談話:自己默讀題,你能找到哪幾個相等的數量關系?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課本P23頁例1,練習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過比較分析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體驗到可以用多種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訣求商的'簡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用多種方法求商。

  教學準備:

  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圖,講述猴媽媽給小猴分桃的故事。

  【設計意圖】:故事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看圖,思考問題:小猴摘了幾個桃子?猴媽媽準備分給幾只小猴?

  動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組動手分一分,并說說分的過程。

  (2)、小組合作,交流方法。

  我們通過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給4只小猴。如果我們不動手分,那該怎樣想呢?

  學生交流想法。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12÷3的商是幾?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為下面的抽象思維作準備,使學生由直觀向抽象過渡。通過相互交流、啟發達到共同發展的效果。讓學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應用,加深理解

  引導學生完成第24頁的“做一做”第1題。

  (1)、要求學生利用口訣獨立解決,并想想這些題目有什么特點。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匯報。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

  學生認真觀察圖,說說圖意。然后獨立完成。

  3、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2、3題。

  【設計意圖】:寓學習于游戲中,并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學生體會被除數和除數一樣時商是1。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小學數學教案07-13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