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熱】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帶小括號的混合算式的運算順序。
2.使學生能夠正確區分:計算同級運算、兩級運算及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
3.使學生養成規范解題,認真檢查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小括號的作用,能準確地計算帶有小括號的混合式題。
教學難點
學生能規范地脫式計算。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軟件及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我們剛剛結束了+-黃金周,老師想知道你們是怎樣度過的,你們想知道小動物去了什么地方嗎?
[多媒體軟件伴隨錄音:清晨數學王國的閂口站滿了游客,不一會兒卻傳來吵鬧聲。鴨姐姐得意地說:我的票上有+、-號我該排在隊伍最前面。貓頭鷹也不甘示弱,說:我的票上有、號,我該排在第一個。兩人吵鬧得面紅耳赤,大黃狗跑過來大聲嚷到:別吵了,我的票上有( ),你們都該排在我的后面去。師:同學們,你們當小裁判,判斷下誰該排第一?跟隨學生回答揭示課題。
二、探究嘗試,總結規律。
1.以舊帶新
3+4x8學生獨立完成在練習本上,試給它加上我們的新朋友小括號,使它變成
另外一道題。學生試做例題(3+4)x8
2.合作探究
3+4x8 (3+4)X8=3+32 =7x8=35 =56
師:請觀察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觀察、比較去體會小括號的作用)你覺得小括號有什么作用?(讓學生充分認識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
3.反饋練習
42(17-11) 100-(60-10)
(35+14)7 12(2x3)
(讓學生先讀題,自選兩道獨立完成。)
4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做題時要注意什么呢?
一看(看清題里是否有小括號,有哪些運算);
二想(想一想這道題的運算順序);
三算(按照運算順序,進行運算);
四查(要有步步檢查的好習慣)。
三、鞏固練習,不斷深化。
1.小動物們在我們公平的裁判下來到了數學電影院,觀看了電影《符號媽媽》。
同學們談一談看完電影的收獲。(通過一場電影,把學習的幾種運算順序融為體,既實現了知識的整合,又便于學生掌握和區分。)
2.小動物參觀了數學迷宮,闖關練習。
第一關:先讀題,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
順序。
20+7x6 (82)X9
4x68 72-99
36(43-39)100-15+5
第二關:判斷下面各題,結果相等的畫,不相等的畫,請同學們自己讀題,認真思考一下。
10+155=(10+15)5
5X(3-2)=5x8-2
2x4x3=3x2x4
60-(30-20)=60-30+20
3.小動物來到了數學游藝廳。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用數字2、5、6和運算符號組成兩步式題,結果要比14大。
四、小結
師:小動物們快快樂樂地玩了一天,同學們猜猜它們會有什么收獲?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能有條理地表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
讓學生聯系實際情境,體會連加、連減的意義和理解運用順序。
教學難點:理解圖意列出算式。
教學過程:
修改補充欄:
一、創設情境,初步體會
1、算式接龍。(小組學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題)
甲:4+2=6;乙:6+1=7;甲:7+2=9;乙:9+1=10。或者甲:10-2=8;乙:8-3=5;甲:5-1=4;乙:4-4=0。
2、學生匯報,說說你們組的題目和想法。
邀請兩個學生到講臺前表演。
講述:第一個算式的`得數正好是第二題開拓的這個數,第三體開拓的數正好是第二題的結果像這樣的幾道有聯系的算式寫出來像什么?
我們把這個游戲叫做算式接龍。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教學例1。
貼出例1主題圖。
學生根據圖意分小組討論交流,編故事,表演動作。
講述:星期天,小紅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見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紅的南瓜。小紅想,我長這么大了,應該幫奶奶做一些家務活。
于是,她找來一輛手推車,把奶奶摘下的南瓜云回家。第一次運來4個,第二次有運來2個,還剩下一個最大的沒有運
奶奶一共摘下幾個南瓜呢?怎樣計算?(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個南瓜。)
提問:其他組有不同的方法嗎?(4+2+1=7)
追問:為什么這樣列式?你是怎樣算的?
你能給這樣的算式取個名嗎?(連加法)
講述:這個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們看見一個算式里有兩個以上的+,就叫它連加。(板書課題)
2、教學例2。
講述:這時,弟弟在大聲喊:姐姐,快來看,奶奶家還種了一些絲瓜。出示例2主題圖。
提問:你們能看著這幅圖編個故事嗎?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絲瓜架上原來有8根絲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還剩幾根?
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并讓學生把書上的算式填寫完整。
引導學生小結:8-3-1=4連續減了兩次,我們把它叫做連減。
3、師生共同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新的內容?在計算的時候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修改補充欄:
1、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幻燈機前演示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
2、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意,表述圖意,再填寫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可以是9-2-4=3,表示9只鴨子游走2只,再游走4只,還剩3只;也可以是9-2-3=4
表示河里有9只鴨子,先上岸2只,又上岸3只,河里會議4只。
4、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做在課堂作業本上。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今天我們學到哪些知識?回家后出題給爸爸、媽媽做,好嗎?
五、作業設計《練習與測試》連加、連減
教學后記: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3
設計說明
1.在具體情境中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圖形與幾何”的知識和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創設具體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上課開始,以學生熟悉的俄羅斯方塊的旋轉現象引出課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味,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能很快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2.在師生合作中探究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新知的講授中,通過課前準備好的學具,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說出圖形經過怎樣的變換才能還原成原圖形,在這種學生互相交流的氛圍中將每種圖形的運動過程說清楚,從而讓學生明確圖形變換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方格紙七巧板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教學過程
第1課時圖形的運動(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件演示俄羅斯方塊游戲,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師:你知道在俄羅斯方塊游戲中每一個方塊都能進行哪些運動嗎?
(平移和旋轉)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板書:平移旋轉)
師:這兩種運動你們還熟悉嗎?平移和旋轉時應注意什么呢?
(引導學生說出平移時應說清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旋轉時應說清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今天我們就用平移和旋轉的知識來進一步探索圖形的運動。
設計意圖:通過俄羅斯方塊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搭建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既交代了學習目標,又為學習新知做好了鋪墊。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動手操作,探索變換過程。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七巧板嗎?這有一副七巧板,不過有兩個圖形很淘氣,離開了家。你們愿意用所學的知識把它們送回家中相應的位置嗎?(課件出示)
(1)學生拿出方格紙、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自己動手移一移、轉一轉。
(2)在小組內說一說你是怎樣操作的。
(3)匯報、交流變換方法。
根據學生的敘述,課件演示變換過程:圖①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圖②先向左平移9格,再繞直角頂點逆時針旋轉90°。
(4)評價:你認為他描述得怎么樣?
(5)思考:我們在描述圖形的變換過程時,要說清什么?
教師小結:在描述圖形的變換過程時要說清旋轉時繞哪個點、順時針方向還是逆時針方向、旋轉了多少度,平移時要說清是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
(6)課件演示,用完整的話說一說兩個圖形的變換過程。
(7)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學生可能會答出圖①先向左平移10格,再向上平移4格;圖②先繞直角頂點逆時針旋轉90°,再向左平移9格;圖②先繞左下角頂點逆時針旋轉90°,再向左平移5格,最后向下平移4格)
(8)師小結:圖①變換時用的是平移的方法,圖②變換時用的是平移和旋轉相結合的方法。在變換時找的旋轉中心不一樣,旋轉的方向和角度就不同。這說明圖形變換時,方式并不是唯一的,要根據要求靈活地選擇變換方式。
2.動手操作:(課件出示教材32頁下面例題)請將圖形A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得到圖形B,再將圖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圖形c。畫一畫,說說要注意什么。
請學生拿出方格紙。
(1)引導學生先想象圖形運動后的位置,再動手操作。
(2)和小組成員交流畫法。
(3)匯報總結。
(4)根據學生匯報,課件演示:先找準旋轉中心點o,再把短的直角邊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并畫出相對應的線段,接著把長的直角邊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并畫出相對應的線段,再連接,得到圖形B。然后找到圖形B的頂點,畫出每個頂點向右平移5格后的對應點,再連接,就得到圖形c。
(5)教師總結:旋轉時,先找準旋轉中心,再找準與旋轉中心相連的關鍵線段,通過旋轉找到與關鍵線段對應的線段,再連接。平移時,要找準方向,數清格子,找好對應點,再連接。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圖形的變換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體驗知識的應用過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掌握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的解答、
2、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綜合能力、
3、通過復習,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掌握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的解答、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掌握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且能夠數量、正確的解答、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老師這里有兩個數,一個是6,另一個是3、你能夠用6與3提問并且進行回答嗎?
學生回答:
(1)3是6的幾分之幾?
(2)6是3的幾倍?
(3)3比6少幾分之幾?
(4)6比3多幾分之幾?
(5)6占6與3總和的幾分之幾?
(6)3是6與3差的幾倍?
談話導入:今天我們就來復習分數應用題、(板書:分數應用題的'復習)
二、復習探討、
(一)教學例4、
學校舉辦的美術展覽中,有50幅水彩畫,80幅蠟筆畫、___________?
1、教師提問:根據已知條件,你都可以提出什么問題?并解答、
2、反饋:
(1)水彩畫和蠟筆畫共多少幅?
(2)水彩畫比筆畫少多少幅?
(3)蠟筆畫比水彩畫多幾分之幾?
(4)水彩畫比蠟筆畫少幾分之幾?
(5)水彩畫是蠟筆畫的幾分之幾?
(6)蠟筆畫是水彩畫的幾分之幾?
(7)
3、教師質疑、
(1)5問和6問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單位1不同)
(2)3問和4問的問題有什么不同?(單位1不同)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給合生活實際,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2、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3、通過有趣的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給合生活實際,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所觀察點而改變。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段麥當勞的廣告。
師:剛在看廣告的時候,很多人都笑了,你們為什么笑?
生:坐在搖椅上搖,一會兒能看到麥當勞的標志,一會兒又看不到。
師:那他什么時候能看到,什么時候又看不到呢
生:當搖椅搖在高處的時候,他看得到,當搖椅搖在低處的時候,他就看不到,因為他的視線被墻壁擋住了。
師:恩,這位同學講得真好。是的,在剛才廣告中,搖椅搖在低處時,寶寶的視線受到了墻壁的阻擋,所以他就看不見麥當勞的標志,而當搖椅搖到高處的時候,視線沒有受到阻擋,寶寶就能看見麥當勞的標志了。看來我們觀察的范圍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觀察的范圍》。(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師:一天,住在一樓的淘氣來到窗前,他想看看外面的停車場,他能看到嗎?
生:不能。他的視線被墻擋住了。
師:那墻就是一個障礙物,對吧?
師:可是淘氣真的很想看見外面的停車場,他應該怎么辦?
生:爬樓
師:聰明的淘氣也想到了,他趕緊爬上去,他總算能看見外面了,那他到底都能看見墻外的哪些地方呢?誰愿意到前面來指一指。
(鼓勵學生到圖上指一指)
師指墻角邊的那輛車:這個位置三樓的淘氣能看見嗎?為什么?
生:不能看見,因為他的視線受到了墻壁的遮擋。
師:那他到底能夠看到多大的范圍呢?我們在圖上該如何表示呢?自己在練習紙上試一試,同桌之間也可以交流一下。
這其實就是淘氣的一條視線,眼睛就是觀察點,圍墻上的一點就是障礙點,是虛線。
學生充分發言后(邊說便在圖上標注出來并指出可觀察的范圍)
師:回憶一下我們剛才是怎樣找到淘氣的觀察范圍的?
生:
師:我們把淘氣的眼睛作為觀察點,圍墻的右上端作為障礙點,把兩點用虛線連接起來并延長,這條視線的右邊就是淘氣的觀察范圍。
師:可是淘氣還想看到剩下的這幾輛車,他應該怎么辦?請同學們自己畫一畫,找找四樓五樓淘氣的觀察范圍。
指名畫,并說出畫法(發現三條視線的'觀察點不同,障礙點不變),找出可以看到的范圍。
師:觀察三條淘氣的視線及淘氣的觀察范圍,你發現了什么?
生:淘氣站得越高,他看到的車子越多,他的觀察范圍越大。
師:也就是說,你們認為淘氣的觀察范圍和什么有關?有什么樣的關系?誰能試著總結一下。
生:觀察點越高,觀察的范圍越大;觀察點越低,觀察的范圍越小。
課件出示,全班齊讀。
師:原來觀察的范圍會隨著觀察點的高低變化而變化,也難怪唐代詩人王之渙留下了這樣的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師:解決了淘氣的難題之后,我們一起到科技館看看。
科技館就在左邊的大樓上,你們看見了嗎?
我們坐車來到來到一這個地方,能看見科技館。
生:能。
師:大家都說能,怎么證明呢?
生:畫淘氣的視線。
師:好,請一位同學說,老師來畫。
我們的車緩緩向科技館駛進,來到位置二的地方,我們還能看見科技館嗎?誰能來說一說。
師:好,誰能來描述一下,車從一開到二,我們看到的科技館大樓是如何變化的?
師:那你能看出來,在這道題中,我們的觀察范圍又和什么有關呢?有怎樣的關系?
生:觀察的范圍與觀察點的遠近有關,觀察點越近,觀察的范圍越小,觀察點越遠,觀察的范圍越大。
課件出示,全班齊讀。
師: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發現觀察范圍與觀察點的高低及遠近都有密切的關系,那你們有注意過自己在路燈下的影子嗎?當我們在路燈下來回走動時,我們的影子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生:
師:是不是一下長一下短的呢?
師: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呢,研究了下面這道題,你就會明白了。
獨立完成
師:指名畫,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生:燈泡是觀察點,……
師:那影子在什么地方?
師:為什么影子在這里?而不在那里
生:影子應該是光線到不了的地方,是盲區。
師:恩,真棒。
師:
那同樣高的桿子,離路燈的距離與所形成的影子有什么關系,你們得到結論沒有,把結論讀出來。
生:同樣高的桿子離路燈越近,影子就越短
師;反之,離路燈越遠,影子就越長。
師:今天我們所學的知識不僅能解決路燈下影子變化的現象,還能解決發生在太空的現象,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很有名的日蝕現象。
(課件演示)大家都知道貓和老鼠是一對天敵,有只小老鼠躲在一堵墻的后面,有只貓在墻的前面吃食,小老鼠在哪個位置是安全的呢?(生試著指一指)那么小老鼠的安全活動區域是哪些范圍呢?你們能幫助老鼠畫出它的安全活動范圍嗎?動手畫在答題紙上。
展示匯報。
那小貓稍微移動了自己的位置,這范圍還是安全的嗎?看來貓鼠大戰又將掀開精彩的一頁了。
三、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本節課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用處很大,看在太空中我們也能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釋一些現象呢。(課件出示月食日食現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繼續研究,里面的奧秘會讓你喜歡上的。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
(2)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并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
從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讓學生感受觀察范圍的變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教學重點:
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的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教學難點:
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的變化而改變,運用這些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科整合,引出新課
1.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學校教學樓不同樓層拍攝到的廣場圖片,引出古詩《登鸛鵲樓》,讓學生有情感的朗誦。
2.師提出問題:古詩中的一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千古以來一直被傳誦,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
3.如果從數學的角度來探索,你知道其中的情理嗎?從而引出新課:觀察的范圍
(板書課題:觀察的范圍)
設計意圖:由學校教學樓不同樓層拍攝到的廣場圖片,回憶古詩導入,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入新課,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同時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
二、猜想驗證,領悟方法
1.利用多媒體出示情境,說:“同學們真聰明,所以有只小猴想請大家幫幫忙。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桃子都成熟了,看!落的滿地都是呢,有只小猴聞到香味趕來了,但前面有一堵墻擋住了它的視線,小猴也很聰明,于是爬到旁邊的大樹上去看。小猴現在能看到哪些桃子,請大家大膽猜想。
師指墻角下一點:這個位置小猴子在A點能看見嗎?為什么?
生:不能看見,因為它的視線受到了墻的遮擋。
2.師:它到底能夠看到多大的范圍,你能用什么辦法來證實自己的猜想呢?
3.在學生的回答過程中引出本節課的兩個要害點“觀察點”與“障礙點”,(板書:觀察點、障礙點)
引導學生總結方法:在觀察點A與障礙點兩點之間連線并延長,就可以確定觀察的范圍。
4.進一步提出問題:小猴還想看到更多的桃子,你認為他該怎么辦?爬到B處或者更高的C處,小猴子能看到哪些桃子?觀察到的范圍會有怎么的變化?先請學生勇敢的猜想,再通過畫圖來驗證猜想。
然后通過比較發現規律: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就越多。說明小猴看到的區域就越大,也就是說,觀察的范圍隨著觀察點高低的變化而變化(板書)
5.體驗:讓每個學生把書本豎放在桌上,然后再把下巴靠著桌沿,抬頭,起立。再次感受觀察的范圍與觀察點、障礙點的`關系。
6.剛才我們是怎么學習的?抽象——畫圖——比較——發現——應用
那觀察的范圍是不是只跟觀察點的高低有關,還跟什么有關,請大家繼續根據大屏幕的提示,用我們剛才的學習方法選擇一個進行探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將眼睛抽象成數學中的“點”,將視線抽象成為數學中的“線”,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讓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實際動手畫一畫。在此過程中,學生也會體會到隨著觀察點的變化,觀察范圍也在發生變化,小猴子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就越多,這正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三、著手操作,探究提高
1.出示:汽車由遠及近時,觀察范圍的變化。(科技大樓)
夜晚路燈下笑笑的影子的變化。(生活館)
2.學生獨立用剛才的學習方法自主探究。
3.同桌相互交流。
4.指名匯報,發現規律
①司機離障礙物越近,觀察到的范圍越小;觀察的范圍隨著觀察點遠近的變化而變化。
②觀察的范圍隨著障礙點的變化而變化。
5.匯總小結
觀察的范圍隨著觀察點、障礙點的變化而變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將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緊密聯系,發展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四、巧設練習,回歸生活
1.小貓觀察的范圍的變化(生物館)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畫一畫,再匯報,展現出小老鼠的活動區域。進一步提出:如果小貓不想讓小老鼠有這么大的活動區域,它將怎么辦?請學生從新設計示用意,讓學生感想觀察的范圍隨觀察角度的變化而變化。
2.日食、月食現象
老師還想帶大家去天文館看一下,先請大家看一個短視頻,然后畫一畫日食、月食現象示意圖。(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3. 課外作業
(1)日食可分為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全環食;月食可分為月全食、月偏食及半影月食三種。想一想、查一查月食為什么沒有月環食?
(2)在黑夜里把一個球向電燈移動時,球影子的大小、形狀是怎樣變化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思考走出課堂,以鼓勵學生將知識進行拓展延伸。
五、課堂總結
讓學生說說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六、課堂作業
《課堂作業本》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計量單位的重要意義.
2.復習長度、面積、體積、質量、時間單位.
3.復習各種計量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重點
指導同學匯總整理學過的計量單位,牢固掌握各種計量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掌握各種計量單位的實際大小及進率,正確使用計量單位.
教學步驟
一、直接導入.
提問導入:同學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用了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你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嗎?(同學自由回答)
教師歸納:我國從1990年起廢除原來的計量單位,采用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目的是為了便于國際交流,擴大開放,不斷發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經濟.因此,我們要認真學好有關計量的知識.這節課我們整理和復習量的計量.(教師板書課題)
二、歸納整理.
(一)啟發同學回憶:我們學過了哪些量的計量?
教師板書:
長度 質量 時間
面積
體積(容積)
(二)復習長度、面積、體積單位及進率.
1.啟發同學回憶:已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每個長度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啟發同學回憶:已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每個面積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
的進率是多少?
同學討論:相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為什么都是100?
師生歸納:面積單位是根據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就是100.
3.啟發同學回憶:已學過的體積(容積)單位有哪些?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同學思考:相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為什么是1000?
教師說明:面積單位體積(容積)單位都是依據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體積(容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在實際計量時做到準確無誤.
4.練習.
(1)在( )里填上適當的計量單位名稱.
一枝鉛筆長176( ) 一個籃球場占地420( )
一張課桌寬52( ) 一個火柴盒的體積是21( )
一間教師的`面積是48( ) 一種保溫瓶的容量是2( )
(2)一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它的棱長是多少?它的每個面的面積是多少?
(3)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木塊堆成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需要多少塊?把這些小正方體木塊排成一行,有多長?
(三)復習質量單位.
1.啟發同學回憶: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并填寫下表)
2.練習.
①10麻袋大米約1( )
②l個雞蛋約6.5( )
③1棵白菜約2.5( )
④1名六年級同學體重是40(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測定直線是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知道測定直線的一些簡單工具。
2、通過實踐活動,掌握測定直線的方法。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掌握測定直線的方法。
教具準備:
測量工具若干套(標桿、卷尺、測繩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舉例說明什么叫距離?
2、常用的長度單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測量土地的意義。
結合本地建設實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確定學校的面積有多大,都需要測量土地。所以我們這節課就學習實際測量。
2、認識測量工具。
(1)標桿:測定直線時使用的一種工具。
(2)卷尺和測繩:測量距離時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給學生看,介紹怎樣看卷尺、測繩上的尺度。介紹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時在兩點中要拉直。
3、學習測量距離的方法。
(1)量地面上較近距離,可以用卷尺或測繩直接量出。
請兩個學生用卷尺測量教室門口到窗戶的距離。
(2)量比較遠的距離。
量比較遠的距離如學校到市場,用卷尺不能一次測出距離,量幾次就會歪斜,不可能在一條直線上,所得距離不準,所以要在兩點中先測立一條直線。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9
分數的意義是個古老的課題, 當學生學習分數的產生時,教材說: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例如,用一個計量單位測量黑板的長度,連續量幾次以后,剩下的不夠一個計量單位,黑板的長度就不能用整數來表示;又例如,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三個小朋友,每人分得的蘋果個數也不能用整數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把一個計量單位、一個蘋果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幾份來表示。這樣就產生了分數也就是說,不能用整數表示的,用分數表示; 然而接下來的一個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我們還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比如一堆桃子,一批玩具,一個班級的學生等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到的分數中份數與具體個數易混淆。因此,總有很多數學老師以此為題材,去商討,去實踐,希望從中找出能讓學生接受最好的一種教學方法。
近來,在學習了幾位數學老師上的數學國標本第六冊P64P65冊《認識分數》后,越來越感覺到數學教學中少不了追問,愿分享。
片段一:
出示:猴媽媽和四只小猴。
師:猴媽媽給四只小猴分一個西瓜,每只小猴可分得幾分之幾?
生:四分之一。
師:為什么?
生:因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了四份,每只小猴可分得其中的一份。
師:猴媽媽還給四只小猴帶來了他們最喜歡吃的桃子,每只小猴可分得幾分之幾?
生:四分之一。
師打開袋子,有8只桃子。
師:每只小猴可分得?
生:2個。
生:八分之二。
就是沒有聽到老師預期的答案,一時之間,老師被學生弄得不知所措。可是這能怪學生嗎?早在第五冊中,教材就是這樣教的:把一樣物體平均分成八份,取其中的兩份就是八分之二。那么問題又出在哪里呢?
老師本來設計的目的非常明確,除了可以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外,也可以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但是在最關鍵的地方老師沒有進一步的追問,以至于前功盡棄。如果老師在學生說出每只小猴可分得這些桃子的四分之一時,老師進一步追問:為什么你連桃子的個數都不知道,就知道每只小猴可分得四分之一呢?學生一定會說:因為是平均分給四只小猴,這跟桃子的個數沒有關系,所以是四分之一。如果學生能說到這一步的話,我相信即使后來有個別學生說八分之二,2個桃子等,也能在多數同學的正確引導下順利得到統一意見。
片段二:
師:把6枝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幾枝?
生:每人3枝。
師:把8枝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幾枝?
生:每人4枝。
師:把一盒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得多少?
生:每人1/2。
師:為什么不回答幾枝鉛筆呢?
生:因為不知道盒里一共有幾枝鉛筆。
師:那么6枝鉛筆,平均分成2份,還可以用什么數表示?
生:1/2。
師:8枝鉛筆,平均分成2份呢?
生:也是1/2。
師:3枝可以用1/2表示,4枝也可以用1/2表示,為什么?
生:因為3枝是6枝的1/2,而4枝是8枝的'1/2。
師;對,要弄清楚1/2是誰的1/2,整體不同,1/2所對應的量,也就不同。
假如把100枝鉛筆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也可以用1/2表示嗎?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學生順著老師的引導,完全把知識內化。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在老師不經意的追問下,學生建立了數感,理解了 分數的意義,也使每個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追問有兩種目的。第一種目的也是最基本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信息。追問的第二種目的是查明真偽。在教學中,有很多學生似懂非懂,更有很多學生是不懂的,這時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利用追問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學生完全問明白,讓那些不懂的學生聽明白。甚至有人說過:知識本身并不重要,通過數學教學,讓學生追問數學上的為什么,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數學是理性的,老師是理性的引導者,不斷追問著,學生理性的學習者,不斷追尋著!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10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活動,使學生知道數學知識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能有意識的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學會與他人合作,培養組織活動的能力。
2、進行有關的思想教育,如教育學生要有禮貌,注意安全,愛護果樹等物品。
二、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課前已把表格發給了每一位學生,學生已對果園產生了興趣,通過已經分好組的計劃,讓學生自己去收集有關的信息,例如:學校到果園實踐購物及費用方面,有了解大家愛吃什么,賣多少,每種物品的價錢及一共要多少元等等,這些都要學生通過自己小組的討論而定。
X月X日:全班師生乘車來到柳埠X果園進行參觀,路上,大家興致勃勃,紛紛詢問各自所帶的物品及自己小組的活動計劃。
以下為教學片斷的梗概:
師:現在我們已經到了美麗的果園,進了果園之后,要講禮貌,注意安全,要愛護果樹,保護好果園的環境。(在農民與學生的交流中,教師也要記錄有關的數據這樣自然的融入到班級中去。)(電腦設計果園,教師在其中)
小A:農民伯伯,您好,我們的果園這么大,它到底大雞長有多少米,寬有多少米呢?
農民:果園可大了,長由174米,寬有126米。
教師:那它到底占地多少公頃?(及時引發學生思考)
(學生沉默片刻)
小B:大約有22100平方米,我是用174第六以126得出的。
教師:大家同意嗎?
小C:不對,老師問的是多少公頃,而不是多少平方米,應該是2.21公頃。
教師:這次大家同意嗎?
全班:同意。
小D:果園這么大,能栽多少棵樹呢?
農民:我們這里有1278棵果樹。
小E:這么多,那一棵蘋果樹能產多少千克蘋果呢?
農民:大約一棵樹能產50千克。
教師: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豐碩的果實,一千無蘋果按市場價能賣多少元?(教師融入其中,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誰能幫農民伯伯計算一下他一年能掙多少錢?
(學生爭先恐后的想在農民伯伯這里展示一十自己,有的議論,有的筆算,有的干脆用上了計算器)。
小F:我們知道了,現在市場價每千克蘋果1.60元,照這樣計算,農民伯伯一年的收入大約是102240元。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應用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概括和動手操作能力。
3,結合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點
掌握并理解圓的周長,公式推導過程。
三,教學難點
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出示圓形桌布,提出在桌布的邊緣鑲上一圈花邊。要想知道至少準備多長的花邊,怎么辦 請你幫忙想想辦法。
2,你們知道這圈花邊的邊長是什么 (生:圓的周長。)
3,用直尺測量圓的周長,你感到方便嗎 能不能找到比較簡便的方法
二,師生共同提出假設
1,請學生回憶正方形周長和邊長的關系。(邊長×4)
2,師:能不能求圓周長的同時也找到這樣的倍數關系呢 測量圓的什么比較方便呢
生:半徑,直徑……
3,請生先畫幾條長短不一樣的直線作直徑畫圓。師:觀察自己畫的圓,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仔細觀察:分組討論研究圓的周長和直徑是否存在倍數關系。
4,師:你估計圓的周長是其直徑的幾倍
生猜想:3倍左右。
5,師:你有辦法驗證嗎 生討論
教學意圖:正方形的周長只與邊長這個數有關系,這點與圓的周長計算方法相似,本環節選擇這一教案內容,用于復習舊知和引入新知,滲透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三,合作交流,發現規律
1,學生思考后可能出現的以下辦法:
⑴ 用一根線(或紙條)繞圓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長度,得到圓的周長。
⑵ 把圓放在直尺上滾動一周,直接量出圓的周長。
師啟發學生:用滾動,繩測的方法可以測出圓的周長,但有局限性,那么:我們能不能探討出一種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
⑶ 學生在小組內動手操作,測量進行驗證。
直徑(cm) 周長(cm) 周長是直徑的幾倍
2 6。2 3倍多一點
3 9。1 3倍多一點
4 12。9 3倍多一點
2,
a,”圓的周長÷直徑”等于3倍多一點,經過科學家精密的論證,計算發現這個”3倍多一點”是一個固定數叫圓周率3。14159……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我們在計算時通常取3。14,用字母π表示(請學生寫一寫)
b,結合圓周率進行愛國注意教育。
c,師生共同推導計算圓的周長公式。
教學意圖:在圓的周長測量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使學生手腦都動起來,通過各種形式的個人實踐及小組合作實踐使學生親而義舉的發現規律,掌握知識,學生不是在學習知識,而是在探究,實驗,發現新知,這樣的課堂,可以使學生的動手,動腦,動嘴,合作的能力都能得到鍛煉提高。
四,實踐應用,拓展新知
1,學生嘗試求圓的周長
d=2cm r=3。5cm d=10cm
2,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cm,它的周長是多少m
3,請同學們畫一個周長是15cm的圓。
教學意圖:設計有坡度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運用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反映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鞏固已經學過的公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探索的能力。
五,,體驗成功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2,課后思考:從邊長是4cm的正方形中畫出一個最大的圓,這個圓的周長是多少cm
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
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c=πd c=2πr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及整理過程。
2、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初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教學重、難點:數據的收集及整理
教具準備:統計圖若干張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小朋友們,從幼兒園到現在,你們參加過哪些比賽呢?
師:小朋友們個個多才多藝,老師真為你們有這樣的幸福生活而高興。過幾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學校將舉行一次大型的文體活動,我們班也準備組織一項活動比賽,大家高興嗎?應該組織哪一項活動比賽好呢?誰幫老師出出主意?
生自由發言
師:剛才,同學們都積極地給老師提出了建議,都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你們都是提問能手。但是我們只能舉行一項活動,你們說老師應該怎么辦呢?
師:同學們的辦法可真不少啊!這一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統計。(板書課題:組織比賽)
二、調查統計,解決問題
1、調查準備 明確要求
師:我們先以小組單位進行調查,請小組長把1號信封里面的統計圖拿出來,大家仔細看一看、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生:這是一張最喜歡的活動統計圖,有5個直條,下面寫著跳繩、踢球、其他,還有兩個括號。
師:是啊!有跳繩、踢球,還有兩個項目沒有告訴我們,你們說應該填什么活動項目好呢?其他是什么意思呢?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材第9頁例5、練一練,練習二第5~9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根據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學會計算圓柱形容器的容積,井能應用于實際求出所容物體的重量。
教學重點:
計算圓柱形容器的容積。
教學難點:
根據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求下列圓柱的體積(口答列式)。
(1)底面積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徑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徑2分米,高3分米。
追問:圓柱的體積是怎樣計算的?(板書:V=Sh)
2.復習容積。
提問:什么是容積?它與物體的體積有什么區別?我們是按什么方法計算容積的?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過圓柱的體積計算,知道了容積和容積的計算方法。這節課,就在計算圓柱體積的基礎上,學習圓柱的容積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5。
出示例5,讀題。提問:這道題求什么?你能計算它的容積嗎?請大家仔細看一下題目,解答這道題還要注意些什么?(統一單位或改寫體積單位,取近似數)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說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樣求的。同時注意是怎樣統一單位和取近似值的。
2.新課小結。
提問:求圓柱形容器的容積要怎樣計算?如果知道圓柱底面的半徑或直徑,怎樣求圓柱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題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2.做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指名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結合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口答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默讀題目。提問:第(1)題怎樣想?求出了容積怎樣求第(2)題?為什么?
4.做練習二第9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并讓學生說既怎樣想的。
四、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二第7、8題。
家庭作業:練習二第5、6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課本第6頁的內容和練習二的第5—11題。
教學目的:
1、進一步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計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計算方法。
2、把下面的整數改寫成分數。
2=()5=()14=()25=()
二、新授。
1、統一計算法則。
(1)到目前為止,你學會了哪些分數乘法的知識?分數乘整數以及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法則分別是什么?分數乘分數的法則適用于分數和整數相乘嗎?為什么?
(2)請你試算一算: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
學生邊展示計算過程,邊闡述理由。
(3)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因為整數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所以分數乘分數的法則也適用于分數和整數相乘。因此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可以統一為一條,即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2、書寫形式。
(1)具體計算時,在碰到整數和分數相乘,可以把整數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直接和分數的分子相乘,不必把整數化成分母是1的分數。
例如:
(2)計算時,也可以不把相乘的兩個數改寫成分子、分母分別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數或分數的分子與另一個數的分母進行約分。
例如:
3、做一做。
完成課本第6頁下面的做一做題目。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的第6題。
2、練習二的第8題。
3、練習二的第10題。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練習。
練習二的第5、7、9、11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15
一、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九冊第二單元《倒數的認識》
二、 教材分析:
倒數的認識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分數加法和減法計算、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乘法應用題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倒數的認識是分數的基本知識,學好倒數不僅可以解決有關實際問題,而且還是后面學習分數除法、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的重要基礎。
三、 教學目標:1.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2.能熟練地寫出一個數的倒數。
3.結合教學實際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 教學重點: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五、 教學難點:熟練寫出一個數的倒數。
六、 教學過程:
(一)、 談話
1.交流
師: 我們的黑板是什么顏色?
生:黑色。
師:教室的墻面又是什么顏色?
生:黑色。
師:黑與白在語文上是什么關系?
生:黑是白的反義詞。
生:白是黑的反義詞。
師:能說黑是反義詞或白是反義詞嗎?
生:不能,因為黑與白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必須說清楚誰是誰的反義詞。
師:那么,數學上有沒有相互依存關系的現象呢?
生:約數和倍數。
師:你能舉例說明約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系嗎?
生:例如8是4的倍數,4是8的約數。不能說成8是倍數或4是約數。因為8和4是相互依存的。
2.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數學中具有相互依存關系的'現象的有關知識。
(二)、學習新知
對數游戲
1.學習倒數的意義
我們六年級辦公室里有7人,男教師4人,女教師3人,下面我和同學們做個對數游戲,就是我先根據3和4 說一個數,同學們跟著根據3和4說一個數 。
師:4是3的4/3,
生:3是4的 3/4
師:7是15的7/15; 生:15是7的15/7。
提問;看我們做游戲的結果,你們有沒有發現什么?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小學數學教案01-04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12-17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12-31
小學六年級趣味數學教案01-05
小學六年級教案數學教案01-05
小學六年級上數學教案01-01
小學六年級上數學教案范文10-17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模板10-17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02-16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