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備課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教學備課教案4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學備課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學備課教案1
教學理念:
讓學生在廣泛的探究時空中,在明主平等、輕松愉悅的氛圍里,應用已有知識經驗,通過自主預習、質疑問難、釋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與解方程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辨析,學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初步建立分類的思想,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教學目標:
1、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義,并在分類的基礎上充分感受、認識什么是方程。
2、會用方程表示數量關系。
3、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等能力。
4、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性。
重點: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難點:方程的意義抽象的過程。
課前談話:滲透平衡和等量(談體驗)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出示天平,(見過天平嗎?在那里見過?有什么作用啊?)根據天平的狀態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讓學生想辦法得出讓天平兩邊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對不同的式子進行分類(不要有任何要求)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組匯報分類的想法。小組之間在傾聽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本組的想法。
讓小組的代表說說自己組是怎樣分類的?為什么這樣分類?
3.教師根據各小組的分類進行小結:像這樣的用等號連接左右兩邊的叫做等式。像這樣的這一類叫方程。板書課題。(在學生分類的基礎上)
4.小組探究“什么是方程?”(先觀察式子,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5.小組匯報各組的想法。在各組傾聽的基礎上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師在學生小組匯報的基礎上進行小結: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7.生舉例。
8、師舉例,讓學生說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說明理由。
9、通過剛才的幾道算式,讓學生說說對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10、判斷兩句話: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畫圖表示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
三.應用練習
1.判斷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圖列方程。
3.根據題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伸
1、談談自己在知識和情感上的收獲。
2、送給同學們一個方程:天才+x=成功。
小學數學教學備課教案2
【學習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并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
2、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可用猜測、列表、假設或方程解等方法。
3、體會到數學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學習重難點】
1、重點是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2、難點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學習過程】
一、故事引入
在我國古代流傳著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雞兔同籠”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問題早在1500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探討了。
閱讀書本P112雞兔同籠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話表述一下題目的意思嗎?
二、探索新知
1、閱讀P113例1,根據書本提示,會用列表法求出雞、兔各幾只嗎?
(完成課本表格。)
2、假設籠子里都是雞或者都是兔,腳數會發生什么變化呢?能列式解決嗎?
(會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3、自己動筆,嘗試用方程的方法解決雞兔只數的問題?
(有困難的可參考書本P114)
4、用假設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決P112“雞兔同籠”問題
(1)方程解:(2)算術解:
解:設雞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解:假設都是雞。
根據雞兔共有94只腳來列方程式2×35=70(只)
2x+(35-x)×4=9494-70=24(只)
2x=4624÷(4-2)=12(只)
x=2335-12=23(只)
35-23=12(只)答:雞有23只,兔有12只。
答:雞有23只,兔有12只。
5、以上三種解法,哪一種更方便?
☆友情小提示:
要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可以采用假設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
6、閱讀P114閱讀資料,了解下古人是怎樣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
三、知識應用:獨立完成P115“做一做”,組長檢查核對,提出質疑。
四、層級訓練:1.鞏固訓練:完成P116練習二十六第1--5題。
2.拓展提高:練習二十六第6、7題。及P117“思考題”
五、總結梳理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
學習心得xxxxx(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獲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臺:(把你個性化的解答或創新思路寫出來吧!)
小學數學教學備課教案3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第九冊第三單元“多邊形面積的計算”中的第二節。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及意義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及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對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會運用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同時加深與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3.教學目標的確定:
(1)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會運用公式正確計算;
(2)學會動手實驗操作,滲透旋轉、平移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歸納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使學生初步懂得用運動變化的觀點去觀察事物;
4、教材編排的特點:教材的編排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首先,通過數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積;過渡到運用學具實驗操作觀察探索總結規律,再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為下節課學習梯形的面積具有正遷移的作用。
5、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教學重點: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教學難點: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學關鍵:通過實驗操作和采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達成目標。
二、說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有關特點及學生的學習習慣、認知基礎和接受能力;充分發揮學具和教具的作用;遵循教學的規律和原則;本節課特采用了講解法、談話法、實驗法和激趣法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以體現“精講、善導、激趣、引思”的課堂教學“八字”要求;達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指導思想。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三、說學法: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學習能力,本節課準備指導學生學會以下兩種學習方法:
(1)學會在動手操作中,實驗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的學習方法;
(2)學會正確使用學具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四、教學程序的設計
為實現教學目標,優化課堂結構,落實素質教育;根據以上的分析,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1、復習舊知,作好鋪墊
(1)口答(投影顯示)
①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分別有什么特征?
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計算下列圖形的面積。教育心理學表明:教學就是根據學生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的。為此,這三道復習題都是選取與新知識有密切聯系的,能為學習新知識起鋪墊作用。
2、談話設疑,引入新課學生解答復習題后,根據學生好勝的心理特點,談話設疑,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問:如果把復習題中第3題的三個圖形從對角線剪開得出三個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研究的內容“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板書揭示課題。板書后再運用語言激勵學生提出:看誰學得又快又好。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創設了最佳的學習情境。
3、動手動腦,指導探索第一:數方格求面積首先,發揮教材的作用,指導學生看教科書75頁,用數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積,同桌對答案。接著,教師放投影顯示方格圖,指名回答。最后小結,點撥引導,質疑引思。師導:剛才大家用數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積,既費時又費力,并不容易求得準確,我們能不能象平行四邊形面積一樣把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再求面積呢?
第二:指導實驗,觀察、歸納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首先,從直角三角形推導。根據學生準備的學具,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表象;要求學生拿出其中的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老師逐步提出問題,(幻燈顯示)先提出: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圖形?再提出:
②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③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讓學生帶著問題逐個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總結。
其次,要求學生按照以上的教學和學習方法,分別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進行拼擺。其中,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擺實驗之后,教師投影顯示拼擺過程邊講邊演示(圖):首先把兩個銳角三角形重疊位置,接著旋轉、平移,就出現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教學環節更加生動、具體形象,感染力強,幫助學生加深對公式來源的理解。
再次,歸納求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帶著問題通過主動的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總結,使學生非常容易掌握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為初步檢驗實驗的效果,教師再放投影顯示題目要求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
②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
③三角形的面積=( );
④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積,用a和h分別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以寫成(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教學重點: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字母公式:s=ah÷2,學生齊讀。
4、運用公式,解決問題。教學例題。先板書例題,用不同顏色表示數量關系以突出重點。接著要求學生讀題、看圖、解題。然后指名回答,集體糾正,教師板演解題過程。最后,質疑問題,提出:為什么要除以2?突出重點,深化理解。
5、鞏固訓練,深化理解
(1)基本性練習:指出下面每個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別計算出它們的面積。回應復習題3中的設疑,老師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能求它們的面積嗎?
(2)趣味性練習:2判斷題,用手勢表示對的打“√”錯的打“×”。
①兩個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
②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
③三角形的底邊為6厘米,高為3厘米,它的面積是18平方厘米。
④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3)對比性練習:
2.下表中給出的是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算出每個圖形的面積,填在空格里。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底(厘米)86.29.612.5高(厘米)3.54.86.316面積(平方厘米)
(4)發展性練習,課本79頁第7題。以上四類形式不同的練習題為檢查教學效果,根據教學目標,題目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有坡度;既突出重點,又分散難點,使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提高,既鞏固所獲得的知識,又深化了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既加強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既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又體現了能力的培養。符合素質教育的思想。
6、課堂總結:課堂總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本課的總結采用了引導回憶歸納的方法,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和你學會了什么?這樣總結,既突出教學重點,又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進一步培養歸納概括的能力。
7、家庭作業:練習十八第6、9題。
小學數學教學備課教案4
平行與橡膠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教學內容。教材按這樣的線索來組織教學內容:先教學平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情境,在識別直線相交和不相交的基礎上認識平行線,學會畫平行線;再教學垂直,從生活中選取兩條直線子昂叫成直角的特殊位置關系,引導學生認識垂線,學會畫垂線,并結合相互垂直的關系,認識點到直線的距離機器應用。
在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教學中,課程標準倡導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教材在編排上也體現了這樣的特點。
1、在情境中感知直線的位置關系,在抽象中形成平行與垂直的概念。
教材從生活中選取大量的平行或垂直的`現象作為認知的現實背景和有意義的素材,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經歷概念抽象的過程,以此來理解平行與垂直的概念。例如,第39頁的例題分三步呈現,首先呈現一組照片,在這些照片中用不同的顏色線條勾畫出兩條邊,這些勾畫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然后根據3張照片中的彩色線條分別畫出3組直線,從現實情境和具體物體上提取需要研究的對象。最后,讓學生討論這3組直線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展開數學思考。第42頁例題的呈現也作了相似的安排。另外,教材在建立數學概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現象,在現實的素材中尋找平行線和垂線。在這樣的實物和圖形的反復轉換中,學生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發展了空間觀念。
2、強化操作活動,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體驗。
讓學生畫平行線和垂線不單是操作方法的教學和操作技能的培養,還是數學概念的具體應用,在應用中能加深學生對概念的認識。例如,第40頁例題要求學生想辦法畫一組平行線,第43頁例題要求學生想辦法畫兩條互相垂直的線段。這兩道例題都是學生初步認識平行線或垂線之后安排的,都不是叫曹指導他們怎樣做,而是讓學生想辦法畫,在畫的活動中繼續體會胡下崗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的內涵。
3、注重知識的應用與解釋,體會認識的價值。
教材選取了大量生活的例子,讓學生運用知識對相關現象作出簡單的解釋。如穿過馬路的最短路線、怎樣從大街邊上把自來水引到小明家等問題,讓學生帶著初步形成的數學概念去觀察生活,進行解釋與應用,以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還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實際來組織教學活動,以體現教材的編寫意圖。在學習本單元內容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點、線段、射線和直線的有關特征,這些都是本單元的知識基礎。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已經感受了平行與垂線等現象的存在,只是這種感受是膚淺的、零散的和模糊的,是能意會而不可言談的。因此,我們應該將充分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認識平行線和垂線作為教學重點。此外,本單元安排了大量較為復雜的操作活動(需借助多個工具才能完成),如作圖活動有畫平行線和垂線等,測量活動有量出點到直線的距離等,而在此之前,學生的作圖和測量機會不多,經驗很少,所以,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畫平行線和垂線,能確定和測量點到直線的距離應該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需要教師加強指導和訓練。
【小學數學教學備課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備課教案01-13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01-15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模板11-08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精選20篇)08-30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15篇)01-15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匯編15篇01-15
小學數學備課教案(集合15篇)01-15
數學單元備課教案01-12
教學備課教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