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小學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小學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理念要求我們教師的角色必須轉變。我想教師的作用必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引導學生思考和尋找眼前的問題與自己已有的知識體驗之間的關聯;二是要提供把學生置于問題情景之中的機會;三是要營造一個激勵探索和理解的氣氛,為學生提供有啟發性的討論模式;四是要鼓勵學生表達,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對不同的答案開展討論;五是要引導學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結果,并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
對照《課標》的理念,我對《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的教學作了一點嘗試。
一、引導學生思考和尋找眼前的問題與自己已有的知識體驗之間的關聯。
《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是在《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之后學習的一個內容。如果我們對本課內容作一分析的話,會發現這兩部分內容無論是在教材的呈現程序還是在思考方法上都有其相似之處。基于這一認識,在課的開始我作了如下的設計:
“今天我們學習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對于今天學習的內容你有什么猜測?”
學生已經學過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這兩部分內容有其相似之處,課始放手讓學生自由猜測,學生通過對已有認知的檢索,必定會催生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從課的實施情況來看,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什么是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如何找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為什么是最大公因數面不是最小公因數?這一些問題在學生的思考與思維的碰撞中得到了較好的生成。無疑這樣的設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課堂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礎。
二、提供把學生置于問題情景之中的機會,營造一個激勵探索和理解的氣氛。
“對于今天學習的內容你有什么猜測?”這一問題的包容性較大,不同的學生面對這一問題都能說出自己不同的猜測,學生的`差異與個性得到了較好的尊重,真正體現了面向全體的思想。不同學生在思考這一問題時都有了自己的見解,在相互補充與想互啟發中生成了本課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充分體會了合作的魅力,構建了一個和諧的課堂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數學知識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測、可敬而不可親。數學并不可怕,它其實滋生于原有的知識,植根于生活經驗之中。這樣的教學無疑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培養不就是教育最有意義而又最根本的內容嗎?
三、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通過學生的猜測,我把學生的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整理:
(1)什么是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2)怎樣找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3)為什么是最大公因數而不是最小公因數?
(4)這一部分知識到底有什么作用?
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組織交流,最后讓學生自學課本
這樣的設計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在與他人合作與交流中逐漸完善了自己的想法。我想這大概就是《標準》中倡導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的應有之意吧。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最大公因數》教案09-30
《最大公因數》教學設計02-20
有效提問奠定課堂有效性-《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教學反思03-31
找最大公因數教學反思08-15
最大公因數教學設計與設計意圖07-03
《最大公因數》教學反思(通用9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