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學數學教案匯編九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悉表示物體的位置的方法。
2、能較熟練地在方格紙上確定物體的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教學重點:
能較熟練地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及描述路線圖。
教學難點:
畫平面圖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自學預習
1、自學課本第20、21頁例2。
2、匯報自學收獲。
二、合作探究
1、探討新知。
小組合作學習課本第22頁例3。
2、如何 理解 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及描述路線圖。
3、匯報交流。
(1)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臺風的經過路線圖。
(2)同坐互相說一說臺風的經過路線圖。
三、展示提升
畫平面圖的方法:先確定方向,再確定距離 , 確定距離的時候可以用一條標有數量的線段表示地面上的距離。
四、檢測拓展
完成教材22頁的 做一做。集體訂正。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本單元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下表是第一學段各冊教材中乘法的教學安排。
一年級(下冊)
二年級(上冊)
認識乘法,乘法口訣,表內乘法。
求幾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二年級(下冊)
兩位數乘一位數,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三年級(上冊)
三位數乘一位數,連乘計算的兩步實際問題。
三年級(下冊)
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驗算。
本單元的內容分成四部分,依次是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估算)以及需要筆算的兩位數乘整十數。還編排了一道思考題,探索兩位數乘11的積的規律;編排了一篇“你知道嗎”,介紹我國明朝計算乘法的方法——“鋪地錦”。
1.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第28~29頁)
兩位數乘整十數是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必須進行的一步,因此,在教學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前應該先教學兩位數乘整十數。教學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安排是從兩位數乘10開始,然后向兩位數乘幾十遷移。
例題創設了一個搬牛奶的現實情境,根據問題列式12x10,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兩位數乘10。雖然學生以前沒有算過12x10,但現實情境能給學生啟發,于是出現多種不同的算法。如圖中已有9箱牛奶,又往上放1箱會啟發學生算12x9+12;圖中把10箱牛奶平均分成兩堆,會啟發學生算12x5x2……學生的各種算法中,有的是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交融的產物,有的是類比推理的結果,這些算法都是學生數學思考與解決問題的具體表現。組織學生交流算法,許多人會自動選用從12x1=12類推出12x10=120這種方法。教材及時安排“試一試”,學生計算12x30,可能轉化成12x10x3進行,也可能從12x3類推,再次組織算法交流,更多學生能接受因為12x3=36,所以12x30=360這樣的推理。教材在“想想做做”第1題里,讓學生先算32x3,再算32x30;先算4x21,再算40x21……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能較好地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想想做做”分引、練、用三個層次編寫。第1、2題是“引”,發揮“題組”的作用,引導學生利用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帶出相應的兩位數乘整十數、整十數乘整十數。第3、4題是“練”,提倡同桌學生合作,以口答為主,提高練習的效率。第5題是“用”,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并從中體驗數量關系:每盒的數量x盒數=一共的數量。
2.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第30~32頁)
這部分內容是本單元的重點。例題以訂牛奶為題材,為了計算訂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錢列出算式28x12。例題不急于教學豎式的算法,仍然讓學生應用已有的經驗解決問題。這樣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為學習筆算積累一些感性材料。學生可以估計,也可以通過已經掌握的計算來解決。在交流時要突出“番茄”卡通的算法,即先算10個月和2個月各要多少錢,再合起來就是12個月要的錢,這種思路和豎式算理是一致的,應該讓全體學生都理解這種方法。
“試一試”中調換28和12的位置相乘,既讓學生獨立進行一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又讓他們看到兩位數乘兩位數時,調換兩個乘數的位置,積也是不變的,并應用這個規律驗算乘法。
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學習要求是掌握算法,能正確地計算,一般不提速度要求。教材認為,通過例題和“試一試”的教學,學生能理解并學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需要再以文字敘述的法則指導學生怎樣算。教材這樣處理,并不是不要總結法則,而是要組織學生在自己體驗的基礎上總結算法。“想想做做”避免了大量的機械訓練,如果學生能把教材中的題算對、算好,既能減輕負擔,也能達到教學目的。
學生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如果發生錯誤,較多地集中在進位上。教材“想想做做”里的題,一般都不連續進位,先讓學生學會算法,樹立信心。然后從練習三起安排一些需要連續進位的題。為了減少進位時的計算錯誤,教學時要經常組織一些一位數乘一位數再加一位數的口算練習,如3x7+2、6x8+5……
3.估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第33~35頁)
這是新增加的教學內容,因為日常生活里經常需要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估計的方法往往是多樣的,雖然有的估計誤差大一點,有的估計稍精確一點,都不影響估計在生活里的作用,都是具有一定數感的表現。
例題呈現29x42的積比800多、比1500少、在1200左右三種估計,教材提示學生研究“他們各是怎樣估算的”,通過研究學會估計,選擇自己喜歡的估計方法。學生在二年級(下冊)估計36x2的積大約是多少時是這樣想的:因為36在30和40之間,所以36x2的積在60和80之間。在三年級(上冊)估計613x8的積時是這樣想的:613接近600,613x8的積接近4800。這些已有的估算能力支持學生現在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他們可能把29與42分別看作20與40,于是判斷29x42的積比800大;也可能把29與42分別看作30與50,于是判斷29x42的積比1500小;還可能把29與42分別看作30與40,那么28x42的積在1200左右。
“想想做做”里有許多估算練習。第2題算一算同組的三道題,比一比中間的題與上、下兩題的乘數與積,就能發現47x23的積比40x20的積大,比50x30的積小,在800和1500之間。第3題在第2題的基礎上進行,不求出積是多少,只估計積的范圍。第4題讓學生自己選擇估算方法,可以估計積的范圍,也可以估計積大約在多少左右。練習四第2題組織合作學習,在小組里相互估計卡片上的乘式的積。
這段估算教學,形式比較多。有估計積的范圍,也有估計積大約是多少。就估計積的范圍,又有比多少大些、比多少小些、在多少和多少之間。回答問題的形式又有說出估算結果,還有選擇適當的答案。教材中出現這些形式,其主要原因是鼓勵學生估計策略與方法的多樣性,允許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選用估計方法。并且還能調動學生估算的積極性,發展其個性。眾多估算形式的實質是一致的,都是不筆算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精確積,利用口算求得積的近似值,都是把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成比較接近的整十數乘法,都是滿足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教學時絕不能重形式、輕本質,要把握形式與實質的關系,讓學生體會到形式雖然不同,思想方法和基本策略都是一致的;要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形式和方法進行估計,不要強求統一。如第34頁第4題,可以估范圍,也可以估大約是多少。即使估范圍也可以比幾大些、比幾小些或在幾與幾之間,只要方法正確,結果合理,都是可以的。
教材里還安排了一些筆算,在筆算前先估一估積大約是多少,筆算后看一看是不是和估計的一致,使筆算和估算相互促進。練習四第3題滲透乘法的運算律,這里僅是滲透,要讓學生感覺到,但不對乘法運算律進行概括性的描述。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同組的兩道題的得數為什么會相同,只要解釋中有一點“味”就可以了。
4.列豎式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第36~38頁)
兩位數乘整十數的計算中如果不需要進位,可以讓學生口算;如果需要進位,一般都列豎式筆算。對例題里的25x30,由于有前面的學習為基礎,有的學生可能會先算25x3得75,再推理出25x30=750。也會有學生直接列出25x30的豎式計算。教材先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積,再在交流中比較兩種算法,體會25x30的積只要在25x3的積的末尾添上一個0,并把這種思考寫成25x30比較簡便的豎式。豎式上標的一條紅色虛線,指出了乘的方法和操作的程序:先寫成虛線左邊的25x3得75,再在虛線右邊寫上一個“0”,積是750。教學中要讓學生經歷
兩位數乘整十數的豎式有些“特殊”,“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已經列好的豎式上計算,從第2題起讓學生自己列豎式。第2題還從兩位數乘整十數帶出整十數乘兩位數。
第38頁第2題通過題組再次讓學生體會“先乘0前面的數,再在得數末尾添0”這種方法的合理性。同時還通過題組引導學生筆算40x23時可以把豎式寫成
第37頁第5題,通過解題和交流,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從“租4條船正好坐20人”可以知道每條船坐5人,無論是5x7=35、35<38還是38÷5商7余3,都能判斷“7條船不夠”。
第38頁第5題結合填表,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理解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通過解題初步概括“速度x時間=路程”和“路程÷速度=時間”。這些數量關系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要讓他們有所體會。
5.單元復習。
復習的內容大致有兩部分:先整理本單元教學的口算、筆算和估算,再解決實際問題。
第5題滲透積的變化規律。由于學生還不能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所以在填表后,只讓學生把左邊的第一列與其他各列分別比較,從中發現變化規律。在敘述自己的發現時,可以說成:一個乘數乘幾,另一個乘數不變,積也乘幾。因為學生還沒有學過“擴大幾倍”“縮小幾倍”這些數學概念。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五冊第四單元第100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通過比較,弄清兩個已知條件的一步應用題與兩步應用題的聯系和區別,加深對兩步應用題的理解,并學會這類應用題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2.培養學生分析應用題的能力。
3.教育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應用題的分析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應用題。(板書:應用題)
(1)先看一道題(投影):
紅光小學買紅粉筆16盒,白色粉筆比紅粉筆多32盒。____?
默讀一遍(師指上題),誰會把這道題補充完整?老師在上題橫線上板書:買白色粉筆多少盒?
怎么解答?(找1人寫在玻璃片上)
(2)下面我提幾個問題,請你們回答:
哪兩個條件?
如果兩個條件都直接告訴我們了,要求這個問題用幾步解答?
(3)我們看看××做的,請你讀一下。
為什么用加法?
剛才我們復習了舊知識,大家掌握得還不錯,如果我把這道題里的問題改成:一共買粉筆多少盒?”(老師寫在黑板上)誰來讀一遍?要求“一共買粉筆多少盒”還能用一步解答嗎?我們今天繼續學習兩步應用題(板書:兩步)。
2.新課
(1)例4:紅光小學買紅粉筆16盒,買白色粉筆比紅粉筆多32盒,一共買粉筆多少盒?
這道題的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
要求“一共買粉筆多少盒”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我先畫一條線段表示紅粉筆16盒(見上圖)。
再用一條線段表示白色粉筆的盒數,這條線段畫多長?為什么?
誰來指指哪段表示白色粉筆比紅粉筆多的32盒?(師指白色粉筆和紅粉筆同樣多的一段)這段是多少盒?為什么?問題是什么?
你們會分析這道題嗎?同桌同學互相說說。
誰說說你是怎么分析的? ××剛才是從哪兒入手分析的?
師:(指圖)要求一共買粉筆多少盒,必須知道買紅粉筆多少盒和買白色粉筆多少盒,買紅粉筆的盒數是已知的,因此要先求白色粉筆的盒數,再求一共買粉筆多少盒。
誰會解答?
①買白色粉筆多少盒?
16+32=48(盒)
②一共買粉筆多少盒?
16+48=64(盒)
寫不寫“答”,為什么?
答:一共買粉筆64盒。
小結:這兩道題都有兩個條件,而且相同,為什么這道題用一步解答,(指準備題)這道題卻用兩步解答呢?(指例4)
所以光看條件就盲目列式是不行的,必須要認真審題,弄清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再解答。
(2)下面,我把例4中的第二個條件變一下“買白色粉筆比紅粉筆少3盒”(貼上)誰來讀題?誰說說條件和問題?
我們來畫線段圖。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和剛才的圖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誰來分析這道題?會解答嗎?
①16-3=13(盒) 第一步求出的13盒是什么?
②16+13=29(盒) 第二步求出的29盒是什么?
答:一共買粉筆29盒。
(3)這道題你會做了,我再變一下,你們愿意做嗎?
紅光小學買紅粉筆16盒,買白色粉筆的盒數是紅粉筆的3倍,一共買粉筆多少盒?
默讀一遍,小聲說說條件和問題。
能自己分析嗎?試試看。
請你打開練習本,在本上解答,不寫小標題(找1人寫在黑板上)。
訂正:誰做的讀一讀,求出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
(4)對比:
我們看看剛才做的這三道題,有什么相同之處?
①兩個已知條件,一個問題;②問題相同,第一個條件相同;③都用兩步計算;④第二步方法相同。為什么?
有什么不同之處?①第二個已知條件相同;②第一步解答方法不同。為什么?算式跟原來比有什么不同?其中一個條件用了兩次。
(5)小結
在解答應用題時,已知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就一定用一步解答嗎?
今天我們學的這種題就用兩步解答,所以要認真審題,分析數量關系,再解答。
3.練習
(1)一把椅子25元,一張桌子的價錢是椅子的4倍,一張桌子比一把椅子貴多少元?
誰來讀題,自己小聲分析一遍。在練習本上解答。
訂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步為什么用減法?
(2)再看一道題:
學校有長跳繩18根,短跳繩的根數是長跳繩的2倍。____?齊讀,要求提出不同的問題再解答。
①短跳繩有多少根?要求“短跳繩有多少根”用幾步解答?
②一共有跳繩多少根?要求“一共有跳繩多少根”,用幾步解答?
③短跳繩比長跳繩多多少根?要求“短跳繩比長跳繩多多少根”,用幾步解答?
④長跳繩比短跳繩少幾根?要求“長跳繩比短跳繩少多少根”用幾步解答?
條件相同,問題不同,解答的步數一樣嗎?
4.總結
今天我們學的什么?
剛才你們在分析這種應用題時,有的愿意從條件入手分析,有的愿意從問題入手分析,哪種都可以,只要你能分析清楚,正確解答就行了,今天的這種應用題和原來學過的結構不同,有一個條件在解答時用了兩次,所以,一定要認真審題,仔細分析,正確判斷用幾步解答。
5.作業
(1)打開課本第100頁,這就是今天咱們學的新知識,回家看看書。
(2)課本第101頁第1~4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編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5的乘法口訣,提高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使學生在編口訣和用口訣的過程中,初步培養發現簡單規律的能力,積累積極的學習情感,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經歷編寫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掌握5的乘法口訣。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出示例題場景圖。
認真觀察一下,你能從圖上了解到哪些信息?
重點引導學生講清: 畫面上有5只船,每只船上都坐了5個人。
二、 編寫口訣
1. 根據大家了解到的信息,我們來填一填表格。
出示表格:
船的只數
人數
指導學生填一填。
1只船上坐5人,
2只船上坐幾人?10人是怎樣算出來的?
3只船呢?15人又是怎樣算出來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表格。
[說明: 讓學生借助直觀把船的只數和人數的變化聯系起來,為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算式的積作好準備。]
2. 提問: 1只船上有5人,是幾個5?(在表格上面板書: 1個5)那么2只船上的人數是幾個幾相加呢?3只船呢?(依次在表格上面板書: 2個5相加,3個5相加)
船的只數
1
2
3
4
5
人數
5
10
15
20
25
3. 根據幾個5相加你會寫出乘法算式嗎?指名回答。
板書: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4. 提問: 看了這些乘法算式,你知道我們今天要編寫的是幾的乘法口訣嗎?(板書: 5的乘法口訣)
1個5是5,就可以編一句乘法口訣:一五得五。(板書: 一五得五)根據我們以前編口訣的經驗,你會編一編5的其他幾句乘法口訣嗎?先想一想你會編哪一句,再來匯報。
根據學生的匯報,把口訣板書完整。
[說明: 運用學生已有的編口訣的經驗和方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編寫5的乘法口訣,這樣學生學得主動,而且能充分獲得成功的體驗。]
5. 你會把這幾句5的乘法口訣讀一讀嗎?
先讓學生各自輕輕地讀一遍,再指名讀。
6. 提問: 根據前面的學習乘法口訣有什么用呢?那老師出幾道乘法題,請你選擇合適的口訣來計算,好嗎?
教師出示乘法算式,讓學生說說用哪句乘法口訣來算,再貼在相應的口訣后面。
引導學生觀察: 一句乘法口訣能算幾道乘法算式的積?為什么五五二十五后面只有一道乘法算式呢?
7. 記口訣。
(1) 口訣是很有用的。你能把這些口訣都背出來嗎?
指名背一背,再全班背一背。
(2) 你在讀口訣、背口訣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
引導發現: 下面的一句口訣比上面一句口訣的得數多5,上面的一句口訣比下面一句口訣的得數少5。
(3) 現在同桌對口令,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把5的乘法口訣都記牢了。
[說明: 以各種形式來幫助學生記憶5的乘法口訣,又讓學生自主發現這些口訣中的規律,有利于增強記憶效果,培養思維的深刻性與靈活性。]
三、 想想做做,鞏固提高
1.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比一比上下兩道算式有什么關系。
2. 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花壇里的花開得有點奇怪,你知道為什么54和45這兩朵花開在一起嗎?
四五二十這句口訣有什么用?
你會說出另外3個花壇要用的乘法口訣,并寫出乘法算式的積嗎?
3. 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并及時進行評點。
[說明: 利用校對的.機會讓學生對別人進行客觀評價,既引導學生認真聽取別人的發言,又培養了學生的評價意識和口頭表達能力。]
4. 出示想想做做第5題。
談話: 幾只小兔在草地上盡情玩耍。天黑了,它們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幫幫小兔嗎?要求學生先連一連,再說說為什么要這樣連。
四、 總結
今天的數學課上我們學會了什么?你知道學了這些知識有什么用處嗎?
口訣是我們共同努力編出來的,請小朋友把它們牢牢地記住。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比較容易的兩步應用題,理解數量關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數量關系。
難點:理解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補充問題,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個皮球,賣出20個,________?
24-20=4(個)
答:還剩4個。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個,________?
64=24(個)
答:一共有24個皮球。
師說:剛才同學們這兩道題做得很好,請同桌的兩個同學討論一下,能不能將這兩道題合并成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個,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
師說:這道由兩個一步計算的應用題合并成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例2,你們會解答嗎?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個,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
問: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先干什么?
生答:讀懂題意。
師說:請同學們自由讀題,讀懂題意的同學就坐好。(指名一同學讀題)
問:讀懂題意再干嗎?
生答:劃出已知、求。
師問:誰來說說這道題的已知、求?
生答:第1個已知條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個已知條件是:每盒6個。第3個已知條件是:賣出20個。所求問題是:還剩多少個?(同時打出相應的投影圖或P7實物圖)
教師問:明確了這道題的已知、求,接下來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數量關系)
教師問:這個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確分析數量關系,才能正確解答。請同桌同學討論一下這道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體討論,教師板書:
(1)商店一共有多少個皮球?
64=24(個)
(2)還剩多少個?
24-20=4(個)
答:還剩4個。
教師總結: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要先認真讀題,找準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確解答出應用題。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畫片,每套3張。送給同學5張,現在有多少張畫片?
(1)先讀題。
(2)劃出已知、求。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學生說解題思路:根據小明有6套畫片,每套3張,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張畫片,再根據送給同學5張,可以求出現在有多少張。自己在課堂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巡視檢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數寫在前面。
2.改一改
問:能不能將第3個已知條件改一改,變成另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小明有6套畫片,每套3張。又買來4張,現在有多少張?
獨立在課堂練習本上解答。
3.兩步計算
84-19+676-(28+20)
52-4681-366
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說說下面的應用題先算什么
(1)工廠先蓋了5排房,每排9
間。又蓋了15間,一共蓋了多少間房?
(2)同學們栽了4行果樹,每行6棵。有15棵是杏樹,剩下的是桃樹。栽了多少棵桃樹?
(3)食堂買來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買來30棵,現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個。賣了28個,現在還有多少個乒乓球?
5.判斷哪個列式正確
學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個,又買來1盒乒乓球,現在有多少個?
(1)95+1(2)95+9
(3)5+19(4)59+91
如果學生判斷不出,可用紅筆圈出1盒,如果有同學判斷正確,要大力表揚,告訴學生做應用題一定要認真審題。
6.比賽
看誰算得又正確,又迅速。
(1)同學們做了40朵花,送給托兒所30朵,還剩多少朵?
(2)同學們分5組做紙花,每組做8朵。送給托兒所30朵,還剩多少朵?
(3)老師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華算了32道,還有幾道沒算?
(4)老師出了4欄算式,每欄9道。小明算了34
道,還有幾道沒算?
(5)同學們做了16只紅風車,20只花風車。送給幼兒園18只,還有多少只?
(6)同學們分4組做風車,每組做9只。送給幼兒園18只,還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學可以思考下題。
(1)同學們去看電影。一年級去了6組,每組7人。二年級去了45人。一年級去了多少人?二年級比一年級多去多少人?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是學生第二次接觸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重點和難點仍然是理解數量關系,會分析數量關系,進一步了解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結構,所以在復習準備過程中安排了兩道補充問題,再解答的應用題基本練習,通過兩道練習,學生理解了數量關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將兩道題合并,編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引出例2。在學習新課過程中,注重教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良好習慣。按照
(1)讀懂題意;
(2)找準已知、求;
(3)分析數量關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解答這四步來學習。在鞏固反饋過程中,先做一道練一練,完全仿照例2來解答,再讓學生把練一練改一改,進一步理解數量關系,接著通過兩步計算式題,找中間問題、判斷、比賽等大量練習,鞏固新知,最后給做題快的同學出一道雖然是3個已知條件,但用一步計算的應用題用以檢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數量關系。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1、這節課是解簡易方程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學了四則運算及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和學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數知識(如:用字母表示數,求未知數x)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2、這節課為后面學習解方程應用題做了準備,為后面學習分數應用題、幾何初步知識、比例等內容時要直接運用,這節課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是本章節的重點內容之一。
學情分析
1、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很感興趣,這對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但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潛力。
3、優秀學生與學習困難生對方程的理解在思維水平上有較大差異。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圖例,進一步理解等式不變的規律,會用等式不變的規律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
3、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并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進行數學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本節課的重點是:根據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2、本節課的難點是:理解等式的性質;掌握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什么叫解方程?
2、前面,我們學習了兩個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等式的不變規律是什么?
等式這些規律在方程中同樣適用嗎?
今天我們就學習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來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課件例1。
2、從圖中可以獲取哪些信息?圖中表示了什么樣的等量關系?
要求盒子中有多少個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該怎樣列方程?我們怎樣解這個方程?
3、探究怎樣解方程。
利用天平讓學生進行探究,怎樣才能使天平左邊只剩下x,而且保持天平平衡?
(讓學生通過探究得出:從兩邊各拿走3個玻璃球,天平仍然平衡。)
4、知識遷移。
把剛才天平的做法用到方程上,也就是方程兩邊怎樣做,方程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方程兩邊同時減去一個3,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板書+3—3=9—3
x=6
5、追問:左右兩邊同時減去的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數呢?
(因為方程兩邊減去3以后,左邊剛好剩下一個x,這樣,右邊就剛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就是通過等式的變化,如何使方程的一邊只剩下一個x即可。)
6、x=6帶不帶單位呢?讓學生明白x在這里只代表一個數值,因此不帶單位。
7、x=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呢?怎么驗算呢?同桌之間進行討論并驗算。(x=6是方程的解)
8、學生練習:解方程(X+21=32 X+41=50)
9、學生討論交流:解X+a=b這類方程的思路是什么?
10、如果方程的兩邊同同時加上同一個數,左右兩邊還相等嗎?為什么?
11、學生嘗試解方程:X—3=9
12、學生討論交流:解X—a=b這類方程的思路是什么?
13、小結:解X+a=b這類方程的思路。(根據等式的性質1,在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實際上是加了什么就減去什么,減了什么就加上什么,兩邊同時進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書寫的過程中寫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
三、鞏固練習:
1、填一填(出示課件)。
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和運用等式不變規律1解決問題實際問題。
2、書上“做一做”第1題(1)題
3、鞏固嘗試:解方程(出示課件)。
讓學生獨立完成會用等式不變規律1解方程,強調驗算。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
五、拓展活動:
利用課余時間小組內探究像32—X=10這類方程可以怎樣解?
六、作業設計:
練習十一第5題一二行,第6題一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一、課題
填寫課題名稱(小學數學計算類課題)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生學到了什么)認識、了解、掌握;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會/體會/初步了解了……技能;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習興趣;
體會與生活密切相關;
提高交流合作的意識;
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等等。
三、教學重點
本章的知識點(宏觀的、具體的)
四、教學難點
易錯點
五、教學方法
1. 討論法
2. 情景教學法
3. 問答法
4. 實驗法
5. 講授法(一般從中選擇3個就可以了)
六、教學過程
1. 創設情景(以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為例)
通過設計懸念導入,以實際生活為例,運動會需要人手一面小彩旗,每面小彩旗五元錢,班級一共四十八名學生,如何計算;如果每人再加一個袖標,每個袖標七元錢,又如何計算。引出兩位數乘以兩位數,來探討問題。
2. 新課教學
① 通過學生討論,計算例題的兩種解題思路;
② 進行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豎式計算;
③ 歸納總結出豎式計算方法,并通過練習題進行鞏固。
3. 鞏固練習
練習一:
練習二:
4.課題總結
采取師生互動的方式共同來回顧我們今天學習的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請學生代表來回答豎式計算的計算方法。
5. 作業
通過視頻展示/繪制卡片的方式給學生布置今天的作業內容。
七、板書
(有標題、圖形、例題、專業術語)
八、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33頁練習八5至8題
練習要求:
進一步鞏固被除數中間或末尾不夠除時要商0的筆算方法
練習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
30÷736÷868÷960÷744÷653÷827÷414÷3
2.列豎式計算,并從中選一題說說自己的算法
218÷2 704÷5
3.游戲:比比誰跑得最快
⑴700÷77200÷94000÷8880÷4⑵600÷25400÷65500÷5390÷3
二、綜合練習
1.643盆花平均放進5個花壇,每個花壇放多少盆,還剩幾盆?
⑴讀題,學生獨立完成,請學生板演
⑵集體訂正
2.3位老師帶50名學生去參觀植物園。怎樣買票合算?
票價{成人10元學生6元團體6元
⑴學生獨立思考怎樣買票合算。
⑵四人小組討論:你是怎么想的
⑶全班匯報。
三、數學游戲
1.每人從0-9的數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張,編成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題目。
2.求出商和余數。
3.記下余數,作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復上面的三個步驟,繼續玩,看誰先得20分。
5.思考:從這個游戲中你發現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
設計思路:
克和千克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學時 ,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通過猜、掂、比、稱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讓學生在估測中不斷修正自己的估測結果,在課前調查與課后實踐中充分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
教具準備:
1.一架天平;2、電腦,多媒體課件;3、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準備一臺盤秤,6個2分硬幣,一些蘋果,一些雞蛋,2袋鹽,6個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學過程:
一、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
1.教師拿一包糖和一包鹽,讓學生肉眼觀察并判斷哪個重。
2.讓學生親自動手掂一掂判斷哪個重。
3.啟發學生說出要知道糖和鹽的準確重量有兩種辦法:一是用秤稱,二是看包裝袋上凈含量。
4.讓學生匯報課前調查多種物品凈含量情況。
5.揭示并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認識秤: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2.課件展示并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3.介紹盤秤的使用辦法。
4.讓學生稱出一個蘋果和一本數學課本的重量,初步學會認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讓學生稱出1千克的蘋果和1千克的鹽。
2.提出問題,使學生知道因為蘋果的大小不一樣,因此每組稱得的1千克的蘋果的個數也不一樣,而1千克的鹽都是2袋的道理。
3.讓學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讓學生互抱對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比較輕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盤秤稱不出來,引出天平。
2.課件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稱的物品。
3.教師拿天平演示稱2分硬幣的方法。
4.讓學生每人把一個2分硬幣掂一掂,并在小組內談感受。
5.讓學生通過掂、比、稱, 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為后面的鞏固練習提供豐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間的關系:
1.談話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課件,鞏固練習,強化學生對“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課堂練習。
1.我會連。(西瓜、方便面、 駝鳥蛋、2分硬幣的重量)
2.我會判斷。
3.找錯誤。
七、游戲:
1.老師發給每組一樣物品,讓他們在組內先估測該物品重量,再統一意見,然后實際稱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測與實測的誤差。
2.老師總結估測的方法是要找一個參照物。
八、布置作業,延深課外。
1.讓學生稱出1千克雞蛋。
2.讓學生提出問題:1000克雞蛋大約多少個,500克(1斤)雞蛋大約多少個。
3.布置課后實踐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2-20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16
小學數學教案人教版01-16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1-16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12-04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3-03
《對稱》小學數學教案11-27
分數小學數學教案10-24
小學優秀數學教案11-09